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农家四果种田记 > 第15章 罗姥娘

第15章 罗姥娘

书名:农家四果种田记 作者:残阳如雪1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7:17

第二日,刘桂圆并没有急着去镇上,因为她连续两天走了远路,小腿酸痛的厉害,右脚跟那里,还磨了一个血印子,只好先在家里歇着。

等吃过了早饭,刘红枣和刘花生姐俩照例去东湖大猪草,只是这回,她俩除了打猪草,还有一个捞田螺和河蚌的活计。

昨晚三姐妹睡在一头说小话,约定好三个人只要一有空就到河里捞田螺和河蚌,就算一时不送到镇上,田螺可以放在水里养着,河蚌晒干了磨成粉。

刘桂圆一只脚趿着鞋子,半拖着地从刘金娣家回来,手里还端着一海碗的鲜牛奶,现在小牛犊大了,越来越能吃奶,估计再借了十来天,就不用借了。

刘桂圆一边煮着鲜牛奶,一边心里想着,等以后手里有钱了,她也可以养一头牛,最好是母牛,平时可以下地干活,等母牛怀孕了,她家就可以天天喝牛奶,偶尔还能做些奶制品换换口味。等有事去镇上,不用艰辛不行,还可以坐牛车。

“娘,牛奶煮好了,等凉一点你喂莲子喝。”刘桂圆端着滚烫的牛奶,小心端进里屋。

张氏在给莲子换尿布,小孩子吃的多拉的也多,一天能换两三条,不过喝了这些天的牛奶,莲子眼看着胖了起来,哭声也更有劲了。

张氏换好尿布,将莲子放好,外头放一床小被子挡着,然后拉着刘桂圆来到了堂屋,说:“桂圆,娘知道你主意大,可是你姐招赘的事,你爹不会改变心意的,除非……”

“除非什么?”刘桂圆眼一亮。

“唉,除非咱家家底子厚,你娘我能快些生个男娃,这样或许你爹就能让你大姐嫁出去。”

“娘,大姐的事你再想想,反正她还小,凡事不用那么急,我先去东湖捞田螺了,尿布放着等我回来洗。”

刘桂圆不想再听张氏劝她的话,借口捞田螺一溜烟跑了,留下张氏一个人在屋里摇头。

走到东湖的小路上,到处都是村人耕种的田地,有翠绿的西瓜地,套着一拢拢玉蜀黍;有长到碗口那么大的花生地,套着一排排芝麻;还有刚开始泛黄的小麦地,用手一摸,麦芒软软的,摸着有些扎手。

刘桂圆边走边捋了一颗麦穗,用手搓一搓,就是一把带着麦壳的麦粒,她扯起褂子一角,使劲揉搓麦粒,然后就得到一把脱了壳的麦粒。

这时的麦粒才刚熟,吃在嘴里嫩嫩的,带着谷物天然的水气,等过个三五天,再晒上几个毒日头,村人就可以陆续收麦子了。到时候割麦子、拾麦穗、晒麦、打场,家家户户都要忙,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东湖这边除了田地就是长满杂草的荒地,刘桂圆猜测,这些荒地一开始并不是荒地,但是因为地势太洼,村人怕下雨发水淹到庄稼只能弃种,倒是便宜了这些杂草,长得那叫个旺。

稍微拐了几个地,刘桂圆找到在花石河边打猪草的姐俩,不到一会儿功夫,她们已经薅了大把的猪草,还折了一把酸筒杆,外形有点像甘蔗,但是吃起来没有渣,只有酸酸甜甜的汁水,类似野梅子。

“现在还能找到酸筒杆?”刘桂圆欣喜的拿起一个略细的,放在嘴里咂巴起来,有点老了,但还能尝到味,真酸!

“你二姐在河边洼地旁折的,就这些还能吃,其他的都吃不动了。”刘红枣铲下一丛肥肥的山莴苣,打算带回去加菜。

刘桂圆边吃边帮着薅草,等薅满了两粪箕时间比以往要早,她就提议到花石河边看看,捞捞田螺摸摸能鱼的。平时她不敢下河,个头太小到河里容易滑倒,今天正好大姐二姐都在,她就可以放心下河。

三姐妹将两个粪箕并在一起,两把铁铲子藏在猪草里头,然后跟着刘桂圆来到了花石河水浅的地方,那里有一块大大的空地,长满了青翠的水草。

刘桂圆卷起裤腿,率先下到水里,河水清清的,仔细看能看到淤泥里冒出的气泡,她直接弯腰朝里头一摸,嘿,还真有东西,是只大麻虾,刚脱过壳。

刘红枣和刘花生姐俩也不含糊,卷起裤腿和袖子,麻利的找了地点,各自下水摸东西去了。下河摸鱼这种事,她俩以前没少干,动作比刘桂圆还要麻利。

刘红枣下脚的地方,水深刚好不道膝盖,她两只手作捧水状,伸手入水,指尖扣着水底,手掌贴着河面,慢慢在水里摸索感应着,突然手里感觉有东西,往下一按一抓,竟是一条巴掌大的草鱼!

刘桂圆一看她大姐逆着水流摸鱼,就知道她是个摸鱼的行家,再转头看她二姐,那摸鱼的手法就有些粗暴了。

刘花生找到一处比较窄的地方,直接伸手在水里搅和,清澈的水很快浑浊了起来,她就睁大眼睛耐心等,等鱼憋不住了上来呼吸,就两手一抓,猎物到手!

“呀,是条黄鳝!”刘花生惊呼一声,双手使劲抓紧,黄鳝滑不溜秋的,在她手里死命挣扎,想要逃走。

刘花生可不管这些,她快步走到岸上,将黄鳝的头往地上使劲一摔,不到三两下,黄鳝就嚣张不起来了,但尾巴还不时乱动几下。

“桂圆,帮我装在篮子里,仔细叫它跑了。”刘花生越战越勇,继续下到水里,如法炮制。

刘桂圆正好右脚跟泡了水不舒服,连忙哎了一声上了岸,待看到灰黑细长的身子,黄色的斑纹,跟蛇一样,没来由的恶心。

“二姐,这是黄鳝吗?长得和蛇好像,真丑!”她这人特爱吃黄鳝,可是见不得活的黄鳝,不然就容易联想到蛇,最后怎么也吃不下去饭。

“你别说那个字,再说我就不逮了!”刘花生也怕蛇啊,但是她想再逮条大的回家,赶紧命令刘桂圆闭嘴。

三姐妹在河边玩了好一会儿,这才收拾东西往回走,等走到村子中间,刘红枣和刘花生将提前留好的野菜递给刘桂圆,两人先去三叔家送猪草了。

刘桂圆不耐烦等她们,拎着一篮子战利品飞快往家跑,完全忘记了脚底板的疼痛。

这要是以前,她走了一天的路,最短都要歇上两三天,可能现在成了农家女,她从心理上就不打算娇惯自己,所以比较能忍疼。

到了家门口,还没进到篱笆里,刘桂圆就听到一阵笑声,一老一年轻两种笑声交织在一起,年轻的那个,她一听就知道是张氏。

怎么她娘张氏还有这么开心的时刻?刘桂圆边想边进了屋,嘴里嚷道:“娘,我回来了,我和大姐二姐在河里逮了好些鱼,还有黄鳝。”

“这是谁个回来了?红枣还是花生?”随着一道爽朗的声音响起,一个精瘦的小脚老太太走了出来。

刘桂圆不认识这人,不过看着年纪和刘姚氏差不多,当下心里有了猜测,果然,跟在后头的张氏笑着说:“这是你姥娘,桂圆,快叫人。”

“姥娘好,我是小桂圆。你咋来了?”刘桂圆放下篮子,走到老太太跟前,好奇的打量着她。

老人家一身灰布衣裳,微微弓着身子站着,灰白的头发盘成髻,用一根木梳固定,稀疏的眉毛,略塌了的眼皮,黄褐色的眼珠,正慈祥且喜悦的望着她。

“这就是桂圆?好,真好,长这么大了,会叫人会干活了,好,好!”

罗姥娘亲眼见到不傻的刘桂圆,喜的不住拍手,原先听村人讲了一句,她还以为是别人唬她,拉着那人就问,这才知道自家女儿生了,都没送个信儿。

“娘,你刚到,快坐下歇歇脚,桂圆,快去给你姥娘倒水喝。”

张氏方才哄睡了莲子,一时无事就下炕活动身子,她这回生产身上的恶露总不走,断断续续的快有二十来天了,张氏就有些担心,不知道是月子里总哭还是别的毛病。

她在堂屋走了两圈,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眼熟的老人家,胳膊上挎着竹篮,手里提着一包东西,那不是她亲娘罗桂英吗?她都没通知娘家她咋知道的?

“我又不累,歇什么,快,带我去看看小外孙女,我看看长得俊不俊。”

罗姥娘一边说着一边进了里屋,待看到小被子里睡得正香的小女娃,不由得笑了,说:“瘦是瘦了点,不过脸色红润,应该好养活。”

说完这话,罗姥娘低着头伸进衣襟里摸索,然后掏出一个白色帕子,一层层打开,里面露出一把小巧的银锁,轻轻放在莲子的胸口,说:“这是姥娘送你的长命锁,你戴上以后保证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娘,你从哪弄的银锁?这得花多少钱?”张氏知道娘家情况,老娘手里头钱紧,平时就靠卖几个鸡蛋换钱,就那还得花在几个孙子身上,哪有闲钱打银锁。

“你莫管,这是我给我外孙女的满月礼,对了,叫什么名?可是还按红枣她们几个叫?”罗姥娘笑着问。

“嗯,叫莲子,本来好不容易怀上了,就盼着是个小子,没想到还是闺女。”张氏低垂着眼,轻轻叹了口气。

罗姥娘轻拍了她一下,佯怒道:“不要在孩子面前讲这个,叫她们几个听了伤心。”随即又叫张氏上炕躺好,月子里还是少走动微妙,万一见了风也是不好。

“姥娘,我给你倒了水来。”刘桂圆方才在外头烧了半瓢热水,撒了一撮沙糖在里头,搅匀以后,倒在两只碗里来回倒腾,等热水不烫嘴了,赶忙端了进来。

罗姥娘走了这么久的路,正好渴了,接过来放到嘴边,入口一尝,竟然是宣甜的沙糖水,随即咕嘟咕嘟两大口喝尽,笑着说:“真甜,小桂圆真孝顺,知道疼姥娘。”

张氏知道她娘方才喝的是沙糖水,便有些自豪的对她娘说:“桂圆如今伶俐的很,家里的沙糖、牛奶都是她弄的,没事还到镇上卖田螺,可能干了,那两个大的更不用说,家里家外的活就没让我操心过……”

罗姥娘乐得听闺女絮叨,不一时,刘红枣和刘花生背着粪箕也到家了,她俩对姥娘的感情更深,一见到姥娘来,争着依偎到她怀里说话。

刘桂圆见状,忙到外头准备饭菜,姥娘来了,她们可得做点好的孝敬她,赶巧刚才在花石河逮了黄鳝和草鱼,中午可以烧个红烧鱼,再清炖一道黄鳝,这样张氏也能吃。

“幸好昨晚的猪肉没全吃。”刘红枣毕竟大些,和姥娘说过话就出来做事了,她手里提着小半块腌了盐的猪肉,中午正好收拾吃了。

“还是俺娘会算,知道姥娘今天要来,特意给她留的。”刘桂圆笑嘻嘻的说着,昨晚她要将一斤猪肉全烧了吃,张氏死活不让,说这一斤肉可以搁盐腌着,隔三差五放一块,能吃两三个月。

饭菜做到一半,刘崇山闻到饭香哼着小曲儿回来了,这些日子他要么在村里胡跑找人拉呱,要么就是到地里头看看麦子熟的咋样,反正就是不干正事。

用他的话讲,现在不到麦收,他还能闲几天,等收麦子的时候就不得闲了。但是在刘桂圆的眼里,刘崇山这个做派,倒是有点想朝农家懒汉的方向发展,这可不妙啊,她得找个时间敲打敲打,不叫他太安逸。

“爹,俺姥娘来了,搁屋里和娘说话来。”低头烧火的刘花生看到她爹回来,连忙甜甜的喊了一声,提醒他家里来人了。

刘崇山嗯了一声进了屋,朝罗姥娘喊了一声“俺娘来了”,其余就不怎么说话了,只有罗姥娘找他说话,他才适时的接话说两句。

本村人都这样,女婿见了丈母娘并不很亲,就是客气的喊人招呼坐,再就是陪着说两句话,基本就结束了。倒不是刘崇山对丈母娘有什么意见,而是民俗如此,家家户户都一样。

主食蒸的是杂面包子,用豆面、白面和玉蜀黍面掺在一起和的面,白里透黄蒸出来特别好看。刘桂圆这才知道,古代的包子是没有馅的,就是纯面做的,一个个都有拳头那么大,因为加了粗粮,吃起来特别实在,管饿。

总共炒了四样菜,一道红烧鱼、一道清炖黄鳝、一道猪肉配野菜,还有一道咸菜炒田螺肉,配上宣腾的大包子,一家人都吃得欢实。

饭后,刘崇山和丈母娘说了几句话,借口到地里拔草去了,家里只剩下张氏和罗姥娘在里屋说着话,刘红枣和刘花生在外面洗碗、扫地,还有刘桂圆,正捏着鼻子蹲在篱笆边洗尿布。

里屋,罗姥娘有些心疼今日的饭菜,一个劲儿埋怨张氏不会过日子,过一会儿又夸赞桂圆伶俐能干,感叹张氏那几年没白吃那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