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叔一家说的话,他都能听懂,却又都听不懂?
这是什么奇特的文字魅力啊?
……
得知老余想法后,李村长同样也震惊了。
“什么?你说要把咱们全村免徭役的银子给交了!
我给算你一下,咱们村一共四十九户,多的一家有三四个男丁,最少的像你家,至少也有一个。十六岁以上的中男要出一个服杂役,折银一两银子,二十三岁以上的男丁就要服正役,折银二两银子,你知道要多少钱吗这!”
老余想了想,估计也就一两百两银子吧,可自己家的工程也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做完,迟了就来不及了呀,现在村里大部分的劳壮力都在山头上呢,倘若都被官府招走了,谁还给他家建养鸡场建大平房哇。
有一说一,请他们村的人做工来是真的实在又方便啊,虽然工资比县城都高了那么一点,但是不用包吃包住,彼此也都熟悉信任,一点也不偷工减料。
倘若村里人都走了,再从县城招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说能不能招到人,能不能招到靠谱的人,就这么多劳力,光吃住就是一个大麻烦。
特殊时期,特殊抉择。这么一算来,一百多两银子花的也不算亏了,就当作跟政府捐银子了,还能拉一波村里人的好感度。
老余重重点了点头,说:“就麻烦村长您统计一下要交多少银子,然后跟咱说一下就成,咱会把银子给您的。”
李村长莫名感动得有些泪目:“余家老二,你是个好后生啊。”
老余被村长突如其来的感性惊了一下……这就是做资本家的快乐吗?
快乐不快乐,李村长是不知道了,他只知道,余家老二挥挥手,自个村的村民们就不用去服徭役,还能继续去山头上做工赚钱。
唉,这是多少年都不曾有的好事了呀。
李村长感慨地叹了口气,挨家挨户的去确定名额了。
晚上就统计了出来,去余家汇报:全村正役名额应当是五十六个,杂役是二十三个,共需要一百三十五两银子。
这其中,绝大部分的青壮年都是山头上的工人。
余卿卿进屋将银子取了出来,递给了李村长,还懂事地问了一句:“村长爷爷,要不要留咱家吃饭呀。”
“不了,不了,我还要挨把这个好消息跟他们说下呢。”村长感激地收下了银子,马不停蹄地又跑走了。
“别说,咱们这个村长是真的敬业,又实在。”吴氏忍不住说,撇了一眼老余,“你爹也是真、大、方。”
“害,咱们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嘛,是不,丫头。”老余赶紧找了个一起背锅的战友。
“确实,娘,咱们老余家虽然人口还算多,但远远撑不起一份家族企业。独木难支,仅仅依靠咱们这些领导层是不够的,下面还需要很多的工人支撑。
在我的未来规划里面,咱们村里的村民,那都将是我余氏企业的第一批元老员工。
都是一个村的人,彼此之间知根知底,用起来也放心,等日后生意再扩大,他们就可以成为新的二层领导,去管理更多的人。
如今在他们身上投资是多了一些,未来的效益也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我以后不光会在他们的劳力上投资,还会全方位地对村民们进行提升改造,以及培养下一代的素质修养,好让咱们这份事业,世世代代发扬传承下去。”
老余没想到抓个垫背的,抓来那么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他闺女说得这些,让他不禁也多了几分豪情,不怕媳妇的嫌弃了,挺起了胸膛,“没错,就是咱闺女说得这样。到时候,再多培养一些学童书生,最好是再考上几个状元,入朝为官,这样,官商相护,啥都不怕了,咱们村可就发扬光大了。”
“你这可不是发扬光大,你这是沆瀣一气,贪腐堕落!”吴氏被老余那得意的小模样给气笑了。
这父女俩,是抓住了一缕风就想乘风扶摇九万里了,官商相护都说得出口,看不到凌哥儿还在边上坐着听着吗?尽带坏小孩子!
余其凌:“我会好好考学的。等考上了就可以护着咱余家了。”
吴氏:你瞅瞅!根正苗红的军三代已经被你们给带坏了!
老余则在心里想,你这娃改姓改得快,角色带入得也很快哈,这么容易就改口说“咱余家”了,这可真是……
可真是没辜负他们一家的真心付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