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扬州世家,吴郡陆氏

「果希,字立仁,贞观九年生人,父果音,武德四年,迁居扬州永宁坊,医术精湛,为人低调,疑为前隋太医令巢元方后人。」

李绚将手里的纸张递给余泽,疑惑的说道:「这里面并没有说,他们是因何怀疑果家就是巢元方后人的,但以孟家的声誉,当不至于在这件事情上敷衍了事。」

「他们手中必然还掌握有什么,不过这就要王爷亲去玄畅楼,才能有所了解。」余泽笑呵呵的看着李绚,说道:「没想到,这扬州,竟然还有人在王爷面前玩这等花样。」

「谁知道呢,或许他们还有其他的心思也说不定。」李绚目光望向车外,感慨言道:「你说如何会这样凑巧,我们昨日遇到的那个小孩,竟然就是巢元方的曾孙,世事奇妙,无过于此。」

「巢元方精通病因、病机、证候研究,但对疾病医治之法,自隋末战乱以来,便无有记录留下。」余泽对李绚对巢元方如此推崇,实在有所不解。

「宫廷秘本有载,炀帝时,大总管麻叔谋患风逆之证,全身关节疼痛,不能行动,终日卧床。炀帝命巢元方给予治疗,巢氏诊后认为,此病是乃是风湿侵入腠理而得。于是,他将嫩羊蒸熟,掺上药粉给麻叔谋服食,麻叔谋总共吃了半只羊,久患不愈的风湿病便治好了。」李绚的面色已经严肃起来,

这种治疗之法,在如今看来会有些神奇,但李绚却知道,羊肉本身就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效。

适量食用一定的羊肉对于风湿类风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的。

当然,这仅仅是辅助效用。

真正起作用的,还在于巢元方手里所用的药粉。

「一个能够看透病理的人,必然能够看透药理,通过药理治病,必然事半功倍,药到病除。」说到这里,李绚的声音低了下来。

巢元方的研究方向,李绚现在自然不自然的走向了这条路。

如果能够得到巢元方所剩下的遗书,治不治得了李治的风疾是一回事,但对李绚的医术肯定有着相当的促进,光这一点,他就能在往后行事中多三分胜算。

世上的医者,为什么活得比普通人要长,除了深通医理药理以外,自身的身手不弱也是重点。

再加上随身携带的各种药粉,即便是再险恶之人,想要杀他们也需付出巨大的代价。

「玄畅楼是南梁沈约任建康太守时所建,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有四首最为著名,是南梁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余泽轻声讲述玄畅楼的来历。

「婺州沈氏出自吴兴沈氏,扬州沈氏同样出身吴兴沈氏,江左十六名门的沈氏,家族传承遍及江左各地,他们才是江左真正的统治者。」李绚脸上露出了无比凝重之色。

大唐也好,前隋也罢,别看统一了全国,但实际他们对南方的统治要远远弱于北方。

多年战事,南北方统治阶层虽然不停的变幻,但处于最底层的宗族和地主势力却并未有多少变化。

多少年来,世家彼此联姻沟通,早就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网络,覆盖整个江南。

朝廷,或者说北方士族想要撕开这张网,渗透进去,难度极大,甚至直接放弃。

前隋时,杨广对江南的赋税征收几乎是北方的三倍,一户要缴三户的税。

因为如此,杨广最后死在了他最念念不忘的江都。

大唐以来,对江南的赋税征收比重,比前隋要轻了不少,但相比北方而言,还是要重很多。

这也是当年陈硕真起兵的重要原因,朝廷征收的赋税本就很重,再加上上下官吏苛刻,一遇灾年,立刻就是一场战乱。

北茅山虽然牵扯到了陈硕真起兵当中,

但这里面未尝就没有江南世家支持的缘故。

朝廷在事后,之所以没有对北茅山进行处置,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涉入的的确很轻,另一方面,也有江南世家在这其中起的作用,大唐在江南最大的敌人,还是这些世家。

以湖州,杭州和越州为中心的江南世家,即便是最为繁盛的扬州,也不过是这些三吴世家的分支所在。

他们在新的一轮风潮当中,又在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大半边的明月高悬在夜空之上,清亮的月光洒落在障湖之上,水雾涌起,似梦似幻。

玄畅楼建在障湖之畔,原来层楼叠榭,碧瓦朱甍,近看雕龙画凤,华贵至极。

四周街道的马车来往,轻响幽然。

黑架马车停在了玄畅楼前,李绚刚刚从马上下来,一名穿着蓝色长袍,面容儒雅,带一顶灰色璞帽的年轻男子立刻迎了上来,满脸歉意的拱手道:「清然见过南昌郡王,未曾想王爷亲至,准备不足,清然惭愧,还望王爷谅解。」

「无妨,孟家已经帮了很大忙了。」李绚温和的笑笑,看向三楼上闪烁的人影说道:「走吧,进去介绍一下扬州的英才俊彦,本王明年春闱虽然不一定会在长安,但若是有贤能之才,本王也会向陛下举荐的。」

现在的李绚,身为婺州别驾,他是有着举荐贤才的权利和义务的。

李绚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是却清楚的被三楼上的几人听到。

「王爷,请!」孟清然立刻让开道路,请李绚上楼,跟在李绚身后,孟清然的眼中一片火热。

孟家虽然在淮南道和山南道都有着不少的势力,但在洛阳和长安,他们能着力的地方太少。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门阀世家,除了最顶级的门阀世家之外,还有各个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门阀世家。

另外还有武将功勋,朝中外戚,官宦人家,还有无数寒门。

每年一场科举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同时参考,中举者甚至还不到十分之一。

家世,名望,才具,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孟家虽然在扬州襄阳等地,家世雄厚,但到了洛阳和长安,他们的能力还是太浅了些。

家族能用在每个人身上的力量就更少了,如果能提前自认识什么能够给自己带来助力的人,那么不仅方便了自己,也会大大的减轻了家里的压力,同时还能大幅度提升自己的中举之后的排名。

清然,何来的清然。

难为你和孟浩然同宗了。

玄畅楼占地并不大,但豪华精致,雕梁画柱,细节处格外用心,颇见江南风韵。

孟清然引着李绚和余泽直上三楼,三楼之上,数位身穿各色绸衣的官人士子已在等候,其中甚至还有孩童。

当先一位,四旬模样,一身青袍,身材英武,沉稳干练,气态轩然,眼神明亮,神色平静,看到李绚上楼,立刻率众人拱手道:「见过南昌郡王。」

「李绚见过诸位!」李绚认真的对着在场众人回礼,恭敬谦和,翩翩潇洒。

「王爷,请容小生介绍,这位是扬州刺史府司马,陆兄陆希仲。」孟清然微微低声,之前还有的一些自豪,在眼前之人的面前,彻底消失的无影无踪。

「扬州刺史府司马?」李绚眉头一挑,下意识的问到:「陆兄不是扬州人?」

陆希仲拱手回道:「在下吴郡吴县人,显庆三年进士,两年前调任扬州刺史府司马。」

扬州刺史由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但扬州刺史府和扬州都督府是两套人马。中文網

虽然扬州都督府也有不少人在刺史府任职,但都偏向虚务,只有担任扬州刺史府的官吏才是实任。

这位从五品下的扬州司马,恐怕就是整个扬州城,负责实务最多的人。

李绚侧头看了一眼孟清然,孟家能那么快找到巢元方后人的下楼,陆希仲功劳甚大。

等等,吴县陆氏。

相比扬州这些世家,吴郡陆氏,那才是整个江南真正的庞然大物。

李绚眉头一窦,脚步一停,看向陆希仲:「不知陆兄与故崇文馆侍书学士陆公如何称呼?」

「那是家伯父。」陆希仲认真行礼:「吴郡陆元方见过南昌郡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