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不是假的,钟氏是书香门第之家出身,自幼饱读诗书,一个人内在的风华足够,哪需要外在过多的妆点。
雨墨自觉无趣,想着几个同窗会来,总得相迎,便忍了。
雨清眼看弟弟们站不住,便说:“二娘,我带着弟弟们去院子里玩耍。”
王氏首肯。便领了雨梓雨意雨童去了院子里的凉亭,吃那些摆放着的糕点。
各府的夫人领着小姐们陆续前来,好一番迎客,好一番嘘寒问暖,好一番笑语不断。
宋名情当年的才名和艳名满京城,落下了宋府出美人这样的美誉,当年宋府的门槛都几乎被踏破。
后来宋府遭难,外头闲话甚多,各方交际已早不如前,便冷清了这些年。
这次听说为死去活来的三小姐亲生,倒是引得京城各府邸的夫人前来,除了给雨乔庆生,探探宋府现如今的底子,也是想来看看这宋府几位待嫁闺中的小姐。
再者,总会有人暗传,宋府如今家底薄弱,一些夫人也想来瞧瞧热闹,能随便踩一脚,也是有乐趣的一件事。
是以,该来不该来的便都来了。
姚氏没想到的是武家夫人也会携小姐前来。去年的时候,武家来给雨茹提亲,被宋名途以雨茹年纪尚小为由拒了。
偏是拒了没有几个月,就答应了金玉阁的求亲。这不是生生打武家的脸么?
武家在京郊有几十个庄园,在西市也有几十个出租的铺面,属于二十世纪的包租婆那种,一家人悠闲着吃租金就吃不完。他家的公子便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宋名途自然瞧不上。
郑氏跟钟氏寒暄之后,便领着武文姿去了院子里。
院子里热闹非常,夫人们扎堆闲聊,除了显摆自己的夫君孩儿家世,也显摆自己身上的行头。
小姐们相互见礼,借机互通友好,结下姐妹好友。
钟氏说道:“你们都去院子里招待着客人,我跟墨哥儿留在此处迎客就行了。”
这安排是极对的,总不能让客人们都在院子里晾着。
王氏领了大家去了院子里,各处寒暄,使唤下人们零食茶水好生伺候。
雨茹和雨珠也不闲着,跟各位小姐见礼。
眼见院子里就跟春日的花园似的,各人各花,各花各艳,端的是史无前例的好景色。
李小娘对秋儿说:“这当儿离开宴也不久了,去请了老太太和乔姑娘过来,先到院子里来和各位夫人小姐见面,再一起入厅开宴。”
秋儿领命而去。不多会,老太太就领着雨乔来了。
老太太一出面,自然是所有人屈膝行礼。礼毕,便通体去看雨乔。
京城的人早已听说,宋府这小姐从前是个傻子,又死了一回,竟是又活了过来。谁不好奇?
这一看,着实心惊。
她眉眼含笑站在那里,不惊不咋,淡定从容。
而那还没长开的美貌,竟然也有了天资国色,放眼京都,竟是比当年的宋名情有过之而无不及。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像一潭碧池,把每个人都看在了眼里。眼里盈着笑意,唇边牵着春光。
便齐齐道贺:“贺雨乔小姐康健无忧,福寿双全。”
老夫人挨个去寒暄,雨乔便去跟各位小姐见礼。
这边雨墨接了韦书简和文子山,正打算领着他去凉亭歇坐,却没想到那四人会来。
黄四,黄小弟,还有那另外两位公子。一位救过雨乔的秦公子,一位玉竹俊俏的周公子。
虽意外,却也是惊喜。
伸手把随从手里的礼盒接过,递给了下人,便也领着他们来了院子,挑了一处僻静的亭子坐下来。
封建社会注重礼数,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等等……
他们这些男子自然是不能去跟那些小姐随意亲近的。
这事儿当然是李孟姜闹的,一大早就去了李泰的府上,缠着要他陪同。
这还不算,非要他喊上秦怀道一路。
几位皇子都知道这个临川公主喜欢秦小将军,虽没有说破,大家也是心照不宣。
李世民尤其宠爱自己的几位公主,更何况临川公主是贵妃所出,美丽聪慧,更是宠爱百倍。
李泰便顺了这个皇妹,一大早把秦怀道约了出来。
秦怀道真是没兴趣来参加什么生日宴,他来的目的,是想找华生。
正所谓惺惺惜惺惺,难得一见如故,心里便期许之。
李孟姜来宋府,本来就是要找雨乔玩儿的,偏偏自己女扮男装,也就被拘着了,心头实在是不爽。
再看韦书简和文子山两个,脖子伸得老长,显然也是想把远处那些小姐们瞧仔细。
李孟姜眼珠子滴溜溜转,瞄准了院子里的假山,那里居高临下,是不错的观测点。
便对另外几人耳语了几句,他们几个人就溜了,爬到假山去看姑娘们。
秦怀道冷冷坐着,本就觉得无趣,便也乘机离开了,去寻华生的住处。
李泰毕竟年长,便对雨墨说:“听闻宋府设有私塾,可否带我去瞧瞧。”
雨墨领了他往私塾去。
一路走过去,各处的布置都清新典雅,不俗不艳,不疏不挤,像绘画总有留白。
不由令李泰神清气爽。走到藏书阁去。
李泰望着门廊上的对联,赞道:“真是纯粹的文人情怀,这字也是刚劲有力,自由飞扬。”
雨墨道:“这对联是姑姑所作,字是二叔书写。二叔是进士,现任校书郎。”
李泰颔首。走进私塾去,起眼便看到一处“藏书阁”,就推门而入。
屋子里布满了书架,书架的书整齐排列。各种书籍分门别类,包罗万象。
惊异道:“想不到一个商贾人家会有如此多的藏书,有些书竟是我寻了许多年头都没寻到的,我可否借去一看?”
雨墨道:“姑姑和二叔幼时极爱读书,祖父每去到各地谈生意,都会把一些金贵的书高价买回来。只可惜,这些年,他们不再来这藏书阁了,也就是我和清哥儿会时时来翻阅。公子若要借书,我得问过二叔同意。”
李泰叹道:“你二叔读过如此多的好书,想必是饱学之士,区区一个校书郎,实在是大材小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