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222章 攻势立转

第222章 攻势立转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02 18:13:03

从杨君林重新跑到薛伦面前“告发”高克威开始,时间就这么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过去。

摆在薛伦面前的问题有很多。

按察使司的按察副使、按察佥事哪些有问题,哪些没问题?

能让杨君林现在继续去打理布政使司的事务吗?

且不说薛伦没有这样的权力处置这件事,现在不管如何处理都难以预料后果。

成都诸卫五百骑兵匆忙北上,城中人心已经不安。

包括他薛伦自己在内,这种举动都可能被理解为薛伦对陛下的旨意心里有想法。

已经派人带着总督衙门的人一起去找费宏了,可是等费宏回来还要至少数日,这段时间里四川的正常公务怎么办?

现在薛伦心里最盼着两件事,一是陛下直派在四川的隐秘力量首领能直接跟他联系,二是陛下之前就已经在京里审出了张伟的事情与四川关系匪浅、圣旨已在路上。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但他先盼到的是郭瓒派人送回来的三样罪证和一个半消息。

正德朝的旧圣旨和伪造的假令牌还好,反正经不起验。可是那份公文着实让薛伦的手发抖:他伪造了多少份这样的公文?这能是今天仓促之下准备好的?

四川下面的府州县,若见到了这样的公文会有什么反应?

那一个消息则是:陛下另派了一个潜邸出身的锦衣卫百户陈寅坐镇杨家,这才免除了杨家被屠灭的坏情况。

半个消息却是薛伦此前已经想到的:高克威果然是想要逃,但他派去杨家的人竟都带着广东口音!

怪不得高克威早就备好了那些东西,原来他还收留了此前广东伏诛的一些余孽。

“侯爷,万万不可啊!”

看到薛伦听完禀报之后脸色露出的毅然之色,他身边跟了三十余年的老师爷潘旻走上前焦急地拉住了他,而后欲言又止。

“……你们先下去吧。”薛伦先挥了挥手,这才问道,“绍贤,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潘旻这才说道:“稍安勿躁!费督台几日便回!陛下既已定下张伟等人谋逆大罪,岂会留手不拷问出同党?高克威既然涉事极深,陛下自会关注到四川,杨阁老也不可能不担心!以锦衣卫手段,四川之事虽然还没奏往京城,陛下也大有可能知道了四川急需镇住,圣旨必已在路上!”

他语重心长地劝道:“然陛下既知四川有逆贼同党,侯爷便身处猜疑中心!陛下令天下藩王及勋戚于万寿圣节前入京,侯爷却未奉旨便先行暂管藩司臬司事宜。如今虽事出有因,纵然此后有明证侯爷是一片忠心,可这先例却会坏了大局!”

“……先例?”薛伦不明白。

潘旻郑重地点头:“不错!诸省对新法心怀不满者少吗?侯爷是一片忠心,在各省总兵一方的勋戚都如此吗?若援引侯爷先例,其余诸省一些心怀不轨之人都先假逆贼同党之名接管政事又如何?兵有了,粮也有了,那才是真正天下大乱,割据之忧四起!”

薛伦听得悚然一惊,而后不得不承认潘旻说得有道理。

可是,若四川真因此乱起来呢?

“侯爷担心四川大乱更是不必!”潘旻跟了他这么多年了,深知他的心思。

“其一,藩司臬司公文处置本来就不用快,轻易搁置上十天半月是常有之事。”

“其二,锦衣卫及内厂现在不敢轻举妄动,必然也是因为尚未得到旨意,但他们身上的担子比侯爷更重,定会全力盯住高克威安排出去的几路人马。”

“其三,退一万步讲,若四川真因此有某些府州卫所乱了,又岂能挡住将来王师清剿?”

潘旻慎重地说道:“侯爷奉旨而行,无旨便只先镇住成都府大局,这便是有功无过!当前只确认了高克威是逆贼同党,有此前布置、成安伯也已前去追索,这便已经足够了!侯爷,陛下此前那道旨意,就是要看天下藩王及勋戚,哪些听话,哪些不听话啊!万不能擅自做主!”

薛伦被他说得有些萧索,沉默不语。

潘旻又陪他叹了一口气:“我知道,若真有些府州卫所乱了,百姓何辜?但是侯爷,你要想着,若因你擅自做主,将来另有一省甚至数省割据之忧,这罪过孰大孰小?”

薛伦问道:“若只是镇住成都府大局,如今杨君林怎么办?臬司按察佥事以下全都离了成都府,又如何处置?”

“藩司好办。侯爷现在便是派两个亲兵充任杨君林的随从,让他先告病在家休养几日、藩司事务一应如常便可。至于臬司……”

潘旻一声轻叹: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司狱都不在,那确实是诸多事务无人处置。这么多人自无可能同时有事出府城,没个说法,人心也不安。

“侯爷,那就不如先行文一道至总督衙门和总镇太监处,侯爷派我,总镇太监派一人,总督衙门派一人,一同先去坐镇。那剩余的官吏,我们只先安其心,让他们这几日先只是收公文,不处置。”

“你熟悉臬司事务?”薛伦看着他。

潘旻笑着摇了摇头:“不熟悉,但他们都知道此事轻重。不须瞒,也瞒不住。高克威谋逆,我们过去也不是理事的,只是先等费督台回成都府而已。”

薛伦思索了一会就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办!”

公文写好送出去不久,又有通报来:“总兵大人,衙门口有个士子请见,说是杨阁老的亲侄子。”

薛伦眼神一凝:“请进来。”

片刻之后,杨廷中的儿子杨植来到了薛伦面前。

再片刻之后,阳武侯和杨公子大眼瞪小眼。

薛伦以为他有什么要紧情况传过来。

杨植紧张地怕薛伦追问他刚才去什么地方送信了。

毕竟陈寅交代过了这个万不能说出去,至少在他告诉自己可以说出去之前。

杨植也根本不清楚把信放到那里会被谁收到。

“……既然如此,那杨公子就先到我府中住下吧。”

安排人把他先护送到自己家去了,薛伦感觉很疲惫。

年纪实在是大了,而眼下却又左右为难。

而四川的这个难题,只是因为皇帝的一个决定。

……

眉州自唐时起,刻板印刷业就逐渐兴盛,成为“书刊”之城。

这也让眉州学风蔚然,不仅在两宋年间共出了八百八十六位进士,更是出了三苏这等名震千古的人物。

此时,眉州是四川布政使司的直隶州。

张经在眉州已经呆了六天。

他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中进士后得授嘉兴知县,而朱厚熜登基后因为那一大批言官被罢黜,他补成了工科都给事中。

品级虽然没变,但地方官变成京官,而且是一科言官之首,算是一个不小的升官。

如今,更是因为这次清整天下水利的事被委任为四川巡水御史。

担了这个差使,他毫无疑问已经是新党一员。

因为费宏,四川却是旧党大本营之一。

张经来之前预料到过在四川会很难做,但没想到如今却会面对这样的局面。

真正的臬司衙门司狱万清带领了十二个真正的司狱吏卒站在他面前,手里抖着那张公文倨傲地说道:“张御史如果觉得有冤,向督台大人和臬台大人申冤就是,我是奉命办差,带走!”

张经气不打一处来:“慢着!”

这一声吼,那些要拥上来的吏卒倒是顿下了脚步,看向万清。

做过一方首官的张经见多了吏卒,此刻一声怒喝自有积年官威。

不等万清不满地开口催促,张经先说道:“你们胆子不小,敢做这等抄家灭族的事?”

“不用怕他!”万清昂了昂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是陛下密旨,还有督台大人和三司用印,擒下你,有功无罪!”

吏卒又围过来,张经却只看向了一旁的眉州知州程文德:“程知州,你可要想清楚了。我在你眉州出事,你难辞其咎!我乃外派御史,四川上下,岂敢如此辱我?说有陛下密旨,拿办钦派御史,无人宣旨,只遣一从九品司狱?”

程文德骤听如此大事,人都处于懵圈状态。

听到张经这么说,他也觉得此事过于蹊跷,也过于轻慢。

如果朝中真的是杨廷和已有曹操之势、陛下有密旨,那费宏及三司要来拿下张经,岂会就这么让臬司衙门的司狱带着十二个狱卒来?

张经又转头看向万清:“你已身处死地而不自知!费督台是与我同日离开府城去巡茶课的,你这公文上的总督大印从何而来?若果真是杨阁老意欲谋反、陛下密旨四川勤王,此刻又岂能不传檄四方,遣诸卫官兵严阵以待?万司狱,你可要想清楚了,谋反的若是给你下命令的高克威,那你便是同谋!”

说罢再次对程文德斩钉截铁地提醒:“程知州若不辨明情势,那将来也难免有同谋之嫌!”

程文德虽然对于张经在眉州督巡水利之事的这些天感到十分头疼,但现在也不免开口问了万清一句:“万司狱,张御史言之有理。张御史是钦派到四川的,便是费督台也无权处置张御史,只能上疏弹劾。若真有旨意,该是当面宣旨拿办。”

如果这公文就是假的,那可真就是谋反了。

万清一个吏卒出身的从九品可以不懂这些,他正五品的知州也不懂吗?

除非是四川几个大老真的已经都合谋好了要一起干大事。

可就算如此,那也需要这几个大老亲自来收拢人心、清除异己才是。

万清只是个拍高克威马屁才得到提拔的人。昨天听了高克威说是密旨,还有公文在手,哪里想到更多?

他心里想着这是为陛下立功,故而兴奋异常地就带着人出发了。

一路上,去哪里他没告诉底下人,毕竟高克威交待了,圣意要等另外四人递到按察副使和三个按察佥事那里之后再宣扬。

可到了张经面前,面对不把他这公文放在眼里、对他又颇为不正眼瞧的张经,万清还是在怒火中抖出了高克威说的那些事。

结果现在张经说,这公文应该是假的,因为费宏根本就不在成都。

万清怒声反驳:“既然是密旨,什么时候到的成都岂能让你这逆党知道?既然有密旨,拿你还需要宣旨?密旨又不是给你这逆党的!”

张经冷笑一声:“若密旨是费督台离成都之前就到了,就算要谋划几日,为何不先借故把我多留在成都几日,那何须再劳烦你又跑这么远一趟?现在就连程知州都心怀疑虑惴惴不安,这是要奉密旨行勤王大事的做法?”

说罢指着程文德:“你信不过我这个京官,程知州你总该信得过吧?你问问程知州,此事是不是大违常理?本官奉劝你一句,莫要自误,被人害了还不自知,酿成大罪可就无可挽回了!”

万清不由得看了一眼程文德。

怒是强行挽回颜面,他现在自己心里也在怀疑。

谋反跟奉旨勤王,那可是两回事。自己没这胆子,高臬台也不可能有这个胆子吧?

程文德却是苦笑不已,开口说道:“万司狱,这事……确实有违常理。”

说罢心惊胆颤地问:“万司狱受命时,是只有高臬台当面,还是阳武侯、杨藩台都当面?”

万清只犹豫了片刻,程文德却突然变了脸,威严至极地胡喝道:“来呀!保护张御史,拿下逆贼同党!”

眉州的衙役们顿时精神抖擞,站在二人身前保护的有,过去围住了臬司官吏的也有。

万清没想到形势直转而下,刚才还唯唯诺诺左右为难的程文德突然就变脸了。

张经不由得看了一眼这个一脸正气的程文德。

非要看出了臬司来人气势上的破绽之后才开口问些正经的,然后陡然冒出来要“立功”?

臬司的人毕竟还没真的拿下自己,现在已经被他程文德判为逆贼同党了。

“谁敢?我乃提刑按察使司司狱!”万清惊怒交加。

“本官为何不敢?”程文德满脸官威,“左右!先拿下再说!若是本官冒犯了,回头再向万司狱请罪,还请万司狱现在先屈尊暂留眉州!此处离成都府如此之近,真假顷刻便知!张御史若真是陛下密旨要拿办之人,本官也自会先看守住!张御史,得罪了,你以为如何?”

张经深深地看着他:这样一来,巡视水利之事要先搁置了。

但他却作揖行了一礼:“自该如此。本官便先在眉州府衙内盘桓几日,待成都府中消息传来。”

说罢眉间却难掩忧色。

高克威究竟凭什么敢于这样行事,还是说四川要员早就已经勾连好了,此次行事只是所托非人?

他并不清楚,高克威要的只是先制造更多混乱让薛伦分心,无法全力去追索他。

可是不仅杨府那里有一个早已潜伏许久的锦衣卫百户,而这个巡水御史也不是个好拿捏的人。

寻常而言,一个文官,骤听这么大的事,面临的可能是灭顶之灾,岂会不大闹一番?

可张经不仅处变不惊,还几句话就点明了要害,剖析出了可能的情况。

朱厚熜圣裁他们给出的巡水御史名单时,把张经点到了四川。

只因为张经是曾被另一个嘉靖最终冤杀了的抗倭英雄、兵部尚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