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乔耻笑道:“既然你家主子上赶着来巴结宋府这样的平常之家,往后尽管到访便是。”
李魅颔首:“如此便好,过几日宋雨清便能任职督察员左副都御史,正三品,我会亲自去送贺礼。”
宋雨乔不知该怒还是该喜,转身便走。
但她的确是知道了,李佑虽然远在封地,在京城依然有着对他忠心拥护的朝臣,否则又如何能随随便便就让宋雨清升职。
这是给她的甜头,她无法理解的是,她已然跟秦怀道定亲,这样的甜头给她能得到什么回报呢?
但现在,李佑跟华生已经联手,接下来他们会有怎样的谋划,他们对自己到底是放不下还是有所图?
对李佑,她从无厌恶之情,拒之千里也纯属无奈之举。
对华生,反倒就复杂多了,他带给宋府诸多的不幸,本是她该抵死仇恨的仇家,却只想同他相忘于江湖。
他们二人联手破坏自己的婚事,也在情理之中。她从来都不相信爱情是多么无私的东西,反而,爱情原本就是自私的,她现在所担心的,只是秦怀道的安危。
回府,翠儿眼睛都哭肿了,看到她平安回来,才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轻声道:“小姐去哪了?我着实担心害怕。”
翠儿是亲眼目睹她所经历一切的人,这份担心害怕她最是理解。
便柔声道:“那件采衣你也见着了,他——他安好。”
翠儿急道:“我才不关心他是否安好,我关心的是他又想对小姐做什么?”
他到底想做什么,她也不知道。
这不过才两年光景,似乎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他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是哪个依然不会伤她的人吗?她无从得知。
去了书房,提笔给秦怀道写信:
道哥哥:
我同干娘俱安,勿念。你远在齐州,万事谨慎小心方好,若半年之后,皇上不调你回京,我便去寻你,与你在齐州成家立业也好。山长水远,与你同在。乔儿。
几次顿笔,想提及华生的事,还是隐瞒下了。
而今,已不是华生复仇那般简单,而是与齐王有了勾连,她不想秦怀道卷入这样复杂又危险的阴谋中去。
数次泪眼模糊,想说的话太多,却也只不过如此寥寥数语。在这夜深灯聊之下,念及与秦怀道的种种,方知,此人确已成了同家人一般重要的存在。
将信封好,看外边的月色正浓,对翠儿轻声道:“我去同清哥哥说说话。”
翠儿颔首,默默跟在她的身后,出了西苑,到了雨清苑,看到雨清房中的灯火仍亮,知他还没安歇。
隔着窗子问道:“清哥哥还在看书么?”
雨清惊喜道:“是乔儿?怎地还没歇下,竟是到我这里来了。”
随后人就迎了出来。
他一向最是谦和知理,却将雨乔的双肩握住了,眼睛在月色里温润如水,柔声道:“今日你只顾着同几个姊妹说话,我同雨墨也不好去打扰你们,没曾想你这个时辰竟是过来了。”
雨乔柔柔撒娇:“就是想来跟清哥哥说话儿。”
“快进来吧。”
二人进了书房,雨乔走至书案前,看着桌子上堆码的书籍,笑道:“你如今又无需赶考,竟是还如此苦读。”
雨清温言道:“在弘文馆任职,总要担得起学士这个称谓,多读些书总是有用的,乔儿坐。”
二人在茶案旁坐下来,翠儿乖巧的在一旁沏茶。
雨乔道:“哥哥可还满意如今的差值?”
“自然是满意的,每日讲学篆书,正是学子之好。”
“若是有更好的官职,哥哥可愿调离弘文馆?”
雨清顿了一顿,正色道:“自古学子,莫不是想金榜题名报效国家,光耀门楣,我宋家子弟虽不是唯名利是图,却也希望能步步高升。”
雨乔颔首。
她虽不知李佑擢升宋雨清,到底是对宋府示好,还是另有筹谋,但自己真能阻止让宋雨清高升的机会吗?
对商贾之家的宋家来说,督察院副都御史实在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官位,有事可以直接呈报天子,多少士子以当御史为荣。
当初自己费尽心思让宋雨墨去李治身边,就是为了求得一张护身符,有李治在,宋家将来自然无忧。
而宋雨清如今的职位,应当是有李泰的安排,难道李佑是在跟李泰抢人吗?
雨清轻声道:“乔儿无需为我跟雨墨忧心,他深得九殿下器重,我如今的职位也属安稳。倒是你,皇上是想将怀道永久的调离京城吗?”
面对自己的兄长,雨乔坦言:“原因有二,一,皇上罚了道哥哥,借此机会找个台阶下。其二,是齐王要破坏我们的婚事才刻意为之。”
雨清向来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男女之情实是不甚了解,苦笑道:“莫非喜欢一个女子,当真能做到如此地步?”
雨乔的眼神暗下来,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明知他是杀父仇人,也救了他一命。
自古情爱,又如何能以道理来说通。她也是经历了方才明白。
雨清道:“若是真有皇上的圣旨,将我擢升,我当然要领旨谢主隆恩。”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哪是能由她同意还是反对的。如果真的有那样的圣旨下来,即便是去边疆也不能不领旨谢恩。
她微笑道:“哥哥所言甚是,乔儿该回了,清哥哥早些安歇。”
回到西苑,辗转至天明,少许沉睡片刻,就听李小娘身边的秋儿来报:“那齐王府的管家来得真是早,说是有要事跟小姐相商。”
她气得在床上板了几板,是了,拿着宋雨清做要挟,换来了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条件。
梳洗完毕去了北苑,李魅早已在北苑安坐,那一身黑色的锦服,和那一张惨白的脸,着实叫人心情不好。
李小娘低声道:“门童拦了,拦不住,他说是小姐约他前来的。”
又用嘴巴往屋外撅了撅:“还带着两个随从,冷着那张脸,丫头们都不敢正眼去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