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六百四十二章 以李敬业为饵,诱吐蕃入瓮

书房之内,刘仁轨看着李绚,即便是他,此刻都充满了讶异:“李敬业。”

李绚苦笑一声,拱手说道:“以小婿看来,李敬业为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又自私残忍,还颇有几分能为,若是放手让他所为,那么在吐蕃境内,将其搅得天翻地覆也是极有可能的。”

刘仁轨坐在软榻上,看着李绚,眼神闪过一丝惊疑。

李敬业为人的确如此,其祖李積就曾有过评价,故而皇帝和天后一直将其压在刺史之位上,但如今李绚这么说,虽看似是人尽其用,但总有些令人觉得不大妥当的地方。

稍微挑了挑眉,刘仁轨略作深思,随后眼睛一亮,但眉头紧皱的说道:“贤婿莫非是想以嗣英国公为诱饵,诱使吐蕃大战上当。”

李绚的眼帘垂了下去,轻声说道:“这是唯一之法,吐蕃骑兵熟悉地形,来去如风,聚散无形,若是不能用一只鱼饵将鱼钓住,那么就永远没法抓住那条鱼。”

“可如果鱼线断了呢,那那只鱼饵,岂不是要被鱼全部吞掉?”刘仁轨心中已经忍不住的升起一丝愤怒,李敬业,嗣英国公,李積的亲孙子,如此轻易就被人当做鱼饵牺牲掉了。

“谁说鱼饵只有一只了?”李绚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冰冷。

“太剑走偏锋了。”刘仁轨毕竟战场宿将,心里的不适很快就被压了起来,但对于李绚的手段,他还是也有些不认可。

因为此种之事,他们早已深有教训,当年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冲杀在前,郭待封押运粮草于后,薛仁贵攻下乌海城,但吐蕃却转身就破了郭待封,一路灭,两路同灭。

“那便只有回到最初的方法,筑城,蚕食。”李绚平静的看着刘仁轨,诚恳的说道:“岳翁,绚自知吐蕃之战,朝中准备许久,但吐蕃国内,不逊色于东西突厥,祈望一战而定并不可行,当行法,疲之、弱之,最后杀之。”

“当年高颖平灭南陈之法?”刘仁轨一言就听明了李绚话语用法的来处。

李绚淡淡摇头,说道:“何止是高颖平灭南城,从前隋至今唐,我朝平灭突厥何尝不是如此……如今吐蕃国主病重,此乃事实,即便是强撑作局,但也难改根本,一国之主灭,国祚承继乃是大事,何人上,何人退,何人活,何人死,若是操作妥当,吐蕃根基必然动摇。”

“然后将吐蕃一分为二?”刘仁轨有些听明白了李绚话里的意思。

李绚并不在意自己的想法被看穿,他笑了笑,诚恳拱手道:“岳翁,若是东岛非是三国,若高句丽,百济,新罗,融为一国,我朝真的能将其灭之吗?”

李绚一句反问,将刘仁轨顿在了原地。

白江口海战是刘仁轨的成名之战,一战打的倭国和百济残军溃死无数,然后才有了平灭百济和高句丽之事,如今若不是因为吐蕃有事,那么新罗也早被大唐所灭。

可如果,东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一开始便为一国,战略纵深,气候地形,无一不是大唐之敌。

没有了百济作为突破口,没有了新罗作为援手,大唐想要灭亡高句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倍的代价,甚至很有可能到现在,高句丽依旧存活。

“但逻些距离太远了。”刘仁轨一句话,道出了李绚所行之法中,最难得的一点。

吐蕃国主的确病重,甚至可能已经亡故,但吐蕃国都逻些距离大唐实在太远,就算有所想法,鞭长莫及不说,对吐蕃国内的情况也难有准确的了解。

这其中万一有错,便是数万将士性命的代价。

吐蕃国小,突厥几次和亲之后,大唐对突厥内部情况掌握也颇多,但对吐蕃……

一个论钦陵将吐蕃国内所有的矛盾都压下去了,大唐也只能望洋心叹。

“岳翁,慢战稳妥,快战冒险,如何抉择,这就是您和中枢诸位宰相的事情了。”李绚抬眼,脸上带起一丝慎重。

“慢战,如何慢战,贤婿又非是不知道这其中缘由,慢战,何能慢战啊!”刘仁轨突然苦笑一声,对面的李绚神色也在这一瞬间黯淡了下来。

大唐和吐蕃之战,大唐如果主守,吐蕃将没有丝毫机会,但如今,真正急的,不是吐蕃,而是大唐,是皇帝,大唐高宗皇帝李治。

大非川之败,是李治帝皇生涯中,唯一的一场大败,而且是至今还没有挽回的大败。

如今,皇帝虽然只有四十八岁,但他自身风疾严重,即便是多年来无数名医积极诊治,甚至就连药王孙思邈都治疗了十几年的时间,但他的身体状况依旧每况愈下。

尤其,当年太宗皇帝只活了五十岁,而李治有同样严重的风疾。

此种情况之下,李治心中对自己的未来早有判断,如今对吐蕃开战,不过是在弥补他一生最大的遗憾罢了。

如此情况下,对吐蕃之战,又何来慢战,缓战。

至于快战,要获胜,就得冒险,但冒险就有可能失败。

大唐对吐蕃之战准备数年,如何能接受失败。

快战,稳战,胜战,还是对地广人稀的吐蕃……

李绚忍不住的摇摇头,吐蕃,后世青藏高原之地,从东到西有五千里之远,东北到南两千里,内部虽有矛盾,但有论钦陵强行压制,若不挑起吐蕃内乱如何能胜,而且还是要速胜。

这太难了,李绚都能想到这其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刘仁轨不可能不清楚。

除非……

李绚的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有些诧异的看了刘仁轨一眼,随即,心中立刻就将这个念头斩灭了。

“怎么了?”刘仁轨有些诧异的看向李绚。

“没什么。”李绚摇摇头,轻叹一声说道:“此战若是要稳,要胜,这主帅人选就务必选好。”

“此事还未有定论。”刘仁轨摇摇头,不想在此事多谈,转口说道:“对了,还有几件事情。”

“岳翁请讲。”李绚有些意外,不知道什么事情比征战吐蕃还更重要。

“可还记得年前冷氏母子自缢之事?”刘仁轨目光紧盯在李绚身上。

李绚平静的点头,说道:“此事后来证实是冷鳞贪财,而借高利,最后一场意外,导致家破人亡,小婿已经通告金吾卫,严查长安城中高利之事,但有超限者,一概抓捕,由右街使审罪。”

唐律,官贷不得超过五息,私贷不得超过四息,违者,罚没十倍本金,杖四十。

“不是那个。”刘仁轨摆摆手,说道:“逼迫冷家母子自缢之事的背后,是有人在操纵。”

李绚一愣,随即肃然的说道:“此事小婿亦曾有过猜测,但小婿初回长安,里外不熟,故而也无法猜测究竟何人?”

“如今不是猜测不猜测的问题,是那放高利之人,今日被发现死于家中,自缢身亡。”刘仁轨一句话,不仅李绚惊了,甚至就连站在角落里一直没有开口的刘元朗都惊了。

李绚直接站了起来,满脸骇然的看着刘仁轨:“岳翁,长安县怎么查的?大理寺和刑部,介入了没有?”

“自缢身亡,便是大理寺的结论。”刘仁轨神色淡然的端起了桌上的热茶。

李绚眉头一挑,缓缓的坐了下来,低头说道:“原来如此,大理寺是在警告幕后之人,难道大理寺没有在那人家中找出证据,也没有在那人嘴里问出消息……自缢,那人是自尽的吧?”

“贤婿果然是聪明人。”刘仁轨放下茶杯,笑了,然后说道:“刑部的捕快,在过完初一之后,直接让门,找他人逼问他背后之人,但那人刚看到刑部来人,就举刀自尽了。”

“好生厉害啊!”李绚倒吸了一口气凉气。

“不过,那放高利之人,一看到刑部捕快,便举刀自尽,想必是对此事早有准备。”刘仁轨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绚,问道:“贤婿在城中也有不少眼线,怎么,对此事毫无所知?”

李绚很坦然的摇摇头,说道:“彭王府虽然还有一些老关系,但人也都要过年的,况且此事,就连金吾卫都未收到消息,更别说是他人了。”

“原来如此。”刘仁轨明白了过来,转头问道:“有人能让那放贷之人直接自尽,贤婿觉得会是何人?”

李绚微微点头,略作思索后说道:“首先,其人必定有望相位,或许不一定是现在,或是未来也说不定,毕竟很多人习惯提前下手,扼杀对手……长安世家,家中多有贷契之事,前后两事联系,怕是有急之人,小婿能猜到的就是如此了?”

李绚说到这里,脸上带出一丝无奈,对于此事,他能猜到的就是这些。

朝中政局,他只知表面一二,内中更深切的关联,他也弄不清楚,毕竟他才刚涉中枢。

“如此便足够的,剩下的交由刑部调查便是。”刘仁轨轻叹一声,说道:“刑部调查的,也不仅仅是此事,薛璋被杀,文旭逃窜,刑部职责不少。”

“文旭还没有找到吗?”李绚看着刘仁轨,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没有。”刘仁轨看着李绚,问道:“贤婿想到了什么?”

李绚略微迟疑,但还是肃然的拱手道:“岳翁,以小婿对东海王之了解,若是他动手,恐怕甚至都不会留文旭活口,若是文旭已死,那自然查无可查,若是文旭未死,那东海王的目的又是为何,总不会,他在等着别人跟着文旭的痕迹一路找到他的老巢吧?”

“渭河河底和附近两岸都不见文旭尸体,除非他能白日飞升,否则总会被找到的。”刘仁轨摇摇头,随后说道:“贤婿,东海王之事,你还需多加操心,此事毕竟事关宗室和朝局稳定。”

“喏!”李绚拱手应下。

……

看着李绚走向前院的背影,刘仁轨的神色平静下来,他对着儿子刘元朗招招手。

“父亲!”刘元朗立刻走过来,拱手站立。

“你知道今日为父和二十七郎都谈了什么吗?”刘仁轨眼神异常明亮,仿佛要一眼看透刘元朗心中所想。

刘元朗立刻拱手道:“是新罗和倭国谈判,和吐蕃作战,以及冷家母子案,和渭河血案。”

“仅是如此吗?”刘仁轨有些失望的看着刘元朗。

刘元朗微微有些发愣,他不明白刘仁轨还有何意。

“新罗,倭国和吐蕃之事,你觉得二十七郎都能想通的事情,为父和诸位宰执想不到吗?”刘仁轨重新看向前院方向,轻声说道:“还有那两个案子,为父其实是在询问二十七郎,那两件事是不是他做的?”

“啊!”刘元朗整个傻住了。

刘仁轨再度摇摇头,说道:“他说了,冷家母子案,他的人没动,而渭河血案,他怀疑是宫中的人下的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