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安侯 >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争正统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争正统

书名:靖安侯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16 01:47:01

天子想要出巡的事情,渐渐在建康上层之中传来。

不管是太后娘娘,还是御史台的官员,都劝过皇帝,不过皇帝这个时候态度异常坚决。

如今的洪德皇帝,已经不是洪德六年那个刚刚亲政的小青年了。

他现在是,已经署理政事整整八年的大陈天子。

哪怕是太后娘娘,如今在皇帝面前,也已经基本上无法压制自己的儿子了,更多的是劝说。

这天下午,孙太后再一次把皇帝请到坤德宫里,母子俩隔桌对坐,孙太后看着皇帝,轻轻叹了口气:“皇儿,哀家知道你这么多年,一直想离开建康,出去走一走,转一转。”

“但是北边太过凶险了。”

孙太后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要不然,皇帝你南巡罢。”

皇帝无奈摇头,开口道:“母后,这个时候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山东,孩儿去南边做什么?”

“这个时候南巡,徒费国力,毫无用处。”

孙太后低头喝了口茶水,开口道:“可你这个时候北上,又能做什么?”

“不也一样是徒费国力?”

孙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国本未立,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祖宗的江山社稷,又该置于何地?”

皇帝看着母亲,轻声道:“母后放心,孩儿敢北上,心里就是有把握的,齐人如果能够突破淮安军,往南杀进一百多里路,也不至于到现在,一直被沈七压着打了。”

孙太后皱眉道:“那怎么一样?你一去,齐人还不发疯?”

“孩儿又不是死物。”

皇帝微笑道:“他们来了,孩儿便不会往南走一些么?”

说到这里,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自己的娘亲,开口道:“母后,到现在,不管是您,还是朝廷里那些王公大臣们,始终都还以为,朕还是个孩子。”

“认为朕这会儿要出京,是闹小孩子脾气,是想出去放风。”

“朕今年,已经二十四岁快要二十五岁了。”

皇帝神色平静,静静的说道:“如果孩儿是闹小孩子脾气,洪德七年洪德八年的时候,孩儿便应闹着离京玩耍去了。”

“那会儿,孩儿十七八岁,真是贪玩的时候,不也一样老老实实待在建康,处理国政?”

孙太后欲言又止。

她是想说,那个时候皇帝根基未稳,想出去也出不去。

皇帝面带微笑,继续说道:“母后,自沈毅兴兵北伐之日起,朕便有去曲阜的念头了。”

“曲阜有天下第一文庙,有所谓的圣人之宗。”

“朕亲自去那里祭孔,便是要告诉世人与天下人,正统到底在南,还是在北。”

孙太后摇头道:“有朝一日,王师恢复河山,天下人自然知道正统在哪里。”

“谈何容易?”

洪德皇帝看着自己的母亲,微微摇头,叹了口气:“母后不知兵事,恐怕也没有怎么看过沈毅送回来的军报。”

“沈毅先取徐州,再取兖州,看起来势如破竹一般。”

“但是,取徐州是出齐不意。”

“取兖州,是趁齐之危。”

皇帝静静的说道:“拿下兖州之后,即便是沈毅,想要再往北推,已经不太容易了。”

洪德皇帝虽然身在建康,但是他每天一睡醒,几乎会立刻看沈毅送回来的情报,以及内卫送回来的情报。

对于北伐的局势,皇帝陛下这个局外人,看的比沈毅这些局内人,可能还要更清楚一些。

沈毅夺取徐州,的确是打了个出其不意,当时的齐人,并没有怎么把陈**队看在眼里,甚至不觉得陈**队有能力越过淮河。

在这种情况下,沈毅借用邸报司的林生,出奇兵,这才骤然之下,占了徐州城。

至于兖州。

老实说,的确是有借着齐人皇位顺递,朝局不稳的时机,才得以一举拿下兖州,颇有趁人之危之嫌。

“儿臣是大陈的天子,北伐这件事情,跟儿子的关系,比与朝廷里任何人的关系都大。”

“北伐这件事,中书那些宰相们未必上心,朝廷里的大臣们也大多是胜固欣然败亦无忧的态度。”

“但是儿臣不能不上心。”

皇帝陛下轻声道:“在朝廷里,儿臣能给沈毅的支持,已经都给了,现在,则需要在大义名分上,再给他一些助力。”

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在李家手里丢掉的江山,儿臣总不能坐在朝廷里,眼巴巴的指望着别人替咱们家收回来。”

“一切能做的事情,都应该去做。”

“至于母后您说的国本未定。”

他静静的说道:“儿臣并不是没有儿子,儿臣要是有个万一,大陈的社稷并不会无后。”

孙太后闻言,瞪大了眼睛,正要说话。

皇帝静静的看着母亲,笑着说道:“阿娘,无论是谁继位,皇后的正宫位置总是丢不掉的,况且,您不止一个皇孙。”

皇帝轻声道:“再有就是,您相信儿子,儿子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太后娘娘神色有些复杂,她看着眼前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微微叹了口气:“你多带一些禁军去。”

太后顿了顿,继续说道:“再有,让那沈毅,到徐州府来迎你。”

皇帝欣然点头:“儿臣遵命。”

太后娘娘又说到:“一个月之内,须得回来。”

皇帝哑然道:“龙辇出行,一个月恐怕连一个来回都未必能走完。”

“母后您放心,孩儿两三个月就回来。”

太后娘娘微微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了。

就这样,说服了太后娘娘之后,朝廷里就再也没有什么阻碍了。

次日,皇帝陛下便下旨意出京北上祭孔,值得一提的是,皇帝在旨意里,指名要晋王世子李穆陪同伴驾,一起北上曲阜。

…………

数日之后,消息传到了兖州。

此时,兖州的沈老爷,正在积极爆兵之中。

先前打兖州,损失了一万多的战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伤损里,有一大半都是原淮河水师以及禁军的人。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这部分的人的确占大多数。

而更多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淮安军相对来说更有战斗经验一些。

不过,很客观的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的淮安军之中,原淮安军的将官依旧占据多数,临阵指挥起来,难免有偏向。

这是人之常情,而且是很难避免的人之常情。

不过不管这部分伤亡是怎么来的,现在都需要尽快补齐。

好在现在是战时状态,而且淮安军常常是战胜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新兵编入各军队之后,往往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

在徐州地方官的配合下,沈毅把左路军的刘明远给派了出去,负责这一次征兵任务。

原先淮安军募兵的时候,就是刘明远去东南干的活,在征兵这方面,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了。

正当征兵的事情步入正轨的时候,沈毅终于接到了来自于宫里和议事堂的两份文书。

两份文书内容一致,都是说皇帝陛下不日即将北上曲阜祭孔。

沈毅接到这份文书之后,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会儿,便去兖州知府衙门,寻到了因为公事焦头烂额的张府尊。

找到了张简之后,沈老爷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的说道:“师兄,我可能要离开兖州一段时间。”

听到沈老爷这句话,张简面露苦色,长叹了一口气:“陛下…”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估摸着,也就七八天时间,就到徐州了。”

“我去徐州迎一迎。”

张简看着沈毅,终于呼吸急促了起来:“子恒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带多少人到徐州去?”

沈老爷愕然道:“带人做什么?我自己去迎。”

张简呼吸都停滞了。

“子恒,咱们师兄弟乃至于整个北伐军,甚至是北伐大业,全系于此!”

“你不可玩笑!”

沈毅依旧神色平静:“陛下身边,有足够的禁军,带军队过去没有用处。”

“我在兖州这里的布置,足以钳制住齐人,一旦这里的布置动了,齐人自由行动,那么陛下那里,只会更加危险。”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先去徐州迎驾,等圣驾到了曲阜,师兄再去迎驾。”

“我走之后,兖州这里的民生政事,便全在师兄身上。”

“至于兵事,我会交待他们三人,应该不会有问题。”

“万一有什么变故…”

沈老爷不假思索,沉声道。

“找苏定商议。”

这章是早上的,早上我父母来了,忙了一上午,没来得及,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