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山寨小姑爷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乱局

第二百六十八章 乱局

书名:山寨小姑爷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2:46:28

肖华飞带着三千骑兵直扑齐王藏身的山坳,两个时辰后,当三千骑兵到达信使指明的山坳附近时,队伍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叶合军放出探马,时间不长,探马回报,在山坳中没有发现齐王人马的影子。

不过看山坳那里的痕迹,的确的大量的人马在此停留过,只不过现在山坳肯定是空了。

肖华飞闻言大怒,如果紧赶慢赶还是让齐王逃了,未来的事态会如何发展,就有些难以控制了。

吴苟道马上让人抓出来那个带路的齐王信使,二话不说就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这人被吓得尿了裤子,但还是再三保证,他出来时齐王就藏身在这里,至于现在人跑哪去了,他也不知道。

肖华飞将几名手下叫到身边来说道:「齐王不会跑远,他的目标应该是皇宫,本官也不瞒着众位,陛下恐将不愈,齐王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十之**会趁人心不稳之时,控制住京城百官,谋朝篡位。」

叶合军抱拳道:「末将有些疑问,如像大人所讲,齐王打算拼死一搏,可是京中护城军,加上守卫皇宫的御林军,也有不下三四万之众,齐王带着这几千人入京,不是自投罗网吗?」

肖华飞相信自己的判断,但还是问向吴苟道,「你在衙门里,可曾看到有齐王勾连城中守将的消息。」

吴苟道摇头,「齐王是陛下的血亲,卫里没有人手安插在那边,所以相关消息不是很多。再者属下接管密档库时间太短,还来不及翻看军中暗桩消息。」

肖华飞点头,没有责怪吴苟道,眼下这些事,不是吴苟道的责任。

冯克明在这当中肯定有算计,只不过肖华飞一直被排除在外,弄的有些看不清当下的棋局。Z.br>

肖华飞思量片刻,对众人命令道:「来不及多想了,命令军士后队变前队,所有人向着京城进发,分出人手联系金将军,就说本官带兵进城了,为防有变,让他快点带大军赶过来。」

叶合军想起肖华飞怀中的令箭,当下再无异议,转身发出将令,命令三千骑兵转向京城疾行。

....

大行皇帝停灵的偏殿当中,李春阳与其他几部***,还在就遗诏上的笔迹与用词习惯,进行着系统性的分析。

其实很多人都已看出这是重熙皇帝的亲笔所书无疑,但这时不说点什么,怎么能显得文官们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性作用。

李春阳冒着得罪新皇帝的危险,为各部***争取来的这次机会,这些人精可得抓住了。

他们要让辛焯知道,大晋朝廷不是只有皇帝说得算,文官们也是有脾气的。

如果以后什么事不与文官们商议,皇帝关起门自己就决定了,那以后这官当起来还有什么滋味。

辛焯看着这些官员的眼光中充满了愤怒,这群人难道连皇爷爷的手迹也认不出来吗?还是说他们有不可告诉人的图谋?

果然如皇爷爷所说,这些人没一个可信的,就算是卢丞相,现在都不发一言,这让辛焯无能狂怒。

但他不能,也不敢发作,面对这些六部堂官,如今他可以说势单力孤。

没有这些朝廷重臣的认可,他的皇位就是空中楼阁。

辛焯只能忍着这口气,看着李春阳他们表演。

李春阳把遗照从众人手中拿回来,向着辛焯深施一礼,然后问道:「臣等年迈,又伤心过度,所以看得久了些,还请世子殿下恕罪。」

辛焯端坐不动,嘴角挂上一丝冷笑,「老尚书客气了,列位爱卿皆是朝廷众臣,想必已经看出来遗诏是皇爷爷亲笔所书吧。」

李春阳脸上露出为难的样子,犹豫着说道:「遗诏的事不忙

老臣听到京中有一传闻,还请殿下解惑。」

辛焯,「......」

孙福身为大内总管,自然心向着辛焯,不能看着李春阳闹下去。

孙福弯腰挡在李春阳身前,阴阳怪气的说道:「老奴不知道有什么事,能比执行先帝的遗诏还重要,各位大人,君臣名份已定,先跪下拜见皇太孙吧。」

李春阳毫不退缩,挺直身子沉声道:「大晋立国一百五十年,老臣身为礼部尚书,从来没听说过皇太孙这个称谓。世子只知有皇帝,有太子,我大晋何时有皇帝越过皇子,传位于皇孙的先例。」

卢丞相知道这时不说话不行了,站出来对众人说道:「陛下遗照里写的清楚,谷王世子殿下,天资聪慧,克勤克俭,深得陛下信重,必然可以中兴大晋。所以陛下决定让殿下继承大位,这个本丞相可以作证。李大人还是不要胡闹,快些见礼,以免自误。」

哪知李春阳这回谁的面子也不给,转身对几名***说道:「京城有传言,陛下是用了谷王世子进献的汤药后,才一病不起的。而且陛下大行前几个时辰,曾经再次服药,那时只有谷子殿下在陛下身前,老臣身为大行皇帝臣子,想要弄清此事难道过分吗!」

李春阳正气凛然的说完,殿中几名六部官员开始相互看起来,明显有人心有疑惑,但也有人充满不屑。

此时能在殿内议事的重臣,哪个不是千年的狐狸,李春阳的举动多少有些反常了。

争口气是可以的,大家也会支持,但往莫需有上靠,就有些过了。

京中的传言多了,哪信能信,哪信不能信,甚至不能听,这些六部重臣心里还是有数的。

自从齐家两位尚书离京以来,反对卢丞相的那一系便以势微,看来李春阳是想接过齐家的大旗了,甚至还有更多的图谋。

李春阳见无人接话,只好继续说道:「自从陛下卧病以来,我等便难以接近,近几日宫中更是禁绝中外,使我等忠臣不得入宫,除了丞相大人,再无朝中重臣侍奉在陛下榻前,如今突然拿出这遗照,这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这到底是陛下的真实意图,还是有心人胁迫所为,诸位你们分得清吗?」

辛焯再也压制不住心中怒火,指着李春阳鼻子骂道:「你,你个.......」

卢丞相连忙拦住辛焯,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辛焯是马上要当皇帝的人,最好不要当着朝廷重臣的面讲出什么不该讲的话,掉入李春阳挖好的陷井。

李春阳明显有激怒辛焯的意思,这让卢丞相心中警铃大作。

让卢丞相不解的是,李春阳这么做明显没有什么好处,辛焯继位是早晚的事,到时势必对李春阳进行清算。

李春阳毫不在意辛焯的恼怒,反而冲着他拱了拱手,又说道:「殿下莫急,老臣无意反对殿下,但天下之事,皆大不过一个礼字。老臣斗胆直言,先帝的遗照与礼不合,恐怕对天下万民难以交待。且听说齐王与谷王在城外,遭遇贼人伏击,且生死不明,不知朝廷可派人去寻找二位亲王下落。」

辛焯听到此时,已知事情恐怕不简单,强自深吸一口气,压住悲伤与怒火,生硬的说道:「老尚书到底想说什么,还请直言,辛焯洗耳恭听。」

李春阳嘴上说着不敢,但还是继续说道:「老臣建议,朝廷当召集各地藩王入京,与京中各位宗亲,还有朝中大臣一起入朝讨论此事。若是藩王与宗亲,还有朝中各位大臣,均没有异议,则拜请殿下登基,这样可以正人心,稳朝纲。殿下若是为了大晋考虑,还请体谅老臣的一片赤城之心,这也是为了殿下好。」

这时又有二名大臣站出来,附和李春阳的说法,请辛焯与卢丞相下令召集藩王入京。

兵部侍郎赵宏锦出列,先向着辛焯与卢丞相施礼,然后冲着三人嗤笑道:「三位大人到底想干什么?我大晋的皇位传承,什么时候需要问藩王与宗亲的意见了,谷王殿下身为陛下的嫡亲血脉,继续皇位本在情理之中。就算是寻常百姓家,爷爷想把家产留给孙子,难道找齐堂兄弟问下意见?就算官府也管不着吧。以下官看,几位怕是因为先帝大行,有些悲伤过度了,这种糊话还是少说?」

李春阳皱眉道:「赵侍郎这是胡搅蛮缠,皇位传承事关国运,自当慎之又慎,怎可拿寻常百姓家的小事作比。你若有还念先帝的恩德,就说几句朝廷重臣该说的话,这种胡言乱语,就不要说了。」

赵宏锦道:「本官身为兵部侍郎,怎么在李尚书面前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李大人真是好大的威风,难道哪个人不同意你,你就要乱给人家扣帽子?这就是礼部该有的议事风格吗,想卓尚书还在时,也不会不让同僚说话吧。」

李春阳让赵宏锦说得脸色发红,刚想再反驳几句,压下这个老混混的气势。

这时殿门口传来一道虚弱的说话声,「老子在这听半天了,光,光看你李大人一个耍威风了,裹挟虚礼威凌皇储,李大人是想要造反吗?」

殿中众人把目光投向门口,只见一人被两个小太监用肩舆抬入殿中,不是别人,正是身负重伤的冯克明。

冯克明此时胸腹还有大腿上,已被白绸条层层包扎,还有鲜血不停渗出来。

辛焯虽然暗恼冯克明没有保护好谷王,但此刻冯克明话里明显是向着他的,当下没有时间考虑其它,辛焯忙命人将冯克明抬到自己身边来。

辛焯知道皇爷爷一直器重此人,想来冯克明能顶伤来此,必能对他有所帮助。

冯克明脸色煞白,强撑着冲辛焯拱了下手,然后对李春阳三人说道:「老夫来了有一阵了,本来身上就有伤,又在门外冻了半天,怕是没几天好活了。原想等各位拜见过皇太孙后,再入内请罪,没想几位正事不办,净说些没边际的话。所以不得不打断诸位,让人把老夫抬进来了。」

殿中众人没人相信冯克明没几天好活这句话,不过以这位密谍头子积累下来的凶名,还是让李春阳等人住了嘴。

冯克明见他们不说话,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挣扎着爬起来,在小太监的帮助下,跪在辛焯面前。

等冯克明喘匀了气,才满脸羞愧的对辛焯说道:「罪臣向皇太孙请罪,臣没有识破齐王的狼子野心,没有保护好谷王殿下,让齐王有了可趁之机。我影龙卫护位王爷的一千多兄弟全部壮烈殉国,还请殿下不要为难他们家人,有什么罪责,冯克明愿一力承担。」

辛焯不知道现在该说什么,他也没预料到这时能见到冯克明,心中没有埋怨是不可能的。

现在谷现已无法威胁到他继承皇位,父子骨肉之情旋即又占了上风。

辛焯此时很想命人杀掉冯克明,让冯克明给他父王陪葬,可见识过李春阳等人后,这种不成熟的想法,被他压了下来。

他对重熙皇帝对他说的那些话,有了新的认识。

有些人身处困难危险中可能会自暴自弃,但辛焯不是这样的人,他在风险中飞快的成长着。

辛焯让眼泪在眼眶中流下来,并不去擦拭,而是让所有的臣子都看到他对父王的哀悼之情。

等了半晌,辛焯装成大人模样,叹了口气,对冯克明说道:「冯都尉亦是我的亲族长辈,长公主奶奶从小就对本宫疼爱有加,本宫纵使伤心欲绝,又怎可加罪与都慰。姑爷爷别说这样的话了,罪不在你,而在齐王那个逆贼,你还是好好养伤,本宫将来还要多依仗你。」

李春阳连忙站出来,打断辛焯的话,「世子殿下不

忙着伤心,老臣认为此事有蹊跷,现在京中说齐王谋逆的谣言,只是冯克明的一面之辞。这里还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想齐王是陛下亲子,与谷王又是血脉至亲,怎会做出弑兄之事。朝廷应该明发告示,劝齐王回京,当着朝廷众臣的面,把事情说清楚。」

辛焯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对着李春阳骂道:「你,你个老混蛋欺本宫太甚......」

卢丞相眯起眼,挡在辛焯身前,目光已露出寒意,「李春阳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以你一个礼部尚书,无兵无将,本相不信你吃了熊心豹胆,敢在宫中无的放矢,三番两次混淆视听,无视先帝遗诏,屡屡出言欺辱殿下。李大人不妨直说吧,你背后的主子是谁?」

李春阳不为所动,正色道:「李春阳身为大晋的礼部尚书,自然是大行皇帝的忠臣,卢丞相不用吓唬本尚书,就算你们杀了我,此时殿外还有许多忠臣和老夫想的一样,你们能杀光天下的忠臣义士吗?」

冯克明不屑的撇下嘴角,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玩味的看着李春阳冷笑。

此时一名小太监飞快的跑进殿中,磕磕绊绊的说道:「大,大事不好了,宫外好像出事了...京城里各处有浓烟升起,还有喊杀声...传到宫墙里边,宫中的奴婢们有些吓到了。」

辛焯第一个坐不住,起身走向殿外,只见原本跪在广场上守灵的官员,此时也全都站了起来,彼此交头接耳,向着宫外的方向指指点点。

殿中的各位大臣也来到殿外,他们身处大殿的基座上,所以位置较高,可以看到京城中果然如小监所说,四处均有浓烟升起。

而且不知多少人的喊杀声向着皇宫的方向,越传越近。

此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有人谋反了!

孙福与卢冯二人交换了下眼色,向着辛焯施了一礼,然后声色俱厉对贴身太监吩咐道:「命御林军上宫墙迎敌,务必死保皇宫不失!宫中若有宫人与叛军勾连者,不必收押,斩立决。另外叫御林军正副守将速来见皇太孙殿下,禀命敌情。」

辛焯强自镇定,但他紧握的手指因为过于用力已经发白,声音有些发颤的向孙福问道:「孙公公可知是何人进攻皇城,可是齐王那个逆贼?」

孙福躬身道:「殿下勿忧,皇宫城墙高大厚实,御林军又全部忠于殿下。就算叛军破了外面的宫门,各宫室间还有阻兵进犯的大小宫门,相信时间不长便可扑灭贼军的图谋。」

李春阳见叛军已然攻城,这时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殿下不要听这些女干佞小人的话,还是考虑一下臣的建议,臣愿出宫与叛军和议,让他们暂停进攻皇城,里外皆是大晋的子民,臣相信可以用道礼说服他们,大家有什么事,可以在朝堂上一起商议解决,大行皇帝的灵柩还在此处,实在不宜刀兵相见。」

冯克明冲李春阳脚下吐出口血沫子,朝着李春阳鼓掌笑道:「还好老子没当文官,如果读书读到李尚书这样,本都尉怕是连到祖坟前烧香都不敢了,搞不好祖宗会拿阴雷劈死我。你当着本指挥使的面,怎么就敢说出这种没黑没白的话,真当老子现在杀不了人吗?」

冯克明向着辛焯拱了下手,然后对宫院外面挥手高喝道:「影龙卫何在?还不快些过来,随老夫保护皇太孙殿下。」

整齐的脚步声在宫院外响起,一只五百人规模的影龙卫带着刀弩冲入广场当中,吓得那些身着孝服的官员冷汗直冒。

眼下的局势可是越来越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