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家王爷真稳健! > 第三百零一章 农家风情

第三百零一章 农家风情

书名:我家王爷真稳健! 作者:火红大辣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8 22:38:01

李怀一行人乘坐牛车,顺着乡间泥路,沿途都是归家的农民,疲倦中带着些许兴奋。

今年又是一个好丰年。

转过几个弯。

眼前出现一座村庄,村庄建立在一条河道旁,当地人管这条河叫红沟。

红沟旁并非只有一个村庄,而是一整个乡镇。

大叔介绍说,这个乡叫:莲子乡。有八个村,将近一千户人家,到处是青山绿水。

还修了路,不然那些收购商,都不愿意进来。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哪里都不过时。

“到了。”

大叔把牛车停在了一间院子前,众人都下了车。

“三喜,把牛牵牛棚里去,二妞,家里来客了,还玩,还不快点去给客人倒茶,要知道叫人啊。”

进门一杯茶,这是通用的待客之道。

“多搬点凳子出来,都随便坐,饭马上就好。”大叔招呼完后,就一头闯进了厨房,顿时传来砰砰的声音,想必是在疯狂赶进度。

大叔最大的孩子也才十二三岁,小的才六七岁,都已经开始帮着给家里干活了。

“叔叔喝茶。”

约莫十来岁的二妞,捧着瓷杯,不断的给人倒水,声音脆脆的,不敢看人。

“姐姐喝茶。”

轮到上官的时候,上官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笑问道:“你为什么叫他叔叔,叫我姐姐?”

“我……那个,爸爸就是这么教的。”她红着脸说完,赶紧跑掉,当所有人都有了茶,她还偷偷扫一眼,生怕有谁漏了。

然后就像是完成一桩任务一样,重重的松了口气,孩子要么顽劣,要么见生。

二妞想必就是后者,不太爱跟大人打交道。

往往大人误认这样的孩子太过于老实,实际上,大人的世界,孩子不懂,由孩童长大的大人,更不懂孩子的世界。

院子里还在不断的进人。

孩子们叔叔伯伯,舅舅姨父的叫着,熟路很多,这些都是大叔家的亲戚。

当初分田的时候,李怀主张按照家里实际人口分,葛良主张按照户头,再按照户下的人口分。

看似两者好像没有区别。

实际上区别大了,户头有固定的田地,再以人口的数量,只增不减。

这也就是说,分的户头越多,固定田地越多,种的粮食越多,收到的粮食税越多。

还有一点,固定田是不允许荒废的。

所以,为了迎合凉州的政策,过去的大农户都分了户,各干各的。

其影响远远不止粮食的总产增加了,要知道,多分一户,就多一个家庭。

多一栋房子,多一套生活设施……通俗的来讲,就是消费力和生产力同步增加。

虽然分了户,但一般都是住在一个村的,平时互相照应着,偶尔还能凑在一起吃一顿饭。

尤其是现在农忙的时候,干脆让一家做饭,其余人都出去务农,今天大哥家,明天二哥家,后天舅舅家。

那种分户不公,或者长辈过于偏袒,导致亲戚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也有。

但在农村,这种情况还算占少数,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

老人也是兄弟几个轮流照顾的。

“搬凳子,拿碗筷,进来端菜,开饭了。”大叔在厨房门口吆喝道。

他的儿女马上小跑着进厨房,把凳子摆在圆桌旁,然后把筷子摆好。

用一个铁炉子,中间放一点木炭,摆在中间,上面架一个吊锅,这就是今天的主菜。

饭是在厨房盛好,然后端出来,摆上桌的。

“你坐,你坐。”

“我站着就行。”

“……”

众人都不断推让。

这个世界的道儒思想还没有变形,没有女人不准上桌的规矩,只有尊老爱幼,以及谦让。

通常情况下,靠房子的一方,称之为主位,也叫上位,给辈分最好或者家主来坐。

其余人围一个圈,坐不下的时候,小孩就站在吃。

“搞点酒,自己酿的。”

“够了!够了!”

“这一杯喝完,回不去了,睡你家。”

“那有什么喝不完的,睡我家也行。”

“吃不到的站起来夹啊,我们这里没有这么多规矩。”

“……”

虽然上官心心念念的菜汤拌饭没有,但也感受到了农家的烟火气息。

这种纯粹的热闹气息,在所谓的上流社会,是绝对感受不到的。

寝不言,食不语。

更是扯淡。

他们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但不知道为何。

话题突然就牵扯到李怀等人身上。

“几位学子,听说凉学宫还教种田,那读完书了,是不是跟我们一样当农民?”

纷纷转头看向了李怀,这个问题只有他能回答,农宫是他特意加上去的。

李怀回答问题前,下意识的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然后把筷子放下,正襟危坐。

“农学不仅仅是种田,而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种子,高效率种植方式,还有高效率务农工具。”

“然后再把这种新的,有利的,效率高的种子或者方式,传播到民间,能使一个国家的整体农业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

“如果你们有孩子在凉学宫,并且想要进农宫,你们不用担心以后没有出息,我肯定……凉王会给他们安排工作的,就跟当官的一样,每月拿俸禄,也不辛苦,一切福利都有。”

前面一堆话,他们都没听明白,但是最后一段话,就跟当官一样,这句听明白了。

反正就是有出息!

“你怎么知道凉王会安排工作,万一啥都没有呢。”有人就有点担心了。

如果他知道,面前的人就是凉王,不知道又会怎么想。

李怀为了不暴露身份,便转着弯说:“凉学宫投入将近千万白银,不是为了国民利益,那还能是为了什么?”

“千万白银,那是多少钱?”他们好奇的问道。

这关注点怎么永远不在点子上。

“千万白银堆在一起其实也不多,差不多就我们吃饭的桌子这么大。”上官可可淡淡的回道,她是真正见过千万白银的。

“不止吧,千万白银,少说也有房子这么高,不知道我家这房子能不能装的下。”

“若全部都是银子,把这个房子填满,少说得上亿!”上官可可纠正道。

银子堆在一起,看起来真不多。

“那肯定不到,我见那些大老板,那么大一口箱子,都才几百两,上亿得多少个箱子。”

“木箱子是不可能装满银子的,因为银子太重了,底板承受不住,你看到的几百两银子,其实就上面一层,下面垫的都是干草。”上官很认真的跟他们解释了起来。

“那干嘛要弄那么大一口箱子?”

“为了装……阔气呗,做生意的人,大多都是囤的银票,还有黄金。”

“那千万黄金多大?”

“没见过,不清楚,黄金比银子重很多,估计千万黄金,就四方桌那么大。”

“那你见过的最大黄金多大?”

“有某个家伙,给他媳妇做了一个纯金的头饰,足足十多斤,他媳妇戴了一会,脖子都快断了。”

上官可可说着,不禁瞟了某个家伙一眼,纯金头饰,亏他想的出来。

然而,她丝毫没察觉到,周围人的语气越发戏谑起来,她也是出来打短工的,敢说银评金。

还十多斤的纯金头饰,估计凉王妃都没这么重的。

净吹牛!

但他们也没多为难上官,聊着聊着,话题就转移走了,他们突然说起了盖房子的事。

准确的来说,已经是计划了。

“你们说的盖房子,是那种砖瓦房吗?”李怀不禁问道。

“是啊。”他们道。

“现在砖价多少?”李怀继续问道。

“不要钱,我们自己烧,村长家的砖房,就是自己烧的。”他们说道。

能省就省,这是他们的习性。

“盖砖瓦房,总得用混凝土吧,还要有石灰,打地基,制瓦,这需要不少钱吧?”李怀继续试听。

“差不多要四五十万吧,现在混凝土便宜了。”

也就是四五十两银子。

大概是两年种田的纯收入,想必农户也不单靠种田,有人承租的,有人出去做小工的。

虽然收入不多,蚊子腿也是肉,累积起来就多了。

不过,四五十万还是挺多的。

“那个时候,盖一间房子,才几千,现在要四五十万了,现在不盖,再等个几年,恐怕得要上百万。”大叔感叹道。

经济的扩张,商业的迅速发展,这也导致了物价飞涨,过去一个铜板能吃完清水面,现在恐怕得五六个铜板了。

李怀不禁自疑,自己定制的策略是不是有问题,赚的越多,花的越多,等于没赚。

但站在国家的层面去想,国力确实是提升了。

不然,李乾也不会忌惮他。

“城里现在买一栋房子,要多少钱?”李怀不禁问道。

“那可贵了,最少得好几百两,还连个院子都没有,有院子的,要几千白银,听说还有上万白银的。”他们表情很是夸张的说道,但说的话一点不夸张。

李怀面色一沉,砖头混合土再贵,盖一栋房子的成本不会超过五十两,他们敢卖好几百,甚至成千上万。

这是要把人逼死吗?

“我们回去!”

李怀当即起身,看看是谁负的责,首先他黄明辉跑不了!

上官等人也是脸色一变,恐怕要出事了。

纷纷起身。

“怎么才吃这一点,再添些,你们年轻人就该多吃点。”大叔挽留到道。

“多谢招待,我们还有急事,先走了,见谅。”李怀拱手道,便转身出门。

大叔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刚出了门。

迎面撞上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先是愣了一会,然后揉了揉眼睛。

“院长?!”

他想看清楚的时候,李怀等人早走远了。

他急忙跑了进去,找到大婶,“娘,刚刚院长是不是来过?”

“什么院长?”大婶一脸的懵逼。

“就是凉学宫院长,凉亲王殿下啊,我刚刚看到他从这里出去的,身边跟着的,应该是上官王妃,还有女官楼小碗,另外两个不认识,那男的应该就是白马义军统领李信。”

“……”

“卧槽!”

等于说,刚刚凉王和凉王妃,给他们打了一天工,而且还跟他们吹了半天水。

呸!

什么吹水,人家说的都是真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