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五百九十六章 灵隐寺中,威胁道真

树叶哗响,缠绕在飞来峰西麓,起伏的山道上,马蹄声从山下传来。

一行十几匹高头大马,驮着十几名黑衣骑士,缓缓的前行。

为首一人,一袭的黑底金丝长袍,面色俊朗,眼神肃然,一手按在腰间的八面汉剑之上,熟悉的姿态,此人赫然正是李绚。

李绚回头,远处的山脚下隐隐能够看到平滑如镜的西湖,如同美人一样,平躺在大地之上。

西湖平光美艳,美人亦是同样。

这已经是李绚来到杭州的第二天,没有丝毫犹豫,李绚立刻出行,直奔西山而来。

马蹄轻响声中,一行人速度并不慢,片刻之后,众人便已经来到了一座古寺之前。

寺门牌匾上刻着三个大字:灵隐寺!

一名灰衣知客僧站在冷泉侧畔,随着翻身下马的李绚合十行礼道:「小僧定山,见过南昌郡王。」

「见过定山大师。」李绚双手合十回礼。

「王爷请,按照王爷所令,道真大师已经在客房等候。」定山在前方引路,李绚随后而行,一众千牛卫稍落半步。

进入灵隐寺,左侧是天王殿,右侧是钟楼,整座寺庙清静幽然。

定山领路右行,前方钟楼的对面是十方苑,道真和尚就在里面。

定山在十方苑门口站定,然后对着李绚拱手道:「王爷请。」

李绚合十还礼:「有劳大师了,此次来往匆忙,等到下回再抵灵隐寺,小王必定好好向慧清方丈请益。」

「王爷客气了,上次万象阁之事,鄙寺还未感谢郡王。」定山看了已经站在门口的两名千牛卫,再度双手合十,然后转身离去。

李绚看着定山离开的背影,神色间带起一丝莞尔。

当初万象阁汪朝之事虽已过去数月,但灵隐寺众僧似乎并未将其忘却。

李绚当初并未亲自动手,但仅仅一个消息,就已经让附近几座山头的大小佛寺同时连夜清洗,虽说后来并没见到任何尸体,但有心人统计,附近几座寺庙起码有十数名僧人,一夜之间彻底不见了踪影。

灵隐寺是附近一带最大的寺庙,若是死的人多,还是要属灵隐寺。

李绚当初虽然没有踏足灵隐寺,没有举起任何屠刀,没有杀任何人,但灵隐寺已经依旧将李绚当成当初那件事情的罪魁祸首。

但李绚脸上的莞尔,在一瞬间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当初真正动刀的人,说到底,还是灵隐寺自己。

说起杀人,佛门动起手比常人还要更狠。

如今的佛教恭顺,不过是被几次灭佛之后,杀怕了而已。

毕竟从一开始,佛乃是化外之教,并不礼敬皇帝,五胡十六国期间更是如此。

若真将佛教当成是恭顺的绵羊,那是真的不知死,尤其日后还有武后崇佛。

李绚深吸一口气,他这一次来到杭州之后,立刻严令灵隐寺负责帮忙寻找道真和尚。

灵隐寺原本有些不愿,但好在道真和尚恰在此时从山中而返,难题这才解决。

看了左右一眼,李绚神色淡淡的说道:「守住这里,本王未出来之前,任何人不准进出,里外不管任何人试图闯门,一律拿下,有亮兵刃者,斩!」

「喏!」几名千牛卫同时拱手应诺,然后肃然的站在门口,李绚则是缓步进入了十方苑。

院内幽静谧然,中间一座三米高的石塔无声静立,四周的禅房内早已是空无一人。

绕过石塔,李绚走入了后院最西侧的禅房之中。

一名穿着白色僧袍,看起来颇为俊秀的年轻僧人端坐在软榻之上。

李绚

进门,僧人开眼,双掌合十,躬身行礼道:「禅宗道真,见过南昌郡王。」

「见过道真大师。」李绚双手合十还礼,然后略微怀念的说道:「此次距离和大师上次相会,已经过去数月时间,大师风采依旧,李绚深感钦佩。」

道真和尚眉角微微一挑,说道:「大王记错了,大王上回经扬州之时,与贫僧并未有过会面。」

「哦,是本王记错了吗?」李绚淡定不在意的笑笑,迈步走到床榻一侧的蒲团上坐下,抬头看着道真,轻声说道:「钦钝说过,那一日,大师就在新罗使馆当中。」.

「大王记错了,那一次出现在使馆门外的,是一位千牛卫的将军,不是大王。」

「本王从来没说,本王那一日是在门外见到先生的。」李绚淡淡的一句话,道真和尚的眉头顿时紧皱了起来,这是何意?

李绚拿起桌几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清茶,然后才看向道真,似笑非笑的说道:「本王来杭州之前,曾经在扬州大明寺见过无以大师。」

听到李绚提及无以,道真平静的眼眸瞬间闪过一丝波澜,他的双眼随即低垂,轻声说道:「大王此刻应当在杭州招募士卒,整修战船,为何会到此处,来见贫僧?」

李绚放下茶杯,目光落在茶杯之中,轻声说道:「此番大军援助安东,一场大战难免,朝廷水师出动,准备绕到东岛之南,从新罗后方发起袭击,然后一举攻至金城之下。」

道真的神色依旧平静,整个虽然没有在说话,但却又好像在问,大唐和新罗开战和我们倭国有什么关系。

「大唐水师东行,对新罗熟悉之处,多在百济故地,但如今,我朝水师准备从新罗东侧海岸突袭新罗后背。」

李绚稍作停顿,看向道真说道:「贵国和新罗多年纠葛,不知是否有新罗东侧海图,若贵国能有相助,则大唐幸甚,贵国幸甚。」

道真眉头紧紧的簇了起来,李绚刚才那番话,话音多有不实之处,但又似乎在指向什么。

微微低头,道真再度缓缓开口:「国中多年来的确和新罗有所交往,对其东海岸线,却是熟悉,但海图之事,实为机密,今多藏于王宫,若是王爷时间充裕,贫僧可写信回国,让人将海图送到王上手中。」

李绚轻蔑一眼,然后冷冷的说道:「本王要的,不是那种用来糊弄渔民的假地图,而是贵国多年来使用种种手段精心绘刻的东岛海图。」

「王爷是在说我朝有心新罗?」道真的眼睛微微一眯,然后轻笑一声,坦然的说道:「当年白江口一战,我朝水军受创严重,如何还能有心新罗?」

对于道真之言,李绚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屑。

如果他不是专门了解过倭国和新罗多年的战事纠葛,恐怕也不会知道,在白江口海战之前,倭国和新罗、百济早已经发生了数十次的彼此交战。

倭国虽然败多胜少,但从未放弃对新罗和百济的觊觎。

当年百济在大唐和新罗的夹击下,左支右绌,最后才联系倭国北上,如果不是有刘仁轨主持白江口一战,那么恐怕那一战失败之下,倭国和百济联军早就已经一起灭了新罗。

李绚自己拿起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才淡淡的说到:「据本王所知,近十余年来,贵国天武王一直励精图治,卧薪馋胆,整修军备,试图再入东岛,但可惜始终未有合适之机,不知可有此事?」

道真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据他所知,大唐历来对倭国并没有多少兴趣。

毕竟当年白江口一战,以大唐获胜而告终。

多年来,倭国对大唐臣服,屡屡派遣遣唐使来大唐学习,国内也根据大唐国制积极进行改革,国力迅速恢复。

尤其如今,大唐和新罗交战数年,早已是两败俱伤,如今大唐更是因为吐蕃的缘故,一直在积极准备撤军。

即便是现今因东海王之故,唐皇愤怒,试图剿灭新罗,但道真判断,最终也难免撤军之举。

看了道真一眼,李绚平静的说道:「大师是否在想,大唐撤军,新罗紧咬不放,等到大唐的影响力在东岛被彻底清除之后,然后趁新罗虚弱之际,贵国挥师北上,直接拿下整个东岛?」

道真手里的佛珠不由的微微停顿。

李绚轻轻一笑,随即说道:「那贵国可要快些准备了,若是本王所猜不错,大唐和新罗一旦战事了结,新罗人立刻就会转身,将目光盯在贵国。」

「嗯?」道真终于忍不住抬头看向李绚,神色愕然的说道:「有吐蕃之后,新罗不是应该将目光盯在大唐身上吗?」

「大师说笑了。」李绚淡淡的抬起茶杯,轻声说道:「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十六朝至今,何时有东岛之国入侵过中原……即便是杨广三败高句丽,之后,国内混战,高句丽都没有过此种举动,更何况如今,疲弱的新罗。」

「那战后新罗应当休养生息才是,何必招惹我国?」道真虽然知道一国侵略之心强烈,但依旧嘴硬。

李绚从袖子里面掏出一封圣旨,平放在案几之上,然后淡淡的说道:「因为就在数日之前,本王已经让新罗的那位崔中侍知晓,大唐将和倭国联手,南北夹击新罗,准备将其灭国。」

「什么?」道真终于忍不住的站了起来。

李绚的这番假话,绝对会让新罗人在战后准备对倭国动兵,以新罗和倭国人的仇恨,他们绝对会中大唐离间之策的。

看着目光平静的李绚,道真缓缓的坐了下来,沉声问道:「不知圣人究竟意图如何?」

事情业已如此,毕竟难有回旋余地。

以新罗那群人的猜疑,他们战后必定会对倭国动手的,如此,倭国必须要提前准备,然而倭国要如何准备,还要看大唐准备如何。

「一切就在这封密旨之上,大唐和倭国联手,一起灭亡新罗,不过非是现在,而是将来,大唐终究还会对新罗下手,或许是明年,或许是后年,和新罗之仇,大唐谨记,届时,倭国策应便可。」

道真转身,死死的盯着李绚,说道:「若是大唐覆灭新罗之后,又转身盯上倭国,又该当如何。」

「不会的。」李绚很直接了解的摇头,说道:「多年以来,中原和东岛征伐无数,但始终未能彻底降服,大唐需要的,只是一个愿意降服的新罗,若是倭国有力,不妨在东岛也占一杯羹。」

李绚轻轻的将圣旨往前一推,轻声说道:「圣旨在此,大师不妨仔细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