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安侯 > 第六百九十五章 扬眉吐气

第六百九十五章 扬眉吐气

书名:靖安侯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11:53:16

皇帝去昭德宫,固然是要去看皇长子的,但是这会儿去昭德宫,今夜多半就会在昭德宫住下了。

收到了广州大捷消息之后,此时的皇帝陛下,心气又足了一些,恨不能立刻把惠妃抬为贵妃,以对外宣达自己至高无上的权柄。

不过皇帝陛下相对还是比较理性的。

这个念头他只是想了想,没有付诸实际。

苦熬了两天时间之后,时间来到了六月初四,沈毅写给兵部的文书,终于到了建康。

这种报捷的文书,对于兵部来说也是长脸的事情,兵部姜尚书,亲自带着这份文书到了中书,见到了中书诸位宰相之后,这位兵部尚书满脸喜意,对着中书首魁陈靖拱手笑道:“陈相,诸位相公,我兵部郎中沈毅,率部在广州大破倭寇,至此。”

他声音振奋:“我大陈东南,再无倭患可言了!”

听到姜尚书这句话,陈相与诸位宰相对视了一眼,各自的目光都有一些玩味。

在此之前,不管是兵部还是翰林院,都不太愿意承认沈毅是他们衙门的官员,一来是因为眼红,二来是因为不愿意跟沈毅这个“幸臣”有什么牵连。

现在,沈毅在东南立了大功,这位兵部尚书,立时就把沈老爷,变成“兵部郎中”了。

陈相接过姜简递来的文书,看了一遍之后,又把文书传给中书另外几位宰相,然后他抬头看了看姜尚书,微笑道:“这一次,沿海都司大破倭寇,的确是难得的喜事,不过这沿海都司的主官,可不是兵部的沈郎中,姜尚书不能把这份大功,都归在沈郎中头上罢?”

姜简这会儿,已经在中书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他看向陈靖,微笑道:“陈相,这东南到底怎么回事,下官不说,诸公心里也是清楚的,晋世子虽然挂名南下,但是恐怕连都司下属的几个指挥使都认不全,更不要说再下面的千户了。”

“这东南大定,我兵部功不可没!”

沈毅这些年,在朝廷里的“人缘”一直不是很好,除了赵昌平这个长辈之外,基本上很少有人会替他在朝廷里说话,可是如今,这位兵部的堂尊,已经开始不遗余力的为沈毅揽功了。

当然了,他主要是为了自己。

如果平定东南的功劳,落在沈毅头上,那么兵部多少也能分润一些功劳,沾沾沈毅这个挂名郎中的功劳。

那么,兵部这个六部之中几乎与工部争倒数第一的地位,说不定能往上抬一抬。

更重要的是,姜简这个兵部尚书,个人的前程,也会亮堂一些。

且不说从兵部尚书的位置,跃升到中书拜相了,哪怕能从兵部尚书,平调到刑部去,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陈靖无奈的看了一眼眼前这个看似一心为下属的兵部尚书。

“姜尚书,你也是朝廷的老臣了,不是不知道现在朝廷是个什么情形,自今上亲政以来,朝廷里的大事小事,都是要送到甘露殿的。”

他微微摇头道:“这份功劳究竟归属谁,你我说了都不算,归根结底,还是要上报到陛下那里,由陛下决断。”

“那便报到陛下那里去就是。”

姜尚书爽快点头:“我与陈相,一同进宫面圣。”

陈相打了个呵欠道:“老姜啊,你莫要心急,还是回兵部候着,等候陛下召见罢。”

“该你兵部的功劳,谁也夺不去。”

姜简又跟陈靖争了几句,这才悻悻离开中书,回兵部去了。

这位兵部尚书离开之后,陈靖看了一眼中书其他的几位宰相,笑着说道:“为了一点功劳,便跟我争得面红耳赤,这个家着实不好当,下次这厮再来,还是诸公替我应付罢。”

这句话,多少有些表明主权的味道。

意思是,他陈靖才是中书的当家人。

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也是事实,宰相杨敬宗与王儋先后离职之后,目前中书省的确是这位陈相在掌枢,说他是当家人,完全没有问题,只不过这种话,由他自己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不太对。

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中书的权威不够。

像是以前的宰相杨敬宗,张敬那一批人,比其他的宰相资历深得多,甚至是差了一辈,哪怕是洪德六年临时接过杨敬宗位置的王儋,也能够压服中书其他的宰相。

但是陈靖不太行。

不是说他个人能力不行,而是他的资历以及底蕴不足。

简单点说,中书省宰相排位,是按照进中书省的先后顺序排定的,而陈靖与其他四位宰相,并没有差很多。

就拿现今中书省最后一批进中书的宰相崔煜来说,他当年跟陈靖,是同一批进的中书省,只不过他在今上亲政的时候,因为对北齐的态度问题,惹恼了皇帝,被皇帝开革出了中书省,后面皇帝对龟派态度软化的时候,才又把他调回了中书复相。

这就导致当年同一批进中书的两个人,现在一个在中书领头,一个在中书几乎敬陪末座。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是,中书这五位宰相的年龄…差距并不大。

甚至首魁陈靖,并不是年龄最大的。

宰相谢旻,才是年纪最大的一个。

而这位宰相谢旻,除了相职之外,还有一个兼差。

翰林学士。

年纪差距不大,就代表着中书这五个宰相,事实上上是同一代人。

那么,想要熬死前辈上位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就低了很多。

既然不能通过时间熬死对方,那么想要上位,拿到这个首魁的位置,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扳倒对方,或者弄死对方。

这就导致,现在中书搭班子的这五个宰相,并不是一条心。

甚至暗地里会出现五个人十个群的情况,也说不定。

这也是陈靖,会这么露骨来表达自己地位的原因。

而中书省目前的这种情况,到底是巧合,还是洪德皇帝有意为之,就没有人能够说的清了。

听到陈靖这么说,在场的几位宰相脸上都带着笑容,宰相崔煜开口道:“在朝廷里争食,难免如此,这些尚书可都厉害得很,除了陈相之外,恐怕无人应付得来。”

陈靖缓缓站了起来,从最后一个看信的宰相那里接过那份兵部送上来的文书,叹了口气:“这封奏报,关系不小,老夫需要进宫向陛下面呈此事。”

他环顾众人,开口问道:“东南大捷,乃是国朝幸事,诸公可有人与我一同进宫去?”

没有人接话。

只有年龄最大的谢相挑了挑眉头,笑着说道:“当初陛下在朝堂上提剿倭一事的时候,在座诸公包括老夫在内,恐怕没有一个人点头同意,这个时候送这份文书面圣…”

他对陈靖笑着说道:“这顿骂,陈相还是自己去领受罢,我等便不去了。”

几位宰相之中,因为谢旻年纪最大,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也没有争首魁的心思,因此反倒是他跟陈靖矛盾最小。

陈相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摇头道:“罢了,领这个位置,就活该挨骂。”

他把奏书收进了信封里,一边摇头叹气,一边走出了中书省。

他这一离开,中书剩下的几个宰相,都神情各异。

其中,宰相崔煜微微低头,手上的毛笔似乎是在写字,但是如果有人精熟唇语,就可以看出来,这位崔相分明是在骂人!

骂的不是很好听。

唯一能够见诸于文字的,恐怕也就只剩下了三个字。

装什么?

…………

甘露殿里,宰相陈靖毕恭毕敬的把兵部文书,递在了皇帝面前,他微微低头,声音低沉:“老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皇帝陛下此时正在翻看一本杂书,闻言头也不抬,一边吩咐高明给陈靖赐座,一边懒洋洋的问道:“陈相,朕喜从何来啊?”

陈靖没有坐下,而是两只手捧着文书,低头道:“刚刚收到兵部急报,沿海都司在广州大捷,至此,我大陈东南沿海,再无倭患可言!”

“陛下运筹于千里之外,剿倭在弹指之间,神文圣武,老臣佩服之至!”

做官的第一门学问,就是拍马屁。

而陈靖作为文官之首,这门阅文,自然是早已经熟练到了极致。

“哦?”

皇帝陛下放下了手中的杂书,看了一眼陈靖。

“原来东南大定了啊。”

他伸了个懒腰,站了起来,语气慵懒。

“朕还以为,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不见其功呢。”

这句话,是当初文官们用来反对皇帝经略东南之时的说辞。

现下,皇帝陛下一字不改的还了回去。

陈靖深深低头:“臣等鼠目寸光,自然无有陛下看的长远…”

皇帝挥了挥手,一边示意高明把文书取上来,一边懒洋洋的说道:“好了,朕知道了。”

“你下去,准备与兵部一起,给沿海都司议功罢。”

陈靖微微低头道。

“回陛下,沿海都司都指挥使李穆,乃是晋王世子…是兵部给晋世子议功,还是宗府给晋世子议功?”

皇帝瞥了一眼陈靖,闷哼道。

“晋世子的事情,你们不用管。”

陈靖深深低头。

“老臣遵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