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第136章:震惊天下的功名案

第136章:震惊天下的功名案

书名: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作者:荀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48

“听说你今天收了个人才!”

傍晚,朱棣的寝宫中。

朱棣一边翻看着朱瞻圭这两天批复的奏章,一边随意的问了一句。

趴在旁边小桌子上,还在努力工作的朱瞻圭点了点头。

“不应该说是人才,可以称得治世之才,能力不在三杨之下,甚至比他们还高。”

朱棣来了兴趣,合上手中的奏章好奇道:“真有这么厉害?那我可要看看,明天把他叫过来,我帮你考察考察。”

朱瞻圭头也没抬回道:“来不了了,我把他发配到北平,当弼马温去了。”

朱棣:……

不是说治世之才吗?这不留在手下用,怎么发去养马了?

这治世之能,不会是养马的能力吧?

“这人书生气太高,现在还没有打磨好,暂时不适合当官治理地方。”

“而且我打算把他往兵部尚书的位置培养,所以便让他在军中磨练一番,增长一下军队的知识,等北征结束了,再向地方安排。”

朱瞻圭这么说了,朱棣就再也没有过问。

“没有培养好,那就慢慢培养,等回头收拾的差不多了,带过来给我看看。”

爷俩说完了于谦的事,朱棣敲了敲手上的一分奏章。

“福建那边请求组建备倭军的事,你是怎么看的?”

朱瞻圭停下了手中的笔,思索了一下,回道:“北边的战争如果一切顺利,可能会在年底结束。”

“到时我们班师回朝,我这边就会忙倭寇的事,我的计划是一年之内摆平倭寇。”

“既然我去了,又有海军的巡视,孙儿决定驳回。”

朱棣点了点头,拿起朱笔在奏章上画了个叉。

“思南那边你的建议非常好,但我觉得还不够。”

朱棣起身走向挂在墙上的一面大地图,朱瞻圭也放下了手中的笔,跟了上去。

二人来到大明地图旁边,朱棣在云贵这个区域画了一个大圈。

“这里土司遍地,名义上虽然归朝廷管,但其实都是自制,经常性的闹出矛盾。”

“我的想法是,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把这里给摆平,让这片区域彻底的归朝廷统治,不在有土司之患。”

朱瞻圭看着地图沉默了一会,才缓缓道:“既然爷爷你想解决,光派兵打就不行了,我们要分两步走。”

朱棣手背在身后,期待的看着朱瞻圭,期待的孙子能提出一个完美的想法。

心中思索了片刻,朱瞻圭指着地图道:“我的想法是,分化土司和普通寨民的关系,咱们从基础彻底的掌握这些普通寨民,让这些土司们成为孤家寡人。”

“以往朝廷对这些土寨的安抚,都奖励他们的头人和土司,普通寨民根本就拿不到任何实际好处。”

“这就让普通寨民们,对朝廷没有任何归属感。”

“他们的土司头人呢,则是拿着朝廷的奖赏,以自己的名义奖励给这些普通寨民,收买普通寨民的心,这就造成了普通寨民只知道土司和头人,而不知朝廷的现象。”

朱棣听着满意的连连点头。

朱瞻圭接着讲道:“如果咱们收买了这些普通寨民,让他们享受到朝廷给的恩泽后,心中便会自然而然地向着朝廷,我们便可以进行第二步。”

“怎么个说法?”

朱棣期待的看着朱瞻圭。

朱瞻圭微微一笑,缓缓道:“打土司,尊民俗,迁汉民,铸信仰!”

朱瞻圭用12个字,说出了第二步的计划。

朱棣闭眼琢磨了一下这12个字,满意的哈哈大笑了出来。

“哈哈哈,好!”

“这件事你觉得让谁去好?”

这12个字看似简单,但想要去做,想要将这事办成,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过去负责这事。

朱瞻圭想了想,觉得于谦非常适合。

历史上,于谦担任过多地的地方官,表现都非常优秀。

打贪官诛污吏,为受冤的百姓平反,为朝廷狠狠地拉了一把人心。

他本人为官清廉,骨头更是硬的很。

不会被收买和恐吓住。

土司之事需要恩威并施,更需要一个为民做主的官员。

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带兵打仗,这件事还真的非常适合于谦。

“于谦,您刚才想见的那个人。”

朱棣没有见过于谦,并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和能力如何。

可他对朱瞻圭非常信任。

朱瞻圭既然说于谦适合,那这人绝对非常合适。

“好,暂时这样定了,我回头看看这人,如果没问题的话,让他在战场上立一些功劳,北征回来以后就任命他为云贵巡抚,让他负责这件事。”

说完,朱棣又想到了什么问朱瞻圭:“我记得他的堂妹是跟着你的那个丫头吧?”

朱瞻圭连忙点头。

“给朝廷推荐了一个这么大的人才,咱们不能亏待她,如果你说的这个叫于谦的,真的有这么大的才能。等回头你册封的时候,给她的地位提升到嫔级吧。”

“孙儿代清瑶谢过爷爷了。”

说完了南边的事情,朱棣脸色一沉,指向了北方。

“马哈木这个老混蛋,在初六的时候驻兵饮马河,看样子想进关捞一笔呀。”

“这个老混蛋,老子准备打他他不跑,反而来到咱家门口蹦哒。”

“这老混蛋,老子非弄死他不可。”

要打的敌人不但不跑,反而上门挑衅,心高气傲的朱棣自然受不了,气得大骂了一通。

“马哈木只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爷爷不要为了一个小小的马哈木,气的伤了身子。”

朱瞻圭劝了一句,接着说道:“以我们的实力,打败马哈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事,打败马哈木以后,该怎么防止又蹦出来一个。”

“毕竟草原上的情况,爷爷您也知道。”

“秦汉时期的匈奴,三国时期的鲜卑族,盛唐时的突厥,宋魏时期的柔然人,然后又是金辽和蒙古人。”

“这些家伙跟韭菜一样,杀了一波又长一波。”

“我们今天赶走了马哈木,明天说不准会蹦出来一个狗哈木。”

“以孙儿看来,我们只打不管,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的。”

朱棣闻言叹了口气。

他还有何尝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可问题是真的很难办到。

草原实在太大了。

大明根本无法支撑长久的驻军,光长长的补给线都能让人绝望。

建城驻兵,是不错的管理办法。

可其中风险太大。

一旦被攻击,朝廷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支援上。

等知道了赶过去了,敌人都跑了,城也被毁了。

甚至在建城的时候,这帮家伙都会不停的阻挠,根本就不让你建好。

如果没有一种快速通讯方式,及非常快的行军速度,想要彻底的将草原掌控在手,真的很难。

这不是谋略的问题,而是时间和距离的问题。

“小崽子啊!爷爷只能将这帮家伙们先给打服。”

“至于后面能否真正的掌控,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盯着那宽阔的草原看了很久,朱棣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拍了拍朱瞻圭的肩膀。

朱瞻圭也沉默了。

在这个通讯全靠吼,交通全靠走,安全全靠狗,取暖全靠抖的时代。

中原朝廷想要彻底的掌握草原,真的很有难度。

就算能打下来,朝廷派人管理。

可牧民们都是追逐水草而居。

不跟着水草走,他们的牲畜怎么办?

要是下令规定他们在某一地居住,牛羊吃完了水草,到了冬天牛羊没了食物,全饿死了冻死了,这帮人还照样会反。

朝廷也不可能不让他们放牧,让他们种田!

这种事现在都没有做到,更别提古代了。

中原朝廷想要将这些牧民彻底的管服,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当前只能先将他们打服,给自己给大明朝多争取一段时间。

等自己搞来了或者工匠营那边研究出了卡车机枪,那这些牧民就不是问题了。

你马跑的再快,你能跑过汽车。

你弓箭骑兵在勐,你能比得过突突突的机关枪。

大明朝想要草原人放下弯刀弓箭,开始载歌载舞,还需要一段时间。

永乐11年的11月,在朱瞻圭每天的忙碌中度过了。

当然了,这个忙碌不单单是白天,晚上也很忙。

他老娘太子妃已经下令了。

朱瞻圭北征出发之前,赵灵儿的肚子必须要有回音。

否则她就去找老爷子,不让朱瞻圭随着去北征。

老娘的威胁是绝对有用的。

朱棣现在想重孙子都想疯了。

每天碰到朱瞻圭,都会问一回。

如果张氏真的以重孙子的名义不让朱瞻圭跟着去北征,老爷子说不准为了重孙子,还真能答应。

永乐11年12月初。

一桩大桉震惊整个天下。

新建立的文曲院,上书禀报。

国子监学子不遵法度,擅议朝政,冲击圣驾,此乃大不敬之罪。

此次领头的十几人被判斩首,其余之人革除功名发配琼州府。

国子监祭酒宋轩为师不严,让学子犯下如此过错,有严重的失职之责,再加上管理不严,被皇帝亲自下令斩首抄家。

国子监其他官员师长,2/3的人被剥夺官职功名。

36人判斩立决。

其余人发配充军。

国子监其他学子,功名一律降一级以做惩戒。

他国留学之生,全部遣返回国,十年内不可再派人到来。

同时文曲院配合锦衣卫,对全国有功名的学子进行普查。

凡有帮助商人躲避朝廷税卡者,一律革除功名永不录用,并且根据自身行为做出不同的判罚。

名下有他人田产者,需立刻返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到,所有田产一律没收。

同时,在锦衣卫的探查下,上千名借助功名对百姓为恶者,一律革除功名。

罪大恶极者,被判斩首。

其他行为略轻者,判流放或者监禁各不相同。

此一场行动,文曲院彻底的在天下扬名。

同时,也因为这件事的发生,把孔家覆灭和一个小粮商家族被灭的事情给压了下去。

所有人注意力,都被文曲院这场行动给吸引走了。

而文曲院院正解缙,也成为了文人士子们憎恨的对象。

没办法这家伙油盐不进。

很多被查出有问题的,都纷纷想上门送礼,求放过。

结果解缙这家伙,这边把东西收下了,那边就送进了皇宫。

然后送礼的那些人,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后面都被严重处罚。

其中有一个家伙,本来应该只能被判为流放,结果因为送礼被判了斩首。

不得不让人感叹。

有时候送礼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会让你罪加一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