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安侯 > 第五百六十二章 事功!

第五百六十二章 事功!

书名:靖安侯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12:23

听到皇帝这句话,在场的众多大臣,都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宰相陈靖。

陈相也是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现在在甘露殿里的这些人,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朝堂里的大佬,没有一个不是聪明人。

既然是聪明人,自然能听出来皇帝陛下的意思。

事实上,即便皇帝不说,他们也能猜出来一些了。

因为吏部的堂官也到了。

按理说,如果是议新建都司的事情,是没有吏部什么事的,因为吏部主管的是文官人事,而军队建制以及武将简拔,这是兵部的事情。

真要商议新建都司,那应该是户部到场算账,跟吏部屁关系没有。

可是给沈老爷升官,这就需要吏部点头了。

当然了,沈毅现在一个正六品的小官,本来即便是讨论沈毅的人事问题,把吏部两个侍郎请过来一个也就是了,不至于让吏部三个堂官统统到场,而皇帝把吏部的三个人都请来,主要是跟吏部显摆显摆。

显摆他的眼光不错,慧眼识珠。

陈相沉吟了一番,抬头看向皇帝,问道:“陛下想给沈主事升什么官?”

“给个郎中罢。”

皇帝挥了挥手道:“沈毅这两年,在东南干的着实不错,近些年来,整个兵部,乃至于朝廷里面的所有文官,未见到如此功劳,他现在是正六品,凭借这份功劳,拔擢一品,没有什么问题罢?”

陈靖没有说话,只是看向吏部的三个堂官,问道:“三位觉得呢?”

吏部的三位老爷对视了一眼,然后主管吏部考功的吏部左侍郎站了起来,这位侍郎老爷先是看了一眼皇帝,然后面向陈靖,拱手低头道:“陈相可能有所不知,这位沈主事,乃是洪德七年的进士,中进士之后,先是被陛下恩擢入翰林院,后又兼掌邸报司,再后来跟随晋世子南下,再被拔擢为兵部主事。”

这位吏部左侍郎姓萧,萧侍郎缓缓说道:“至今为止,已经是两年三迁了…”

陈靖看了看这位吏部侍郎,问道:“萧侍郎的意思是?”

萧侍郎默默低头道:“陛下说沈主事功绩斐然,这是人所共见的事情,但是沈主事乃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兵部才会考核武功,吏部就…”

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又挑了一个话头:“况且,按照陛下的圣旨,这抗倭军乃是晋世子南下花费一年时间所建,晋世子为此还被倭寇所伤,如今晋世子回京,沈主事代行王事不过两月有余,把如今抗倭军之功劳,统统算在沈主事头上…”

萧侍郎扭头看向皇帝,躬身低头道:“陛下,按理说我等外廷臣子,不应当替宗室说话,但是臣以为,今番浙东大捷,晋世子的功劳,还是要大一些的…”

萧侍郎毕竟是吏部分管考功司的官员,如果不站在沈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他这番话说的还是非常公允的。

毕竟武功对于文官来说,帮助的确没有特别大。

吏部考功,更看重的是政绩,是牧民有道,是守土安民。

当然了,也更要看资历。

吏部这三个堂官,跟沈毅无冤无仇,甚至这三个人都是认得赵昌平的,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拔擢沈毅,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沈毅的资历问题。

这基本上是所有高位官员都比较在乎的因素,也是他们需要守住的规矩。

因为一旦这个规矩破了,被那些年轻人爬上来,所有人都会看到,朝廷里没有他们这些“老人”,也一样能转。

但是很可惜,皇帝陛下就是站在沈毅这一边的。

天子脸色耷拉了下来,他看向吏部的三个堂官,面无表情:“还有别的理由嘛,一并说出来。”

吏部的尚书本来坐在椅子上,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抬头看了一眼对面坐着的兵部姜尚书,姜尚书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站了起来,对着陛下拱手道:“陛下,本来官员拔擢,乃是吏部的事情,臣不应该置喙,但是陛下要拔擢沈主事为兵部郎中,臣想问一问…”

“拔擢之后,沈主事是一直留京任事,还是继续出京办差…”

听到了他的话之后,皇帝瞥了一眼这位兵部尚书,冷声道:“说话用不着拐弯抹角,姜卿的意思,无非是说郎中乃是司官主官,一旦离京,会导致兵部一司无首,影响兵部办差了,是不是?”

姜尚书低头不语。

“少要拿这些空话来套朕,以为朕不懂朝廷官制?给他沈毅挂个正五品文勋,领兵部郎中衔不就行了?不耽误你们兵部办差!”

“再说,你们兵部…”

皇帝闷声道:“几十年了,最好的消息,应该就是这一次浙东大捷了罢?”

“吏部拦着朕拔擢沈毅,朕都可以理解,你们兵部也跳出来捣乱!”

皇帝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那这样吧,朕干脆把沈毅调出兵部,让他以御史台督察御史的身份去巡抚地方,以后东南沿海也就没有伱们兵部什么事了,这样可好?”

大陈的兵部,的确没有什么存在感。

主要是因为军队太弱。

这些年,除了宪宗皇帝时期赢了几次北齐,大陈朝廷的对外作战,基本上没有几次胜利了,以至于六十年来,兵部最大的业绩,基本上都剿匪。

毕竟陈国最强壮的边军淮河水师,基本上不把兵部当回事。

而护卫在京畿的禁军,又是直属皇帝,也不怎么理会兵部。

因此,兵部地位尴尬,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这会儿听皇帝陛下夹枪带棒的一番话,姜尚书也微微有些脸红,连忙低头道:“陛下误会,臣…臣没有这个意思,臣只是担心兵部一司…”

“好了,你莫再说话了。”

皇帝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姜尚书的话,然后看向吏部三个堂官,懒洋洋的说道:“朕已经把吏部请过来了,你们也给朕一个痛快话罢。”

吏部尚书默默起身,对着皇帝陛下躬身行礼道:“吏部,恭聆陛下圣谕。”

皇帝又看向陈靖,淡淡的问道:“陈相如何说?”

陈靖也站了起来,叹了口气:“陛下,以沈主事的功绩,拔擢两级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沈主事年岁毕竟太小,臣有些担心,此举可能会引发朝臣非议,反而会对沈主事不利…”

“非议?”

皇帝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冷声道:“他沈七的功劳摆在这里,非议什么?”

“谁要有什么非议,就让他来朕这里,朕也给他封个钦差,让他南下去剿倭!”

“沈子恒用了两年时间不到,就平定了浙东倭寇,朕给他三年时间,福建广东随便选,要是他也能在福建广东拉起一支海防军,平灭当地的倭寇,不要说兵部郎中,就是兵部侍郎!”

“朕也舍得给!”

说到这里,皇帝背着手,离开了帝座:“好了,今天的议事就议到这里,回头有关于沈毅的封赏,朕会拟诏给中书,中书那边…”

说到这里,皇帝看向陈靖。

陈相恭敬低头:“臣遵命…”

皇帝又看向吏部三个人。

“吏部呢?”

吏部三位堂官纷纷起身:“谨遵陛下圣谕。”

“嗯。”

皇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办罢。”

“你们记住了。”

皇帝看了一眼七个人,缓缓说道,

“大陈已经颓废太多年了。”

“朕的洪德朝,想要一扫往日颓势,就必须要事功!”

“这事功二字,朕希望朝堂诸公…”

皇帝迈着大步离开。

“要时时记在心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