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仙侠 > 长生从斩妖除魔开始 > 请假条(顺便聊聊原大纲和对本书的反思总结)

抱歉,今天感觉还是状态很差,枯坐了很长时间写不出来,还是得请个假,请大家再给我一点时间,想一想后续剧情(因为当初一时冲动改了女主,导致我给自己挖了个大坑,自从第二卷开始,一直写得很艰难,卡文严重)。

……

顺便说几句题外话——

今天坐在电脑面前实在写不出东西,就开始翻自己以前写的章节,一边找思路,一边反省问题(从第二卷开始,追订掉到了以前的三分之一,连APP首页推荐都没能救回来)。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扑街作者,写书的时候还是不够自信,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我很久以前写过一本西幻文,主角的金手指是一个邪神的神格,但主角并不知道自己的邪神身份,所以跟邪神信徒、以及对立的光明教会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它最早的卖点,可能比较像《我真不是邪神走狗》那种迪化文,利用信息差制造爽点——主角一些普普通通的行为,在信徒眼中就会有很深刻的含义,信徒们疯狂脑补。

上架前,这本书成绩在同期之间一骑绝尘,编辑都预感它要火起来了,所以一路给了很多推荐,到三江没断过。

但后来就有很多人在评论里吐槽,主角智商太低,居然这都不知道自己是个邪神……balabala

于是二十万字左右的时候,我一冲动,就让主角继承了邪神的全部记忆,然后开始率领信徒大战光明教会。

然后那本书就变成了正神教会和邪神教会之间的斗争,变成了一本正经的史诗奇幻。

写书最忌讳的,显然就是中途转风格。

如果一本书最初的定位就是史诗奇幻,那么问题不大。但一本轻松风迪化文突然风格变严肃,那么读者肯定都跑掉了。

几天以后,编辑发消息告诉我:你怎么搞的?最近几天追读断崖式下跌?本来有机会能首订精品的书,怎们被你搞得只有六七百首订?

因为当时我是个纯小白,根本不知道“卖点”是什么,也不知道我那本书是因为“迪化”火起来的。

我一脸茫然,还以为是自己请了一天假的缘故。

于是就闷着头继续写,越写越裂开。

别人的订阅都是越写越高,我的订阅越来越低,从三位数掉到两位数,也让我那段时间情绪状况出了很严重的问题,觉得自己的努力完全没有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写书最痛苦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我火不了”,而是“我本可以火”……

……

这本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不过比那本西幻稍好一点,问题没出在根基上,如果努力一下应该是能救的。

《长生》这本书最早的灵感,大家可能想不到,是我在看《东京食尸鬼》的过程中找到的。

自从那本西幻高开低走,生活中又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我的心情一直郁郁不乐(后来发现是中度抑郁症),感觉对世间万物都失去了兴趣。

疫情期间,一个人宅在宿舍里看动漫。

最早就是纯粹打发时间,不管什么剧情,心里都毫无波动。

看《东京食尸鬼》时,也觉得它有些剧情不太合理。

直到看到它第一季最后一集。

主角在绝望中爆发。

我莫名地被那股情绪抓住了。

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动,想要把这股情绪在自己的故事中复刻出来。

于是就有了第一卷卷末,顾旭在空玄散人面前破境那段剧情的雏形。

然后以这段剧情为原点,我开始查阅各种资料,构思这本书的世界观、力量体系,然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写大纲和人物小传。

可以说,本书的情绪基调,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大家在第一卷,尤其是前一百章,感觉应该很明显,甚至主角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

本书原定的女主是雪女(跟主角正好是冰与火)。

其实从第一章开始,就埋了很多伏笔了。

最初的灵感,来自于《亵渎》的风月,《我有一座冒险屋》的张雅,《上品寒士》的陆葳蕤,《鲁路修》里的.,还有《白夜行》那种一明一暗相互依存的关系。

当初我渴望写出来的感觉,是两个孤独的人,在黑暗中找到彼此,从试探,到理解,到相互扶持。

但后来因为一时冲动——

好吧,其实必须得承认,也受到当时评论的影响,让我觉得小寒这个角色可能塑造得很好我把女主改成了时小寒。

当然,本质上还是我剧情设置得有问题,因为时小寒出场更早,容易先入为主(就像当初看《择天记》的时候我就比较喜欢落落)。

本来以为修仙文主打剧情,感情线改一点问题不大。

但是蝴蝶效应发生了,后续剧情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陆氏凶宅”那段剧情,是本书追读数据的巅峰,当时催更特别多,也是我个人至今最满意的一段。

但从“陆氏凶宅”回来后,我脑子一冲动写了“她好像喜欢我”那一章,然后就开始卡文了。

这段剧情本身可能没有问题,甚至还让时小寒的人物形象比原本更丰富了。

不过放在这本书里,导致情绪基调一下子脱离了原本的路线,味儿就开始不太对了。

然后编辑就告诉我,最近追读数据差了一些,三江没有竞争成功,准备存稿上架吧。

上架后,我渐渐感觉自己写书的状态不对劲,不再是最早那种充满激情,反而有点像是应付工作一样。

一方面情绪开始不连贯。

另一方面,脱离了原大纲,导致后面一段剧情需要边写边构思——当时还没有离职,是在做996程序猿的同时兼职写书,为了应付日更不得不写了很多日常剧情,比如顾旭和时小寒父亲时磊的初次见面就强行写了三章,“神机营”的人物互动日常又写了三章(唉主要是因为没想好后续怎么写)…

这些日常剧情的存在,导致这本书在第一卷后期情绪上很割裂。

“召集令”、“开战在即”那几章,出现得非常突兀,就好像前一秒还在恋爱日常,下一秒就要去拯救世界……当时也是追读狂跌。

原大纲里,时小寒戏份不多,第一卷后期会是类似“陆氏凶宅”的、节奏比较紧凑的悬念反转式写法,人们在空玄散人引导下,以为雪女是制造阴气的罪魁祸首,包括顾旭也以为雪女已经彻底失去人性,对她怀有提防的态度。

驱魔司向沂山进军的过程中,会被雪女的冰雪生物大军阻拦。

他们以为雪女对他们怀有敌意。

不过事实上,雪女只是想阻止他们进入沂山——因为空玄散人在里面搞事情,进去必死无疑。

包括雪女自身,也受制于空玄散人,毕竟她是空玄散人的造物,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把众人拦在外面。

而且她也在暗中准备着对付空玄散人。

但我现在写的,雪女骑冰鹤救人那段,就远不如原大纲那么丝滑。

我最初想要的感觉,是“我虽然成了鬼,但我的人性永远存在”,是“受制于**oss,被整个世界误解,也不想伤害别人,不愿有愧于心”,是“隐忍中的反抗”。(必须得承认,当初构思这段剧情,是想到了《哈利·波特》的斯内普,所以想写一个“从黑到白”的反转)

甚至“雪女只抓走有罪之人”,要到卷末才会揭晓,而不是在顾旭赶路过程中就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雪女的“慧眼”神通,本来也算是一个隐藏的伏笔,一直要到卷末大家快忘了它的时候,才会重新提起来

可现在就写得很刻意,纯粹是为了塑造角色而写,简直就是明摆着告诉读者“雪女是个好人”。

非常高调,甚至有点崩人设。

时小寒原本也不会出现在黑色祭坛旁边。

她会像陈济生一样,去沂水县救人。

陈济生会死在这场灾难中。

他的死亡会成为顾旭破境的情绪冲击。

时小寒会继承陈济生的“无愧剑”,发现剑柄上写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几个字,从此真正领悟了“女侠”的含义,明白“侠”不是嘴上的一句简单口号,而是以实际行动守护苍生,变成真正的“时女侠”。

时小寒的“女侠”自称,陈济生名字里的“济生”,“无愧剑”前主人郑誉的故事……

还有第七十章的一段对话——

陈济生说:“虽然在我们驱魔司的纲领里,救人是第一要义——但你也要记住,做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最重要的还是得保住自己的性命。”

时小寒说:“可是,陈大人,您以前一直说,郑大人是我们的榜样,要学习他先己后人、公而忘私的精神……”

陈济生说:“那是我说给外人听的。”

这些都算是伏笔。

这段对话会在卷末陈济生临死的时候出现,它会变成——

时小寒说:“可是,陈大人,您以前说过,救人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最重要的还是得保住自己的性命。”

陈济生说:“但在这个世界上,总存在着不少像郑大人一样的傻瓜。今天我忽然发现,我竟然也是其中之一。”

……

原大纲的破局之法,也跟现在不太一样。

顾旭会在黑色祭坛见到雪女。

雪女最初很馋顾旭的灵魂。

但她的人性,还有“陆氏凶宅”的那段记忆,让她压制住了本能冲动。

她与顾旭通过“惊鸿笔”沟通,开始合作。

因为“惊鸿笔”是九境强者留下的“名器”,两人通过“惊鸿笔”进行的神识交流,是不会被空玄散人发现的。

顾旭也是从她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一些真相。

(但我现在写的,是空玄散人直接把记忆塞进顾旭脑袋里,亲自告诉顾旭全部的谋划……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有一种“反派死于话多”的降智感?而且这反派直接把自己的社死经历都塞进主角脑子里……)

(哪怕用了“人格分裂”做补丁,我自己也不太满意这种写法,感觉还是很别扭。像《诡秘之主》的008处理得就要丝滑很多。)

然后雪女为了对付空玄散人,也出于内心的负罪感(毕竟她变成鬼后还是吃了很多灵魂的),燃烧自己对付空玄,给顾旭拖了时间。

但雪女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了“惊鸿笔”的新器灵。

(之前顾旭久久无法唤醒器灵,就是一个铺垫,然而现在这段剧情改过后,我现在一时都不知道“器灵”该怎么写了……)

…………

其实大家应该已经看到,就拿第一卷来说,在情绪连贯,在伏笔铺垫,在谋篇布局,在前后呼应方面,原大纲都要比现在更完善、更精致(毕竟花了很长时间构思的)。

但为了给时小寒女主的戏份,再加上那时候定了她单女主,自然就不可能再让雪女变成器灵,会显得很暧昧。

我强行让雪女去救人,然后把时小寒塞到了黑色祭坛,让她冲上去送人头,然后晕掉(她的人物设定只能做到这些),成为主角破境的契机。

当时我为了想出一个“空玄散人不把她干脆利落直接杀掉”的理由,简直绞尽脑汁,以至于现在我都还觉得我给反派降智严重,毕竟空玄散人献祭十万人都是不眨眼睛的。

陈济生、“无愧剑”、“时女侠”、“器灵”、“慧眼”神通、甚至汪阳的成长……全部都因为我的一个改动,变成了无用的铺垫。

第二卷卡文就更厉害了。

原大纲的京城剧情,顾旭是孤独的,他在各方势力间的旋涡中如履薄冰(第一卷铺垫了很多,皇子、世家都想招揽他),甚至对司首也不是完全信任,但逐渐凭着智慧和手段在京城扎根。

雪女器灵是他唯一的同伴。

其中有几段特别想写的剧情(我个人写书的习惯是,脑子里先灵感迸发地冒出几个场景,几个片段,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故事)——

顾旭初至京城,去街边小店打包了一碗浆面条,说“这面条是酸的”。

陆诗遥很想尝尝。

生前她在陆府的时候,就一直对全国各地的市井小吃充满好奇。

但她发现,自己对人类食物失去了味觉。

一切人间美味,再也体会不到。

……

然后某个元宵或者七夕,顾旭去看花灯,也看到了很多牵手走在河边的年轻情侣。

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陆诗遥突然现身,然后问起,像他们那样两个人手牵手,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两人关系已经熟悉了一些)

两世单身狗顾旭:“或许会很暖和?”

陆诗遥非常小心翼翼地、努力装作不经意地碰了碰他的手。

顾旭:“你的手有些冰冷。”

陆诗遥:“我感觉不到你的温度,但应该是暖和的。”

……

再次回到青州府的时候,两人来到沂山脚下。当初陆诗遥跳崖后的尸体,如今只剩下骸骨。

陆诗遥抚摸着骸骨,说了句:“我好想念它。”

顾旭困惑。

陆诗遥:“如果它还在,那我还能品尝到浆面条的酸味,嗅到墨汁的香气,触碰到雪花的冰冷……以及你手的温度。”

……

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之前的《昭冥禁术》能够变成《冥昭禁术》,并不是闲笔。

它是帮助陆诗遥找回知觉的关键。

………

但现在女主改了,所以这些剧情自然也全部作废。

时小寒跟着顾旭去了京城,顾旭的“惊鸿笔”上也没有雪女器灵,剧情无疑需要大规模重新构思。

尤其九月底为了争推荐位,还不敢请假。

所以就是边想边写,每天卡文,被编辑催促“你上推荐了怎么不爆更”、“再不爆更就不给你推荐了”。

唉,其实如果可以,我也想日更万字啊……毕竟都是钱,还有曝光(毕竟上架爆更期间,也冲进过仙侠畅销前十)。

而当时缺乏思路时,应付日更的方案是:写擂台赛、写符师的比试、写日常……在网文中,此类剧情有着很成熟的套路,有装逼有爽点,几乎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详细构思。

但问题也很明显。

整本书剧情节奏处在严重停滞状态。

-主角打擂台赛为了什么?

-为了钱。

-获得了什么?

-钱和名望(这些是主角原本就有的东西)。

-主角去龙门书院参加符道大赛又为了什么?

-为了钱和丹药。

-获得了什么?

-一个职位,钱,资源,大人物的欣赏,众人的惊叹,一个小弟(除了小弟之外,其他也是主角原本就有的东西)。

不论是主角自身,还是周围环境,包括了解到的信息,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反观当初陆氏凶宅剧情,就有很大程度的剧情推进——主角获得了惊鸿笔,获得了雪女的友谊,发现了皇帝存在的秘密,得到了《焚天七式》,解除了陈济生身上的诅咒,铺垫出了皇子们的夺嫡,引出了赤阳子……

所以第二卷就被反馈说,节奏慢,无趣,追订也下滑厉害。

龙门书院这个势力,最早并不存在于原大纲,大家可能也觉得它出现得很突然,没什么铺垫就冒出来了。它也明显没有四大门阀那么设定丰富、有悬念感,显得有些俗套且无趣。而且驱魔司本身也能培养人才,这书院好像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啊。

不瞒大家,龙门书院是我当时为了应对日更,要给主角制造一些障碍,顺便解决时小寒的实力太弱问题制造出来的。

而与此同时,时小寒也因为跟顾旭待在一起,导致我没能写出她该有的成长,让这个人物重新又变得脸谱化。

第一卷很多地方我已经铺垫了她的成长。

但第二卷大家可能感觉,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也遇到生死危机,仍然是个恋爱脑傻白甜,很多事情都得依赖主角来解决。

当初破境时那句“我要保护你们”,以及度过“奈何桥”的情绪冲击,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再加上她最早就是女配设定,我大纲期只给了她几个标签“吃货”、“中二”、“莽”、“有钱”,没有在她身上设置悬念和衍生支线剧情。

最初对她的塑造方法,跟楚凤歌、上官槿一样,借鉴了《大奉打更人》,在剧情中反复强调配角的某一个或几个特质,从而让读者对角色产生鲜明印象,看到某个特质就能想到他。

而对陆诗遥的塑造,就更偏向于“圆形人物”,很难用一两个标签把她的完全概括出来。

大纲期的时候,给她写了几千字的人物小传。

就像《三体》里那段描述——

“一个文学人物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她十年的经历的反映。你不要局限于的情节,要去想象她的整个生命,而真正写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罗辑照白蓉说的做了,完全抛开自己要写的内容,去想象她的整个人生,想象她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他想象她在妈妈的怀中吃奶,小嘴使劲吮着,发出满意的唔唔声;想象雨中漫步的她突然收起了伞,享受着和雨丝接触的感觉;想象她追一个在地上滚的红色气球,仅追了一步就摔倒了,看着远去的气球哇哇大哭,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刚才迈出的是人生的第一步;想象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孤独地坐在陌生教室的第三排,从门口和窗子都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就在她要哭出来时,发现邻桌是幼儿园的同学,又高兴得叫起来;想象大学的第一个夜晚,她躺在宿舍的上铺,看着路灯投在天花板上的树影……罗辑想象着她爱吃的每一样东西,想象她的衣橱中每一件衣服的颜色和样式,想象她手机上的小饰物,想象她看的书她的MP4中的音乐她上的网站她喜欢的电影,但从未想象过她用什么化妆品,她不需要化妆品……罗辑像一个时间之上的创造者,同时在她生命中的不同时空编织着她的人生,他渐渐对这种创造产生了兴趣,乐此不疲。”

“……”

可能因为我自己在现实中也是偏内向敏感的性格,所以我在构思她这个人物的时候,也带上了类似的特点。

陆诗遥是一个外表孤独冷淡,但内心很细腻、很丰富的人。

她生在一个从小缺爱的家庭,几乎没有朋友,喜欢独处,有些自卑。

她不喜欢麻烦别人,但却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常常会过度地换位思考,待人接物都会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事情,惹得别人心情不悦。

她可以一个人静静看远方一整天,可以从阳光的触碰中感受到幸福,也可以望着雨后的池塘,在脑海中构想出蜻蜓与荷叶之间的对话。

一株海棠得了“炭疽病”,树叶上长了黑褐色斑。她似乎也能感受到了它的疼痛。

陆家过年,需要剪窗花。当她递给别人剪刀的时候,尖端总是对着她自己。

她会把自己每天的心情写在花笺上,然后抛进抽屉里,假想抽屉里住着一个不存在的有人,在默默倾听她的心声。

像她这样的姑娘,如果喜欢上一个人,就会记得他的生日,记得相遇的日期、地点和他的穿着,记得他喜欢的颜色和食物,记得他衣服鞋子的尺寸,去了解和适应他的生活习惯,然后在冬天最冷的那个日子,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

她的话不多,但她会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

今天卡文的时候,把当初写的人物小传翻了一遍,感觉就像在步入社会多年以后,翻开学生时代跟初恋女友的聊天记录,不知不觉间就怅然若失,鼻子酸酸的。

……

其实吧,在写第一卷的过程中,时小寒的形象其实也变得比大纲设定中丰富了很多,变得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像电影里一个普普通通的配角,由于演员突然超常发挥了,导致这个角色给了观众深刻印象。

当时她人气呼声很高,其实是超出我意料的。

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但是,到了第二卷后,由于她原本并不参与到主线中,所以我就要为了给她加戏,编出很多主线之外的剧情。

甚至还需要刻意安排剧情,找学院,找师傅,让她成长起来,跟上主角的节奏。

但是,这些剧情,本质上是脱离主线,注定会拖慢节奏的。

甚至就是这些加戏,让她的性格成长都消失了,重新回到了原点,变成了最初那个性格扁平的吃货傻白甜。

关于她的剧情,也开始变得缺乏新鲜感和期待感,变得比较让人腻味。

最近看了一下数据,发现提到她名字的章节或是她戏份很多的章节,订阅都大幅下跌——

比如第一卷128章“陈济生的过往”订阅8315,129章“时小寒的生日”订阅7298,反而130章“若在暮春”订阅回升到7782,第131章“惊鸿笔的第二道法术”订阅7896;

比如第二卷第2章“顾旭的选择”订阅有6015,但断章在了感情戏上,第3章“余音”订阅暴跌到5141;

第二卷第10章“扬名”订阅有4045,第11章“时女侠大显神威”只有3502,但第15章顾旭登场后,又回升到了3792(擂台赛这段剧情订阅掉得非常厉害);

第二卷第101章“不愧是顾大人”订阅602(呜呜已经跌到三位数了),第102章“时小寒的信”订阅486,第103章“赵嫣的排场”回升到了632。

(大家应该已经看到我血崩的订阅数据了……)

(唉一本高订九千多接近一万的书,沦落到了这种程度……连我朋友的周更书都没那么惨……)

……

我之前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她到了第二卷后,开始变得不如最初那么受欢迎。

并不是时小寒的人物塑造有问题。

而是定位错误,她和这个剧情不适配。

她的性格,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点萤火,或者辛苦生活中的一点甜味。作为甜文女主,或许会很完美。

但在这本书中,只能点缀,但不能过量。

就像是忙碌的学习工作中,摸鱼打游戏,会让人感觉到刺激快乐。

但如果一个人需要从早到晚打同一款游戏谋生,而且这款游戏玩法内容从不更新,肯定会对它感到腻味。

第一卷前期我对她的把控刚好合适。

但第二卷就开始有点“物极必反”了。

就像是《诡秘之主》中,奥黛丽的性格也很受欢迎,她的定位也是“在紧张的剧情节奏中缓和情绪”,但如果她成了女主,天天跟主角待在一起谈恋爱,拖慢了主角的成长和主线节奏……想必也不是读者愿意看到的。

……

而第二卷的情绪基调,也完完全全变了味儿。

那股“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味道,在重整大纲后,已经消失不见了。

第二卷前中期,因为都是一边构思一边现写的,基本就是轻松流爽文的套路——主角打擂台、参加符道大赛、抄诗、收小弟、泡妹子。

悬念,伏笔,布局……嗯,还没想好。

至于第一卷的很多铺垫——皇子夺嫡、门阀的拉拢、皇帝与世家的博弈、藏在暗中的空玄散人、即将到来的“长夜”……都好像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动的状态。

原本的“雪女器灵”,会是主角手中一柄不为人知的利剑。

但现在,他底牌没了。

雪女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能先陷入沉睡,再慢慢想。

很多原本的矛盾,都没法推进。

再加上陈济生没有领便当,顾旭对空玄散人的复仇**,就没有原大纲那么强烈。

除了最初的“长生”外,明显缺乏阶段性目标和紧迫感。

我咨询过大佬朋友的建议。

朋友看到我的订阅数据后,沉默几秒,对我说是:“要不你写多女主吧?”

我:“但现在主线、情绪基调、伏笔布局都被影响了……这些该怎么办?”

朋友:“救不了。只能说像你这种中途改大纲就是作死。”

我:“可我这次真不想太监掉人品,尤其世界观真相和最大的反转还没写到,我必须把它写出来。”

朋友:“那你就想办法增加矛盾冲突。故事的看点,就在于矛盾冲突。但你现在写的,主角在京城跟周围人都处得非常融洽,跟女主甜甜蜜蜜谈恋爱,反派也根本对主角无法造成威胁,整个故事没有变化,一切人和事都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网文终究和实体书不一样,一步走错,就没法重来。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到几个月前,我应该会选择坚持最初的构想来写。

但因为我不想随便太监,还是想完完整整写一本书,把最初构想的那个故事写出来,所以必须直面问题,去解决它。

最近赵嫣的出场让我看到了一点的希望。

和带有“时小寒”名字的章节正好相反。

赵嫣的章节,订阅数据都明显比前后章节高很多。

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犯下的另一个错误:在进入第二卷后,太过在意时小寒,总是在纠结怎么把她塞进主线,而忽视了对其他配角的塑造。

第一卷大家可能会对陈济生、楚凤歌、陆诗遥、唐荟等印象都比较深刻。

第二卷的配角反而都比较像工具人,背景板。

现在去弥补,应该还来得及。

……

最近这段时间,身体状况不太好,又被暴跌的数据搞得忧心忡忡,一直在努力做反思,很多朋友给了我指点和帮助。

也感谢各位书友能在我断更的时候,也不离不弃的支持,有人还给我了很多建议。

这几天更新会稍慢一点,请大家谅解一下。

我需要一点时间去考虑后续剧情,去解决自己当初给自己挖的坑QAQ

不过我会坚持写下去的,争取尽快找回状态!

…………

PS:今天一晚上,写总结写得激情澎湃、思如泉涌,竟然一不小心写了8650字……唉如果我写正文能有这效率就好了(可惜卡文QAQ)。读万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