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六百四十章 警惕,吐蕃国相论钦陵

朱雀门外,李绚行在诸王之中,共同出了皇宫。

从宫中行出的其他诸官已经三三两两散去,或是相形聚会,或是各自回家。

前面嗣郑王李敬脚步停下,李绚下意识的抬头,就见韩王李元嘉站立于诸王之前。

“初三,在京宗室诸王,诸郡王,诸郡公,世子,携家眷至太子宫,行族宴,所有人,无故不得缺席。”韩王李元嘉目光在几个年轻的诸王和世子脸上扫过,轻笑一声,道:“无故缺席者,行族法!”

“喏!”李绚赶紧拱手应诺。

在大唐,族法拥有和律法同样的权威。

即便是行族法打死人,官府审核之后与律法相通,也会认可。

宗室也是如此,大唐皇室,皇帝为族长,平日由宗正寺宗正代其行事,但自从宗正卿为外姓所任,故而在宗族之中,高祖皇帝存世最年长之子的韩王李元嘉便待皇帝行宗族职权。

若是皇帝要杀某个宗王,只要给出解释,宗族认可,无需经过朝堂,亦可杀人。

哪怕这人是太子,也是一样。

……

和嗣郑王李敬闲谈几句之后,李绚便翻身上马,快行几步,和等在宫门外的卫尉寺卿欧阳通汇合,一起朝开化坊而去。

“刚才刘翁与你说什么吗?”欧阳通很随意的问道。

“岳翁让外甥这几日谨慎行事,最好除了出门走亲以外,其他地方都不要乱去。”李绚将之前刘仁轨的交代全部说了一遍。

欧阳通微微点头,然后说道:“你今日很惹眼啊!”

“外甥知道。”李绚无奈苦笑,说道:“当初在婺州行事,诸方压力颇大,外甥不得不借助于太子之力,故而在行文奏折之中多实情禀奏,之后诸事虽略有主次,但也多为事实;后来杭州之行,裴尚书紧盯不放,外甥也只好重操旧事……舅父,此事行事之权并不在外甥之手。”

“陛下是故意的。”欧阳通平静的抬头,深深的看了李绚一眼。

李绚默默点头,最后轻叹一声,目光落在眼前,眼前是一派热闹的长安景象。

新年新气象,荷装新衣,拜年走亲,打闹欢庆。

大年初一,长安城内家家户户欢天喜地,有的大摆宴席,有的各自串门,走哪吃哪。

甚至随便在哪里遇到宴席,道句“新年好”,都可吃喝一顿。

锵锵华驷客,门馆贺新正。

彭王府门外,李绚和欧阳通翻身下马,二人刚刚进门,就看到门厅当中排满了各色各样的礼盒,当中最大的,是用一根红绸裹起来的两抬礼箱。

彭王府欧阳氏和南昌王妃刘氏正在院中清点礼物,各种名贵的茶叶,名酒,文房四宝,瓷器书册,字画,宝石、药材等,都是各色人等被送到南昌王府的新年礼物。

“这是宫中赐下的两箱新钱,市面上不能用,但极得百姓喜爱,用做压岁钱用,说是能沾沾宫中的喜气。”欧阳通随意的解释了一句。

每年正旦大朝会,百官朝贺皇帝,皇帝自然也有各种奖赏,不过大多是各种虚衔和市面上不能通用的皇家赏钱。

当然,即便是这种赏钱,也有无数大户人家争相去购买。

欧阳通站在门厅当中,侧身看着李绚说道:“正月初四,你去鸿胪寺,门下省就会正式传达圣旨任命你为鸿胪寺少卿,去宫中谢恩之后,你就要履职了,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吧?”

“和新罗,倭国商定请罪赔偿和藩属朝贡盟约。”李绚一句话说的非常直接。

欧阳通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至于其他诸事,你一概不需理会,处理妥当此事,那么其他任何事情都动摇不了你鸿胪寺少卿的位置。”

“喏!”李绚立刻肃然的拱手。

不要以为被任命为鸿胪寺少卿,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一切才刚刚开始。

若是李绚干的不好,干的不称职,甚至出了什么大纰漏,那么立刻便会有御史弹劾他失职。

一旦查实,罢官免职都是轻的,关键是会动摇他在帝后心中的信重。

“好了,你们两个别站在那里说话了,偏厅给你们留了饭菜,快去用吧。”欧阳氏从厅中走了出来,走到李绚面前,帮他整理了一些朝服。

李绚看着厅内的那些礼物,低声问道:“那这些?”

“放心,阿母会处置妥当的,各家府邸的回礼都少不了的。”欧阳氏摆摆手,然后将李绚和欧阳通赶到了偏厅。

李绚看了刘瑾瑜一眼,刘瑾瑜轻轻点头,李绚这才放心下来。

今日虽然在宫中饮宴,但宫中的酒席哪有能吃的饱的。

李绚和表舅欧阳通一边用膳,一边说道:“舅父,外甥总觉得今日之事有些蹊跷?”

“哪件事?是吐蕃人的诱敌之策,还是李敬业和裴炎的争斗?”欧阳通很随意的开口,让李绚不由得一愣。

“原来舅父都知晓。”李绚忍不住的松了一口气。

“数月之前,你在陛见之后写的那本奏章里就有这些东西,今日吐蕃人的举动恰好印证了这一点,不过……”欧阳通抬起头,看着李绚,沉声问道:“大郎,你有没有想过,若是这一切都是吐蕃人刻意为之呢?”

李绚的脸色顿时肃然起来,然后重重的点头,说道:“想过。”

深吸一口气,李绚说道:“外甥的奏章送上去已有数月之久,吐蕃人即便是再愚钝,也应该获得一二讯息,所以他们用故意之法,故意激怒朝中,试图引朝中大军征伐,又在高原准备大军,准备大战,这是表面之象。

但在深层,若是朝中却有明智之士看破阴谋,着力稳重,不轻举妄动,反而拖延了大军行进时间,给了吐蕃更多的反应时间,或者实际这才是吐蕃欲行之法。”

“正与反,可反可正,亦可正可反,若是再加之你所言,吐蕃国王病重,又是真假虚实难定,此种情况,朝中又该如何应对?”欧阳通放下手里的酒杯,目光凝重的看着李绚。

“以我为主,择天时,地利,人和而攻伐之。”李绚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彼在算我,我亦在算敌,四月初,朝中会有一支轻骑快速奔袭吐蕃边境,但旋出旋还,看看吐蕃人究竟是何意图?”欧阳通教导的看着李绚,沉声说道:“大局为主,辅以偏军或进或侧,才是攻击之法。”

“正奇相合之道,外甥明白。”李绚认真的点头。

欧阳通沉声说道:“当年大非川之战,虽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变,但吐蕃国相论钦陵用兵神鬼,出神入化,再加上算计人心,故而击败乃是薛礼之能,也惨败大非川。”

李绚轻轻的点头,他实际上比任何人都要更加清楚当年大非川兵败的真相。

毕竟他除了有薛仁贵等人正面的说法,也同样有来自郭待封之子郭后悔的反面说法。

毕竟当年没人想让大军败北,但论钦陵真的是抓住了很小的,微不足道的机会。

“此番和吐蕃再战,必须要无比小心,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敌,亦不让敌知己,便有了一半胜算。”欧阳通轻叹一声。

李绚看着表舅欧阳通,轻声说道:“舅父,请恕外甥冒味,此番西征,舅父难道也要出征吗?”

欧阳通是卫尉寺卿,掌宫中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总宫中武库、武器、守宫三署。

他是皇帝的信重之臣,同样,也算是半个武职。

“不知道。”欧阳通有些苦笑的看向李绚,说道:“此番西征之事,何人领兵,何人为将,何时出发,路线如何,战法为何,只有兵部尚书裴行俭和朝中几位宰相和陛下,天后与太子相知,其他人一概不知,舅父只探听到一句,任何人都有可能出军领兵,包括你,也包括我。”

李绚整个人顿时肃然了起来,低声问道:“此番西征,不是应以兵部裴公为帅吗?”

“不知道。”欧阳通摇摇头,轻声说道:“此番出战,平阳郡公争取甚急。”

平阳郡公薛仁贵。

李绚立刻摇头道:“陛下不可能以平阳郡公为帅的,但朝中能够和平阳郡公相媲美者,只有闻喜县公。”

大唐名将繁多,裴行俭,薛仁贵,段宝玄,李孝逸,李谨行,娄师德,程务挺,黑齿常之,契苾何力,高侃,程处弼,但真正能够为帅者,恐怕只有裴行俭。

薛仁贵在吐蕃战场上已经败了一次,天下间虽有知耻后勇之说,但谁又会轻易将数十万兵卒的性命,交托到一名曾经战败之人的手中。

哪怕这个人是薛仁贵也是一样。

“此事陛下必有计较。”欧阳通轻松一笑,这件事的压力在皇帝身上,皇帝最后总能做出让各方都接受的决定。

稍微停顿,欧阳通说道:“对了,还有裴炎和李敬业之事。”

李绚点点头,脸色凝重的说道:“舅父,今日之事,外甥总觉得,陛下有苛责英国公之意?”

欧阳通眉头一簇,忍不住的问道:“你是从何处看出来的?”

“外甥和刑部裴公之嫌,早在数月之前就已有端倪,我二人彼此对立倒也罢了,但英国公明显受牵连之人,突然被拉出来,还被和我二人对面而视,似乎陛下刻意用我二人来针对英国公,难道他怀疑英国公和东海王有关?”

李绚说着,自己嘴瓢,一下子将脑海中的话说了出来。

“瞎说什么,英国公如何会与东海王有关?”欧阳通没好气的白了李绚一眼,然后才谨慎的说道:“当年英国公随李密降唐,一直都在先帝麾下,征窦建德,宋金刚,王世充,刘黑闼,辅公佑,且不说他一直都在军中,军中俱是先帝亲信,况且,以他之谨慎,如何会参与到夺嫡之中,最重要之事,隐太子对他并无恩德。”

欧阳通最后一句说完,李绚下意识的点头。

这话没错,李建成对李積并没有什么恩德,相反李世民才是他的老上司。

“但李敬业不是其祖,东海王亦非隐太子,失意之人,总有共通之处。”李绚一句话,将大名鼎鼎的眉州刺史,嗣英国公,说成了失意之人。

欧阳通脸色平静,毫不反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