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五百五十九章 长乐门下,隐太子妃

紫宸殿内,武后看向裴炎,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意。

这一眼之下,裴炎浑身上下觉得不舒服,他有种感觉,自己这一手可能走错了。

武后目光从裴炎身上扫过,转头就看向了另外一侧的李绚,目光随即淡然的问道:「南昌王,裴尚书的弹劾,你如何说?」

李绚神色肃然的拱手,说道:「回禀天后,臣之前曾怀疑,东海王或为越王,或为曹王,但东南一行证明东海王与海陵郡王后裔无关,如今隐太子外孙涉案,故臣怀疑其是否为隐太子后人为迷惑世人,故用东海王之名,若其为真,则天阴教不过是隐太子后人所利用的工具罢了。」

李绚侧头看了一脸惊疑的裴炎,嘴角闪过一丝漠然的冷意。

裴炎似乎没有料到,李绚竟然还早已经怀疑东海王和曹王越王的关系,如此,再加上今日的一切,更是将其直接锁定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后人。

「一件工具毁了,他可以随时制造另外一件,故天阴教不过是东海王庞大势力的冰山一角而已。」李绚微微躬身,然后异常严谨的说道:「臣所剿灭只是天阴教罢了,如今冒出头的,是东海王,是隐太子后人,二者不可混同,也不可同日而语。」

天阴教说到底,不过是前朝余孽罢了,但东海王,隐太子,这种事一个处理不慎,是会直接动摇大唐根基的。

「裴爱卿,南昌王所言,你可听明白了。」武后转过头,看向裴炎,神色冷淡的说道:「南昌王入仕不到半年,便已经查出如此多事,你主管刑部亦有数年之久,可为何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是刑部的那些人是酒囊饭袋,还说是你裴子隆治部无方!」

武后一声厉喝,「噗通」一声,裴炎已经直接跪了下来。

裴炎脸色难看,但依旧镇定的拱手道:「天后,臣有罪,臣无能,还请天后免臣刑部尚书之职,但天阴教之事,也多少因其动作近来才大了起来,才被……抓住把柄,请天后勿要责罚刑部诸位臣工。」

李绚侧头看向裴炎,心中一片惊奇。

裴炎真的是会说话呀,不仅推脱了自己的责任,还顺带做了一把好人。

武后冷哼一声,冷笑着说道:「你当然有罪,你管理刑部不严,致使阿史那·泥熟匐盗窃刑部官马,罚你停俸一年,为之赎罪。」

「臣遵旨。」裴炎已经深深的跪拜了下来。

李绚此时早就已经低眉垂目,他如今已经看出来了,武后和裴炎一唱一和之间,便已经将这件事里裴炎的责任完全摘了出去。

李绚心里有些腻味,虽然裴炎是被东海王算计的,但看他如此轻松就将责任摘了出去,实在太有些令人不爽。

同时,李绚心里也有些疑惑,裴炎这究竟是在做什么,这么急着为自己脱罪。

「天后,兵部事关国家兵事,兵部战马被人盗窃,臣亦有罪,臣请彻查,将兵部所有有罪人等,一体搜捕。」裴行俭这个时候,同样上前一步,面色肃然的拱手。

裴炎深深的低头,脸色早已经带着一片冷意。

武后轻轻的敲了敲桌案,然后看向裴行俭说道:「裴爱卿,你管理兵部不善,同样停俸一年,至于你所说之事,允你自查。」

「臣遵旨。」裴行俭深深的躬身。

武后突然转头,看向李绚,带着一丝玩味的问道:「南昌王,你觉得本后如此处置,可还妥当?」

李绚脸色肃然的拱手,道:「回禀天后,此次吐蕃和突厥联手算计,根本还是为了我朝出征吐蕃之事,故而才诬陷勾连二位尚书,天后处置异常妥贴,如此,对朝堂内外都有所交代。

只是此事不能就如此草草了结,臣提议,请裴尚书今冬巡边……

突厥诸部终归还是要有所整治,否则来年一旦异动,后果不堪设想。」

武后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南昌王所言有理,阿史那皇族虽然多任职长安,但其根本还在草原各部,若非草原各部不臣,其焉有妄动之心。」

武后的目光落在裴行俭和裴炎身上,略一思索,直接开口:「至于巡边之事,裴炎,今冬你去,此番突厥妄动之部落,本宫不要再听到他们的任何声音。」

「臣遵旨。」裴炎立刻肃然拱手,然后站了起来。

「还有,东海王之事,刑部和大理寺要继续追查,不得懈怠。」武后紧紧的握住了拳头。

相比于李绚这样的边缘宗室,隐太子李建成的后人,天然拥有对皇位的威胁。

当年的玄武门事变,有太过不可言说的过往。

即便是到了今日,武后也依旧不敢等闲视之。

随即,她冷着脸,继续说道:「金吾卫,还有兵部职方司,要紧盯吐蕃和朝中逆贼勾连行迹,不得枉抓一人,也不得枉纵一人。」

「臣遵旨。」李绚和裴行俭同时拱手。

「对吐蕃之战,兵部的准备要加快,裴卿,此事万万不能耽搁。」武后再度看向裴行俭。

她之所以不愿意让裴行俭今年冬天去巡边,原因就是要留他来准备征伐吐蕃之事。

吐蕃之战,稍有疏忽,立刻便有数万劲卒葬身高原之危,丝毫轻忽不得。

除了裴行俭,其他人,武后一个也不放心。

「臣遵旨。」裴行俭立刻异常认真的拱手。

「这朝野内外,没有一个让人安心的。」武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向了桌案一侧高高摆放的奏章,冷冷的说道:「突厥之事才出了多久,就有这么多人弹劾二位裴爱卿,看样子,东海王在朝中的影响力十足啊!」

李绚顿时惊讶地抬头,目光落在了一侧桌案上那一摞只要有几十本的弹章上。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就因为突厥人偷了兵部和刑部的马匹就参劾裴行俭和裴炎的。

怪不得武后要如此快的将裴行俭和裴炎的处罚决定落实下来,原来都是因为这个。

李绚赶紧低头,他知道,这些奏章未必和吐蕃有多少关系,裴行俭和裴炎都是河东裴氏之人,又都是李治和武后信任之人,只要稍进一步,立刻就是宰相之位。

两人虽然相互不对付,但那都是世家的老手段了。

大唐天下三百州,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那个平章事的位置。

裴家一下子要进去两人,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该抓住的自然要抓住。

或许,这也是东海王的手段。

「天后,吏部郎中刘应道奉旨见驾。」武后的一挥手,对着李绚三人说道:「你等站在一旁。」

「喏!」李绚和裴行俭,裴炎三人站在一侧,全都肃然拱手。

紧跟着,一名穿着绯袍的五旬长者从外面走了进来,就见他脸色肃然,沉正,举手抬足之间,能看到清晰的谨慎。

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二儿子已经死了。

李绚,还有大殿当中的众人,同时得出了这一结论。

「臣吏部郎中刘应道,拜见天后,天后圣安!」刘应道非常严谨的对着武后行礼,礼节没有丝毫错差。

武后挑了挑眉,然后说道:「刘郎中,你有多久,没有见过你家二郎了?」

「广业吗?」刘应道脸色瞬间就难堪起来,但他没有多少迟疑,拱手说道:「回禀天后,广业夫妻不睦,常留恋花丛,又置有外室,臣上回见他,还是在半月之前。」

应道没有撒谎,在场的众人都是人精,如果有些撒谎,撒的是什么谎或许他们看不出来,但有没有撒谎,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更何况在几双凌厉的目光之下,如果撒谎,有些令人怀疑的细节,立刻就能被看出来。

但刘应道的身上什么都没有。

「可是犬子做了什么,犯了大罪?」刘应道有些谨慎的抬头,看向武后,拱手道:「广业若是违反朝廷律令,请天后依律处置,臣绝不求情。」

刘应道的目光扫过李绚,裴广业和裴炎,眉头一下子就紧紧的皱了起来。

他虽然平时不主动去触碰那些敏感的东西,然而突厥之事,虽然对外封锁了消息,但是在朝中,却是人人皆知。

刘应道没想到他竟然在同一时间看到了李绚,裴广业和裴炎三人,心中立刻就是一个咯噔。

然而武后却没有让他继续深思下去,武后直接果断的问道:「刘郎中,你有多久没有去过长乐门了?」

刘应道顿时愕然的抬头,他有些慌张的拱手道:「回禀天后,臣除了每年正旦之日,前去请安之外,其他时间便从未去过长乐门。」

「那就去看看,你的那位岳母,近日身体不安,太医说,她没有多少时日了。」武后的一句话,说的就连李绚,裴广业和裴炎夜无比的愕然。

刘应道的儿子刘广业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孙,刘应道,自然就是李建成的女婿。

刘应道的岳母,自然就是李建成的正妻。

隐太子妃,郑观音,

李绚死死的低头,朝野内外,知道隐太子妃还活着的人少之又少。

知道她一直藏身在长乐门内的,就更是没有几个了。

当年隐太子李建成和巢王李元吉被诛。

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另嫁与李世民,享受恩宠,共育一子,便是曹王李明。

而隐太子李建成的正妻,则正是郑观音。

郑观音出身荥阳郑氏,五姓七家之一,父兄都是朝野***。

即便是因为隐太子李建成之事,家族受到牵累,但依旧稳稳坐于五姓七家之一,太宗不敢造次。

至于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她虽然是隋观王杨雄侄孙女,但家族支持甚弱。

虽屡次坚定拒绝,但最终还是被李世民得手,可终其一生,也未被太宗册封为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