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 第153章饷银失踪

第153章饷银失踪

书名: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作者:墨染清安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1:33:15

一架屏风摆在船舱里,将屏风后面坐的人的真容挡住。

“你就是那个帮古太仆找回孙子,为俞知府寻回税银的夏良笙?”

屏风后面的人问话的语气充满了怀疑。

良笙四平八稳的应了一声是。

他惹不起权贵,却也不至于一见面就奴颜媚骨献殷勤。

再说是屏风后面的人有求于他,他只要尊敬他就行了。

屏风后一片沉默。

那个神秘皇子似乎在权衡要不要把那件案子告诉良笙。

良久,终于开了口:“本宫来跟你说个案子,你来分析一下。”

本宫?

良笙心里诧异,这位皇子原来竟是太子?当即恭敬道:“草民洗耳恭听。”

屏风后面的太子赐了座,这才慢慢道来:“前段日子,边关大胜塞外匈奴一族,父皇命本宫押送二十万饷银分给边关将士……”

其实押送饷银是他力争而来的。

他身为当今太子,却被一群虎狼皇弟环伺,而父皇又没有要传位于他的意思,他就想有所建树,让父皇看到。

本来一路过来平平安安,没想到银子头天入了西城银库,第二天银库居然就失火了。

失火也就罢了,问题是入了银库的二十万白银竟然在一场火后不翼而飞。

这一笔饷银找不回来,边关将士怨气深重不说,父皇一定会龙颜大怒,朝中也会质疑他的能力。

他那些皇弟只怕会趁机落井下石,他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那么多银子,不可能在一场大火里不翼而飞,这肯定是有人给他使绊子。

他现在无暇去找谁下的绊子,当务之急是把饷银找回来。

只是他带的人仔细看了又看,查了又查,这都快十天了,硬是没发现什么线索……

恰好案发地点离府城不是很远,想到南山书院藏龙卧虎,太子星夜赶来南山书院寻求高人帮忙找饷银,山长便举荐了良笙。

良笙听太子叙述完,就知道是皇子之争。

他只想将来考个举人,然后再好好做生意挣钱,当个富贵闲人,老婆孩子热炕头,对皇子之争半点兴趣也无。

可这笔饷银是得胜边军眼巴巴盼着的二十万两饷银,他不能置身事外。

这么一大笔银子要是找不到,只怕军心不稳,谁还会尽力镇守边关?

边关不稳,离战争也就不远了。

他还想和媳妇过太平日子呢,又怎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他思索片刻,问:“殿下,有没有可能有人故意放了火,然后趁乱把饷银转移了?”

太子十分肯定的摇了摇头:“这些饷银一直是本宫亲自督送,一发现火势当即带人前往救火。

现场虽然因为火势凶猛有些混乱,但是当时要偷出二十万两饷银出来,那也应该是不可能的事。”

良笙立即追问了一句:“可有烧毁的白银残渣?”

如果白银遇到浓硫酸再被加热,是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或许会跟燃烧后的一些杂物混合在一起。

太子又十分肯定的摇了摇头:“没有,本宫亲自带人仔细清理了现场,现场剩下的只有些许银箱被烧剩的余炭,不见熔掉的白银残渣……”

良笙不由陷入了沉思,一刻后才慢慢开了口:“殿下运送饷银过来,一路上都会开箱检验吗?”

太子摇摇头:“不会,自户部银库出来时,我们每一箱都检验过了的,然后在箱子上贴了封条,盖了印戳,不用一路开箱检验。”

“那这一路上银箱上的封印是否完好无损?”

“直到银箱押运到沧州银库时,银箱上的封印都是完好无损的,路上被盗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良笙抬眸看向太子,“为什么非要是盗取呢,难道就不能是调包吗?

盗取就要破坏封印,很容易被发现,可调包就不同了,封印是很容易伪造的,就不易被发现。

再来一把大火,把证据销毁,就什么线索都不会留下了。”

“可是——”屏风后面的太子百思不得道,“就算掉包,那些人是怎么在本宫的眼皮子底下调的包?”

“这就要详查了,这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秘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能找到真相。”

屏风后的太子站了起来,终不再藏头露尾,直接抬脚转出了屏风,对着良笙拱了拱手:“那就有劳夏爱卿了。”

俞知府忙小声对良笙道:“还不快给太子跪下应答!”

良笙可没有给人下跪的习惯,可是在这个王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只能随遇而安。

他一撩袍,就要跪下,被太子一把托住,吩咐摆上午饭。

早就到了用午饭的时辰。

良笙面有难色:“殿下,我娘子给我做了菜,我能吃我娘子做的吗?”

太子愣了一下,天下居然还有人这么不识抬举,拒绝和他一起进餐。

但是他要装出和善亲民的样子,哈哈笑着道:“可以,当然可以。”

命令两个侍女给他单独摆了一张小桌子。

良笙把似锦给他准备的几道佳肴摆在了小桌子上,恭敬的向太子说了声:“失礼了。”就开动起来。

金秋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良笙有大闸蟹,太子那一桌也有。

可是太子老觉得他这一桌的大闸蟹没有良笙的好吃,想找他要一只尝一尝,做个对比,可又不好意思。

可是当良笙桌子上的两个卤菜的香气飘荡在船舱里,太子再也忍不住了,问:“夏爱卿,你的卤菜怎么那么香?能不能给本宫尝点?”

似锦准备了那么多菜,良笙一个人也吃不了,忙把自己的菜端到了太子那一桌。

太子和俞知府吃的比他还欢脱,太子一个劲的大赞他娘子厨艺棒。

几日之后,良笙站在了西城银库的大门前。

几百斤重的石门,整座银库以青石砌墙,杂以三合灰粘合加固,除了高墙上留了一排用于空气流通的气眼,说是固若金汤也不为过。

这样的银库,如果会失火,只可能是人为。

他慢慢踱进银库的门里,看着墙上焦黑的被火灼过的痕迹,伸手抚了上去,问太子:“殿下,在下可以提审通过银库气眼往里面扔油袋和火种的人吗?”

不得不说,太子的反应还是蛮迅速的,银库一失火,他就立刻派人把放火之人给抓到了。

太子点头:“当然可以。”

现在他一线希望全都在良笙身上,他要他怎么配合他就怎么配合,只要找到饷银就行。

几个人去牢房提审放火之人,两个狱卒去带人,不过片刻就慌里慌张的跑了回来,惊恐的禀道:“殿、殿下,放火之人已经中毒死了……”

太子脸色一变,就要去牢房一看究竟。

良笙在后提醒道:“殿下,先把所有有关人等控制住,不让任何人走动,也不要让他们和任何人接触。”

太子一面把他说的吩咐下去,一面继续往牢房走去。

牢房里恶臭难闻,让人掩鼻。

到了关押纵火犯的那间牢房门口,良笙看见几个同牢犯人都瑟缩地挤在一个角落,离另外一个角落尽量隔得远远的。

而他们远远避开的那处角落的地面上,正倚墙靠坐着一人,一动不动,微微低垂着头,正是纵火犯。

只是现在已经成了一具尸体。

良笙走进牢房,在尸体边蹲了下来,见尸体面部成死黑色,嘴唇发青,的确符合中毒的特征。

他又细细检查了一下其他地方,目光犀利的落在了尸体的指甲缝里。

尸体的右手大拇指里有暗红的污垢,可其他指甲缝里却没有。

他不禁锁了锁眉。

一般谁会用大拇指抓脸挠腮,习惯性应该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身上挠。

所以指缝里如果要留污垢,首当其冲是这三根手指缝才对,怎么这三根手指的指缝干干净净的,反而大拇指里面有污垢!

他站了起来,对一旁的太子道:“殿下,请仵作验尸。”

太子立刻照办。

仵作验完尸道:“死者系鹤顶红中毒身亡。”

良笙道:“查查尸体右手大拇指里面的污垢,看有没有毒,是何种毒药。”

仵作很快检验出来,也是鹤顶红。

良笙沉默了片刻,对太子道:“把那些和纵火犯接触过的人都放了吧。

纵火犯早就做了必死的准备,才会把毒药藏在指甲缝里,一旦自己被抓,就服毒身亡。”

太子面色凝重。

唯一的线索就这么断了,难道这二十万两饷银真的就找不回来了吗?

当时失火燃烧的灰烬,太子全都保留着。

良笙又去检查了那些灰烬,用手指一捻就成粉末。

根据他的化学知识,银子和其它物质一起烧熔,冷却后不可能是粉末,而是像铁渣一样的细碎物。

所以自己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饷银在路上早八百年就调包了。

既然是调包,调包的假银箱必得和真银箱差不多重才不会露出破绽,否则是很容易被发现。

如果是用别的金属代替饷银,燃烧后也会留下像铁渣一样的细碎物,可是没有,说明用的是易燃物。

易燃物不是木头就是碳,燃烧之后只会剩下灰烬。

良笙问太子:“殿下可知道有哪种木头或者煤炭特别沉重,能代替银子?”

太子一脸茫然。

倒是他身边一个太监答了出来:“用来冶炼的铁炭重量和白银差不多。”

找到了代替品,良笙心里还有问号。

这么多饷银想要调包绝非易事,应该有内鬼接应。

可是查来查去,竟然没发现内鬼,说明他们作案手段极其隐蔽。

那么怎么调包才会丝毫不会被发现?

良笙陷入了沉思,细细梳理着太子告诉他的每一个行程细节。

经过反复分析,陆路的行程被他排除了。

如果是在陆路的行程调包,必定有陌生车辆靠近押运饷银的队伍,那样早就引起押运官兵的警惕,并且驱赶陌生车辆。

那就只能是在水路的行程阶段被调包了。

因为水路可以不用船只靠近,只用组织人员潜水到船底与内鬼交接即可。

押送饷银的船那么高大,押送的官兵只会留意甲板和外围,谁会想到船身的吃水线那里有人在靠近!

但是在水路调包也是有疑点的。

用铁炭代替白银,一箱铁炭那么重,是怎么用人力扛去调包的?

这得做个实验,一个水性极好,力量极大的人在水里能不能负重一箱白银,而且箱子上的伪造封条还得保证不弄湿。

良笙前世在长江边长大,水性极好,而且力气也大,可他挑战失败。

那么之前推测的调包方式难以成立,那会是用什么方式调包的?

良笙苦思冥想也想不到方法。

既然钻进了死胡同,那就换换大脑吧。

他向来懂得劳逸结合,只有大脑永远处在最好的状态,思维才会保持敏捷。

他信步在大街上散步,看见有两个人在一个卖面条的摊位那里吃完面,付了铜子就要走,那张刚用过的桌子忽然散架了。

卖面条的小摊贩立刻拉住他们两个要求赔桌子。

那两个食客当中的一个不以为意道:“不就是桌子散架了吗?多大的事!”

三下两下就把散架的桌子给拼好了,还让小摊贩锤了锤,又摇了摇桌子,确定结实,这才走了。

良笙眼睛突然一亮,他怎么就忘了华夏的家具全都是采用的榫卯。

根本就不需要一颗钉子,只要合缝得好,家具能用几百年。

既然不需要钉子,如果设计一个活动的小机关,那就既可以把银子拿出来,又可以把铁碳塞进去,用不着伪造有封条的箱子去掉包。

这样一来,箱子上的封条就不会破坏,根本不须费力巴拉的扛着装有铁炭的伪封条的箱子潜水调包,所有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良笙立刻调转身子,回到了太子下榻的地方,把自己的分析说给太子和俞知府听。

太子立刻找了能工巧匠,很快就按照良笙的要求打造了一只木箱。

这只木箱的背面有一块可以活动的木块,把那块木块抽掉,就能把箱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捞出来。

然后把替换的东西放进箱子里,再把那块木块还原合缝,箱子完全看不出来动过手脚。

太子和俞知府全都惊讶的看着良笙。

也不知道这家伙脑袋是怎么长的,他们一点没有眉目的死案经他梳理,竟然梳理出了这么重要的线索。

太子看向他的眼光极为亲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