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古代逃生日常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看上江思雨

第一百五十三章 看上江思雨

书名:古代逃生日常 作者:怒放的桔子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20:46

姜延凯心里立刻想到了那位姓林的公子。

莫不是他出的银子?

他猜的的确对。

他们的确是沾了林蕴之的光,随伯找人出的面将人接引进去,但随伯可不是林蕴之的人,最起码明面上不是。

姜然手里紧紧握着随伯给的信物,眼里感动,郑重行礼道:“随伯,谢谢!”

她知道随伯是奉命行事,可还是感激在心,奉命和细心照顾是不同的,她即便再马大哈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随伯的笑容有些僵硬,大概是久不笑不会笑了,“不用谢,老仆也是奉命行事。这信物姑娘收好了,日后若是在郸城呆不下去,可拿着信物去燕国。姑娘放心,这信物乃是老仆所有,我家公子不会知晓。姑娘持此信物,可免被人当成探子或一家被没了军户。这,也是老仆最后能为姑娘做的。”

这是在告诉她,即便去燕国,林蕴之也不会去纠缠她。

她不怕林蕴之再提什么“救命之恩”,其实她明白,并不是林蕴之有多喜欢她,而是面对她的抗拒更多是好奇,继而不甘,又夹杂了玩笑而已。在二人明确了以后那点你救我我救你的缘份到此为止。

现在她承的是随伯的情。

没用她提,随伯自己就找人接引爹娘一行人进城,而且拜托了府衙的巡捕赵头,“这是我远房侄女,老赵以后多帮着看顾看顾。”

赵头打量了一眼,拍着胸脯保证:“随兄放心,你侄女就是我侄女。”

姜然已经知道,随伯在这里的身份是个燕国来此的商人,财大气粗,不少中低层的官员都曾收过他的银子。

她们也是到了郸城才知道,面对南城门从越洲府来的这一系列规定。不用想就知道爹那里的银子是不够的,加上她手里的也还差得远,有她在城内接应银子可以少一半,但这么多人要吃要住为难的事在后面。

她没想到随伯找了府衙,还替她交了银子。

姜然对林蕴之是感激的,要不是他派了随伯,她现在真的不知道如何破解这个困境。

她的道谢非常郑重,随伯显然能感受到她的尊重和真心,内心也有几分欣慰。这些年他没少听命帮助一些人,但大多数表面感谢却内心没有尊重,不过是觉得他是个随从而已。

那些人不知道,宰相门前还七品官呢!

随伯安排好就离开了,姜然不知道他是又去执行任务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她和江思雨住在赵头家里等待爹娘一行的到来,赵妻对二人十分照顾。

她也和赵婶子说了想要买个小院,“我爹娘,外公一家,还有姥姥、姥爷一大家子,叔叔们,姨娘姐姐们,好几十口子,总不能都去住客栈,真要那样,怕是第二日就得沦落街头了。”

赵婶听她说得有趣,“你这丫头说得也是,不过,这城里院子可不好买,你们越洲府来了不少人,虽说大多数都是打从城中过就离去,可还有不少人留在城里的。我听你赵叔说,这几日来得人一日比一日多,都是逃难逃来的,咱赵国和齐国打仗,好多人都往郸城跑呢!”

赵婶叹了口气道:“大家伙都觉得来了郸城就有了活路,也是,王爷让出了路,这些人去了燕国和兴国也是有条活路不至于饿死的,所以说咱平王爷是个大善人。”

原来,城内的百姓是这么看待平王的吗?

好像也是噢。

武浩没打听清楚,以为去了这两国是得卖身为奴,姜然却知道,是落为军户。

落为军户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接受,可对于眼看要饿死的人来说,有田种,军户也是乐意的。

而这当中,那二国又得到了实惠。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都是有着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垦的国家,流民的身份不可考,原本老实的人经过一路也会变成咬人的狼,不确定性太多。落成军户就一切都可控制,又增加了耕种的人口。等到战时又成了士兵增加兵力。真的是很好的算计。

姜然听着赵婶子说着,几乎每年都有难民跑来郸城,最后到燕国去,忍不住问:“之前没有战事,为何还有逃难的百姓?”

赵婶子话赶话唠到这里,说完就后悔了,自己说的有些多,不过,她左右看了看,小声附她耳边说:“听说,靠近齐国附近每年都有不少被杀的,都说是齐国要打进来被吓跑的,还有一些……”

她顿了顿含糊着道:“有些人是活不下去了,听说郸城这边好谋生,可来了又发现,谋生不容易,不如去燕国种地起码能养家糊口,唉,但凡有办法谁愿意当了那军户……”

好好的怎么会活不下去,还不是官府欺压致使民不聊生。许多百姓的田地被人以各种理由夺走,致使百姓背景离乡。

赵婶子笑道:“看我,说了这么多,你们小姑娘哪爱听这些。”

她指着坐在不远处正认真跟她儿媳妇学绣花的江思雨,“你们两个姑娘我是真喜欢,不过我也知道,姑娘可不是我能惦记的……”

姜然不知道随伯跟赵头说过什么,但赵婶的话显然若有所指,她不由苦笑,不知道该怎么回她,说“我很羞愧我没有……”还是说“没事你惦记我吧……”

赵婶也没给她回答的机会,悄声道:“你这表妹长得漂亮嘴又甜,还好学,我倒是想问问你,她可定了人家没有?”

姜然眼里闪过一丝讶然。

赵家二子一女,长女已经出嫁,嫁的还是府丞的庶孙,虽说只是庶孙,但对于平头百姓来说已是遥不可及。

赵头不是总捕头,郸城是大城,他只是西城的捕头,能得到这一门亲事,对他也是好的,但也被人打上了府丞一系的标签。

赵家二子,大的也是捕头,早已娶妻,孙子已是五岁,小孙女三岁。老二读过几年书,在府衙户房当差,那在百姓眼里可是吃官粮的干部。

她们则是逃难到此的普通百姓,赵家放出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是不论其它,江思雨能嫁入赵家其实也不错。

赵家人口少,她们住这几日,赵家家风还算不错,赵家父子没有花花肠子,家底也富裕,一家人住着二进的小院,还雇了一个粗使婆子一个煮饭婆子。

不是大富大贵人家,却是吃穿不愁。

但,赵婶子的话有前提,她就不得不多想一想,若她不提那句“姑娘不是我能惦记的”,她还真以为是看上了江思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