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安侯 > 第八百五十章 站队

第八百五十章 站队

书名:靖安侯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16 02:03:57

看着眼前的沉毅,姜尚书沉默了许久,才默默叹了口气。

“罢了,兵部会全力帮你,不过有些事情老夫要提前说清楚。”

他咳嗽了一声,正色道:“兵部全力支持淮安,是看在你沉子恒为国守土,为国定疆的份上,跟老夫的私名没有任何干系!”

他捋着自己的胡须,看着沉毅。

“老夫都这把年纪了,半截身子入土,早已经过了求名求利的年纪了。”

朝廷里能做到大九卿的位置上,几乎个个都是聪明人,姜老头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似乎也没有什么心眼,但是往往这种人,看事情看的通透。

如果没有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只是沉毅这么个司官过来跟他要东西,姜尚书多半是不会给的,最起码不会给的这么痛快。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他需要足够的好处。

当然了,这里说的好处,非是钱财美色这些看得见的东西,而是政治利益,需要沉毅付出一些政治利益给他,他才会点头答应。

但是现在,沉毅在淮安抗齐进行的如火如荼…再加上朝廷内部,经过皇帝的数次整顿,以及首相陈靖的态度转变,伐齐似乎已经成了必然。

而皇帝陛下,对于沉毅的支持,更是肉眼可见。

这种时候,沉毅跟姜老头提要求,他没有什么回绝的余地,不过答应下来归答应下来,理由还是要说的光伟正一些,这样他姜尚书的美名,才能传的更广一些。

而且…

这老头最后一句话,似乎意有所指。

沉毅站在原地,想了想之后,开口问道:“堂尊,淮安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不知道堂尊,可有什么良才推荐?”

姜尚书说他自己老了,已经过了求名求利的年纪,他今年已经年过六十,的确是老了,但是他还有后人,他的后人还很年轻,还需要名利傍身。

姜老头闻言,笑呵呵的拍了拍沉毅的肩膀。

“子恒啊。”

他看着沉毅,微笑着说道:“老夫手里,也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才,诸子也都不争气,不过承蒙陛下厚爱,前两年给老夫的一个孙儿荫了个七品的散官。”

“老夫这孙儿,没有什么大本事,但是为人还算敦厚,做起事情来也踏实,如果淮安那里,确缺人手,就请子恒把他带到淮安去,给他安排个差事。”

说到这里,老头连忙说道:“子恒不要误会,老夫让孙儿去,绝非是让他升官发财去的,只是他二十多岁,现在还没个定处,每日游手好闲。”

“只求子恒能给他些事情做,让他定定心。”

听到姜尚书这番话,沉老爷颇有些诧异。

不是诧异这老头给自己的孙儿铺路。

毕竟铺路这件事情,再正常不过,张简的祖父张敬,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还在孜孜不倦的给自己的宝贝孙子铺路。

另一个世界里,名相富弼也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好大儿铺路,那封写了“此亦乞丙去”,请求托付之人阅后即焚的书信,还被保存了下来,成了流传千古的《儿子贴》,被不知道多少人围观。

让沉毅诧异的地方在于,以姜老头的“江湖地位”,他大可以给自己的好大孙安排到别的好差事…

淮安…是战场啊。

想到这里,沉毅对着姜简笑了笑:“堂尊,姜公子如果想做事情,淮安确有一些差事给他做,只是淮安毕竟是战场,如果前线防御不稳,淮安城都有可能失落。”

“太危险了。”

他对着姜简微笑道:“堂尊确定,要把姜公子安排到淮安去?”

姜老头微微叹了口气:“老实说,此非是老夫所愿,是那小子听说了淮安前线,数次与齐人激战,这两个月已经多次来找老夫,求老夫把他安排到淮安去。”

“年轻人,一腔热血,劝也劝不住。”

他抬头看着沉毅,嘴唇动了动没有出声。

片刻之后,他还是咬了咬牙,开口道:“子恒,他非要去替国家尽点力,老夫也拦不住他,只能让他去,他真去了淮安,子恒也不要把他当成是兵部尚书的孙儿,只把他当成常人就是。”

“他若是不幸,死在了淮安。”

老尚书叹了口气,开口道:“那就是他求仁得仁,我们姜家上下,绝不会找子恒你的麻烦。”

沉毅想了想之后,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带个兵部尚书的孙子去前线…

还是很划得来的。

毕竟大孙子在前线,后方的姜老头,无论如何也会对淮安多上点心,送物资,批条子的时候也会快一些。

至于这位大少爷的安排…

那也很简单。

搞后勤嘛。

随着淮安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后勤机构的建设也很关键,目前的后勤,很大一部分是靠着许复他们在帮忙,也是很缺人的。

见沉毅点头答应,姜尚书不知道是喜是忧,他沉默了一会儿,对着沉毅拱手道。

“子恒,我姜家孙辈,只此一个堪造之材…”

沉毅皱了皱眉头:“堂尊,您要是这么说,下官就不能带姜公子去淮安了。”

姜老头摇头,对着沉毅笑了笑。

“老夫的意思是,希望子恒能够多教教他。”

“他若是闯不出来,老夫哪天没了,姜家立时就要败落了。”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这个时代,科举才是立国之本,可科考这玩意儿,很多时候需要天赋加上努力。

而大多数二代三代,太安逸了,不太愿意努力。

而且也未必有天赋。

比如说赵昌平的两个儿子,赵幽州,赵蓟州。

两个人都是中人之资,老大致力于科考二十年,至今依旧是秀才。

老二更是吊儿郎当,根本不可能科考。

这种就是典型的后继无人,因此赵尚书只能把心思,放在了女婿宋应身上。

姜尚书大约也是这么个情况。

因为他跟赵昌平一样,都是“寒门”科考出身,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在拼搏上进,没有时间精力,去整顿家风,也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

沉毅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堂尊放心,姜公子只要肯用心,一定能在淮安学到很多东西。”

“也未必要从下官身上学一些什么。”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兵部衙门的班房里聊了很久。

一直到下午,沉毅才告辞离开,姜简亲自把他送到了兵部衙门门口,两个人笑眯眯的拱手作别。

等到姜老头转身回了兵部,沉毅也默默转身,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兵部衙门。

他微微低眉,小声咕都了一句。

“不知这老头,到底有几个可造的孙儿。”

念叨完这一句,他默默转身,两只手拢进了袖子里。

不管这老头,有多少个孙儿。

他愿意让孙子去淮安,就说明,大九卿之一的兵部尚书姜简,已经彻底公开站队,站到了北伐派的这边。

再准确一些,是站到了沉毅这边。

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朝廷的风向转变,已经不仅仅限于“态度”,有一些人已经有所动作,开始下注了。

虽然一个姜简不太够用,但是这对于北伐,对于淮安军来说,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头了。

带着这些念头,沉老爷坐着马车,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之后,带了一下午孩子,一天时间悄然过去。

次日,沉毅还没有睡醒,青儿便敲响了他的房门。

“公子,家里来客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