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婵无语了:“你没看出来吗?”
“没有。”段凌霄略微有些皱眉。
苏婵咳了一声:“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得想个办法把月侬接回来,再想个办法送到清溪县去。”段凌霄松了一口气。
苏婵想了想:“只怕由不得我们想,月侬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只是,如果付先生对她有意,她肯定不会让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夜很深了,两人安然睡去,彼此相拥而眠,谁也没说过自己想要离开的想法。一个觉得为时甚早,另一个又觉得心有疑虑。
……
第二天一大早,珑烟就来找苏婵,一脸平静地说:“昨晚半夜里,我把那封信送到坤宁宫了。运气不好,遇到了暗卫,差点被发现了。”
皇宫里的暗卫均是武功高强之人,之前珑烟被困的时候,珑烟就冒险数次潜入皇宫里,把每个宫殿翻了个遍,也没寻到她的人。
昨天的运气是着实不好,遇到了许久不曾露面的太监总管洪公公,他最为阴狠毒辣,武功也是极高,吓得珑烟一路躲避,才算有惊无险地回来。
苏婵呼了一口气:“没被发现就好,你给月侬的时候,她怎么说?”
珑烟摇头:“去的时候,她已经睡了,根本来不及唤醒她,我只能悄悄把那封信藏在她的床上。”
在她们对话的时候,离这里不远之处的月侬正呆呆地望着幔布旁的信封发呆。
这只是一只普通的信封,但上面却好像是付先生的字迹……月侬摇了摇头,心想自己肯定是思虑过多,出现了幻觉。
她用力揉了揉眼睛,再掐了一把自己的胳膊,心想一会儿那东西就不见了吧。可再度望向信封,仍在那里!
这时,婢女走了进来;“公主,你醒了?”
月侬紧张地看了她一眼,迅速拉了一下幔布,躺了下去:“我再躺一会儿,你先出去吧,把门关上。”
松潘婢女不疑有它,应了一声就出去了。当那门重新被关上时,月侬才翻身坐了起来,拿过了那封信。
她摩挲了一下封面上的字迹,微微地叹了口气,心想付先生无非是心中愧疚罢了,可一封信又能弥补什么?
她捏着那信封,想要打开,可是心里又十分难受,最终,她把那封信藏在了床板下。
在付先生再次拒绝自己之后,月侬已经断了那个念头,想着这样也好,可以心无旁骛地报仇,不会再想着留什么退路了。
这段日子,并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月侬对柳太妃的疑心倒是越来越重了。
除了她领过羌钱草外,还有别的证据……这些天几天月侬与皇后下棋时,她又无意间发现了皇后桌上的笔镇纸……那是一只牦牛的图案,看着活泼逗趣。
月侬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来自于松潘,她多看了几眼,皇后缓缓说:“这东西倒是先朝那位松潘贵妃送给我们的,当时每位皇子妃都有呢。我瞧着好看就一直用着。还有那布幔、还有那边的窗饰,也是她送过来的。”
月侬发起呆来,堂姐是心灵手巧的人,做出来的物件都很精美。她低声对皇后说:“我听说过她,但是我们不太熟悉。她与宫里人,很好吗?”
“当然了,与她关系最好的是柳太妃,那时两人时常结伴散步,前贵妃怀孕之时,柳太妃说自己生过两个孩子,有经验,时常过去看望她,给她分享一些法子。”皇后笑了起来。
月侬微笑起来:“柳太妃人真好,她一看就是极好的人。”
“是啊,松潘贵妃出事之后,她难过得要命,哭了好几回。还说自己都帮着做了小孩的衣物了……也真是可怜呢。”皇后感伤起来。
月侬眼眸微暗,心想果真是如此吗?如果真的感情这么好,为什么从未听柳太妃提起过堂姐?
她表面不动声音,这几天却打算去柳太妃屋里坐坐去。心想着去的时间多了,肯定能找到其中的破绽来。
这天下午,下午月侬与皇后喝茶的时候,皇上派人送来了松潘的葡萄,说是刚刚进贡来的,只得了三斤,念着松潘公主思乡心切,将一大半都送了过来。
月侬很高兴,问起了公公:“太妃姨那里可有?”
宫里太妃有好几位,但是公公知道,她所称的就是关系较好的柳太妃了。公公迟疑了一下:“这个……今年送过来不易,数量较少。”
皇后打起了圆场:“月侬,你就别为难公公了。”
皇后让人拿了赏银,并且公公出去,这边对月侬说:“没事,我着人给她送一些就是。”
月侬马上说:“那我去吧,我想顺便看看她院里的元宝。”
元宝是只白橘相间的肥猫,足有十几斤重,长得逗趣可爱,性子也软萌,月侬与皇后每次去,都要逗弄一阵。
她用竹篮装了一串葡萄,往柳太妃的寝宫去了。
柳太妃是前皇妃子了,并且不太受宠,所以住的地方极偏,月侬乘坐着软轿,坐了十几分钟,才到了柳太妃住的行云宫。
行云宫住着先皇的几位妃嫔,柳太妃位份最高,住的主院,另两位都是才人、贵人一类的,就住的偏殿。
如此先皇离世了,她们也没啥可争斗的了,每天就聊聊天,下下棋,礼礼佛,过起了修身养性的养老生活。
去的时候,柳太妃在佛堂里,她的婢女让月侬在屋里等着,月侬放下了葡萄,在屋子里转了转,观察了起来。
令人意外的事,柳太妃的屋子里,东西虽多,却收拾得很整洁,根本找不到堂姐留下的一点东西。
月侬看着博古架的时候,柳太妃的婢女走了进来,替她续上一杯茶。月侬问了起来:“我看皇后娘娘那里的镇纸很好看,为啥柳太妃这里没有?”
婢女低声答道:“柳太妃没有存旧物的习惯,那些东西都扔了。”
月侬还想再问,婢女已经退了两步,出了屋子。似乎不再想答这些问题了。
仍是不了了之,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不留故人的东西也未必就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