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五百七十七章 画蛇添足,群贤毕至

码头上,不知不觉间,站在四周旁观的百姓越来越多。

又要打仗了。

隐秘的消息在人群当中传播,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盼。

唐人重军功,世所皆知。

只可惜,这一次筹兵大多是在江南道,长安附近是没机会了。

李绚站在码头上,看着这一次随同南下的所有官员全部抵达,这才转身回船,准备出发。

就在此时,城门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数匹骏马载着数名书生模样的官员,朝码头而来,

当先的是一名穿着绿袍的青年官吏,身后跟着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郎。

远远的,李绚能够看到其中不少人脸上还有宿醉的晕红,

这些人之中,虽然大多数陌生,但也夹杂着两个中年人,倒都是李绚认识的。

大理寺丞狄仁杰,左金吾卫长史姚懿。

跟在姚懿侧后的,是他的独子姚崇。

和姚崇并行跟在最后的,是贺知章。

狄仁杰,姚崇,贺知章,这三个人怎么混到一起了。

李绚并没有注意到,当看到当先那名绿袍官员的时候,依旧被留在船首的钦钝角干脸色瞬间一片难看。

众人转眼就到李绚眼前,当先一人率先翻身下马,其他人也随后跟着下马。

身穿一身绿色官袍,面目清朗的青年官吏,走到近前,对着李绚郑重的拱手:「下官弘文馆待制杨炯,见过南昌王。」

「先生请起。」李绚赶紧将杨炯扶起,然后有些无奈的苦笑道:「原来昨日在曲江池偶遇的就是先生,小王常听子安先生言及先生,先生才华盖世,当世卓然,若是昨日便知道是先生,应当多攀谈几句的。」

昨日从终南镇返回,游玩曲江池时,李绚碰到的那对夫妇,就是杨炯夫妇。

命运奇巧,有的时候,还真是令人唏嘘。

杨炯微微一笑,说道:「下官也未曾想到,昨日见到的便是王爷,至于王子安之言,倒是不错,其人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只可惜世人愚顽,王杨卢骆,炯耻在王后,愧在卢前啊。」

李绚嘴角微微抽搐,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耻在王后,愧在卢前。

这话也只有杨炯能说。

杨炯自认为才华在王勃之上,但却自愧不如卢照邻。

只是,李绚和杨炯不过出见面,这么直说真的好吗?

李绚微微拱手,转口问道:「不知先生今日来此可有他事?」

「奉太子殿下令,送南昌王东行。」杨炯脸色肃然起来,转身朝着太子宫的方向微微拱手。

杨炯说完之后,后方一人已经带着托盘和酒壶、酒杯上前。

其人并非东宫内侍,看起来比杨炯要年长几岁,身材高昂、仪表堂堂,虽一身素衣,但也能看出是一名文官。

杨炯赶紧介绍道:「这位是乙亥科举进士宋之问,如今,职司弘文馆内直。」

「宋之问见过南昌郡王。」宋之问非常客气的对李绚躬身,态度虽然客气,但言语之中,却带着一丝傲气。

「见过宋司直。」李绚非常客气的拱手还礼。

宋之问虽然人品不佳,但文名还是不错的。

看着杨炯,宋之问,贺知章,姚崇等人汇聚在一起,李绚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杨炯微微一笑,说道:「我等昨夜在城中饮酒,便一起宿在下榻,今日恰好同时接到了太子旨意,后来又碰到了前来为王上送行的姚伯父和狄寺丞,就一起来了。」

「原来如此。」李绚有些恍然的点头。

杨炯上前一步,对着李绚拱手道:「王爷此番东征新罗,杨炯不才,奉令一诗为王上送行。」

李绚的眉头顿时一挑,奉令送行,制诏赋诗。

大唐出军征讨新罗,虽不至于皇帝登坛拜将,起码太子和宰相要相送。

但李绚如今出发甚急,不说皇帝,就是太子和宰相都来不及来送行。

所以这时候,也不知道谁跟李贤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将大唐四大才子之一的杨炯派来给李绚送行。

同来的,还有上一科新科进士的宋之问。

虽然上一科宋之问不是状元,但他的诗才却是众人之首,不然也不会被擢升进入弘文馆。

只是杨炯似乎心里也有些反感,宋之问也稍微有些不满,毕竟诗词一道,在乎传情写景,强而为之难有佳作。

这一点,李绚是认同的,但是太子旨意一下,难能奈何,

李绚对着杨炯微微拱面色诚挚的说道:「如比,便有劳先生,小王聆听先生佳作。」

「王上客气了。」

李绚的态度让杨炯的神色稍微和缓,略作沉吟,杨炯看向眼前的三艘官船,缓缓开口:「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离亭不可望,河水自西东。」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李绚眼睛微微一眯,神色之间,杀气透眼而出。

杨炯顿时感到凛然一肃。

李绚沉沉的点头赞道:「好一句杀气绕湟中。」

抬起头,李绚的目光死死的盯向了船首的新罗请罪使钦钝角干。

锐利眼神仿佛无数的剑刃风暴,不停的围绕钦钝角干不停的来回风暴切割。

如果李绚的眼神真的如同剑刃一般,那么钦钝角干早已经是体无完肤了。

深吸一口气,李绚回身,朝着杨炯沉沉躬身:「多谢先生厚赐。」

杨炯摇摇头,说道:「不瞒王上,这诗是旧诗,但今日得见王爷锐气,如今顿觉再是应时应景不过。」

李绚赶紧拱手:「先生谬赞了,只要先生不觉得小王配不上这首诗便好。」

杨炯没有再看李绚,转头看向宋之问,坦然的说道:「延清兄有急才,不若今日也赋诗一首,赠予南昌王,以为行壮。」

「令明贤弟既如此说,那为兄便只好勉力为之。」宋之问苦笑的拱手,随即,他的脸色就肃然起来:「

季秋辞国门,行途横万里。严程无休隙,日夜涉风水。

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百越去魂断,九疑望心死。

异国多灵仙,幽探忘年纪。悠悠南溟远,采掇长已矣。」

「好一个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李绚对着宋之问拱手,说道:「今日无论如何,是和剑过不去了。」

宋之问坦然笑道:「王爷出兵新罗,自当以诗剑相送。」

「多谢延清先生了!」李绚认真的致谢,宋之问或许人品不佳,然其诗才乃属天下一流,实在敬佩。

「我等二人已经完诏,不若王爷也来上一首,共享盛情。」杨炯说着,目光已经看向了李绚。

李绚虽是当朝郡王,但诗名同样不俗,毕竟三秋王的称号,也是天子认可的。

丈夫志,耻等闲,颇有凌云之志。

仅此两首,已足以让李绚在当时文坛立足,但也仅是立足。

毕竟前有

王杨卢骆,后有宋之问,刘希夷,贺知章,姚崇一干人等,中间还横插一个杜审言,李绚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还需一番功夫。

「二位先生才情纵横,绚天资浅薄,还需稍作整理。」李绚抬头看向众人后方的贺知章,招招手,将他叫了过来,很特意的说道:「季真贤弟,如今尚需麻烦你为为兄争取一点时间。」

李绚也没发觉,贺知章竟然已经和杨炯,宋之问,这些人混在一起了。

不过想想,贺知章如今的才学,或许离状元还差一些,但一个进士,却是妥妥的。

「小弟敢不奉命。」贺知章对着李绚深深一鞠躬。

他如何不知今日一行,他日必将在大唐文坛落下深重的一笔。

就如同数月之前,杜审言南下蜀中任职,王勃,杨炯,骆宾王,宋之问接连相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宋之问《三月三日于灞水曲饯杜长史别昆季序》,都是当时佳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名句。

今日虽然没有王勃和骆宾王,但杨炯在这里,南昌王也在这里,再加上他贺知章,今日文风之盛,绝不输于当日。

略一思索,贺知章开口:「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友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东草夏先秋。万里海城寄,无贻汉国忧。」

「万里海城寄,无贻汉国忧。」杨炯满脸诧异的看向了贺知章,贺知章之前为李绚写的一首催妆诗,引起了杨炯等人的关注,也就是这一二日间,才初次见面。

贺知章文采华丽出口成章,让杨炯十分欣赏,然而今日这一句「万里海城寄,无贻汉国忧」,实在是令他都感到惊艳。

李绚满意的点点头,侧头看向另外一侧的狄仁杰和姚崇,说道:「二位,你们谁先来。」

「下官就不凑这个热闹了。」狄仁杰赶紧摆手,他考的是律科,不是进士科,也不是秀才科,所以不用严考诗词。

狄仁杰并非没有诗才,只是今日群贤毕至,他的那点墨水就没必要拿出来献丑了。

李绚的目光落在了姚崇身上,姚崇明年同样要参加科举,虽说他已经获得了入仕资格,但想要获得更好的授官,就需要在科举中取得上佳的名次。

如今摆好的这一场,就等同在替他扬名。

略微上前一步,姚崇在父亲诧异的目光中,缓缓开口:「游豫停仙跸,登临对天晴。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李绚眉头一挑,轻声念道:「不错,不错,小蓬瀛,小蓬瀛,倭国是大蓬瀛,东岛便是小蓬瀛,姚贤弟心中或有丘壑啊。」

李绚对姚崇一片赞叹,尤其他这一首诗,的确上佳。

李绚抬头看向了上方的钦钝角干,钦钝角干的脸色一阵苍白,他总感觉今天这几首,都是有意针对他的。

一个「杀气绕湟中」,一个「台庭鸣剑履」,一个「万里海城寄」,一个「高兴小蓬瀛」,杀气凛然直指新罗。

看着钦钝角干脸上的神色,李绚知道,这家伙的心志已经被摧残的够惨,没有必要再补上一刀了。

「王上。「杨炯突然间开口,目光炯炯的看向李绚,在场众人也是一样。

众作已至,如今就等李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