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心有山川之险

书房室内,茶气四散。

李绚,王勃,还有余泽,三个人对面而立,面色同时凝重下来,

李绚摇摇头,沉吟着说道:“不至于此,必然不至于此。少府监守卫森严,如果钱模真出了问题,那少府监还有什么秘密可守,皇宫还有什么秘密可守,这钱模岂非到处都是?”

“王爷有所不知。”王勃正色的看着李绚,说道:“在少府监中,铸钱的钱模并非仅仅只有一个,从高祖开国至今,距今已近一甲子。钱模并非永恒之物,制造一定数量的铜钱,钱模自然毁坏。

故而每一次制钱,都事先估算制钱数量,一批铜钱制完,钱模大体也就损坏大差不差了。

即便是未有损坏,朝廷也会直接下令摧毁,钱模正常是留不下来的。”

李绚对于这其中的玄虚倒并不是很了解,他看着王勃,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先生为何担心少府监出了问题?”

王勃脸色凝重的说道:“古之制钱,所用为母钱翻砂铸造法,即为用母钱造子钱,然后再用子钱做范,再造子钱,用为母钱翻砂铸造法。

我朝所用为失蜡法,故而每次翻新开元通宝,都是用母钱制造子钱,故而每批子钱都和之前一模一样,同样的精美。照制,每一次的钱模在使用之后都必须摧毁。

可如果有一次没被摧毁,有一块钱模没被摧毁,那麻烦就大了。”

王勃感慨一声,说道:“如果说是古之制钱法,若是出现了仿造恶钱,那么便可从恶钱倒推是哪一批的模子出现了问题。但现在,因为每一批都几乎一模一样的原因,所以根本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了问题,想查也就很难了。”

李绚瞬间倒吸一口凉气,说道:“这岂不是意味着不仅过去曾有问题发生,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之事发生。”

“恶钱就会源源不断的诞生。”余泽脸色同时难看了起来。

“唯一好消息是,这两枚铜钱所用铜质分量,相差应该只有几分,即便是有人得益,益处也不大。”王勃说着,将手里的恶钱放在了桌面上,神色倒有些轻松下来。

“非是如此。”李绚摇头,相反面色凝重的说道:“朝廷铸钱,每一批钱都将会有大批的利益从民间流入朝廷,如果此时有人代替朝廷,铸造类似的恶钱,不仅应该流入府库的利益没有流进府库当中,甚至于还有更多的利益被收割,而且本王最担心的,是这还是个开始。”

李绚和王勃身份不同,立场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走到书房窗户之前,看着外面的倒垂杨柳,李绚轻声说道:“就如同当年一样,朝廷每一次铸造新钱,都会少量的减少铜之比重,一次比一次减少;如今这人用的就是当年朝中之法,一点点掠夺百姓之财。

如果像当年那样,一次比一次减少铜钱之中铜的比重,那用不了多久,当年恶钱风潮就会再度发生……除非再像上一次那样最杀的人头滚滚。”

当年李治和武后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缓解朝堂压力的,他们是为了掠夺民间利益,如今有人效仿,则是在挖朝廷的墙角。

李绚都能看出来,李治和武后又怎么看不出来,后果恶劣可想而知。

朝堂的那些人没一个是好惹的。

当年乾封泉宝之事,朝廷虽然狠狠的丢了一次脸面,但他们随即就查出了究竟是谁在幕后铸造恶钱,顿时之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唐律疏论》,诸私铸钱者,斩;家属连坐,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李绚看向王勃,低声说道:“当年陇西张氏被灭满门,先生就在长安,当应亲睹。”

陇西张氏祖上是开国郧国公,人脉广泛,子孙牵扯钱模之事,满门500余口被尽数斩灭。

其他远支亲属,全被流放崖州。

下场凄惨,以至数年来,未敢再有效仿者,

“然恶钱灭之不绝,陇西张氏虽亡,但两淮江南之地,恶钱越发的泛滥,只不过恶钱形制极差,故才未造成更大的影响,如今这新出之恶钱,仿效当年朝廷之法,如此下去,几年还好,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之后,整个天下钱货,不再为李氏所有。”

李绚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这其中的隐患深重。

尤其如今,李治正在筹划对吐蕃的报复,可现在有人在挖他的墙角,明里暗里阻碍。

李绚一封奏章上去,不数日,立刻就会有回应,一个不慎就是巨大风波。

好在现在发现及早,危害不大,就算有事,也能控制在一定范围。

“王爷,窦长史那里?”余泽突然间提起了窦玄德。

李绚是在扬州发现如此精美的恶钱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扬州刺史窦玄德,在这件事情上,无论如何都脱不了责任。

“我等忠于陛下,窦长史那里,相信他会有应对措施的。”李绚神色很平静,就像是下午在都督府和窦玄德谈笑风生的那个人不是他一样。

上杆子帮人的,对于那些真正处在高位的人来讲,反而最需要警惕的。

这一点,李治已经有过教诲。

想要获得什么,有的时候,适当的拿捏才是最好途径。

就像这一次他的这本奏章。

王勃看向李绚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诧异,但这点诧异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王勃认真的看向李绚:“王爷,对于恶钱,可有什么好的解决之法吗?”

“有!”李绚直接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下子不仅是王勃,余泽都同时睁亮了眼睛,然后就听李绚十分平静的说道:“铜矿,只要能找到一座大型的铜矿山,然后开采铸币,自然可解恶钱之弊。”

恶钱的出现,说到底,还是铜太贵了。

天下稀缺,这才导致铜价高昂,甚至即便是将铜钱熔炼成佛器,也比铜钱本身值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铜多,这样钱价自然下来,便可解决恶钱弊政。

这也就很多人嘴里的铜荒。

“王爷说笑了,若是铜矿如此简单便能找到,那么朝中早就已经发现不知道多少了。”王勃和余泽相互对视,脸上皆是苦笑。

“所以呢。”李绚将手里的两枚铜钱拿在手里,看着它们,轻声说道:“就像是这两枚铜钱,假的虽然份量有差但也不差多少,所以这制钱之人,要么手里有一座柜坊,要么就是已经找到了一座大铜矿,要么就是心存大志。”

其实如果只是手里有一座柜坊,眼前这事虽然有杀头的风险,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商人逐利罢了。

然而暗地里找到了一座大铜矿,然后进行私自开采,要么就是收取天下大量的开元通宝,进行熔制。

这种方法获利最小,但却是最令人忌惮的,因为他的野心太大了。

“如此,倒是可借着这条线,直接查下去,最好是能找到那个钱模,然后顺藤摸瓜,一网打尽。”余泽忽略了李绚英语当中那些似有似无的敏感之词,看着王勃说道:“先生,不如你我回去,现在就写一份调查方略,如今此事在扬州,我等是插不上手了,但是将来到了婺州,还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如此倒好,不知道王爷?”王勃转头看向李绚:“王爷今日还要出去吗?”

“要出去的,今夜要去拜访李善李书麓,其人和舅父关欧阳通关系颇好,这一次前来扬州,舅父刻意嘱咐一定要前往拜访,顺带了解一下江南时局。”

李绚低声说出一个名字,王勃顿时有些恍惚,轻声说道:“对的,李善李书麓在上元元年,也被赦免了。’

李善,前括州括苍县令李元哲之子,出身江夏李氏,源出赵郡李氏。

李善起家秘书郎,为泾城县令,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君子风韵,学贯古今,人称书簏。

但在乾封元年,李善被贺兰敏之举荐为崇文馆学士,转兰台郎,擢崇贤馆直学士,行潞王府参军,兼沛王侍读,教导皇子李贤。

后来,贺兰敏之事发,李善也被牵连,最后流配岭南。

上元元年,皇帝改元,大赦天下,李善得还,但也不再涉足官场。

欧阳通儒门学士,与李善颇有相通。

李善当年钦慕欧阳询书法,向欧阳通学习,两人之间还有一份香火情,所以欧阳通让李绚这一趟来,也多有照顾之意。

而王勃,是当年沛王府文字修撰,和李善相识。

同样被贬,同样获释。

最关键,李善是本地人,对于扬州各方势力,甚至于对于恶钱,都比李绚他们更加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