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五百三十四章 吐蕃战略,扁鹊后人

空旷的蓬莱殿里,李绚站在殿中,对着上方的皇帝李治再度拱手。

「陛下,以突厥为例:北齐天宝三年,突厥汗国立,前隋开皇三年,东西突厥分裂,贞观四年,先帝灭东突厥,显庆二年,陛下平灭西突厥,突厥存世时间将近百年。」

说到这里,李绚稍微停顿,然后继续说道:「非是臣诋毁诸将,但相比于卫国公和邢国公,朝中诸将多有不如,即便是闻喜郡王也差之不少,当年如果是邢国公领军,即便是有郭待封其人,也能稳扎稳打,不至于有当年大非川之败,故而,如今想要平灭吐蕃,当稳扎稳打。」

李治的脸色一时间有些不好看。

当年大非川之战,虽说原因是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但更多,还是因为他是李治的亲信。

当年大唐第一次殿试,便有郭待封、张九龄等五人居处上第。

之后郭待封先后在李绩,裴行俭的麾下任职,多造提拔,最后官至左豹韬卫将军,逻娑道行军副总管,加上皇帝宠信,对薛仁贵自然不服,之后便有种种之事。

闻喜郡王便是当今兵部尚书裴行俭,薛仁贵出事之后,大唐的顶级统帅也就是他了。

可他偏偏是邢国公苏定方的徒弟,虽然战功卓著,但是说远超先辈,但也还不至于。

起码李治现在不好反驳,压下心中的起伏,李治看向李绚,问道:「如何稳扎稳打?」

「首先,当一战挫败其锋,在高原之下,尽可能的杀上敌辈,」李绚拱手,说道:「若臣弟所猜不差,我朝一旦和吐蕃开战,那么吐蕃必定会以诈败为开端,然后引诱我军重重深入,最后一举切断我军粮草,逼迫我军后撤,在我们疲惫不堪之时,然后悍然突入……」

看着李治难堪的脸色,李绚下意识的收声。

「此种疑问,兵部当时亦曾有人提过,但亦有人反驳说,只要动作足够快,就能迅速抓住吐蕃主力,便可将其一举歼灭。」李治虎视眈眈的看着李绚。

「这是侥幸之言,非是兵家正道。」李绚拱手,然后说道:「吐蕃多年来,虽然不断的向我朝学习,但依旧是以部落居多,除了王庭军队以外兵多都藏于各地部落之中,即便是我等能够剿灭其一支主力,但谁知道,吐蕃就无法组织起另外的主力,一旦大军深入,被切断补给……」

「说到底,还是补给的问题。」李治总算是听明白了李绚话里话外的意思。

李绚微微拱手,说道:「陛下,补给便是性命,补给线便是性命线,一旦补给被断,军心动摇之下,究竟会发生何种事情,甚难预料,故而需要稳扎稳打。」

补给线就是生命线,类似的说法以前也有,但第一次明确提出来,还是李绚。

大唐和吐蕃之战,从太宗朝起,历时高宗,武后,玄宗,肃宗多朝,中间不知经历多少的战事,但终究没能击败,而最终吐蕃也只是自败而亡,所以李绚最知道想灭吐蕃,决不能急。

李绚看着眉头紧锁的李治,轻声说道:「所以出兵吐蕃,当建立稳固的补给点为先,虽不至于像长安这样的坚城,但建立一座小城,派驻大兵驻守,甚至今日建五城,明日建十城,我朝便可随时而进,建之频繁,侵之越急,吞没迁移百姓,时日一长,吐蕃之地尽为唐境,此消彼长……」

「耗时长久,靡费逾万,虽可用迁移百姓抵消,但如此而做,听似容易,但做起来,却非有百年之间不可。」李治扫了一眼一旁的地图,眉头不由得狠狠皱了起来。

吐蕃虽然不及大唐,但亦有四五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想要将其彻底剿灭谈何容易,吐蕃国都更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密宗圣地所在。

越是

往西,地势越高,对大唐军卒就越不利。

李绚的方法虽然稳妥,甚至可以借机缓和国内授田不足的局面,但是时日太长了。

「陛下,当年先有文景之治,后才有汉武盛世。」李绚微微拱手,然后开口,说道:「请恕臣多嘴,陛下之功超越先帝,但也不能不许后世之君的功绩超越陛下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陛下心中当有准备才对。」

「你是在宽慰朕吗?」李治抬头,皮笑肉不笑的看向李绚。

「臣不敢。」李绚赶紧躬身,然后说道:「陛下,高原城池一旦建立,其实真正该着急的,就不是我朝了,而是吐蕃,吐蕃自然有能人能看透我朝的做法,届时,他们必将集中兵力阻止我军建城,捣毁城池,甚至将已经已经建好的城市夺走。」

「我朝建好的城池被彼辈夺走,然后再被其用来阻挡我朝吗?」李治的脸色顿时就很不好看。

「陛下,这是好事。」李绚再度拱手,说道:「高原广阔,吐蕃之军可来去如风,可若是有了城池作为羁绊,那么他们必须派兵守城,如此,其兵便不再来去如风了,攻城守城之下,吐蕃兵卒耗损,不几年,其国力必定衰落。」

李治有些诧异的点头,这里面竟然还隐藏着如此的杀机。

长叹一声,李治说道:「现在朕明白,你究竟是如何轻而易举就平定天阴教乱匪的了。」

李绚抵达婺州之前,天阴教的势力已经遍布在吴越各州,但是李绚直接掐死了天阴大军进入婺州的通道,甚至以一座梅岭关,就逼的天阴教不得不前赴后继疯狂的冲杀。

最后更是以一场大火,彻底的平定了天阴教南出的主力。

若是如此算来的话,都是此种做法。

「若是陛下下旨,诸方不得与吐蕃交易,那么此事便更有把握了。」李绚再度躬身,低声的递出一把凶刀。

李治愕然的抬头,思虑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此事回去之后,你写个奏本,除朕以外,其他人不得予闻。」

「臣遵旨。」李绚再度躬身,然后长长的松了口气。

攻伐吐蕃历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李绚自认为没有苏定方和李绩之能,所以做事只能采用笨办法。

不过李治究竟会不会采取他的办法,那李绚就不知道了。

现在真正着急的人是李治,毕竟他已经没有几年了。

李绚本身就是医道好手,他相信,李治的身体情况,太医院的一些人恐怕已经探出来了,但没人敢说半句。

李治自己怕也是有所觉察的,毕竟那是他自己的身体。

久病之下,虽不成良医,但也应该有所察觉才是。

李治按了按头颅,然后对着侧面招了招手,王福来立刻上前,帮助李治擦了擦额头,然后又将一块膏药贴在了李治的额头,李治立刻舒爽了起来。

稍微一缓,李治低头看向李绚,赞赏的说道:「你在扬州找到的那名果大夫,朕已经将人接到了太医院,你在此事上做的不错。」

「能对陛下之病有用便好。」李绚微微躬身,然后说道:「其实臣在婺州也在继续搜寻当地名医。」

「天下间哪有那么多名医啊,这二十年来,朕已经将所有能搜罗的名医,全部搜罗到了朕的身边,其他哪有那么好找。」李治微微叹息,他自己的病,他自己清楚,除非使用残忍的开颅之法,否则根本无法医治。

他的身边有那么多顶级的医术名家,道佛相传亦有不少。

但皇家龙气威严之下,又有几个人的能力能够有效呢。

「陛下。」李绚清朗的声音传来,将李治的思绪唤了回来,看向站在殿中年轻清朗的身影,李治温和的笑笑

说道:「二十七郎还有何事?」

李绚稍微迟疑,但还是说道:「微臣其实在婺州找到了关于神医扁鹊后人的线索……」

「哦?」李治立刻就来了兴趣,坐直了起来。

一旁的王福来也同样满脸激动的看向李绚。

李绚一拂衣摆,跪拜在地,同时低声说道:「陛下恕罪,臣翻遍婺州州志,才翻到了在南陈时期,有一位秦姓名医曾经在婺州行医,传言便是扁鹊后人,此人虽然记载不多,但前后跨度,却超过三十年。」

「哦,那岂不是说,就是在婺州隐居?」李治立刻就听明白了李绚话里的意思。

「臣也是这样认为,然而,臣找遍了整个婺州的秦姓名医,水准其实也一般,至于其他婺州名医,对陛下的风疾,也难以提出有效的医治之法。」

稍作停顿,李绚谨慎的说道:「故而,臣弟怀疑,这秦姓名医,要么是后来移居到了他处,要么是人死之后,后人并没有继承到其医术,泯然众人,要么就是他根本没有后人。」

李治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他现在才明白李绚眼中的迟疑,是害怕什么都找不到让他失望,但却又看到这么辛苦,又想要给他一些喜悦。

李治一时间从心里感到一丝满意,一丝轻松。

略微思索,李治开口说道:「从隋末乱世到今日,多少传承断绝,朕打算筹建百艺堂,南昌王,回到婺州之后,可以搜集类似的人手,若真有所得,朕记你一功。」

「臣弟明白,臣弟回去之后,必定踏遍山野,寻找天下能工巧匠的同时,也将陛下的圣恩传播山野,搭建桥梁,整修水利农田,让即便是偏远角落的乡民,也能感念陛下恩德。」李绚再度沉沉的拜身。

李治笑了,说道:「便如此吧,你大婚之日,朕就不亲自去了,你去见见贤儿,让他代朕去吧。」

「臣弟多谢陛下隆恩,臣弟告退。」李绚立刻躬身退了下去。

等到李绚彻底的离开之后,李治的脸色才逐渐的平静了下来,他轻声说道:「二十七郎起码还知道感恩,可有些人,连感恩两个字如何写都忘了。」

低头,李治在眼前不知道是谁上奏的奏折上,轻轻划了个叉,然后说道:「传旨,赐南昌王终南山皇庄一座,赐德昌郡君玉如意一对,同心佩一对,珍珠一斛。」

「老奴遵旨。」王福来立刻躬身,然后悄然的退了下去。

李治重新侧身,看向墙上的吐蕃地图。

吐蕃广大,又有高原之力,一旦倾巢而下,不久便可直达长安城下。

「小城,还是长城?」

李治转眼就将心中闪过的念头掐灭,守是不可能守的,但攻又该如何攻?

以守代攻,逐步蚕食,还是大军突入,直插腹心。

又或者,二者兼备。

一个模糊的策略出现在李治心中,然后逐渐的清晰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