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314章、寇边,出征

第314章、寇边,出征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1 20:59:21

“演习?”

土默川之中,十九岁的俺答得报后嗤笑了一下,然后又肃然道:“南面的皇帝要练兵,自然是迟早要兵锋向北,但我俺答何惧?两年前从巴勒吉凯旋后,如今儿郎们的马正壮,手正痒!南面皇帝有点心气,那更要打下去!不必犹豫,本就定好的事,照常!”

现在,土默川当中也正在筹备一次出击。

目标方向:山西井坪、朔州。

俺答虽然只有十九岁,但他继承土默特领主这七年来,早已经有赫赫战功。

若不是三年前攻打大同、大掠而归,哪里能有实力和威信在两年前兀良哈与喀尔喀的冲突中更露头角?

博迪汗邀他率兵前去征讨兀良哈,最终的结果便是巴勒吉一战俺答率军大破兀良哈。

俺答是在十六七岁就扬名草原、建有赫赫军功的万户领主,他并不因为那缓缓传到这里的消息而动摇。

他需要更多的声望,需要更多的人口、牛羊。

两日后,帐下精骑四千余集结完毕。

“先去井坪!若明军怯战,便尽扫朔州!”

俺答不用亲自去,土默特部也不能倾巢而出。

巴勒吉一战固然声名远扬,但那博迪汗也因此开始对他有忌惮之心。

蒙古的那位大汗就在西边不远的河套察哈尔部,快马袭来可要不了多久。

“忽热!忽热!”

他麾下精骑在马上举着弓,一同呼喊着冲锋的口号。在蒙古语中,这句话是欢呼,既是喝彩,也有祝祷之意。

马蹄震响了大地,马芳远远地听到了响动。

马场里被抽走了好多匹骏马,又要去南面劫掠了。

马芳捏了捏小拳头,继续低头做他的弓。

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但只有做好了,才能向那些常在他面前卖弄箭术的鞑子偷学几手本领。

十一月初,北虏寇井坪。

军情传到京城时,朱厚熜正在国议殿之中坐着,看俞大猷他们文试。

边镇军情向来要第一时间报到朱厚熜这里,因此殿内正答策的武进士们只听到皇帝在看完张佐送过来的一道奏报之后就站了起来说:“去武英殿。”

本来在这边一同主持的杨一清也很快知道了情况,随同一起走出殿后就说道:“朔州中路参将李瑾,是个有勇有谋之将。便是西路参将刘铠、游击李鉴不能敌,朔州必无大患。”

“报什么领军过万大举来寇,依杨卿经验,实数有多少?”

“不会超过五千,北元诸部之间也不太平。这些年寇边,都是诸部自行其事,并非那小王子督帅各部大举来犯。以一部之力,能有三五千骑南下便是大动静了。”

“这么看来,刘铠、李鉴是已经怯战了,故而夸大其词,说不定已经弃守井坪。”

杨一清沉默不言。

武将大比,西北边镇也一共送了几员大将来京。

那俺答寇边,也不知是不是探知了这情况。

刘铠、李鉴是差了些,尤其现在他们原先的主将、朔州卫的指挥使还在密云那边参加演习呢。

到了武英殿里,王守仁和张经等人随后陆续被传召而来。

皇帝和杨一清等正围在舆图边。

“井坪守御千户所是足额官兵,千又九百余人。”杨一清介绍着情况,“既是绕开了大同正面,自井坪南下,那便仍是为了劫掠。”

朱厚熜眼神有些阴沉:“是察哈尔那边的套虏,还是丰州滩那边的俺答部?”

“应是俺答部。”

杨一清看了一眼王守仁,只见王守仁也点了点头:“臣也这么认为。昔年达延汗分左右两翼六万户,如今博迪汗正忧心于兀良哈与喀尔喀的内乱。当此时节,他不敢冒险。若在我大明吃了败仗,他就无法再复其祖声威了。”

“……俺答。”朱厚熜低声念出这个名字。

朱厚照从登基起就生活在北元那个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威胁下,而嘉靖一朝,面对的北面敌人中最强悍的实则只是北元右翼三万户之一土默特部的领主俺答。

从嘉靖二年之后,俺答再一次对大明出手了。

小规模的寇边劫掠几乎年年有,这一次的阵仗算是大的。

朱厚熜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急不来,还没到算总账的时候。

“速速议一议,把旨意和军令都传过去吧。”朱厚熜顿了顿之后说道,“守土有功者,朕不吝封赏。”

他信任杨一清那四年多在三边打下的基础,也把主要的决策放给了他与王守仁两人。

前线有前线的常规应对,军务会议这边则会给出更系统的调动部署以向俺答释放压力。

而朱厚熜不希望那边永远只敢据城固守、任由北虏于乡里间大肆劫掠。

皇帝确实不吝封赏,新朝已经有因军功新封国公的先例,如今又封了一批县爵。

现在,大明这批新县爵当中的十个正在密云。

朔州卫的指挥使何勲带了三百人守在一个真正的据点,他不知道自己担任防守任务的井坪路正遭受入寇,他现在的精力全放在眼前的演习上。

守军不知道演习真正结束的时间,但这些天,咸宁侯的麾下越来越活跃了。

“何将军,真要反攻石头山?”

何勲咧嘴笑道:“怕什么?咸宁侯用了麾下一人可兑守军两人的漏,石头山那边可丢得本将不服!虽不是本将丢的,但他们若又用这法子聚了大几百到本将这里,那岂非本将也要输得冤枉?现在明摆着,陛下和杨总参也不想我等只是龟缩守着。”

“可咱们若想成功,只有不被察觉之下摸进石头山寨子两百步之内才行。那里并无草木遮蔽,这……”

“只有一个法子!”何勲眼睛亮亮的,“咱们假装运粮的,钓他们来劫!拿了他们的人,再换上他们的衣服,假装得胜回营!”

他在尽力发挥,他原先的两个部下,现在一个缩在井坪守御千户所里,脸色有些苍白地说道:“只要井坪不破,你我就有功无过!鞑子若要撤,难道我等还能追击?若是出城摆阵却败了,死罪!”

“但是李参将来信……”

刘铠板着脸呵斥道:“本将也是参将!李瑾想要本将与马邑那边李鉴一同合兵围之,怎么围?加起来也并不比鞑子兵多。若败了,朔州尽失!”

大明的边镇防线实在太长了,而蒙古骑兵却一般只是合兵集中攻击一处。若是啃不下来,就在附近劫掠一通扬长而去。

想围杀大量骑兵?

刘铠说道:“回信李瑾,井坪路诸堡不容有失!鞑子大举寇边,若是朔州守军尽丧,焉知北面大同、南面太原不是另有大军窥视战局、伺机而动?”

在东面,李瑾带着千余人正往西行军。

朔州是山西防线的腰腹,朔州若丢了,大同有被北、西、南三面夹击的危险。而若是北虏胆大,更可南向太原劫掠。

“再提提精神,今夜百户村旁荷叶山安营。”李瑾看了看身后行军已显得有些疲惫的麾下,然后又望向了前方,目带忧虑。

探报确实看见了一望无边的大军,这次非同小可。

但哪怕没过万,如此多的鞑子南下,绝不仅仅只是想劫掠一番了事,那可划不来。

而若要退敌,只是固守的话,无法对敌军造成伤害,那他们在朔州肆虐数月,就算城池、寨堡不失,不是仍算大败?

若要退敌,必须胜一仗。

刘铠、李鉴能懂得这一点吗?

队伍还没到荷叶山,井坪堡那边刘铠的回信来了。

李瑾看得面色铁青:难道忘记三年前大同总兵的故事了?

那一年,也是北虏大举来犯。大同总兵杭雄也是这种策略,后来若非杨总制亲临大同坐镇大局,鞑子会那般轻易退却吗?

事后,杭雄哪里去了?这一回,更是只去山西做治安司总司了,从此离了军伍前线。

以后便只抓抓贼而已。

“既然你们不敢出来,那就逼你们出来!”李瑾咬了咬牙,“传令下去,加快脚步!到了荷叶山,把寨子扎稳!让哨骑去把鞑子引来!”

有千余明军不在城池寨堡当中,那就是最好啃的对象了。

啃下一支不弱的明军,携胜势,有些城池和寨堡守将会心怯生出投降之意。多少年来,鞑子不是最喜欢这样做吗?

那就先让自己麾下崩下他们几颗牙!

友军被围,井坪堡和马邑堡来不来援?

不来,就等着被问罪吧!

“标下领命!”

将不熊,底下的兵一般也更有战意。

“不怕?”

“这辈子只愿多杀几个鞑子,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好!到了荷叶山,今晚吃饱后就连夜垒营!明日,本将与伱们一同结阵迎敌!”

在这边镇,历史的走向暂未因朱厚熜的一切行之有大的偏移。

发生在这井坪百户村旁荷叶山的那一场万人大战,终究还是要上演。

而在南面的太原城里,山西巡按御史马录在这一晚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令他十分震惊。

但稍微顾忌了一下之后,他还是愤怒地写起了奏疏。

【臣巡按山西马录弹劾武定侯郭勋因己私干预臣于山西所查办之白莲教妖人李福达假名张寅窃据太原卫指挥使一案……】

次日,这道弹章就被送往京城。

而这个时候,百户村旁荷叶山上,李瑾正率兵严阵以待。

他已经给刘铠、李鉴再次送去了信,这次说明白了自己准备以身为饵。

以他所携带的粮草,能坚守的日期有限。

带的是十天口粮,如果鞑子兵真的围了过来,粮是送不进来的。

但李瑾明说了:他一定会守下去。

昨天夜里,鞑子的哨骑已经来这里打过转了。

今天会攻来吗?会来多少?

过了一阵,李瑾站了起来,手里端起了那个军中还没有多少、但杨一清在回京前给了他一个的望远镜。

出现了。

沉闷的马蹄声隐隐传来,高据荷叶山上的将卒也都看见了远处的烟尘。

“……只有千骑,小看我李瑾了吗?”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击鼓!结阵!”

先守住一场,明日就该调更多人来围了吧?

希望刘铠、李鉴那边察觉形势果然松了一些,有那个胆子前来夹击合围。

荷叶山上第一战开始,马录的弹章在入京的路上,国议殿里正举行武进士们的传胪大典。

大明还不曾有过武举殿试,但现在文试同样在国议殿举行,更有了同样规格的传胪大殿。

只是仪式略有不同。

列席的,除了军务会议众参谋,大明在京勋臣除了李全礼和仇鸾两个正在演习的,悉数到场观礼。

“一甲第一,福建泉州俞大猷!”

“一甲第一,福建泉州俞大猷!”

“一甲第一,福建泉州俞大猷!”

传话的也不再是鸿胪寺的文官,而是宫中禁卫的头领。

国议殿内外,禁卫列队。

朱厚熜并未坐在殿内,而是站在殿门口。

丹墀之下,俞大猷从队伍中走了出来,先在下面行了陛见大礼,然后在禁卫之间缓缓走上台阶。

与文进士们传胪大典不同的,就是朱厚熜在五军营大营里曾经玩过的那一手。

在朱厚熜身后两侧,飘扬着三十六面将旗。

每面旗上,现在只有一个姓。

将来,这些将旗还会有升级的空间,加上他们的爵位封号。依等级不同,那姓的周围圆圈还有不同颜色的绣线。

现在,俞大猷只是独自地,终于走到了朱厚熜面前。

心里虽然惦记着山西那边的战局,但朱厚熜现在的心情是开心的。

俞大猷的文试策文,果然没有让朱厚熜失望,也让杨一清、王守仁他们为皇帝连连道喜。

文试第一,武试也因为增加了策略元素而居于第二,这个武状元,无人不服。

“俞志辅,今日授尔将旗,以命守护光耀之!”

“臣接旗,必不堕大明军威!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武状元开始,并不像文进士那样只点到五个人的名字。

皇帝一个一个授旗,只有先后之分。

陆炳排名上升了一点,毕竟这么多年他是被系统栽培的,文试的兵法韬略上得分高了一些。

当然,也还有朱厚熜的感情加分。

现在,实际上已经分开了六年的幼时玩伴也正式闯过了道道关卡,站立在了朱厚熜面前。

“陆炳!今日授尔将旗,以命守护光耀之!”

“臣接旗,必不堕大明军威!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炳看着皇帝眼里的笑意,心情激动。

从今天开始,要准备正式为皇帝效命了。

等这传胪大典结束,武进士们各擎一旗,林立于殿外云台之上。

朱厚熜站在门口,望着他们,最后看向俞大猷,肃容说道:“此时此刻,北虏数千骑正入寇山西朔州!”

众人闻言心头一凛。

“边患何时能绝,从今天开始便是你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思索的问题。朕也每日在思索,故而今年有武举殿试,有武将大比!以后都是军中将领,没那么多繁文缛节。现在,都随朕一起去密云,观武将演习。待那边结束,一同回京,武英殿赐宴!”

皇帝的行程安排得就是如此紧凑。

一大早武进士们传胪大典之后,马上便都擎着自己的将旗随御驾去密云。

但这么多面将旗和兵部已经为新科武进士们准备好的战甲簇拥之下,一时之间倒真是数十位猛将侍卫着天子出行的模样。

不……像是出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