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戚善 > 第三百六十九章日子

第三百六十九章日子

书名:戚善 作者:玲珑秀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1:14:38

过年了,京城元家的屋檐下挂了六个大红灯笼,全是自家人亲手做的灯笼,人人动手人人有份。

元仕进夫妻做的灯笼最为朴素大气,大红灯笼上面不着一物,喜气却不曾少一分。

元达笙做的灯笼上面有诗,还画有一对笑着提灯笼的小孩儿,戚善做的灯笼,则是画了一枝花,恰巧和元达笙做的灯笼配在一起。

元同泽做的灯笼非常有气氛,灯笼上有大朵的花,下面挂着平安络子,元希珍是照着元同泽的灯笼样子,只是她灯笼上的花朵含蓄秀气一些,下面挂着财运到络子。

赵大牛夫妻做的是走马灯笼,一对灯笼挂在屋檐下,随着风转头,喜儿最喜欢仰头望着灯笼。

元同泽兄妹帮着喜儿和乐儿一起做了小灯笼,喜儿在一旁给兄姐帮了一点小忙,就是拿了一下红纸,就算他自个做了一对小灯笼,他高兴的提着小灯笼在屋檐下走来走去。

元同泽兄妹和乐儿做灯笼,就让小人儿用小手摸了摸红约,也算小人儿付出了努力,灯笼不大,挂在小人儿的床边。

大过年的日子,元达笙和戚善放赵大牛夫妻休息五日,赵大牛夫妻走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又回头和元仕进夫妻交待了一番。

他们走了后,元仕进笑着和元达笙说:“笙儿啊,我瞧着赵见这个孩子不错,上一次,我听人说城门还要招人啊?”

元达笙一下子明白元仕进话里面的意思,他当下就笑了:“爹,他们这样的老京城人,城门有什么动静,他们比我们早知道消息。

赵见现在的年纪还能进城门口做事,但是在城门口做事,这一日下来非常的辛苦,还不如他在外面多跑两趟。”

元同泽听元仕进的话,同样明白元仕进的想法,他们家要是京城的人,元仕进这一会绝对会让元同泽去城门口去试一下的。

“祖父,见哥要养家糊口,他家的孩子身体还不太好,城门官瞧着威风,但是一月没有多少银子进口袋的。”

元仕进听进元同泽的话,心里面还是有些不高兴恼怒瞪他几眼:“泽儿,你说你当年要用心读书,现在也不用做跑商的事情。”

元同泽沉默下来,元达笙当着侄子的面,他也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等到父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他叹息道:“爹,我们分家的时候,泽儿已经记事了。”

元仕进想了一会后,苦笑道:“老大一直想家里面出一个有出息的读书人,可是他不知道他当年坚决分家的表现,让孩子们反而不敢在读书上面多花心思了。”

这大半年里,元达笙和元同泽相处时间多了,反而有些明白大侄子的想法,他这般拼命的跑商挣银子,也只是想让自个的孩子,将来读书的时候,不用顾虑太多的事情。

元仕进过后瞧着元同泽心里面有些内疚起来,他和元同泽解释:“泽儿,你小叔说得对,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只要能够好好的活着,我干吗要干涉你走什么样的路。”

元同泽听懂元仕进话里面的意思,他还真不介意祖父当时说的话,只是他更加明白在读书上面,他实在是天分不高,家中也供不起他长时期的读书。

元仕进以为此事就这样的过去了,却不料提醒了元同泽一些现实。

当年他爹顾虑过的事情,他也有差不多的顾虑,他可以供自个的孩子读书,却不愿意以后因为供侄子们读书,而使得自家孩子不得不缩短求学的年限。

元同泽想起过年前收到的家信,他最小的弟弟已经开始要相看亲事了,他在京城的日子,也不能太久了。

元同泽终究和他爹娘当年的想法差不了多少,他供不起太多孩子读书,因此暗自下了决定,等到小弟成亲后,他们兄弟也应该要分家。

兄弟们各自顾着各家,他现在挣的银子,分了出去,也能够让弟弟们过几年平顺的生活。

过年的日子,元同泽兄妹陪着元仕进夫妻在京城大街小巷里穿行,元达笙陪着戚善在家里面照看两个孩子,

元达笙和戚善说了元同泽对将来生活的安排,他完全听明白了,侄子将来的生活里面,有爹娘有妻子有儿女,却没有把弟弟们的生活包括进来。

“我大哥当年自诩聪明果断,认定我不会有大的出息。他听信别人的只言片语后,象甩包袱一样决定分了家,我爹娘跟着我一起过日子,其实心里面也是担忧不已。”

元达笙现在愿意和戚善提及当年的人和事情,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其实心里面有庆幸的,他现在这样的情况,元达和兄弟要缠上来,他其实也是相当的无奈。

元达和兄弟还是坚守了一般人的底线,元达笙愿意友善对待侄子们,但是也不会太多。

他从来不曾想过要走捷径,自然也是照顾不了太多的人。自家的生活,如果不是戚善聪明能干,他大约也会和一些同僚做一样的事情,在暗地里接各学府的私活做。

元达笙其实想过那条路的,只是他和戚善提及起来,戚善表示了反对,元达笙现在的年纪,先做好本职工作,有空闲的时候,他要争取多学一些东西,在考级的时候,便不会太过落后。

元达笙进了翰林院后,他比任何时候都知道一个有底蕴的人家,对家中子弟的重要性,有的同僚说话的时候,总会提及一些字句的来历。

他现在才知道他要想在翰林院立足,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且翰林院有博学多才的同僚,只要他诚心讨教,他们也会指点一两句话。

戚善以前一直觉得元达笙进了翰林院,证明他已经足够博学多才,结果听元达笙的解释后,她才知道元达笙是比一般人聪明太多,但是家里面条件限制了他的眼界。

元仕进夫妻来了京城后,瞧见小儿子依旧夜夜苦读书,才知道这世上没有容易做的事情,种田是辛苦事情,但是为官也一样的心累。

元达笙有时候借的书籍,他晚上抄录,戚善白天帮着抄录,元仕进夫妻这个时候更加庆幸当年的决定,如果要依了两个儿媳妇的心思,现在元达笙和他们那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