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第208章:百姓想要什么都搞不清楚,你们当的是什么官?

京师第一新学,一间课堂中。

上百名年龄大小不一一的男孩,认真的捧着手中的书本,如饥似渴地听着讲台上一名中年文士的讲课。

这些男孩们,虽然衣着破旧,打满了补丁,但手中的书本却保护得非常好,不让额头下巴坠落的汗水打湿书本。

他们非常珍惜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愿意错过先生讲的每一个字,甚至连抬头擦汗的小动作都不敢做,生怕一走神错过了先生讲的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了。”

中年文士合上了手中的书本,拿起已经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看着下方意犹未尽的孩子,笑着道:“今天的作业,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我的爷爷洪武大帝》背诵。”

“在背诵的同时也要认真的思考,太子殿下写这篇文章,想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明天我会挨着抽查,谁要是没背会,可要挨手板的哦!谁要是回答的让我满意背诵的流畅,有神秘奖励!”

“是,先生!”

神秘的奖励吸引力非常大,孩子们兴奋的齐声回答。

中年书生微笑的点了点,收拾东西就要下课,但刚抱起东西,他忽然想到了什么。

无奈的拍了拍额头。

光想着讲课了,差点把祭酒交代的话给忘了。

“孩子们先等一等!”

正在收拾书包的学生,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用最标准的坐姿坐好,看向讲台上的先生。

“今天下午的武术课不上了,你们回去通知你们的父亲或者是兄长过来,告诉他们老师要传达太孙殿下的命令!”

中年书生没有讲太多。

这些孩子年纪还尚小,说多了他们也记不住,甚至回家传话都可能传错,所以直接让他们回去通知家长来就行了。

得知下午的武术课上不了了,很多学生都哀嚎了起来。

作为调皮捣蛋的男孩子,能接触各种木质武器的武术课,是他们最喜欢的。

虽然他们也很喜欢学习,但拿着刀跟着武术教官学习打仗更好玩啊。

第一批打工的福利,朱瞻圭决定给这些入新学孩子的家长。

这些孩子将来可是他的第一批骨干,那都是自己人,好处当然要给自己人了。

下午,一名名老农或者是青年中年,有些拘束的来到了明亮的教室。

在这些大字不识的老农的观念中,传授知识的学堂,那可是跟自家祠堂挂钩的,都是他们敬畏的地方。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小心翼翼的坐在自己儿子的小凳子上。

为了不破坏儿子的书桌,他坐的时候都是翘起半拉屁股。粗糙的大手也不敢乱碰,生怕力道大一点把儿子读书的东西弄坏,然后老师发怒下,把自己儿子赶出去,不再教儿子读书。

这汉子是个屠夫,本来按照第一批招收的要求,他的儿子是进不了学堂的。

但谁让他有个好哥哥呢。

他哥哥在靖难的时候入了军,在攻打金陵的时候战死。

由于哥哥没有子嗣,父母又在他二人年幼的时候过世了,朝廷给的福利待遇,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此时的汉子有些紧张,心里在想着先生叫他来干嘛?

是不是自己儿子在学堂中闯祸了,把自己喊过来挨骂的。

为此,中午的时候他已经先把儿子揍了一顿了。

“咦,小虎子你来了!”

就在汉子紧张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汉子扭头看去,就见邻居张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进来。

“唉,刚来一会儿,您怎么来了,二狗他爹没空吗?”

老汉笑了笑,坐到了孙子的椅子上。

“皇上不是增兵了吗,二狗他爹被选上了,已经去军营了,他娘又是个妇道人家,来这里不合适,所以老头子我就过来了。”

“哦哦!”

汉子点了点头便不再吭声。

这里可是学堂,不是他们街口肉摊子,能保持安静就尽量保持安静,大声说话吵闹,要是惹恼了先生,那就麻烦大了。

人来的越来越多。

原本做近百名孩子还算宽松的屋子,被100多名成人挤进来,显得有些拥挤。

这100人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一个个对学堂充满了尊敬,进来以后找到自家孩子的座位,跟认识的人点头打了声招呼,便坐在那里等待了起来。

当人来的差不多的时候,中午那个教书的先生走了进来。

“苏先生,好!”

“苏先生,午安!”

“苏先生,……”

一声声客气的打招呼响起。

苏先生也没有摆架子,更没有看不起这些粗鄙的农户军户。

无论谁给他打招呼,他都笑着回应一声。

走到讲台,苏先生轻咳了一下嗓子,下方瞬间安静下来,甚至连呼吸压低了许多。

“今天把各位召集过来,是要传达太孙殿下的命令!”

苏先生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什么事情。

现在是大暑天,屋里挤了这么多成人,他怕有人热到中暑了。

“哗啦啦…”

苏先生刚开了个头,下面正坐着听他讲话的孩子家长们,连忙起身跪拜行礼。

朱瞻圭给他们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对朱瞻圭的尊敬和敬畏,已经超越了仁慈的太子,甚至隐隐与当今皇上持平。

所以在听到苏先生说是朱瞻圭的命令时,他们下意识的就要以迎接圣旨的姿态跪拜听候。

“额,不用不用,都起来听!”

苏先生吓了一跳,连忙跳到了一边。

这个礼他可受不起,更何况下面还有比他大个几轮的老人家。

受老人家的礼,这不是折他的寿吗。

“你们坐着听就行了,不用行礼,我只是简单的传达太孙殿下的话。”

看着跪一地的众人,苏先生连忙让众人起来。

跪着都比别人都高一头的屠夫摇了摇头。

“苏先生,俺们还是跪着听吧,太孙殿下对俺们家的孩子有再造之恩,他老人家的话,俺们不跪着听,总感觉是在冒犯他老人家。”

“是啊苏先生,您就当我们在坐着就行了。”

听到众人的话,苏先生是哭笑不得。

劝了几次众人都不起来,无奈之下,他只能站在门口避开众人的礼,传达朱瞻圭的话。

“各位是这样的,太孙殿下需要一批人手,去一个地方做些事情,大概的事情是……”

“俺们去!”

“我这就回家收拾东西。”

苏先生话还没说完,刚说出朱瞻圭到需要一批人手,去一个地方做些事时。

下面的汉子们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甚至有一些心急的,都准备起身回家收拾东西去集合了。

苏先生:……

“各位先别着急,你们先听我说完,还有报酬的问题没提呢。”

“不用提了苏先生,多少俺们都愿意,哪怕不给报酬也行。”

“是啊,太孙殿下对俺们家的小崽子有再造之恩,别说干点活了,就是豁出俺们这条命,俺们也毫无怨言。”

“对呀苏先生,酬劳啥的就不用讲了,俺们先把活干完,等干完以后太孙殿下看着给就行了。”

听着汉子们的真诚之言。苏先生内心一阵感慨。

朱瞻圭在这帮学生家长中号召力不是一般的强。

他甚至内心怀疑,朱瞻圭如果现在想造反,这些家长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朱瞻圭。

“各位不要着急,你们先听我说完,再决定去不去。”

见到都有人要回去准备了,苏先生连忙拦住了众人,快速的把朱瞻圭想要传达的意思表明给大家。

“看着外国的奴隶种地,管仓库,每年根据收成获得不同的工资,管理1000亩土地以上者,每年保底20两银,超过一定收获另有奖励,包吃包住,工作5年,包来回运送。”

听到这个待遇,原本就准备去的汉子们,心里更激动了。

先不提那些收入低的军户,就连那个五大三粗的屠夫都心动不已。

他每天起早贪黑的杀牲口卖肉,刨去吃喝和成本花销,一年下来,也就能存个四五两银子。

如果要是给太孙殿下打工,每年20两,五年那就是100两了。

而且太孙殿下还包吃喝,再加上那里一年四季如春,衣服也不用勤换。

没有过大的花销,5年攒个七八十两银子绝对没问题,如果种的多,得到了奖励,100多两银子也是有可能的。

简单的在心里算了一下,屠夫心中下了决定,这个工他打定了。

至于家里的摊子,可以让自己的小舅子干,那小子不是想干这一行很久了吗,干脆直接给他得了,自己去赚大钱。

打工这个词,很快在民间传开。

凡是能挣钱的消息,是流传最快的。

几乎不到两天的时间,大明的百姓就差不多全知道了,去阿三国打工挣大钱的这个消息。

很多人对此都非常心动,纷纷询问消息的准确性和其中的内幕。

当得知只是去阿三国那里,看管奴隶种地和看管仓库这点简单的活,就可以拿到如此高的薪水后,更多人动心了。

在他们看来,这哪是打工啊,简直就是去那里当大爷的。

他们虽然没有管过奴隶,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

村里的地主老财们日常怎么表现的,他们可是一清二楚。

叫他们打仗做些技术活,他们可能不行。

但只是管奴隶种地,看个仓库,对于百姓们而言,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太孙殿下主导的。

对于太孙殿下,军户们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农户们也在军户的影响下,对这位太孙殿下好感倍增。

在招收工人的那天,各大招收点几乎人满为患。

家中就那么点土地,种出的粮食交了租子,顶多够家里人吃。

刨除了来年开春种的种子,根本就没有存留,卖钱什么的更别提了。

如果家里要是有个七八口子人,别说存钱了,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如今有了轻松挣大钱的机会,军户和百姓们自然不会放弃。

至于背井离乡啥的,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什么都没有钱和让家里吃饱重要。

仅仅三天的时间,各大报名点就招收到了40多万。

对于打工者,不是谁都能去的,朱瞻圭是有严格要求的。

年龄太大的不要,年龄太小的不要,身体有病症的不要。

毕竟要漂洋过海,身体有病症的根本就熬不住。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不会是下面的人拉壮丁强招的吧!”

尚书房内。

杨士奇几个大老看着手中的报表皱起了眉头。

杨士奇觉得这个数据有点假,怀疑是下面的商会人员,为了完成指标,借助朝廷的名义,强行拉的壮丁招的人。

朱胖胖也皱起了眉头。

如果真的是这样,自家儿子的商会就要肃清一番了。

这才多久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好好管管,以后恐怕会出大乱子。

其实朱瞻圭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觉得是下面的人,为了功劳打着他的名义强招的人。

故土难离。

这是汉人骨子里的信念。

就像灾荒之年,很多灾民如果不是快被饿死了,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别的地方逃荒。

为此他都打算让人去查查,是谁起的头想的这个点子。

查到了绝对会严惩。

但就在他准备派人去查的时候,胡玉的话点醒了朱瞻圭。

当时在等纪刚的时候,在一旁跟随的胡玉,大着胆子说了一句。

“殿下,奴婢插一句嘴!”

“您之所以觉得这个数据假,是因为您从不缺钱,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百姓们和军户们却不一样,就算不是灾荒之年,吃饱饭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别提存下来钱了。”

“咱们开的待遇,对于权贵公子们而言算不得什么,可对于普通百姓和军户们来讲,这简直就是给他们送钱。”

“如果这事放在奴婢身上,奴婢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报名。”

“就您要求下去的那点活,对百姓们而言,这哪是去干活呀,这简直就是去当大老爷躺着领钱的。而且还包吃包住,包来回接送,800年也遇不到一件这样的好事啊,这不去不就是傻子吗。”

想着当时胡玉说的话,朱瞻圭心里也是一阵苦笑。

自己是好日子过多了,忘记了上辈子苦逼打工,穷困潦倒的生活了。

如果前世有人给他开这种待遇,而且还是国家保证的,他挤破脑袋也会加入到其中。

抬头看向还在皱眉思索的朱胖胖几人,朱瞻圭为他们解释道。

“这数量不假,而且还是及时停止了招收效果。否则按照一开始咱们给的时间,这数量至少还要翻一倍!”

杨士奇有些不相信的反驳道。

“怎么可能,这可是不远万里去另外一个地方,而且还要看管那么多人土地和粮仓,…”

不等他话说完,朱瞻圭伸手拦下了他。

“杨学士你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你吃得饱穿的暖,不缺钱,家里在灾年没有饿死过人!”

“如果你经历过这种生活,别说背井离乡了,只要有朝廷做后盾,杀人放火的事你都敢干。”

杨士奇愣住了。

朱胖胖和其他几个六部的大老也是若有所思。

“你们呀!”

朱瞻圭伸手点了点陷入沉默的几人。

“你们高高在上太久了,考虑问题的时候,下意识的会以自己的身份去考虑。”

“可这只是你们的思维,不是老百姓所想所思所需。”

站起身来,朱瞻圭对着眼前几位大明朝廷最高层的大老,语重心长道。

“有时间下到民间,走走看看问问。身为朝廷重臣,连老百姓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你们这是当什么官!”

“有圣贤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研究了一辈子圣人学问,连老百姓的想法都搞不清楚,我说句难听的话,你们这学问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其实不单单你们,下到县令小吏,上到一品大员,又有几个考虑问题的时候,真的想过老百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含义你们比我更清楚,都好好想想吧。回头我会向皇上提议普查一下,如果达不到要求,你们这官我看还是别当了,不但辜负了圣人之言,还害人害己,更害了民。”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