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山寨小姑爷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帝崩

第二百六十七章 帝崩

书名:山寨小姑爷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2:46:28

叶合军已派出军中探马,向着齐王所在的藏身处打探消息,不知过了这么久,齐王是否有所行动,这也是肖华飞要与金月义分兵前进的原因所在。

肖华飞预计在到达齐王藏身的山坳,就会与叛军发生战斗,所以在整个行进途中控制着马力的消耗,防备因准备不足而未能消灭叛军。

要是让齐王流窜到外地,将对小皇帝的新政权,造成无法预估的伤害。

...

皇宫当中,辛焯依旧陪在重熙皇帝的榻前,其他的王孙贵胄被孙喜拦在外殿,防止他们吵闹到重熙皇帝。

因为孙福不让这些人到重熙皇帝的榻前哭诉,这些人心中其实积累了相当多的不满与幻想,没到皇帝遗诏颁布的那一刻,是不是谁都有点机会,哪怕那种机会万中无一。

天色渐暗,孙喜没有回来,京营的大军不知在何处。

辛焯越发坐立不安,不过他掩饰的很好,就像普通百姓家的孙子一样,一脸悲切守在皇帝身前,片刻没有离开过。

孙福这老家伙虽然说整个皇城禁军已忠于世子,可是他们是在嘴上忠心,还是心里忠诚,就没有人能知道了。

辛焯牢记着皇帝爷爷的教诲,那就是谁也不能信,也不可信。

重熙皇帝留给辛焯的这种执政理念,不知会对他将来造成何种的影响,但此时这种对臣子的不信任,已经深深扎根于辛焯的心中。

辛焯目前急需肖华飞带着京营大军入京,利用京营大军来平衡京城中的各方势力,让他们相互牵制,使得没有哪一方敢轻易做乱。

至于齐王逃往何处,这不是辛焯现在关心的,杀父之仇肯定要报,可这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项。

一旦他能坐稳皇位,控制住京城与朝廷,辛焯相信那位毫无亲情可言的齐王叔,到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原本一动不动躺在榻上的重熙皇帝,口中忽然传出一声音轻微的呻吟。

辛焯眨了眨眼,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连让孙福告诉门外的皇亲们不要再哭了。

这哭声中本就没有多少真情实意,要是他们实在想哭也行,至少滚远点。

直觉告诉辛焯,重熙皇帝驾崩就在眼前了,他不知道皇帝爷爷是否还想再嘱托点什么。

谷王已先一步离世,现在辛焯眼中只有这位爷爷是他最亲近的人了,至于在乱军中保下性命的谷王妃并不是他的生母,而是谷王娶的续弦,乃是前朝重臣的嫡亲孙女。

辛焯的生母早在多年前离世,他不明白为什么父王死了,而这个后妈怎么就命大活了下来。

外面传冯克明行事如何精明,如何干练,看来不过如此罢了。

重熙皇帝的眼睛并没有睁开,只是口中喃喃的在嘟囔着什么。

卢丞相与孙福看着皇帝好像有话要说,都往前靠近了几步,可惜依旧无法听清皇帝的低喃。

辛焯屏住呼吸,壮起胆子把耳朵贴在皇帝的耳边,断断续续的听到重熙皇帝的不成句子的话语,「不,不怪朕......天下......一个人。」

重熙皇帝说完这句话,再无半点声息。

执掌大晋四十余年的重熙皇帝,驾崩离世。

辛焯不明白皇帝临终前的话是什么意思,眼中的泪水溢出了眼眶,他从未像此刻的心慌与害怕过。

他头顶上的那片天,终于塌了。

再没人站在他前面遮风挡雨,一切只能靠他一个人了。

辛焯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复杂的情绪,回头对卢丞相与孙福,轻声说道:「皇爷爷殡天了。」

孙福身形一晃,差点没有站稳,等反应过来后,颤巍巍跪倒在大行

皇帝榻前啼不成声。

卢丞相长叹一声,整理衣冠跪在皇帝榻前行了君臣告别大礼。

辛焯呆呆的看着二人行礼哭泣,不知下一步该说些什么。

殿内所有的小太监全向着大行皇帝榻下叩首下拜,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声在宫中传开。

代表着皇帝大行的丧钟,在皇宫钟楼敲响,好似呜咽的钟鸣声传遍京城。

时间不长,全城缟素。

卢丞相在大行皇帝灵前,当着所有皇室宗亲,朝廷勋贵的面,宣读了重熙皇帝遗诏。

立谷王世子辛焯为皇太孙,三日后登基为皇,并昭告四海。

外地藩王各守藩地,当以国事为重,无命不可回京奔丧,违者以谋逆论处。

京城臣民二十七天后除去丧服,不禁鼓乐,嫁娶,地方官员不得擅离职守,派人代为敬香三日即可......

...

京城中赶来皇宫奔丧的官轿已换了带孝的轿衣,一顶顶从京城内的各处宅邸出来,向着皇宫的方向聚集。

不到一个时辰,前来为大行皇帝守灵的官员已从宫门进入皇宫,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排好队伍,等着到皇帝灵前致哀。

但不是所有官员均有资格来到大行皇帝灵前跪拜,很多官员只能身穿孝服跪在宫中的广场上,遥望着皇帝停灵的宫殿痛哭不已。

辛焯在小太监的服侍下换好孝服,跟着孙福来到重熙皇帝停灵的偏殿中。

此时偏殿中已站满了六部侍以上的官员,卢丞相等辛焯到了后,向着众人再次宣读了大行皇帝遗诏。

李春阳也在这些人当中,而且站的位置比较靠前。

等卢丞相宣读好遗诏,带领众人要向辛焯叩拜时,李春阳终于再也忍不住,直接开口道:「丞相大人且慢!请谷王世子殿下稍候,拜见储君之事不急,老臣李春阳身为礼部尚书有话要问丞相大人。」

卢丞相心中一叹,该来的早晚会来。

卢丞相打起精神,对李春阳说道:「李大人有事可以等会再问,当务之急是我等按陛下遗诏,奉皇太孙为主,马上定下君臣名份,其余事可以等会再说。」

李春阳不肯后退,向着卢丞相逼进一步,正色道:「正是因为君臣名份事关天下安稳,半点含糊不得,所以李春阳身为礼部尚书不得不问清楚,难道丞相大人还有什么见不得光,不能让我等知道的事?」

卢丞相皱眉道:「陛下遗诏在此,李大人身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可是要看看老夫手中遗诏,是否为陛下亲笔所书?」

李春阳没理卢丞相,而是向着辛焯拱手道:「固所愿,不敢请尔。还请世子殿下,让臣等验看过遗诏真伪,再向殿下行礼不迟。老臣一片忠君爱国之心,请殿下明鉴。」

辛焯就算再笨,也听出李春阳话里话外的意思,赶情这老家伙是怀疑辛焯联合了卢、孙二人,伪造了先皇帝的遗诏。

重熙为皇帝早时为求安稳,也是不想耳边被亲儿子与大臣们絮烦,所以将写好的遗诏先藏在寝宫,至到病重才当着孙福与冯克明的面交给卢丞相保管。

以重熙皇帝一向行事任性的风格,能做出这样的事,倒是不足为奇,只是没想现在让李春阳抓到了其中的疏漏,要拿着这事做文章。

辛焯向孙福投去了求助的目光,面对礼部尚书的突然发难,辛焯不知该如何回答。

孙福给了辛焯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对李春阳语气不善的说道:「陛下遗诏,乃是陛下年前当着老奴与丞相大人的面亲笔所书,起居太监那里也把这件事写在了起居注上,司礼监早就给了翰林院封存副本。尚书大人分管翰林院,不会连这点规矩都不

懂吧,等翰林院为先帝修史时,李大人自然可以解封起居注,然后两相对照,存在翰林院库房的东西,老奴与卢丞相可没办法变造更改。」

李春阳当然知道这件事,不过皇帝的起居注封存后有御林军看守,没人敢打密档的主意,否则就是私下窥探圣意,这个锅他可背不起。

辛焯觉得自己也该说点什么,他皇爷爷亲口把天下托付给他,中间没有见不人的事,思虑片刻后对李春阳说道:「李大人与列位大人皆是我大晋的栋梁,若是想亲眼验看皇爷爷的遗诏,本宫没有意见。」中文網

李春阳向卢丞相手中的先帝遗诏跪拜后,不管卢丞相想要杀人的眼神,还是生硬的从丞相手中把遗诏接了过去。

辛焯从重熙皇帝大行,整个人就乱成一团,也没亲眼看过皇爷爷的遗诏,此时他想起身和李春阳一起看眼遗诏,算是对皇爷爷的缅怀。

没等辛焯有动作,孙福抢先一步拦在他身前,微微摇头,示意辛焯不要动。

辛焯虽然不懂孙福想要干什么,但还是忍着这个老太监,稳坐上首未动。

对于朝廷的内部斗争,辛焯还是太嫩,还不懂得上位着应有的城府与架子,只能靠孙福这个老狐狸来提醒。

李春阳手捧遗诏来到各部官员身前,毫不避讳的会同几名***,对着大行皇帝遗诏,逐字逐句的细看起来。

卢丞相没有靠前,冷眼看着李春阳,这位礼部尚书如此作态,到底想要干什么,他已有数。

一朝天子,一朝臣,重熙皇帝的时代落幕了。

随着重熙皇帝大行,卢丞相此时已心如止水,只求能站好这最后一班岗,索性就把朝堂让给李春阳这些人表演。

卢丞相另一只袖子里就是告老的奏疏,这个没钱没粮的缝补匠,他早就做够了。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卢丞相比眼前这些卖力表演的同僚,更加理解这个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