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六百零七章 喜脉,喜脉

第六百零七章 喜脉,喜脉

书名: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7 21:47:40

紫宸殿内,金案之后,武后看着眼前空荡荡的大殿,幽幽的开口:「范卿,若是将南昌王调至新罗如何?」

范履冰微微一愣,但随即就恍然明白的说道:「此事可行,南昌王为人心细,再加上出身,李谨行必定不敢将他置于前线,的确比让他留在扬州的好。不过……」

「直说。」武后没在意的摆了摆手,这事没那么容易,而且范履冰的话还没有说完。

「天后,南昌王极擅长守城。」范履冰拱手,深吸一口气,认真的说道:「东岛之事,虽说南昌王策划周密,但人心凶险,国之大事,寄托于人心反复之上,终究不是正道。

若是有个万一,大军溃败,此事虽很难发生,但万一之下,以南昌王之能,李谨行必不会顾及他的身份,将他放在最后,用来拖延新罗脚步恐是必然,虽然凶险,但南昌王很有可能会鼎立殊功,一旦全身而退,其势难遏。」

「都如此了,他还能创造奇迹。」武后脸上终于带起一丝诧异。

「天后!」范履冰微微躬身,说道:「南昌王守城,除了依赖精兵悍卒以外,更多的是依赖军械和天时,若是给他足够的工匠,守上一个月都不成问题,此外,还有就是天时。」

说到这里,范履冰的神色逐渐有些沉重:「南昌王经由药王韦玄藏调教,个人在医理上并未有太多的成就,倒是学会了道门的夜观天象之法,梅岭关一场大火,婺江之上的一场飓风都是明证,若其在东岛之上,瞅准时机,再来一场大火,火烧大城,新罗人恐有大劫。」

武后微微的点头,脑海中浮现出了大火之中,无数的新罗士卒陷身祸害的场景,同样,还有在远山之上眺望火城,然后率众从容后撤的李绚的身影。

「他的确做的到。」武后轻声一叹,然后低笑一声道:「若是真的如此,恐怕苦战回归,一个实职的十六卫中郎将怕是少不了的,甚至陛下搞不好会让他直接接替丘神積之职。」

「天后,南昌王若是如此,将来恐怕就是接替程将军也未必不可。」范履冰最后一句话,终于让武后彻底变色。

程处弼是忠诚于皇帝的,但是在忠诚于皇帝和天后之间,他又选择了天后。

程处弼站立在皇城城门之上,的确给了武后极大的安全感,同时也让朝野重臣清楚武后的势力之强,可若是这个位置上的人换成了南昌王,那么潜移默化之间的人心变化,就可怕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留在江南吧。」武后干脆利索的做出了判断。

范履冰微微躬身,道:「臣知道天后在担忧什么,不过依臣看来,天后过虑了。」

「哦?」武后抬眼,微微皱眉,随即道:「范卿细讲。」

「喏!」范履冰再度拱手,然后直身细致的说道:「东南世家自东晋南北朝,乃至前隋及唐,其中虽偶有灾祸,但大体无碍,吴越十六家的格局早就成型,极为的稳固,很难说,会因为王权更迭而投入太多。

故而,别说是南昌王,就是裴尚书亲至,吴越世家也不过是表面应对罢了,他们的心思还在朝堂,在陛下身上,天后只需在适当的时机遣使安抚,便可尽收世家之心。」

「范卿通透啊。」武后终于笑了起来,满意的点点头,随后说道:「如此看来,东海王在吴越之地,也并无多少势力。」

「当是如此。」范履冰声音平稳,但却十分肯定。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南昌王在东南能折腾出什么动静来吧。」武后终于彻底的放心下来,轻笑了起来,稍微向后靠了靠,武后目光落在殿外,然后随口问道:「范卿如何看待南昌王其人?」

「有独当一面之姿,但大局太差。」范履冰微微摇头,感慨道:「臣之所以建

议将南昌王留在东南,实在因为这的确不是一件坏事。」

「范卿细讲。」武后声音虽然很轻,但微微侧身,他明显来了兴致。

范履冰在诸多北门学士之中,也是最稳重的人,有些事情上,武后对他的信重,还在元万顷和刘祎之之上。

范履冰再度拱手道:「天后,纵观南昌王出仕以来,洛阳,扬州,杭州,婺州,多以破案为主,或与其洞察人心之能有关,行事做法也常用破案之法,即便后来死守梅岭关,破敌婺江上,看似借用风时,但本质依旧是对人心猜测,此行或可用于判案断案,但行军作战完全不行。」

「卿之前还说南昌王善于守城,如何又说完全不行?」武后稍微皱了皱眉头。

「天后,守城只需对己方人心猜测掌握,对彼方,只需有个大概即可,但大军征伐却远不是如此,其一,军卒将领之数远多于守城;其二,战局绵延长远,战场布及广阔,尤其以骑兵,以吐蕃为主,骑兵快速移动,受天时地利战术影响太大,反而是人心所用不足。」

稍作停顿,范履冰苦笑着说道:「这也便是臣之前所说,南昌王大局不足,守城尚可,但行军不成,他日或可调为西线某州刺史,但也仅此而已,不可任其为行军大将。」

武后下意识的点点头,她的脑海中回想起李绚曾经在洛阳,扬州,杭州,婺州,乃至于睦州所做之事,最终还是点点头,说道:「范卿所言不错,想在睦州之时,段宝玄便请任其为安抚使,如此看来,段卿也是同样看法。」

「是的。」范履冰稍松一口气,然后说道:「南昌王为人谨慎,但又爱民如子……呵……」

武后微微一愣,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范卿为何发笑?」

「臣失态了。」范履冰立刻拱手,收敛笑容,然后说道:「南昌王其实并无多少爱民之心,他只是对百工水利之术感兴趣罢了,之后所传的三秋诗也好,丈夫志也罢,不过是少年人的理想而已,天后试想,一个尚未及冠的少年,又能有多少理会民间疾苦呢!」

「范卿看人之术果然特别啊!」武后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实际上她之所以对李绚如此关注,还是因为李绚得到了李治的信重,分明是在将李绚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培养。

现在听到范履冰这么说,武后对李绚的使用,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起来。

皇帝现在想的,是让李绚在鸿胪寺待上几年,然后调任地方州刺史,历练几年之后,等到三旬年纪以上,四旬年纪左右,回朝任职礼部尚书,但如今看来,只需要在中间略作手脚,鸿胪寺,司农寺,大理寺,礼部,工部,甚至刑部,少卿,卿,侍郎,中间再有几任刺史,便足够将他熬到六七十岁,那时候……

武后想到这里也就不多想了,那个时候,她自己都未必还在。

稍微停顿,武后重新看向了桌案上的奏本,李绚经由太子,交给皇帝,最后又落在了她手中密奏,武后轻声问道:「范卿,你觉得南昌王和太子关系如何?」

「君臣之属罢了。」范履冰一句话回答的很直接。

「哦?」武后神色有些平淡,但却开口说道:「南昌王每十日便有一本奏章送上,陛下有意让贤儿向南昌王学习地方处政之道,毕竟他们是同龄人,贤儿也曾参加南昌王的婚事。」

「天后。」范履冰声音紧跟着响起:「天后英明,应当能够所见,在南昌王的奏章之中,只有政务和公事,并无私情,而且据臣所知,今日,东宫数位庶子,宾客,都有政务要忙,所以南昌王的奏章到后,太子并未多研,便送到了陛下手中,南昌王和太子仅仅是君臣罢了。」

说到这里,范履冰轻叹一声,说道:「天后可还记得,在洛阳之时,正是南昌王查出了太

子的不当之时,南昌王或许并未多想,但太子……」

「砰!」的一声,武后重重的拍在了眼前的桌案上,咬牙切齿的骂道:「这个逆子!」

「天后息怒,太子不过是年幼罢了。」范履冰赶紧安抚,同时说道:「只需严加管束,时间……」

范履冰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内侍便已经无声的从侧后走上,将一本奏章放在了武后身前的桌案上,也不等武后反应,那名内侍竟然就已经无声的退了下去。

范履冰眨眼,迅速的低下头。

秘卫,整个宫中,只有秘卫有这种权利和胆子,敢在武后发怒之间,送上奏本。

因为那本身就是武后赋予他们的特权,秘卫所奏之事,几乎也全是武后特意嘱托之事。

武后压制住愤怒,有些不豫的拿起了奏本,然而看了第一眼,她的脸上就露出了满脸的古怪。

范履冰有些小心翼翼的探问:「天后,不知出了何事?」

武后看了范履冰一眼,抬起头,让手下人将奏章送了过去,同时有些好笑的说道:「今日早先,南昌王妃身体不适,彭王妃请药王韦玄藏为其诊脉,就在刚才得其为喜脉。」

「南昌王有后了?」范履冰脸上满是惊讶,忍不住的说道:「南昌王这才成婚不到一月吧。」

「二十日。」武后好笑的点点头,说道:「本来南昌王妃本月经期未至,彭王妃便已经察觉了什么,刻以专门去请药王韦玄藏诊脉,以药王之能,这才诊出了喜脉,不过也需再等二十日才能断定。」

武后脸上的笑意微微收敛,然后说道:「不管如何,这是好事,是宗室喜事,传旨,从宫中选滋补药材到彭王府,以示慰问,大张旗鼓一些。」

范履冰一愣,随即惊喜的拱手,说道:「天后英明!」

武后摇摇头,轻声道:「之前本后还在思索是否要将其送入新罗,如今看来,还是算了吧,传旨,南昌王妃有孕,彭王妃有请,令南昌王不得东行。」

「天后圣明,如此,东岛之事更易操作了。」范履冰一句话说出,武后的眼神立刻就看了过来。

范履冰立刻住嘴,脸上闪过一丝后悔。

武后微微的摇头,然后看向了眼前空荡荡的大殿中央,似乎在想着什么。

又或者是,在算计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