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山寨小姑爷 > 第八十二章 迎接

第八十二章 迎接

书名:山寨小姑爷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2:46:28

胡风按肖华飞的要求,在原有为仙味楼干活的十名工匠基础上再次招募了二十人,组成一支三十人的队伍出发前往黄石集那边。

在肖守业的组织下,黄石集的兴建工程进度很快。

主要是肖家财大气粗,那晚肖老太爷看到肖守业转交的四千两银子,便对孙子的构想充满信心。

肖老太爷虽然年纪大但眼光还在,做事越发老辣,在此事上从没有过质疑,授权肖守业调用家里存银对工程进行全力支持。

所以在黄石集建设一事上,肖家凡事都用银子开路,物料备得足,工钱给得到位,哪怕是工人们的伙食都按照高标准供给。

山寨中原本就有很多富裕的人力,如今又是为他们自己盖房子,各方自然齐心合力,极大地加快了工程的整体进度。

山寨里那些孩子喜欢凑热闹,每天也赶着各自负责饲养的牲畜每天到工地边上吃草。

原本荒芜的野地上,到处充满着大人的吆喝与孩子们的嬉闹声。

曾经所有的苦难似乎都已离他们远去,转而是对美好新生活的浓浓向往。

杜天纵不太出现在山脚下的工地,现在杜金与杜兰英都在姚安县城,他一个人乐得自由,总算没有人再管束他喝酒。

丁夫子和孙有德在山下忙得天昏地暗,没有人陪他一起喝酒聊天,他就边训练那五十名安保队员,边自己喝酒解闷。

大晋严禁民间拥有铁甲、弩机,一经发现肯定抄家灭族,但对皮甲的管束已经松了许多,弓箭在大晋立国初年便不被禁止。

立国百余年来皇命不下乡已成惯例,纲纪的废弛与地方豪强的做大不无关系。

这段时间以来,肖华飞偷偷往山上运送许多熟牛皮,有杜天纵这个世代将门传人把关,皮甲自然早就被他们私下里生产出来,不过都藏在后山一处干燥的山洞中。

至于肖华飞是真不懂大晋的律法,还是有别的心思,杜天纵其实根本不关心,败军之将落草为寇,让他做出格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任何心理建设。

若说对大晋的失望感没谁比他更强烈,没人比他更希望大晋这汪浑浊的死水有变清澈的一天。

不过他心里只明白一件事,肖华飞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至于命运会将两家推到哪一步...应该没什么比前更坏。

杜天纵端起酒碗抿了一口,抬头看向空地上的一名安保队员骂道,“田大娃,你脑子里净想着吃了!老子说你多少次了?总是前后左右不分,真要上了战场,非得让自己人踩死你小子。在错晚上就不要吃饭了,别人吃你就站一边看着,啥时能听明懂军令啥时再吃饭!”

被叫田大娃的精壮汉子只是憨憨一笑,也不顶嘴,马上又跟着自己所在的十人队练习起来。

杜天纵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敲着一面小鼓,偶尔夸奖二句练得好的队员,但还是以骂居多。

杜天纵让五支小队整队到他面前,有些沉重地喊道:“金鼓号令你们必须刻在骨头上,何时进攻,何时援护,在战场上就靠这东西告诉你们。鼓声就是你们的命!你们这帮小兔崽子不用想别的,就随着金鼓行动,战场上没有人喊口令给你们,千军万马对冲时,除了一声“杀”,屁的喊声都听不到,只有金鼓能让你们干掉敌人,不致枉死。”

五支小队齐声称是,经过多日的苦练喊得倒颇有些气势。

杜天纵却有些意兴阑珊,看着面前这五十人,就觉得自己是在陪肖华飞玩过家家。

他敲响身边一个铜锣,挥挥手示意众人散去,但不忘最后喊一句,“田大娃罚你今天没有肉吃,就光吃饼吧!”

田大娃的队长张壮闻言出列,抱拳说道:“寨主这事怪我没教好他,请连我一起责罚。”

杜天纵头都没有回,淡淡说道:“军令如山,袍泽之义固然重要,但军中罚惩分明,军令就是军令,都给老子滚去吃饭,下午谁再犯错,同田大娃一样处罚。”

众队员不再说话,在各队队长的指令下,转身一队队出发去伙房用饭。

胡风领着三十个工匠还在向黄石集行进,大家肩挑手提一路高兴地聊着天,纷纷猜测这回去黄石集做工能挣多少银子。

有为肖华飞仙味楼干过的老工匠,拍着胸脯替肖华飞保证说主家肯定不会亏待他们,无论工钱还是伙食姚安县里没人比肖华飞给得更厚道。

胡风眼力好,远远看到他们前方有一大队车马打着官府中人才能用的旗帜,看样子是向着姚安的方向行进。

他马上止住身后工匠们的闲聊,让大家放下手中的东西,都低下头老实垂手站在路旁,将大路让出来给这队人马。

孙喜此时在车厢中还查看着孙福给他的名单,前几日他在驿站休息时,本想找同来的吏部齐大人聊聊。

可惜连人家的门都没有进去,被齐大人的仆人挡在门外,说齐大人因路途遥远早已睡下。

孙喜站在门外,明明听到齐大人所在的房间中有人在说话,好像还有女子的歌声。

孙喜无奈只好离开,转而去找马百户商量到姚安后的行事章程。

马百户当时对孙喜讲,这些狗屁文官最会假清高,分明就是没有把孙喜放在眼里,也不愿给宫里的大太监孙福面子。

这姓齐的就是欺负孙喜年纪小,不会借用宫里的威势,在唬他这个小孩子。

马百户劝孙喜先别放在心上,说齐大人的态度都是被银子闹得,以往宫里不参与外察的事宜,自然所有好处都归吏部和督察院捞取。

这回重熙皇帝不过派几个人出宫,就让这些文官们如同死了爹娘一般,大喊纲常崩坏,国将不国。

孙喜年纪虽小,不过苦难的经历让他自有生存的智慧。

他听出来马百户话里话外扯上孙福,就是为让他回京时在老祖宗面前参齐大人一本。

这些事孙喜知道自己参与不起,弄不好小命不保,宫里这种事太常见,有人不过多二句嘴,第二天就再见不到人,仿佛此人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最后马百户向他再三保证,一到姚安县就带着他去见当地的影龙卫负责人,肯定会帮他把事情办好。

胡风和匠人们老实的侧身站在路旁,没有看向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影龙卫百户官服的马百户。

马百户自然也没有兴趣去看一群匠人打扮的平民,只要他们不冲撞车队,也就随他们这些匠人在路边站着。

齐大人在轿子路过这些匠人时,飞快地放下轿子侧面的小帘子,在袖中掏出手帕,一脸厌恶地将手帕挡在鼻子下面,生怕外面衣着破旧的匠人们过给他什么病气。

二支队伍就这样擦身而过,各自前往目的地。

齐大人与孙喜的队伍在离姚安县城还有三十里时,张景清便已得到差役通报,说是上差马上就要到达姚安。

他马上带着赵先生与姚安县一应所属官吏,匆忙赶到十里亭迎候。

亭外烈阳高照,不知等了多久,天边渐有灰尘腾起,张景清连忙打发人前去探查。

不多时得到差役回报,来者正是京城来的车队,张景清听到后马上整整衣冠,带着属下站到亭外,准备迎候钦差。

夏末的太阳最是毒辣,张景清不知有多少年没有被这么毒的太阳晒过,后背已经被汗水湿一片。

但他脸上却没有丝毫不耐,反而在属下面前站得越发挺直,仿佛还是当年那个身有傲骨,敢直言皇帝错处的张景清。

队伍在离张景清还有十丈的距离止步,张景清马上快走几步上前迎接。

齐大人的轿边自有下人通禀,说是姚安县知县张景清前来迎接。

齐大人闻言也在轿中整理好衣冠,抬起脚跺了二下轿底,外面的轿夫便轻轻放下轿子,马上有人弯腰过来挑起轿帘,好叫齐大人出来。

还未等齐大人从轿中出来,张景清身着青色六品官衣,赶紧来到齐大人轿前作揖问安。

齐大人对张景清倒是比对孙喜客气,看到张景清已抢先行礼问候,便不再拖延,一撩官服的前摆钻出轿子。

不等张景清说话,齐大人拉住张景清的双手,亲热说道:“与景清贤弟京中一别,虽是一年有余,为兄看你却一点都没变,反而越发有松柏之质。州府里早就传开称赞你的诗文,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兄真是羡慕不已啊。”

张景清嘴里马上谦逊地回道:“大年兄谬赞了,都是姚安读书人,感念下官为百姓做得那点微薄好事,有感而发写几首诗文夸赞下官,当不起,也当不得真。”

齐大年脸色一正,好似批评一般假意教训道:“景清老弟这话可就谦逊过了头,我辈读书人入仕为官,在朝中时要言明君之功过,匡扶社稷。在地方,自然要如老弟这般行事以百姓为先,为民请命,对于朝中乱命自是不可不言,你说为兄的话可对?”

张景清心中一颤,五年前他听过类似的话,也按照这些人的话做了,于是便有四年的罢官赋闲与今日的下放为官。

而这齐大年本是他的同科学长,此时已然一身淡紫色五品主事官服站在自己面前,同科不同命,这让张景清心中百感交集。

不过五年多的时间,齐大年已经贵为天下最有实权的五品吏部主事,而他不过是个六品地方县令。

二人同日金榜题名,一起入朝为官,如今境遇却如此大的不同,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人心险恶,张景清内心早有答案。

他微笑着向齐大年拱手说道:“许久不见大年兄,甚是欣喜。但下官若是拉着大年兄在此叙话,被京中同年得知,定会被他们笑话。大年兄一路辛劳,先请上轿随下官回县衙。待接风洗尘之后,坐下来细说不迟。”

齐大年见张景清不肯接话,两人也属实不好在官道上叙谈,便点头同意了对方的提议,转身回到轿中,跟随着张清景的队伍向姚安县城行去。

整个迎接过程,张景清与齐大年二人都很默契地无视从宫中一路同来的孙喜。

哪怕孙喜见到姚安县的迎接队伍后主动下车,站到齐大年的身后,可二人依旧对他不闻不问,就当没有这个人存在一般。

即使受到如此冷落,孙喜脸上没有一点不快的神情,马百护站在孙喜旁边,冲着二顶官轿的背影狠狠啐了一口。

孙喜全当没看到马百户的动作,转身爬进车厢,坐定后才掀开车帘招呼马百户上车同乘。

宫中的队伍也开始缓缓前进,随着前面的队伍,一起向姚安县城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