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我在古代搞科技 > 第135章 商议

第135章 商议

书名:我在古代搞科技 作者:佛系人家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1:31:52

青储窖房内,有很多个带短颈的大瓦缸,这个是用来储存青料的。

等料装满之后,这些瓦缸会被密封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用。

装红薯的地窖就简单多了,直接新挖就行,有些村民家里本就有地窖,可以直接用。

田成光看着这些很规范的窖房,点了点头,“郡主,此法可否让户部也试试,并不那边应该也需要。兵部有许多马匹,冬日需要青料。”

宁兮想了想说道:“这法子要是告诉你户部和兵部,不就等于是告诉所有世家贵族吗?那还怎么赚钱啊?”

宁兮的话将众人问住了,这玩意儿还真是没法儿保密。方法一旦传到朝中,世家贵族只要想想法子,秘密肯定是守不住的。

“算了,青料这点小利就让出去吧!”永和帝开口道。

明年红薯和玉米全面铺开的话话,粮食产量会提升,虽然这些粮食大部分还是会做留种用,但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粮价会下跌,土地紧张会有所缓解。

这对世家贵族等既有利益者来说,不亚于一次打击。

所以先让他们赚点儿吧!希望到时候,不要出幺蛾子。

“好吧!”宁兮耸耸肩,大佬都开口了,她还能拒绝不成。

随后,常兆平开始指挥村民们将红薯藤,还有其他一些牛羊爱吃的草料切碎。

另一些村民将青料背到窖房里,放进瓦缸压实,装满之后,盖上瓦盖用泥土封好,然后继续装另一个瓦罐。

“这样就行了?”

他们还以为会非常复杂,有许多步骤和要求。

“对啊!所以我说了嘛!这个法子一旦流出去,藏不住的。”宁兮回道。

这清楚饲料,其实就是运用发酵原理。更专业一些的做法,会加上一些辅料,让饲料营养更全面。

但问题是现在没有条件去制作那些辅料,所以只能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

为此宁兮还花了一百功德值,现在想想真他娘的不值。

“青储最关键的就是密封,一定要确保完全密封,这样草料就不会发霉,也不会坏掉。”

既然已经不打算保密了,青储最关键的秘密,宁兮也就不保留了。

“而且只要能保证密封,就是放它个三四五六七八十来年,它都不会坏,依然可以给牛马吃。”

在场一个帝王,两个朝廷柱石,思索地点点头,心里有了算计。

三人找了个开阔的地方,又让侍卫在周围警戒,开始商量。

“这法子还真不能漏出去。若是让北齐和武颂知道了,岂不是强了他人的兵马。”永和帝说道,觉得自己不划算。

宁元辰点头表示赞同,“北齐本就好勇斗狠,若是冬日也有青料,他们的牛马会一直膘肥体壮,对大兴来说是弊大于利。”

“此法还是留着吧!若各部有需要,出银买些便是,况且郡主说可以放许多年,便是一时用不完也不打紧。”田成光建议道。

三人商议着,仔细分析个中利弊。

这边远远看着的叶心兰,问出了刚才心里的疑问,“凰儿,你似乎对红薯的亩产不满意?”

“嗯!红薯亩产才十五石,太低了。至少还得翻一番,甚至两番才对。”宁兮解释道。

这次连叶心兰都觉得宁兮有些,异想天开了,“凰儿,做事情,要一步一个脚印,万不可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

“娘亲,没有不切实际。红薯的正常亩产,就是有这么高。”宁兮回道,仔细想了想,“难道是因为肥料不足的原因。”

后续有各种各样的化肥,提供足够的养料。而这个红薯完全是靠天生长,补充肥料就更是没有了。

“嗯!肯定是这个原因。”宁兮想了想,下次要兑换肥料制作的技术了。

“肯定是什么原因?”永和帝三人商议完,回来就听到宁兮的那句话。

叶心兰笑道:“凰儿说,红薯缺少肥料,不然亩产还可以高一些。”

宁兮刚才的话,实在是太吓人了,叶心兰担心她不能实现,便将难度降低了。

“已经很好了。”永和帝感慨道:“今日所见,朕便是睡着了,也会笑的。”

“我们刚才商议一番,青储的法子暂时不宜泄露,商行这边再成立一个工坊,生产青储饲料。

到时候,各部和世家需要低价卖些就是。说不定北齐和武颂也会想要购买,到时候狠狠敲他们一笔。”

宁兮觉得也行,到时候说不定,能卖出一个好价格。她可听说,北齐冬天很多牛羊都饿得半死不活。

说做就做,第二天宁兮就将大田庄升级成为农家工坊,管理制度仿照百味河工坊,进行了微调。

并预计在村子后面,修建四到五个大仓库,用来存放青储饲料。

与此同时,宁氏火炕计划也在轰轰烈烈的展开。两个工坊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是宁家各庄子和店铺伙计。

一些消息灵通的百姓,见宁家这么大力推广,又听伙计描述火炕的好处,不少人都心动了。

谁不想过个暖冬?都跟着打听,改造火炕的费用。

火炕技术并不难,那些老泥瓦匠看几遍就会了,况且宁家还免费给图纸。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京都兴起了火炕热潮。

不过更多人,还是选择观望。现在进行改造的,几乎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

贫苦人家,一点钱都不能浪费。

而大田庄这边,青料根本不够,开始向周围的村子购买地里不要的秸秆,青菜也可以。

虽然很便宜,一文钱两斤,但不赚钱的事,宁兮会做吗?

所有的一切走在稳步进行中,玉米收成也还不错,有红薯的一半儿。

永和帝也多次在朝会上提到,明年要在京都附近,进行红薯试点推广。

这个词儿还是宁兮教他的,先在京都推行优惠活动,看看各方反应,然后再全国铺开。

红薯和玉米的高产量让众大臣欣喜不已,永和帝的政策也没人反对,少有的一片赞叹之声。

回家之后,大臣们反复计算自家的地,看看明年能多多少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