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六百二十一章 宰相之争,欲引乱战

杭州刺史府,大堂。

来敬业肃然端坐在正堂公案之后,有些恍然的说道:“李敬业因为和薛璋曾经是同窗,故而在薛仲璋前来杭州任职时,李敬业就将自己的别院暂时交予薛璋暂住?”

李绚坐在左侧上首,苦笑着点点头,拱手道:“使君,在长安时,很多事情,我等都还未知晓,他们就已经算计好了。”

一句话说完,李绚的脸色有些难堪。

他是现在才想明白,在他离开长安的那一夜,究竟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裴炎不仅安排了薛仲璋进入了筹兵大使府,甚至还在当夜就已经开始筹划,让他转任杭州法曹参军,同时给他准备了调查杭州官吏和世家的密令。

在那一夜,朝廷就已经定下来段宝玄调任大理寺,袁嘉祚接替调任越州都督府,来敬业则接任杭州刺史。

在那时,很多人都接到了消息,但李绚对这些却没有丝毫探问。

包括他岳翁刘仁轨在内,也没人和他讲这些事。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李绚知道了这些,根本没有多大好处。

相反的,一旦被人知道他得知了那些消息,反而容易被人弹劾。

……

“所以,李敬业要倒霉了。”来敬业眼睛微眯,嘴角闪过一丝诧异,一丝思索。

李敬业身为眉州刺史,人远在眉州,便已经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朝中最新的人事任免。

而且还是涉及到润州,杭州,越州和大理寺,四个三品大官的调动任免。

这是极度敏感的。

一旦事情曝光开来,甚至不仅是李敬业,就是向李敬业传递消息的人也一样要倒霉。

“这些不过是小事罢了,动摇不了英国公多少根底的。”李绚摇头叹息,伸手端起放在一侧的热茶,轻轻抿了一口,颇有些没有滋味。

李積在朝堂的地位甚至还要在李靖之上。

相比于李靖的独善其身,李積在废王立武一事上对武后的支持,让他获得了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

即便是有御史弹劾,帝后不发话,这事也难以推进下去。

“所以,你把人直接交给了刑部的人?”来敬业侧头看向李绚,眼底带起一丝惊讶。

李绚笑笑,点头说道:“这案子到这里已经无关我等之事,关键在于天后对于此事的判断……薛仲璋不过是个被利用的蠢货,或许他的背景,让东海王有拉拢的心思,但一切远还未至那一步,所以牵涉到裴炎,也不过是识人不明,滥用亲信而已。”

如果单纯的从眼前的情况来看,事情的确很简单,但事情真的就会如此简单吗?

李绚的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幽暗之光。

“所以将人送到长安,将这件事情放到更多人的眼皮子底下,让他们盯着去撕咬裴炎。”来敬业转眼就看透了李绚真正的目的。

其实这件事情对裴炎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直拖下去,拖到人们都忘了这件事。

可是现在,李绚偏偏将文旭给抓到,然后又在年底正旦大朝会之前送往京城,这下热闹了。

“世叔错了。”李绚放下茶杯,看向来敬业,目光中闪着神采的说道:“其实这件事虽然动摇不了英国公,但英国王一系人,难道就真的不担心裴炎将这件事情往英国公身上攀扯吗?”

李積虽然已经亡故,但李積当年在军中的旧部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在朝中占据高位。

甚至不客气的讲,即便是李绚的岳翁刘仁轨,当年在新罗时,也曾是李積的手下。

“贤侄是想让英国公的人和裴炎斗起来?”来敬业神色一下子郑重起来。

李绚将茶杯轻轻往前一推,随即低声说道:“朝中宰相虽多,但细数起来,也就那么几位,彼此争抢之下,留给后来者的位置越来越少……裴尚书是天后信重之臣,很难说不会往前更进一步,最关键的,是他足够年轻,而且足够有野心。”

宰相争夺,如今和他们几个有关的只有一个,这个人便是来敬业的伯父黄门侍郎来恒。

来恒年纪已六十有八,相比于李绚的岳翁刘仁轨也小不了几岁,但刘仁轨已经前前后后数度为相,但来恒却还一次都没有为相。

按照他的年纪,在他致仕退休之前,朝廷应该会给予他同平章事之位,但仅仅是同,而且时间不会很长。

尤其相比于常年征战的刘仁轨而言,来恒的身体反而更加多病,能做的就更少了。

他越早能成为宰相,便能为来家子弟积累更多的底蕴。

在来家的新一代中,真正有这个前途指望的,只有来敬业。

来家想要在朝中更加稳定,那么就必须要提前帮来恒抢下位置,而他们的对手,便是裴炎。

李绚的隐晦提议,来敬业微微点头赞同。

朝中斗争便是如此,此消彼长,你弱我强。

若是裴炎在和李敬业的斗争中失了分,那么宰相这个位置,自然会离他越来越远。

“没那么容易。”来敬业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无奈摇头,苦笑一声,说道:“这事只需要英国公和裴尚书两人相互沟通一下,两人便可以消除一切误会。”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更好。”李绚一抬头,来敬业立刻捕捉到了他的尾音,眼神瞬间就亮了起来。

李绚神色平静的说道:“世叔,此事我等不需多做什么,只需让朝野皆知,东海王的手下,曾经陪同裴尚书的内侄,在英国公的别院住过几日,之后,东海王的手下,便长期潜伏在潜伏在英国公的别院,不过后面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为了撇清关系,很多人都会动起来。”

“东海王的手下,曾经陪同裴尚书的内侄,在英国公的别院住过几日。”来敬业微微点头,然后又摇头,谨慎的说道:“此事不能我等出面,毕竟不管是裴尚书,还是英国公,天后那里都不会置之不理的。”

李绚略作思索,提议道:“正谏大夫如何?”

“薛元超?”来敬业眉头微蹙,思索起这其中的厉害来。

李绚轻声解释道:“正谏大夫掌议论,谏得失,薛仲璋又是薛家子弟,他出面乃是最好。”

“为何不找御史中丞崔谧?”来敬业谨慎的看着李绚。

李绚摇头,不赞同的说道:“因为御史中丞没有宰相之望,御史大夫空缺已有数年,御史中丞往上不过御史大夫,但正谏大夫,往前可是宰相。”

来敬业似乎想起了什么,赶紧说道:“可正谏大夫和裴尚书同样是天后亲信?”

“世叔忘了!”李绚身体前倾,压低声音说道:“正谏大夫本身是和静县主驸马,他之长子,如今恰是太子舍人,虽是天后亲信,但却不如裴尚书,如今想来,他才是最合适动手之人。”

来敬业不置可否,反问道:“可如何才能让正谏大夫出面?”

“此事易也,千牛卫,金吾卫,大理寺,刑部,雍州府,长安万年二县,只要稍微过问一下薛家大郎和薛仲璋兄弟关系如何便好,然后再旁敲侧击一下,询问薛家大郎和闻喜县主之子刘广业关系便可。”

李绚一句话,就将薛曜和刘广业联系在一起。

当初正是因为刘广业的死,带出了东海王是隐太子李建中血裔之事。

若薛曜与其有所勾连之嫌,再加上一个薛家薛仲璋,河东薛氏的麻烦绝对不小。

但不小归不小,也仅此而已,但却足够能让薛元超看清楚这里面的机会,还有野心。

如此乱局之下,机会便来了。

“裴炎此次可真是将贤侄得罪惨了。”来敬业一时间有些感慨。

李绚目光微微低垂,平静的说道:“裴尚书或许真的以为,他在杭州做的事情,小侄不清楚,但他在杭州总共也才那么两三个人,盯死了便是。”

来敬业微微点头,说道:“中枢那边,伯父会……”

来敬业的话还没说完,大堂之外,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来敬业立刻停口。

紧跟着,一名书吏进来禀报:“使君,刑部两位掌固来了。”

来敬业和李绚相互对视一眼,脸上同时露出了一丝笑意。

“请!”

……

“刑部高平,冷鳞,见过来使君,见过南昌王。”

高平和冷鳞站在大堂中央,对着坐在上方的来敬业,坐在左侧的李绚同时拱手。

李绚轻轻点头回礼,然后上下打量着高平和冷鳞。

就见高平上前一步,拱手道:“回禀使君,萧山县尉文旭已经被捕,我等已去函回部,准备明日启程返回长安。”

“此番来杭,杭州多有照顾不周,二位还望体谅。”来敬业脸上挂满了温和,然后说道:“关于昨夜之事,本官业已去文中枢,此事已了,便再与杭州无关了。”

高平听得懂来敬业的警告,他立刻上前道:“使君大度,杭州府,包括萧山上下已经数遍清查,的确未再有无生道之事。”

“如此便好。”来敬业满意点点头,然后沉声说道:“明日,本官会遣一队役卒,送二位至杭湖边境,送二位西归长安。”

“多谢使君。”高平和冷鳞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他们最怕杭州府在这个时候出岔子,如果他们非要将文旭留下来,那可就真麻烦了。

“二位路上脚程还请快些,文旭虽然被捕,但无生教在其他地方也有残寇。”李绚轻叹一声,诚恳说道:“当初本王从婺州返京,路上就几番遭遇袭击,贼人猖獗,二位需多加小心。”

高平嘴角微微抽动,但最后看着李绚诚恳的模样,还是拱手道:“多谢王上提醒,下官省得。”

李绚看似不在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再有十几日,便是正旦大朝会了,今年之事还是在今年了结为好。”

“王爷放心,我等回京路上,必定不敢迁延。”高平面色已经极度凝重起来。

正旦大朝会,他们是真的非常想要避开正旦大朝会再回京,但南昌王话语当中的威胁,他们听得清清楚楚,若是不这么做,恐怕会将南昌王得罪的死死的。

如果说刑部尚书裴炎有所交代,那么得罪便得罪吧,关键是他们不知道裴炎如今究竟是如何想法,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

长史胡郁疾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封信函,沉声喊道:“使君,扬州急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