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六百四十六章 鸿胪寺,勾心斗角

鸿胪寺及鸿胪寺客馆,在朱雀门西侧,朱雀门东侧是太常寺。

北边是宗正寺,御史台和太史局。

红色的墙壁,绿色的瓦顶,红色的大门,来往一众恭敬的官吏。

李绚穿一身深绯色官袍,从大门走入,李竹很快就被典客接走,办理一应手续。

一名主簿在前方带路,李绚面色肃然的跟在其后,进入到了鸿胪寺卿刘伯英的值房。

……

李绚进入值房,抬头,俯首,恭敬行礼:“属下李绚,见过大鸿胪!”

刘伯英虽然须发皆白,但面色矍铄,为人大气,气质开朗,刘伯英神色温和的抬手,说道:“王爷不必客气,请起……这二位是王爷的前辈,前鸿胪少卿,如今荆州刺史的刘子柔,这位是主管司仪的少卿杨善,杨思柔,出身弘农杨氏。”

“绚见过刘少卿,见过杨少卿。”李绚率先恭敬的见礼。

“见过王爷!”刘知柔和杨善同时站起来回礼。

“都坐。”刘伯英伸手示意李绚坐下,然后才开口说道:“此番子柔贤侄就任荆州刺史,山长路远,正值新年,今夜便准备送行宴……老朽虽年迈,但今夜这送行酒,也是要喝几杯的。”

朝廷有诏,刘子柔任荆州刺史,择日启程,元宵之前,抵达荆州任职,时间颇紧,故而刘伯英方方面面都有所照顾。

李绚心中微微点头,来鸿胪寺之前,他早就将众人的资料查了一遍。

刘伯英,武德元年生人,虢州弘农县人,勇将,历任巂州都督,桂州都督,左骁卫将军,平壤道总管,冀州都督府长史,越州都督,至鸿胪寺卿。

资格之老,甚至还在段宝玄之上,他本人就是段宝玄之前的越州都督。

刘伯英虽出身弘农刘氏,但弘农刘氏始祖为华阴人刘宽,刘宽的祖先便是汉高祖刘的邦长兄刘伯。

刘知柔出身沛县刘氏,祖先便为汉高祖刘邦,故刘伯英和刘知柔还是有几分族亲在的。

刘伯英看向李绚和杨善,说道:“南昌王和杨贤侄,也多喝几杯。”

“下官遵令!”李绚和杨善都脸色轻松。

刘知柔虽然被李绚顶掉了鸿胪寺少卿之职,但他即将调任荆州刺史,升职不说,这一步走出去,前路立刻就广宽了起来,就连杨善都感到羡慕不已。

杨善也是弘农人,虽和刘伯英为同乡,但出身弘农杨氏。

杨氏虽然是前隋宗室,但和杨坚杨广父子关联并不深,反倒和李唐关系密切。

杨氏家中有数位女子嫁入李唐皇室为妃。

高祖,太宗,都有数位皇妃为杨氏族女,甚至就连齐王妃,也就是曹王李明之母,也出身弘农杨氏。

另外还有武后的母亲荣国夫人,同样出身弘农杨氏。

荣国夫人和武家人并不亲近,反倒对杨氏子弟颇为照顾。

……

李绚神色平静,看上去刘伯英对鸿胪寺的控制全在掌握,但刘子柔立刻就要调任荆州,杨善虽是同样,也未必有多少听刘伯英之言。

随意的闲叙几句,刘伯英脸色正肃起来:“说正事。”

“听大鸿胪令。”李绚和杨善,还有刘知柔同时站了起来。

刘伯英点点头,说道:“子柔贤侄即将南下,但在此之前,需将一应公务,全部交付南昌王处置,须得交付妥当。”

“属下遵令。”李绚和刘知柔同时拱手应命。

刘伯英转头看向杨善,说道:“子柔贤侄南下之后,南昌王若有所问,但问思柔贤侄。”

“喏!”李绚,刘知柔,还有杨善,同时拱手应诺。

刘伯英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目下最紧急之事,便是和新罗,倭国议定藩属和进贡诸事,此事陛下有旨,全部由南昌王负责,礼部,兵部,门下省诸司协助。”

说到这里,刘伯英看向李绚,沉声问道:“不知王爷,还有其他所求否?”

李绚拱手道:“回禀大鸿胪,属下此番和新罗,倭国国使议定诸事之外,还需和吐蕃国使,商议一些事务,陛下早先刚刚交代,要从吐蕃国使那里,问得东海王下落。”

李绚一句东海王,刘知柔和杨善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刘知柔还好,他马上就要脱离风暴中心,但杨善就比较紧张。

前驸马都尉杨师道是他的亲叔父,杨师道所娶乃是高祖第五女长广公主。

不仅如此,杨善的祖父,是前隋观王杨雄,杨雄除另有一子杨縯,娶高祖皇帝十一女安平公主以外,还有一女,嫁太宗为妃,生越王李贞,乃是燕德妃,武后表姐。

曹王李明,越王李贞,太宗皇帝,高祖皇帝都与杨氏有亲,再加武后关系,当时顶级外戚家族也不过如此,唯一能媲美者,只有窦家。

甚至就连武家都要逊色三分。

“东海王?”刘伯英仔细的斟酌,随后默默点头,说道:“此事便全权由南昌王负责。”

“多谢大鸿胪。”李绚立刻拱手。

刘伯英一摆手,直接说道:“如此,今日便先到这里吧,王爷与子柔贤侄先去办理交接,其他之事,后续处理。”

“属下遵令。”李绚,杨善和刘知柔立刻拱手。

……

站在庭院之中,李绚和刘知柔同时对着杨善拱手,杨善温和的还礼。

刘知柔便带着李绚朝少卿值房走去,同时介绍道:“鸿胪职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及有辞者,并鸿胪引奏。诸大朝,皆赞百官行礼。”

鸿胪寺下属典客、司仪。

典客署,掌管大唐对属国之交往一应等事务,归属李绚麾下。

司仪署,掌管朝内国家大典、祭祀等一应事务,归属杨善麾下。

进入到左少卿值房,刘知柔请李绚坐定之后,让手下人叫典客署丞过来,然后对着李绚说到:“大鸿胪平日不管事,一应事务,由下官和杨少卿分属办理,杨少卿主内,下官主外,职司分明,倒也没有多少纠葛之处。”

“如此便好。”李绚温和的笑笑,但他心里清楚,刘知柔话虽这么说,但他却不能真当这么回事。

刘伯英之所以之前不管事,一是因为刘知柔算是他的半个同宗,杨善又是他的同乡,两个虽然各有背景,但都卖他这个面子,所以,刘伯英对鸿胪寺的掌控很重。

如今刘知柔调任荆州,刘伯英对鸿胪寺的掌控立刻就塌了三分之一,若是产生连锁反应,就连杨善也都开始对他若即若离,那他就麻烦了。

不过李绚相信,以刘伯英的老辣,自然能找到应对之法。

李绚同样尊重他这位老臣,只要自己的权利不被侵蚀,双方自然能和谐共处。

……

“礼部有传言,说王爷数年之后,将会接任陇西郡王为礼部尚书?”司仪署主簿像是喝醉了一样,坐在酒楼楼阁内深处,满脸憨态的看向李绚。

然而,司仪署主簿话音一落,整个酒桌之上,所有的鸿胪寺臣僚顿时一片寂静。

平康坊,江山楼。

鸿胪寺一众人等送别前少卿刘知柔,酒过六巡,还是有人借着酒醉,问了不该问的话。

鸿胪寺有卿一人,少卿二人,典客、司仪二署,各设丞二人,各有主簿一人。

眼下,九人都在一桌上,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如今礼部尚书李博义年近八旬,能活几岁,都不知道,更别说是妥善处理礼部政务。

如今的礼部政务一直都由两位礼部侍郎来处理,但能维持多久,也不好说。

早先,户部尚书一直由尚书右仆射戴至德兼任,如今窦玄德直任户部尚书,但礼部尚书依旧空缺。

朝中明眼人很多,皇帝的打算,很多人都已经看透,所以当李绚就任鸿胪寺少卿之后,对于他将来会接任礼部尚书的风声,就已经在六部九寺之间纷纷扬扬的传了开来。

一时之间,在场众人全部都看向李绚,看他怎么应对。

这话还真不好答,一个说不好,李绚就将得罪六部九寺无数盯着尚书位置的同僚。

“卢主簿,你喝多了。”杨善一下子站了起来,手按着酒杯重重一瞧,顿时,他的脸色已经是一片铁青。

司仪署全部是他的属下,如今卢主簿这么一闹,很难不让人以为是他的授意。

要知道,南昌王本身就不好惹,宗室不说,受帝后信重,同时还是左相刘仁轨的孙婿,卫尉寺卿欧阳通的亲外甥,户部尚书窦玄德,大理寺卿段宝玄,都是他的长辈,吏部尚书李敬玄、工部尚书刘审礼,和他关系都不错,千牛卫,金吾卫更是他曾经的同僚手下。

你说你惹谁不好,偏偏惹他。

你以为你是刑部尚书裴炎,还是你是兵部尚书裴行俭?

看到杨善这幅表情,李绚摆摆手,笑着说道:“思柔兄不必如此,卢主簿所问也乃是人之常情。”

稍微停顿,见众人都看向自己,李绚这才接着说道:“其实卢主簿说的没错,绚的确想做礼部尚书,其实其他任何一个尚书之位,都是绚之所求,若是能有一日,登上凌烟阁,那才是人臣至极,诸位说,李绚所言是否为对。”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绚当初所做的这首诗,当初可是传遍了整个长安的,在座诸位怎能不知。

稍微停顿,李绚接着说道:“绚初任鸿胪寺,年纪尚轻,少不得要在这个位置上待上四五年,之后,还要外出历练,少不了要在两个以上州刺史位置上蹉跎将近十年,之后就算是幸运回朝,也得在九寺的位置上待上几年,如此一算,二三十年过去。”

众人脸上一阵茫然,怎么刚说李绚要接任礼部尚书,怎么一下子就扯出去二三十年了。

等到二三十年之后,他们这些人,可能就都致仕了。

那南昌王任不任这礼部尚书,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绚脸上带着一丝苦笑,看着众人说道:“以绚之出身,年过半百,初临大宗伯,可有过焉,或许,绚这一生,终将止于大宗伯。”

李绚一句话说出,众人的心中,同时生出一股概叹之感。

宗室出身,终究受限太深。

一时之间,酒席之上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

觥筹交错。

没人再理会醉醺醺的卢主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