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长公主的谋反日常 > 第239章 如她所想

第239章 如她所想

书名:长公主的谋反日常 作者:苏行歌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2 23:54:47

赵凰歌进门不过片刻,便又去而复返。

再出来时,她的手中拿了一个小瓷瓶。

“这个给你。”

那瓷瓶是白玉的,可却抵不过她掌心的白。

萧景辰眸光微闪,到底是多嘴问了一句:“这是什么?”

赵凰歌有些不大好意思,咳嗽了一声,道:“伤药。”

她说着,指了指萧景辰的手背,道:“国师受伤了,雨天,不可大意。”

萧景辰顺着她指的方向,将目光落在自己掌心的时候,心跳忍不住加快了些。

外面瓢泼大雨如注,少女的声音分明不大,但萧景辰却听得真真切切。

雨势嘈杂,却抵不过他心头跳的乱。

然而他面上尚且稳的住,从她手中接过了那瓷瓶儿,道了一声谢,从容的向外走去。

男人走的匆忙,赵凰歌还没来得及回应,他已然走远了。

这样大的雨,他竟连油衣都没用。

赵凰歌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待得人影儿都不见了之后,方才微不可查的松了口气。

做这事儿不过是一时冲动,现下回过神儿来,赵凰歌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萧景辰伤在了手上,那伤势并不严重,且还有些隐蔽,她若不是观察细微,也不会发现。

幸好萧景辰没有追问,否则,还不定以为她这是什么意思呢。

念及此,赵凰歌复又松了一口气。

外面的雨,越发的大了。

这一下午,她都待在房中。

但却没有闲着。

兵马司紧急调派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卷宗,意外受伤或者致死的案子一一列出,尤其被火药等物伤过的,更是调查之重。

任务量繁重,幸好兵马司的人多,所以查阅起来,进程尚且算快。

起初底下人心里不大乐意的,赵凰歌也不多言,只跟孙诚道:“此事关乎皇室安危,若有人携带此物危及皇上生命,本宫看你们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她将厉害摆明,孙诚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等赵凰歌再说,先将那些人训斥了一顿。

再做事的时候,众人便配合多了。

不到傍晚的时候,兵马司这两年所有与之相关的卷宗,几乎都被罗列在此。

众人将这些逐一筛选过后,再摆在赵凰歌面前的,只剩下三十多份儿。

但这每一份的背后,都是一条人命。

赵凰歌的目光从上一一看过,而后定在了其中一个人名上。

汪兆恒……

这名字有些熟悉。

她微微拧眉,将那一份卷宗再次翻阅了一遍,见上面写着,元兴七年冬月,汪兆恒赴友人宴,秉烛夜谈,夜间客房起火,无一生还。

赵凰歌神情微怔,又将其他的卷宗给翻了出来,果然见到在南城调出的一份卷宗里,赫然有与之相近的内容。

只不过,死的却是汪兆恒的友人,宴客的主家,名唤晁咏。

在同一处死掉的人,却被记录在了两份卷宗里,且这两份卷宗分别在南城兵马司与西城兵马司里,若不是今日赵凰歌要调阅,怕是此生都不会有被重叠在一起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隐约抓住了些线索。

这些出事的人,年纪大小都有,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二十出头。

这样的年岁,又是有贫有富的,乍一眼看过去,根本就查不到什么关联性。

但是,若是仔细想来,又有些违和感。

赵凰歌拧眉,指尖在那那些卷宗上逐一掠过,却又骤然定住:“丹参,你拿着本宫的腰牌,去一趟吏部,调取三年内春闱中举、以及曾参与过秋闱科考的学子名单。”

北越科考,分春秋两季。

春季多为乡试,又叫春闱。

秋季则是乡试所中之人,在上京国子监统一进行的考试,民间多称其为秋闱。

而这些人出事的时间,基本上就集中在两个时间。

一个是五月,一个是冬月。

恰好,都是放榜之后。

这也太巧合了。

丹参应声,拿着她的腰牌去了,赵凰歌坐在房中,听着外面越发嘈杂的雨声,被自己的想法骇出了一身冷汗。

若真的如她所想,那些被害的大多都是学子的话,那赫连家这些年,到底是想做什么?!

她才想到这里,便听得外面有人敲门。

是孙诚。

按着她的吩咐,他们又整理了名单,由孙诚将之送过来。

赵凰歌定了定神儿,让他进来后,将名单接了过来,眼见得孙诚要走,却叫住了他:“孙大人,不必急着走。”

闻言,孙诚有些疑惑,先给她行了礼,一面笑道:“公主有何吩咐?”

赵凰歌随手将那些卷宗放在一旁,含笑问他:“本宫才想到一件事——孙大人可知道,吏部每年考核,都是由哪些官员们所审的么?”

孙诚起初吓了一跳,待得听到她询问的都是寻常的问题,便又放下心来,认真的回答了几个名字。

赵凰歌听着,也与心里的名单对上了号。

七成之人,是赫连家的。

“那,这些年的科考审核,也是从吏部出的人?”

听得这话,孙诚却是笑着摇头道:“公主有所不知,这科考审核,是翰林院、中书省还有吏部共同出的人,一同监督的,哪儿能吏部一家呢?”

他认真的解释着,赵凰歌慢慢点头,若有所思道:“那,去岁是谁?”

孙诚想了想,有些讪讪道:“这,下官倒是一时记不真切了,毕竟科考虽是大事,朝中却也有诸多要务,想来应是侍郎以下的官员吧。”

他说的含蓄,赵凰歌却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北越的官吏制毒,与其他国家有些不同。

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依旧沿袭了前朝的举荐制,也就是由朝中德高望重之人,举荐可用的人才入朝为官。

不过与此同时,太祖皇帝也借鉴了西楚的科举制度,将其一并搬了过来,设立了科考,寒门学子便可以此为契机,鲤鱼跃龙门。

初始的时候,科举制度并不受人重视,甚至一年朝中都出不了一个科举上来的官员。

后来太祖皇帝又加了一条,科考的官员需的过半。

他的本意是为了均衡,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哪怕百余年的现在,已经历经了三朝的皇帝,朝中以科考上来的官员们,依旧是屈指可数。

朝中官员,至多不过四成。

这还是往多处算。

且那些科考上来的学子们,有多少是出身寒门,又多少是出身贵族,还是不可深究之事。

因此他一说,赵凰歌便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

文武百官包括皇室,对科举之事不够重视,所以便是前去的审核监考的,也不会是太高级别的官员。

她微微蹙眉,不知想到什么,却是摆了摆手,道:“本宫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待得孙诚走后,赵凰歌靠在椅背上,心中有个念头越发清晰了起来。

这样混乱的科举,内中有太多可以钻空子的时候了。

若是真的有人借此浑水摸鱼,也未必不可。

要是她想的不错,那些火药的买主,难不成是与科举背后的得利人有关?

丹参回来的时候,浑身几乎都湿透了。

但他带回来的东西,倒是半点水都没沾。

赵凰歌接了名单,让他下去沐浴换衣服,自己则是快速的查看上面的内容。

待得看完之后,她的眉眼中满是阴冷。

如她所想。

这些被害的人,全部都在名单之列。

这些并非是一年的学子,且天南海北哪里的都有,虽说都是在上京出事,可因着都有因有果,再加上出事的都是贫寒的学子,故而并未引起人的注意。

很显然,这是有人刻意在针对这些学子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