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刚把自家宠物供出来,沈父、沈枫、沈诚、沈谦祖孙三代就从医馆回来,然后她敏锐地发现小表哥的手从狸花猫身上拿开了,然后若无其事地站了起来。
宋筠看他这个作态,猜到可能是外祖父或者大舅不许家里孩子养宠物。
这种观念,在现代的医生家里也算常见,她做家教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个小女孩偷偷买了只仓鼠,让这只仓鼠每天昼伏夜出,却还是被爸妈发现的悲惨经历。
据这对父母所说,猫狗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很多,容易传染给免疫力低的孩子。
沈家人不懂免疫力,但懂风邪入体。更何况如今的人身上都容易生跳蚤,动物身上就更别提了,传到人身上那可就麻烦了。
她捡回来的这只小野猫,一开始身上也有跳蚤,也就是宋筠很奢侈地用了硫磺皂给它洗了三四次,又让白芷跟自己一起找了一下午,才干净了。
沈父他们又不瞎,甚至可以说,这年头学医的视力都很不错,因此他们早就看到沈让的小动作了,只是更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是俏生生站在院子里的女童。
虽然他们只见过宋筠一面,而且那个时候宋筠还是个婴儿,和如今的样子天差地别,但这个年纪、这个时候出现在府城的,除了沈氏的女儿,还能有谁?
沈父和沈枫既惊且喜,他们都想好要去王家问问外孙女儿的情况了,没想到这么猝不及防地见到了。
沈诚和沈谦虽然没父祖那么激动,也挺热情的,走过来就唤“表妹”。
一番拜访问候,宋筠又从白芷手里接过了沈氏亲手给沈家每个人缝的衣服,挨个送了,一直轮到沈家表姐那里,宋筠才发现她并不在,这才地歪了歪头,拿着沈氏做的一身衣裙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沈诺还未及笄,而且没通知过宋家,说明未成婚,按理来讲家里来了客人,无论她在不在,刘氏都会解释一声的。
只是她看着从外祖父母到几个表哥,都一副眼观鼻鼻观心却不说话的模样,刘氏却隐隐有些恼怒,猜到这是娘俩闹了矛盾,也就没敢问,转而给沈谦和沈让这两个表哥递礼物。
这么过了一圈后,厨房也恰恰好开始上菜,一家子才正经坐下,准备吃饭。
沈家世代行医,饮食多少也受此影响,表现为:口味清淡,多用鲜肉鲜菜,几乎没有酱腊制品,而且汤里还加了养生的药材。
等吃过了饭,男人们去教孩子的教孩子、看医书的看医书、学认药材的学认药材,只留下沈母、刘氏和宋筠。
从宋筠来了都一直笑容满面的大舅母,这才有些怒气冲冲地对沈母说:
“这丫头,真是太犟了,让她学针线,难道是在害她吗?竟然跑去别人家一整天都不回来。”
宋筠恍然大悟,子女和父母关于未来就业倾向的争议嘛,这事儿她懂,网上有关亲子关系的视频,一多半留言都是这种矛盾,看来这是永恒的话题啊。
沈母劝道:
“她既然喜欢学医,那就让她学吧,我们家小门小户的,也没那么多讲究。”
“娘,也就是咱家开明,等她找婆家的时候,但凡人家有点家底,都不会让进门儿的媳妇在外做活挣钱,她学了又有什么用?”
宋筠听了也有点赞同,古代的确是这种风气,除非家里特别困难,否则是不会让女眷出门挣钱的。
尤其是沈诺除非很有天分,成为受人尊重的名医,否则就会被归入医婆之流,作为“三姑六婆”中的职业,有文化的家庭都不太看得起。
沈母听了这话,也不好再劝了,毕竟替孙女儿找到一户家境尚可又开明的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万一因为如今纵着她,导致日后不顺,怕是肠子都要悔青了。
刘氏看婆母不劝了,没了台阶可以下,也不好说差人去接女儿回来这话,只能强打精神地和宋筠聊天,时不时还要看一眼院门。
宋筠看出来她的心不在焉,再一次感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刘氏给女儿选的的确是更稳妥的路,但是她又不忍心真的让女儿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所以才会这么为难。
又过了一会儿,沈诺还没回来,刘氏就有些急了,打发人去熟人家找,没一会儿,沈家一个婆子就带着沈诺回来了。
沈诺是个颇为英气的女孩子,皮肤不算白,很明显是经常出门被晒的,头上也没什么首饰,而是简单地梳了条辫子,走起路来,辨梢一晃一晃的。
怎么说呢, 的确是和宋筠见到的其他同阶层的女孩不大一样,反而有点像现代女生,又大方又自信。
而且她的志向很明显也和古代同龄的女生不同,竟然想学医。说实话,这时候的女孩,几乎没几个对管理家事、琴棋书画以外的技术感兴趣的,毕竟几乎用不上。
她一边在沈诺投过来的目光下甜甜地笑,一边在记忆里回忆这个表姐小时候的样子,只记得是个挺活泼的女孩子,没想到五年后变得这么有主见。
宋筠前段时间在王家住着,每天接触的就是进士、进士的妻子儿女,尤其是被表哥表姐盯着读书,不自觉地就把说话方式变得更文雅了。
沈诺并不知道这点,只觉得表妹有个举人爹,还是挺不一样的,说话都这么讲究。她是个比较野的性子,常在外面玩耍,面对这样的表妹,莫名生出一种可能会带坏对方的拘谨,也客客气气地和宋筠一问一答。
刘氏虽然有意妥协了,看着女儿还是有些不爽,没好气地说:
“去换你的衣服吧,从外面回来,不知道带了多少灰,还大咧咧地坐你表妹身边呢。”
等沈诺心虚气短地回了自己的房间,刘氏这才叹气:
“还是孩子小的时候好带,这一旦大了,要操心他们婚事,又要操心他们会不会跟人学坏。”
沈母吹了吹茶盏边沿,喝了一口,安抚道:
“哎呀,咱家大郎那么好的人才,总会找到好姻缘的,和那家人不成就不成吧。”
宋筠一听这话,心知有瓜,立刻振奋精神,竖着耳朵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