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十四章 天后武曌

第十四章 天后武曌

书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1:16

【电戟挥霜,云旌拒晷。珠旗曳影,银绳勒东。】

巍峨的洛阳宫在晨光之下金玉交辉,如林的刀枪散发着阵阵凛冽的杀气。

则天门上下四周,到处都是身穿明光铠,手持锋利枪戟,虎目圆瞪的禁卫军,旌旗招展,气势森严。

城门楼上,一名手持恐怖三石铁胎弓的高大军将目光炯炯的盯着每一个人,凶狠的气息如同猎豹一样扑面而来。

李绚抬头看了一眼,又收回了目光,仅仅是一眼,他就确定了那名军将的身份。

【程处弼,左金吾卫将军,卢国公程咬金之子,勇将。】

程家当年在天皇李治和长孙无忌的权力争夺中,坚定的站在皇帝的一边;后来在天后武瞾和天皇李治的权力争夺中,又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天后的一边。

二十多年来,家族荣宠备至。

昨天夜里,李绚接到了宗正寺的正式公文,令他今日在乾元殿见驾。

他准备了整整一夜,才做好心理建设去面对那位千古唯一女帝。

武瞾最后能登基成为女帝,除了杀光了所有一切能威胁她地位的李唐宗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将无数曾经死命效忠李唐的元功贵戚,世家大族全都拉拢了过去。

这是一个心机手腕无比可怕的女人。

看着四周战战兢兢、恭敬等候的各部臣工,想着头顶上的凶悍猛将,李绚的感受越发深刻。

就在这时,对面的则天门下,数名身穿着赤衣金甲的千牛卫将士率队走过。

为首的,赫然正是李绚之前在城外见过的千牛备身丘贞沐。

奇怪,他不是应该在成为负责搜捕天阴妖女叶绾绾吗,怎么就回来了?

丘贞沐同样看到了李绚,对穿着一身郡王蟒袍的李绚,只是平静的点头,算打过招呼,然后便继续带人巡逻。

李绚微微挑眉,因为他看着丘贞沐身后的几名千牛卫将卒颇有些脸熟。

这些竟然全都是他当初在左千牛卫任职时的熟人!

这家伙究竟想干什么,不会只是找人来看一看他吧?

时间无声无息间来到了巳时正,李绚四周的官吏已经少了很多,有不少人已经进去觐见过了。

李绚对这些人并不熟悉,大唐各级官员本就多如繁星,更新迭代很快,更何况自从太子李弘病逝以后,朝堂上有一大批高级官员引咎辞辞职,新上任的他认识的就更少了。

在李绚身后等候的还有几位远亲宗室,李绚曾经见过几面,但并不是很熟,只是微微点头打过招呼。

大唐自高祖皇帝李渊开国,到太宗皇帝李世民,以及如今的高宗天皇李治,共经历三朝,虽说因为皇位更迭,血腥不绝于书,但那都是直系子弟,对于旁系宗室来讲,影响并不大。

就比如高祖李渊,宗正寺在册的一共二十二个儿子,即便是到现在都有好几个人活着,还在地方担任刺史要职。

除此以外,往上追溯的世祖李昞,太祖李虎,懿祖李天锡,献祖李熙,兴盛皇帝李暠,几乎在宗正府登录的宗室就有数万人之多,姻亲故旧勾连起来,数量绝对多的可怕。

武氏才有几个人。

收回思绪,一名白须的小太监出来传旨:“奉天后口谕,召南昌王见驾。”

“臣南昌王李绚奉旨。”李绚肃然从人群中走出,拱拱手,跟在小太监的身后,一路朝皇宫深处走去。

……

乾元大殿,宏伟壮阔,紫扃垂耀,黄枢镇野。

站在殿外,李绚特意收拾了一下自己蟒服外套着的细麻短臂衫,黑色王冠上蒙着一圈白布也整理了一下。

脸色庄重,悲戚。

在宫人的引领之下,李绚小心的进入到了乾元大殿之中,头微微略低。

四周微微响起了晒晒声,整个宫殿里除了太监宫女以外,还有不少人,有护卫,史官,还有很多门下省的官员。

进入大殿之后,李绚瞬间就感到数道坚定有力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走到了大殿稍微靠前的位置,金色的珠帘挡住了李绚的视线。

没有丝毫犹豫,李绚立刻庄重的行起大礼。

“臣南昌王李绚,拜见天后。”一句话说完,李绚后退半步,全身跪伏在地。

“平身吧。”声音清脆,但带着疲倦,审视的目光落在李绚身上,停留两三息,随即收起。

珠帘后的人影无所谓的摆摆手,放下手里正在批改奏折的朱笔:“南昌王是初八接到的通报吧,三日之内便从龙虎山赶到洛阳,真是难得。”

天后的语气很平静,很清冷,也很直接,直剖肝腑。

“臣与太子向来亲近,陡听噩耗,心中悲痛难忍,故而不顾一切的赶来神都。”李绚满是悲音。

“有心了!”上面的声音平和了下来,但依旧无情。

“这是臣该做的,臣本想昨日就去拜祭太子,但宗正寺让臣先来见驾。”

“过会儿去吧!”武则天目光微顿,随即轻描淡写的问:“听说你想去婺州?”

一句话,让李绚后背汗毛直竖,不过他早就做好的心里准备,直接深躬一礼。

“是!”稍作停顿,李绚才接着说:“母妃一直希望臣能振兴王府,臣也一直在竭尽的努力……臣父曾在婺州任职,家中还有几位当时的幕僚,应能帮朝廷早日平定祸患。”

“你觉得婺州的问题出在哪里?”

李绚心里一紧,略作思索后道:“江南道近年来风调雨顺虽偶有小灾,但无关大局,只是各地土地兼并之事时有发生,导致良家子弟流离失所,常会酿成灾害。”

“总有人贪心不足啊。”武则天言辞之中带着深刻的杀意,江南的事,什么时候瞒得过她的眼睛。

“的确如此。”李绚非常果断的应了下来:“近些年,从剑南道,到山南道,江南道,此类事情屡禁不绝,即便地方官员在努力遏制,但当地的豪族和胥吏总是内外勾结,盘剥黎民之财,甚是可恶,有些黎民之家一年忙到头,所得甚至不足一年之用,稍有天灾便是家破人亡,有心人再稍一煽动,叛乱立起。”

近些来,大唐天灾总是不断,旱灾,水灾,蝗灾,总是交替而来,也就是武则天和李治治理能力都还算不错,整个国家在维持着庞大对外战争的同时,还能努力的维持民众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有种种灾害,有不少平民家庭无法支撑下去,最后被迫将自己的田地卖给当地豪族。

李绚这样的唐朝藩王,虽然在封地只有收税之权,但他们的职责却远不止收税这么简单。

他们不仅要时刻关注当地宗教,代表朝廷与宗教沟通,甚至还有时刻监控当地官吏和豪族的勾连。

“回去以后,写一份详细的奏本递上来。”武则天言辞当中的杀意丝毫不加遮掩。

她死了儿子,还有人在外面煽风点火,这个时候有人递上一把刀来,武则天立刻就会开刀杀人。

有的时候,想要站队,就必须要有清晰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