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232章 辽王府中小护卫

第232章 辽王府中小护卫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02 18:13:03

“上谕,楚王既没,国事无统。世子长成,宜命袭爵,尔其集议以闻。”

礼部之内,张子麟宣读了圣谕,而后说道:“依成例,敕楚世子显榕暂管府事。世子居父丧,例俟终制始请封,就这么办吧。”

这是英宗之后的成例,藩王薨逝,准嗣王需要为先王服满二十七月的丧期才能正式请封袭爵。在这期间,皇帝会授予准嗣王暂摄府事的权力,以便其管理本支宗室。

“大宗伯。”礼部一个郎中开口说道,“说到请封,辽王府请封奏表又到了,依例,辽恭王丧期已满,辽世子袭爵之事……”

位于湖广荆州的辽藩,第六代辽王朱宠涭于正德十六年薨逝。他的儿子朱致格之前就是遵照旧例,以准嗣王的身份服着丧、暂摄府事。如今丧期已满,辽世子朱致格请封的奏表是不断往礼部递的。

这礼部郎中问得忐忑。

这几个月来朝廷固然事多,但藩王袭爵毕竟是大事,一直拖着的话不免会让人产生其他联想。

张子麟已经有答桉:“陛下已有旨意,准了。”

对宗室,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藩王的问题已经脱离了过去的框架,这个名分何必再为难?

说起来,这也让杨廷和等人心里松了不少气:总算没有在这个关口继续对藩王也有所逼迫。

楚王这一薨,皇帝对藩王有了安抚之命。先示之以恩,若在随后清整水利及其他新法之事里,还有藩王固执胡闹,那么板子会毫不犹豫地打下去。

与此同时楚世子先成为准嗣王服丧,这三年里都不会正式成为楚王。既然辽世子能顺利袭封为辽王,那楚世子也不必着急什么。

旨意抵达湖广之时已是五月底。

朱显榕穿上了命服,接旨时可以如此。

接完了旨,他又换上了丧服。脸上悲色不减,心里却很不痛快。

当此特殊之时,皇帝没有让他直接袭封楚王、安抚藩王的恩典吗?那么今年万寿圣节,服丧期间的楚嗣王入不入京?

按照规矩,藩王薨逝后也需要停灵很长时间。其后七七、百日、迁柩、发引、下葬……这么多场合,朱显榕这个准嗣王怎么能不在场?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这一次的旨意,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辽世子正式袭封辽王了。”面对着张罗操办着父亲丧事的叔叔朱荣澯,朱显榕眼神阴沉,“如今我只是准嗣王,丧期之内任何一点小事都可能被拿来做文章,偏偏还不能说陛下有意削我楚藩!”

朱荣澯却说道:“勿忧!准辽王袭封,至少说明陛下此时不愿直接借故削藩,以致宗室动荡。辽王袭封,我楚藩要遣人道贺。按例,新王袭封是可以奏请一些恩典的,且鼓动辽王再试探一二,看陛下何意。”

“如何试探?”

“昔年辽简王为避祸,迁藩荆州后专心子嗣,生子二十余。到了弘治年间,辽藩本支分支宗室就已数百。弘治五年,松滋郡王后人不就做出过闯入荆州府擅支岁禄之事吗?后来,更与仪宾一起欺压百姓、强抢富商甚至卫所钱粮,辽惠王举告后,他们甚至起了诛杀辽惠王之心,最后被囚入了凤阳高墙。辽藩宗室之难,这新辽王不想想办法吗?”

说的是弘治五年的旧事了。

宗室生得越来越多,底层宗亲生活越来越困难这件事在辽藩是很突出的。

第一代辽王的某个儿子松滋郡王的后人里,就有当时辽王的族弟等十分不满岁禄不能及时发到手上的情况。到后来,仗着宗亲身份欺行霸市、强抢民财,辽王怕事举报了他们,但这解决不了问题。

发生了辽藩底层宗亲准备谋杀辽王的事后,辽王更是惊怒交加。在这些人被抓了起来之后,辽王虽然怕皇帝,但对族亲的愤怒是不加掩饰的。

虽然计划参与行刺的族人都已经被决定了废掉爵位、囚禁到凤阳高墙,但辽王还是决定报复。

那一夜,他暗中派人到了监牢里,对那些胆敢计划行刺他的亲戚大肆动手。一夜之间,八十多人被打死,场面极度血腥。

对这件事,当时派到荆州办理此桉的文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宗亲多死一些、内部矛盾多一些,对朝廷来说反而是个好事。

但巧合的是,没过多久,辽王的长子和那个文臣的儿子突然暴毙,而且辽王也得了重病,两年后痛苦而死。

长子无疾而终,自己疽病通死,民间自然传这是恶有恶报——毕竟对自家亲戚那么残暴、赶尽杀绝,是没人品的表现。

现在朱荣澯的意思是:辽藩三十多年前的宗亲问题就这么残酷了,如今只会更严重。

偏偏,朝廷还有清整水利、侵夺藩王利益的举动。后面的宗室政策如何,也不明朗。

朱致格这个新辽王,该不该面对自己宗亲的问题?能不能奏请一些恩典,去解决朝廷也很清楚的辽藩问题?

三十多年前就被“逼迫”得有那么多宗亲准备干掉亲王的辽藩,如果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在如今的情形下敢不敢再次胆大?

如今的辽王朱致格出生在发生了“谋害辽王”事件的次年,如今已经三十二岁。

心心念念已经三年的辽王爵位终于尘埃落地,他成为了真正的亲王。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很多,但他想着的只有一个。

“如今本王已经三十二了,若还不能有子嗣,将来这辽王会不会被除封还真不好说!”

朱致格说话的对象是他的妻子辽王妃毛氏。

两人成婚多年来,朱致格都还没有子嗣。而他这个王妃毛氏,性格颇为强势。

现在听朱致格带着点试探这样问,毛氏反倒点了点头:“父王丧期已过,虽经历了些波折,既然袭封了王位,这便立一个次妃吧。”

“那本王……”朱致格心头大喜。

“我已经想过此事。”毛氏板着脸说道,“如今虽要繁衍子嗣,也不可纵欲。一来王爷身体本就不好,二来,如今非常之时,我辽藩不可授人以柄。这次妃,立一易生养之人便是。荆州左卫王副千户之女,我已经看过了。”

朱致格唯唯诺诺,点头应是。

这毛氏熟读书史,性格严肃又有决断。在辽王府,朱致格以准嗣王的身份暂摄府事,其实主要是毛氏在负责。

如今成为正式的辽王妃,王府之中,毛氏的威望只会更强。

这不,她已经帮朱致格选好了次妃。至于说那姑娘长得怎么样,朱致格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

相比起朱致格目前只关心这件事,毛氏就要考虑得更多。

她锁着眉头说道:“这选立侧室,不必靡费钱财大肆操办,只是依例奏报上去便可。王爷袭爵,我辽藩宗亲莫不翘首以待。如今本支分支,如此多有爵位之人,各家都盼着王府能有所恩赐,王爷也需借此施恩,收拢辽藩人心。王爷准备哪天召其他宗亲到王府进贺?”

“这……王妃安排便是。”

“那赏赐之物呢?”

“……王妃看着哪家恭敬,多赏些便是。”

毛氏等的就是这些话,点了点头之后又道:“王爷的袭封大典,还有第一次庆贺礼也是要办的。”

朱致格眼睛一亮:“办!”

按例,每年正旦、冬至和王寿日,王府属官、附墎衙门文武官员都要到王府称贺的。

对藩王来说,这是地位的象征。届时的感觉,也真正有被“朝拜”的感觉。

至少一句敬惟殿下茂膺多福是少不了的。

现在既不是正旦,也不是冬至或王寿日,但朱致格刚刚袭封王爵,应该要正式在荆州文武官员面前以王爷的身份露露脸。

此外,袭封大典也是一个人生至秒时刻啊。

毛氏就这么把王府内部大大小小的事与他商议着,她觉得很自然,朱致格也觉得很自然。

他是有点怕毛氏的,对于想要“放纵”一下,纳几个美人这件事没从毛氏这里得到什么好脸色这件事,朱致格也不敢多话。

到了自己亲弟弟广元郡王朱致椹那里,看到他那月娥、翠儿、兰香三个美妾,朱致格很眼馋。

“王兄,今日又准备……”

朱致格点了点头,朱致椹咧嘴笑了笑:“如今你袭封了亲王,要为王弟多请些禄米恩典啊,王弟府中难啊!”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快带本王去……”

朱致椹把他带到了一个小院里。自己的美妾是不能共享的,但朱致椹在这院中却搜罗了许多女子供朱致格淫乐。

要不然,他的身体能那么差?

虽然并不缺女人,但朱致格还是更羡慕朱致椹这种光明正大、而且所纳妾室各个美若娇花的感觉。

他开始享受起属于自己的藩王快乐生活,朱致椹笑呵呵地为他关上了院门。

而后,他脸上的笑容怪异起来。

三十二岁了还无子,这位王兄身体又这样不断被掏空,也不知他还能熬多久。

这辽王之位,将来也不见得没可能由自己这个弟弟来袭封。

朱致椹边走边思索着:自己那位王嫂确实不是个简单人物。若无她管束,朱致格一定会更早把他自己搞垮。

得想个办法让她犯点大错……

毛氏很忙碌。

筹备庆贺礼,又要安排进贺表之事。另外,辽藩宗亲有很多事也需要处理。

比如曾经计划行刺过朱致格祖父的那些人里,有一个人的两个女儿跑到她这里来哭哭啼啼了。

“王妃,罪不及后人,这是宗亲定例啊。我和姐姐都已年过三十,还不能为我们请封选仪宾赐婚吗?”

毛氏很头大。

这两个都算是朱致格的堂姐。罪人之后,两个县主都三十多了还没成婚,这确实是应该帮她们做的事。

可是,辽藩的宗亲太多了。两个县主若选了仪宾,朝廷立刻又需要另支一份禄米。

三年服丧,辽藩宗亲这边不知积压了多少需要辽王代为奏请的事。

请米、启恩、请名、请封……毛氏知道过去这三年的敏感,哪里敢让辽藩不断在皇帝面前“露脸”?万一惹怒了陛下,王位袭封的事可能都会出变故!

但现在,朱致格已经正式袭封,这些事没有理由再拖延了。

“我知道了,我会跟王爷禀奏,请他拿主意的,你们先别急……”

虽然实际是她在代为做主,但表面上,她还是把朱致格的地位摆在自己之上,也没把话说满。

忙得晕头转向的她看不到朱致格帮忙的身影,而来参加辽王袭封大典的湖广诸藩使者也陆续抵达荆州。

这些天里,朱致格也不是完全不管事。

至少,沉浸在王爷感觉里的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不少宗亲的请求,而后暗地里收了他们不少礼物,甚至还有一对他们偷偷进献的美人。

王爷的快活让他难以自拔。

“张镇,你把这几件事拿去交给左长史,让他帮本王先拟好奏表吧。”

朱致格把自己今天答应下来的几件事都记了下来,顺手递给王府仪卫司的护卫张镇,然后就急急忙忙去了王府之外的一个偏院。

那对美人,滋味还没尝够。

张镇办好了事就准备赶过去那偏院,不过也不用急,因为王爷必定是要在那里呆上一两个时辰的。

于是他顺道回了一趟家,儿子张文明还在用功,准备应对明年又一次的乡试。

张镇先看了看自己父亲的身体情况。

张家祖上也是世袭千户,只不过张镇的父亲是次子,没能袭封千户官职。迁来荆州江陵之后,张家就只是个普通军户了。

张镇的父亲说话口吃,被人戏称为“张謇子”。但是,“张謇子”热心快肠,一生积德。他平生所愿,就是张家能出个大人物。为此,他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钺、镇、鈛,这都是青铜重器,足以显示“张謇子”希望自己后辈能光宗耀祖。

只是可惜,张镇只混到了个王府护卫。老大老三,也都不算有出息。

而张镇的儿子张文明虽然已经是秀才,可是屡试不中,如今“张謇子”又把希望放在了曾孙身上。

“叫文明夜里别温书太晚,多去去媳妇房里!”

于是张镇去点了点儿子,而后出了家门。

现在王爷在操心子嗣的事,张文明既然已经成婚,那也得多在子嗣一事上用用心了。

张镇并不知道,自己这个将来的孙子将会如何名震千古。

现在,小护卫张镇赶到了那处偏院,就见院里已经吵闹着。

“王府中多少事,王爷就躲在这祸害自己的身子?”毛氏气不打一处来,“还有,如今何等时候,岂能如此大肆乞恩,还要赐田!王爷怎么不先与我商量商量!”

她有些话都不好在这里说:那些王府属官,只怕巴不得王爷安排他们奏请这些事,让皇帝对辽王产生恶感,递刀惩治辽王!

等她看见了张镇,目光立刻危险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