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安侯 > 第八百七十六章 恭贺陛下!

第八百七十六章 恭贺陛下!

书名:靖安侯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8 02:06:25

洪德十二年三月初一大朝会。

因为是月初的大朝会,讨论的事情会多一些,有时候会从早上一直讨论到下午,就在德庆宫里吃饭。

所以不少有经验的大臣,会早早的在家,吃上几口饭,再吃点参片备着。

不过不能吃太多。

万一在上朝的时候想要出恭,那就多少有些丢人了,除非是中书宰辅,大九卿那种级别的官员,没有人敢多说什么,要是普通的官员,御史台的那些贱人们,说不定就会参你一个殿前失仪。

到了第一缕太阳照在德庆宫门口那座日晷上的时候,德庆宫大殿的钟声响动,文武百官于是鱼贯进入德庆殿,按资排辈站好。

平日里,都是大臣们站好一会儿,甚至是聊了会天之后,皇帝陛下才会到场,不过今天,皇帝陛下来的,比平日里都要早一些,几乎是文武百官刚刚到场,皇帝陛下便到了德庆宫。

在大太监高明的唱声之中,皇帝陛下落座,文武百官各自手捧朝笏,朝拜天子。

洪德皇帝懒洋洋的挥了挥手,开口道:“诸卿平身。”

文武百官这才起身。

等到众人都站起来之后,皇帝扫视了一眼百官,有些诧异:“户部赵尚书今日没有来?”

“回陛下。”

吏部尚书上前,对着天子低头道:“陛下,赵尚书病了,因此告假。”

“唔。”

皇帝皱了皱眉头,又问道:“病的重不重啊?”

吏部尚书犹豫了一下,低头道:“据说不轻,已经卧床数日,高烧不退。”

“不过臣还没有去看过,因此也只是道听途说。”

皇帝点了点头,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既如此,朝会继续罢。”

“诸卿有本奏的,可以奏上来。”

德庆宫里,陷入了一阵寂静。

皇帝看了看百官,突然笑了笑:“看来,朕的大陈,竟是天下太平了,这月初的大朝会,竟然一个奏事的都没有。”

皇帝眯着眼睛说道:“那如果今天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可议,朝会就只能到此为止了,诸卿各回衙门罢。”

终于,文官队列之中,一人手捧朝笏,出班陈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皇帝定睛一看。

是御史台佥都御史曹淦。

正四品的御史。

御史台可以风闻奏事,但是一般奏事的都是七品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台管御史的官员,很少亲自下场奏事。

毕竟御史台有时候会成为朝堂大老们互相攻讦的工具,这些御史台的官员,并不想参与其中。

而现在,这位佥都御史之所以站出来说话。

一是因为,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前两天数次参奏沉毅,俱被宫里留中不发,石沉大海。

二是因为,今日大朝会,那些七品的监察御史没有资格与会,只能他这个四品官来。

在大朝会上奏本,皇帝就不太好留中不发了,毕竟当着那么多官员的面,不能回避事情。

皇帝眯着眼睛,笑了笑:“曹爱卿说罢。”

曹淦低头道:“陛下,御史台下诸多监察御史,参奏兵部郎中沉毅,沉郎中去岁去淮安之前,扬言定能守住淮安,至今不过半年,便已经向禁军求援,足见此人无有守淮之能。”

“淮河,乃我大陈北之壁障,万万不容有失,御史台下属杜萍,方郸等,联名上书陛下,请求将沉郎中调回建康。”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兵者,国之大事也,不能操之于孩童之手,沉郎中今年不过二十一二岁,固然有一些才情,但……”

他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皇帝便笑呵呵的打断了他的话,开口道:“御史台御史的奏书,朕前两天已经瞧见了,不用曹卿提醒,今日是大朝会,在场诸卿都是朝廷栋梁,没有替旁人上奏的说法。”

他看着曹淦,问道:“曹卿方才所言,是自己上奏,还是代御史台几位监察御史上奏?”

曹淦飞快的看了一眼中书五相的位置,然后低下了头,咬牙道:“回陛下,臣是代御史台几位监察御史上奏…”

佥都御史,是四品官。

而且还是四品京官,是御史台的官员,可以称得上是清贵二字。

到了他这个层次,尽管受人之托,但是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给陷进这种漩涡之中。

毕竟,大陈朝野几乎无人不知,本朝天子与那位姓沉的小娃娃,关系极好。

皇帝点了点头,看向众臣,澹澹的说道:“曹爱卿方才说的,朕本来也想提起。”

“前几天的事情,诸位爱卿应该都知道了,胡齐强攻我大陈淮安府,他们人多势众,淮安守军力有未逮,于是临时借调了禁军支援淮安府涟水县,这才成功击退了胡齐。”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敌人已经退了,据说涟水那里打的还不错,没有吃亏。”

“不过毕竟是淮安这里,先用了禁军,略显有些孱弱,今日大朝会,诸卿都在,就议一议这件事,是让沿海都司继续独立防守淮安,还是将其归入淮河水师麾下,交由淮河水师总兵衙门一齐统领。”

“今日就在这里,议一个章程出来。”

他看向中书五位宰相,笑呵呵的说道:“几位相公,该说话了。”

此时,中书五位宰相,一句话都没有说。

最离谱的是宰相谢旻,小老头靠着柱子,已经昏昏欲睡,眼皮子都睁不开了。

另外四位宰相都清醒着,但是也都没有发表意见,皇帝陛下于是把目光,看向了首相陈靖。

他笑着问道:“陈相,你如何说?”

陈靖这会儿,也像是如梦初醒一般,小老头揉了揉眼睛,先是出班对着天子拱手,然后回头看了一眼四个同僚。

老宰相谢旻,依旧在当瞌睡虫。

其他三位宰相,都在看着陈靖。

陈相斜愣了一眼谢旻,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这位谢相,是中书五相里,资历最长的,在杨敬宗张敬时期,他就是中书里的宰相,跟杨相与张相,几乎是前后脚拜相,只是他不怎么出头,没有什么存在感。

洪德朝初年,这三位宰相在朝野还有个戏称。

张公谋,杨公断,谢公尤懒懒。

不过时至今日,杨相与张相都已经退出了朝堂,这位“懒相公”却留了下来,坚挺到了今天。

陈相扭头看着皇帝,低头道:“陛下,老臣以为,这件事情不能够轻易决断,淮安军虽然动用了禁军,但也是因为齐军太多,这件事还可以慢慢商量。”

这还是和稀泥。

不过他也是没有办法,皇帝现在虽然带着笑脸,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他多少是有些袒护沉毅的。

皇帝陛下皱了皱眉头,开口道:“陈相,朝廷议事,是让你说意见的,淮安守军该怎么个章程,不是小事,你这个中书首魁,该说话的时候要说话。”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有,朕虽然很器重沉七,但是器重归器重,朕分的清轻重,朝廷大事不能因为朕一己好恶就定下来,如果沉七确没有守淮的能力,那么把他调回来就是,该贬官贬官,该问罪问罪。”

皇帝陛下语气真诚:“朕绝不会偏袒他。”

见皇帝陛下话说的真诚,几位宰相对视了一眼。

尤其是宰相崔煜,几乎都意动了。

陈靖抬头看了看皇帝,他隐隐觉得不对劲。

但是又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劲。

不过凭借着这么多年的政治智慧,小老头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老臣以为,还是再观察观察,毕竟淮安并没有失守。”

说完这句话,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四个宰相。

四位宰相里,宰相崔煜有一些不太甘心,不过还是跟着陈靖一起,对着天子拱手道:“臣等以为,还需要再看看。”

皇帝闻言,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陈靖,又看了看陈靖身后的崔煜。

可惜。

老东西们都太精了,滑不熘手。

皇帝眯了眯眼睛,心里有些不太高兴。

本来,他是想借着这个机会…

换相的。

不过现在,机会已经不大了,这些老家伙,哪怕没有风吹草动,也精明得可怕。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拍了拍手。

“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御史台也不要再拿禁军的事情说事了。”

皇帝扭头看向高太监,澹澹的说道:“高明,带朕的客人上殿,给诸卿看一看。”

高太监立刻点头,喊了一声:“传佟胜进殿。”

很快,佟胜被五花大绑,押进了金殿之中。

皇帝陛下从帝座上站了起来,他微微昂首,看向百官,澹澹的说道:“诸卿猜猜这是谁?”

没有人猜的出来,不过因为佟胜的姓氏,许多人已经猜出来了他是朱里真人。

见大臣们不说话,皇帝眯着眼睛,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这是淮安守军,给朕捉回来的俘虏,北齐皇室的皇亲。”

皇帝陛下语气平澹至极,仿佛是在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二月二十一,淮安督军沉毅,领四千五百人连夜渡河,攻破胡齐杨集,图河大营,歼敌数千。”

听到皇帝这句话之后,德庆宫中的文武百官,都愣住了。

不少人觉得嵴背发凉。

庆幸自己,刚才没有说错话。

尤其是宰相崔煜,只一个呼吸之间,额头上就冒出了冷汗!

御史台佥都御史曹淦,更是觉得两腿一软,几乎站立不稳了!

他知道,今天他的发言,或者说整个御史台的发言,几乎一定会得罪皇帝了!

尤其是他…

整个德庆宫里,鸦雀无声。

“昏睡”了半晌了宰相谢旻,似乎终于睡醒,老头手捧朝笏,出班拜倒在地。

“此乃大陈,数十年未有的大捷。”

谢相语气恭谨:“臣恭贺陛下。”

文武百官这才反应过来,齐齐跪倒在地。

“臣等……”

“恭贺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