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山寨小姑爷 > 第九十一章 抉择

第九十一章 抉择

书名:山寨小姑爷 作者:十一月的射手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2:46:28

齐大年在薄雨中上路,还有其他宫里太监在临近的县里等着他,张景清带着一众新的下属来到十里亭送行。

亭内齐大年看着外面的雨主动端起酒杯,态度真诚地说道:“景清贤弟若是不愿上疏,为兄也能理解,当年的事...”

张景清连忙也端起酒杯,眼中似有泪水充盈,举手一抬齐大年的酒杯。

“小弟不知大年兄何意,我辈读书人自当为民请命,只是小弟现在官微言轻,有些事却是有心无力。大年兄此次出京,自是遍观民情,若是肯领衔上疏我愿追随尾翼。小弟先敬大年兄一杯,此次一别山高路远,不知何时才能与兄共饮。”

齐大年无话可说,抬手举杯向张景清微微示意,仰头喝干杯中之酒,只觉一股辛辣之气回荡在腹中,让他心头火起。

齐大年心中郁闷,张景清如此不上路,果然是寒门出身的低贱之人,只知道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如今朝廷奸相当道,只有老师可以解救万民于水火。

可素有清名的张景清,如此推三阻四,辜负老师的期望,实在不当人子。待自己回京一定在老师面前狠狠参他一本。

齐大年微笑着冲张景清一拱手,仆人撑起雨伞为他遮蔽着雨水,进入官轿前齐大年曾再次回身似有话想说。

张景清作揖送别,久久不愿起身,直到齐大年的官轿消失在雨雾之中。

张景清向下属们挥挥手,告诉他们自己要在亭中感怀片刻,让他们先自行散去,回县衙办理公务。

亭中不多时便只剩赵先生与张景清二人。

张景清负手看向亭外,用极低的声音对赵先生说道:“事情办了没有,能否赶在大年兄回京前送到陛下案头。”

赵先生站在张景清身后,自信地说道:“大人放心,五日前给在下族叔的信已快马发出。三日前奏疏也已上递。”

“恩师那里会如何看我,同僚们又会如何看本官。”

“卢相爷也一样桃李遍天下,能当丞相的人,谁还没当过主考官。再说大人是上疏给皇帝陛下,又不是上疏给相爷。天地君亲师,如何排位大人难道不清楚?”

“天下悠悠之口...沐林兄,你说后人会如何评价...”

“大人有一点还没想明白,若是大人有朝一日可以领衔百官,辅政天下,又何愁无人为大人著书立传?失败者不需要担心声名有损,因为没有人会记得住,成功者则不用忌讳声名如何。”

赵先生早就看明白,张景清刚才那一揖其实就是对过去的诀别,而不仅仅是送别齐大年。

张景清现在不过是需要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赵先生给他便是,这本就是赵先生的主要工作之一。

赵先生知道张景清是一个好人,在姚安为官从未贪墨,对百姓也多有照顾,可朝局如此,根本不给好官活路。

亭外雨雾霏霏随风弥漫,沾湿了张景清有些灰白的双鬓,让他内心变得斑驳不堪。

赵先生走近一步,在张景清耳边低语,“望大人留存有用之身,以待天时。”

张景清在心中说道,只能如此。

第二天一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肖华飞得到门房通报赵先生来访,他赶紧前往正厅待客。

赵先生开门见山,明天就是姚安的县试,肖华飞明天天不亮就要去参加考试。

肖华飞整个人都呆住,他以为赵先生早就忘记此事,反正他是忘得一干二净。

见肖华飞有推脱之意,赵先生也不废话,拿出一本户籍册,言明现在黄石寨逃民归籍一事就差户房行印再上报州府便可生效。

赵先生对肖华飞确有半师之谊,不管出发点如何,在此事上总归是肖华飞占着便宜。

肖华飞只得保证明天一早准时出现在考场,赵先生才露出笑脸,又指点些考试需要注意的事项。

送赵先生出门前,肖华飞随手塞给赵先生一张银票。

赵先生没有推辞,随手塞入袖中,说等肖华飞取得秀才功名后,要到仙味楼摆一桌酒席答谢。

肖华飞自是满口应承,一直将赵先生送到大门外。

回到院中,肖华飞把明天要考秀才的消息告诉杜兰英几人,这下子好像捅到马蜂窝一般。

杜兰英特意跑到账房先生那里询问都要准备哪些东西,然后又带着杜金一起上街采购。

肖华飞则像没他什么事一样,看着杜兰英把院中所有人都指使得团团转,直到众人忙活到下午,才将考试用的各种东西备齐。

肖华飞进房一看,被那阵仗吓一跳。

他问杜兰英厅中间那个大锅是什么意思,还有为什么锅边还有一捆干柴,干柴也就算了,咋还有一袋面,一袋米,这是要打算逃荒?

杜兰英理直气壮地告诉肖华飞,账房先生说考试时需要考生自己热东西吃,官府不管伙食,所以就需要自备锅柴。

于是她就照着院中那二口大锅同样买上一个,还特意买的干柴,怕肖华飞生火费力。

肖华飞拍着额头,向杜兰英解释,只有在乡试以上的考试中才需要这些东西,而且还不能这么大,这口锅都能装进半头猪,就是考状元都不会让带进考场。

杜兰英听到后,急得都快哭出来,说她什么都不懂,这回备错东西怕是要耽误肖华飞的上进之路。

肖华飞只好用一下午的时间安慰杜兰英,他柔声告诉杜兰英县试其实听赵先生说县试只有一天,只需要带着文具和小吃垫垫肚子就可以。

好不容易才让杜兰英平静下来,肖华飞觉得这可能比明天考试都要累。

晚上肖华飞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将三篇文章又再次默写几遍,直到觉得都已记熟,才将所有默写出的纸张,全部放到火盆中烧掉。

清晨天还没有亮,肖华飞便已起床,第一次中断练功,草草用过杜兰英特意准备的早饭便带着李雷赶往考场。

不到考场不知道,原来姚安县境内有这么多的读书人。

考场还没有开门,各色穿着打份的读书人都在大门前等候,肖华飞甚至看到几个足有五十多岁的老人,也跟着大家一起在备考。

只有王教谕带着一群身着长衫的读书人,站在一边指点江山,他们谈话声极大,对乡间来学子言语间充满不屑。

肖华飞也不往他们身边凑,大家完全是二条路上的人,相见不如怀念。

“咣~咣~咣”铜锣声响,在考场外的学子们都紧张起来。

伴随着脚步声,灯笼在考场大门内亮起,不多时考场大门被徐徐打开。

肖华飞跟在人群最后,这些书生们需要经过差役的搜查才能进入考场。

吴苟道正在这群差役当中,身穿捕头缁衣执刀而立好不威风。

等到肖华飞搜身时,吴苟道挥手赶开刚要上前的差役,嘴里用极小的声音说着得罪,亲自给肖华飞搜身。

众目睽睽之下,肖华飞只好大方地张开双臂让吴苟道检查。

王教谕特意站到二人不远处,死死盯着肖华飞和吴苟道的一举一动,见没从肖华飞身上搜出夹带之物,王教谕感到深深的失望。

本来他非常反对肖华飞参加县试,还跑到张景清面前据理力争,说肖华飞品德和学识都很低下,让他参考有辱读书人的名声。

张景清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对本县学子历年来的科举成绩大加批评,言外之意若是王教谕不肯用心管束县学的学子,张景清只能忍痛让朝廷换掉他。

然后王教谕便忘记肖华飞要参加考试的事,张景清也不再提要换掉王教谕的想法。

整个考试过程,肖华飞都无精打采,一点没有紧张感,当他看到考题,便知道一切都已成定局。

等他拿着考卷双手交给张景清时,张景清看过答卷十分配合地喊了几声好,这让肖华飞羞得满脸通红。

等隔日发榜,肖华飞都没有去看,反倒是肖宁特意从街上回来,告诉大家肖华飞已考取秀才功名,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名次低些,排在倒数第五名。

肖华飞这才长出一口气,虽然前世他也是正经本科出身,也算十六年学子生涯,可在大晋这还是第一次得到官方认可,虽然他内心觉得很不光彩。

与肖华飞的平静相反,整个肖家大宅都陷入一种迷之兴奋,人人都兴高采烈,就连小芹也从孙喜那里跑回来,说是要为肖华飞庆祝。

看到家里众人的样子,肖华飞才真正明白,在大晋为什么人人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原来这个理念在普通人中依然有深厚的基础。

他开始有些理解二婶,为什么天天拿她外甥当宝贝一样捧着,甚至不惜把堂妹也嫁过去。

就连杜金对待肖华飞的态度都好上不少,说话间不再对他冷嘲热讽,反而劝杜兰英要再温柔些,能嫁给肖秀才是杜兰英的福份。

肖华飞当然不会告诉他们真相,这也许对他没有损害,但无形中会坑死张景清与赵先生,他决定把这件事当成秘密直到老死。

而且在以后的人生当中,肖华飞也从未向别人提起过,他曾考取过秀才功名,不是觉得害羞而是根本不屑。

肖华飞以身体偶感风寒为由,没有去参加县里为新进秀才们举办的学子宴,这让他觉得自己的道德水平至少还维持在大晋人均水平线以上。

赵先生终于能够提起笔,给京城中的读书人朋友写信,言及姚安读书人对张景清的溢美诗句,并希望好友们能够帮着广为流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