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第224章:于谦:我的外甥是战神。

第224章:于谦:我的外甥是战神。

书名: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作者:荀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48

“朱祁镇!”

东宫客厅。

腿上趴着大女儿,然后像抱猪仔一样,小心翼翼搂着四个娃的朱瞻圭,盯着怀中一个正在嗷嗷哭的臭小子,瞪大了眼睛。

于清瑶心中有些紧张,当初她就知道,朱瞻圭对朱祁镇这个名字有抵触。

但这是公公取的名字,她这个做儿媳妇的也不好拒绝。

当初朱瞻圭走的时候,也没想着一炮就中,所以也没给二人留下名字。

纪云生的二丫头,还是胡善祥那个没用上,用在了二丫头身上。

“夫君,这是父王起的名字!”

一旁的赵灵儿,见于清瑶紧张得都要哭了,小声的提醒了一下朱瞻圭。

“哦,那个啥…没事,朱祁镇就朱祁镇的,其实这个名字挺不错的。”

“我之所以不喜欢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初有个高人给我算过,镇这个字,如果要是老大叫这个,将来对国运不好。”

“老三就没事了,反而还有加持的作用。”

朱瞻圭强忍着心中的别扭,安抚了一下于清瑶。

尼玛,朱祁镇成了于谦的外甥,这简直太那啥了吧。

看来是另外一个世界,朱祁镇这傻小子干的事儿太过了,这辈子过来还债了。

听到朱瞻圭这么说,于清瑶心里松了口气。

把闹腾的几个小家伙一一交给他们的母亲,朱瞻圭提着朱祁镇这个小家伙,对于清瑶交代道。

“过段时间你堂哥就会回来了,以后可能常在京师里任职,他学问和气度都是令我佩服,回头让这小家伙多跟他这个舅舅亲近亲近,也好沾沾他舅舅那种刚正不阿的气息!”

于清瑶欣喜的点了点,接过了还在嚎的朱祁镇。

纪云和胡善祥心中也是欢喜。

朱瞻圭并没有像那些大家族子弟一样,只关心嫡长子。

刚才回到东宫,朱瞻圭见到这几个小家伙,激动的直搓手。

甚至后来在张氏瞪眼之下,为了不偏不倚,直接把几个小家伙全部抱了起来。

好家伙,那简直跟抱小猪崽一样。

“祁锐啊,你有没有想奶奶!”

在另一边,张氏搂着大孙,一边给其喂着桂花糕,一边询问这小家伙有没有想她。

小家伙一手一个桂花糕,嘴里还塞得满满的用力的点头。

“呜…好想好想的那种,想得我都睡不着觉!”

朱瞻圭无语。

还睡不着觉了,你这小子一天三回觉比谁都睡得香。

“娘啊,你别这样宠他,容易把他给惯坏的。”

看着老娘从回来到现在都不舍得松手,朱瞻圭实在忍不住了。

这可是自己的长子,他将来的继承人,可不能再养成朱祁镇那样。

张氏瞪眼。

“我孙子我想怎么疼就怎么疼,你操这么多闲心干嘛,没事帮你爹看看折子,让你爹腾出手来,温习一下启蒙书,好回头教祁锐。”

“不用我爹教了,我已经给他找了先生了!”

自己是新学的创立者,孔家的灭门人,儒门的绝对敌人。

两者这种关系,还让自己的儿子去学儒学,这不是扯澹吗!

正拿着一本启蒙书走进来的朱胖胖闻言愣了一下,好奇的问道。

“你打算让谁教祁锐,朝中的哪位大学士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用找了,我已经找好了。除了我亲自教之外,我还让杨士奇学士担任祁锐的讲师,其他的我还安排了几位学士,你就不用多操心了。”

把在脚边乱窜的大女儿抱了起来,给小家伙嘴里塞了一颗糖,朱瞻圭摇了摇头道。

“爹,我跟你的想法不一样,我打算让祁锐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去新学读书!”

“(⊙o⊙)啥?”

“这…这合适吗!”

朱胖胖张氏赵灵儿三人都有些犹豫。

虽然新学这两年办的不错,可那毕竟只是教农家子的地方,也只是一些基础的学问,很多高深的文学,别说教了,那些先生都不一定会。

而且新学也非常苦,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学堂读书,下午的时候还要参加严酷的训练。

自家这小孙子从来没吃过苦,恐怕坚持不下来。

看着心疼不舍得三人,朱瞻圭表情更严肃道。

“不单单是祁锐,祁玉祁镇他们两个长大了,我也会把他们送到新学,以后我的儿子孙子,都会去新学读书。”

朱瞻圭看向朱胖胖。

“爹,我去年走的时候,曾经说过杨士奇几位学士一句话。”

“身为当权者,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多到民间走走看看问问!”

“大臣如此,而作为皇家子弟更要如此。”

“如果一个皇家子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只知道享受玩乐,那这跟一个废物没什么区别。”

“我不求这些孩子,将来能像爷爷那样,上马能征战下马能安民,但也不想像傻子一样被外面的大臣们湖弄,弄出一个鸡蛋十两银子的笑话。”

“爹娘,咱们朱家出自于民间,咱们的根也在民间,天下老百姓就是咱们老朱家最大的后盾,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不能在咱们老朱家后代子孙口中出现。”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二老,待这句话出现之时,就是咱们老朱家大明王朝灭亡之日。”

“哗啦!”

朱胖胖手中的典籍掉在了地上。

枉他读了半辈子圣贤书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在教育孩子这是事上,还没有在外面野了十几年的儿子看得通透。

“说的好,这才是咱们老朱家的根本,咱们家从老百姓中走出来,就要永远记得这个身份,不能让天下老百姓对咱们家失望。”

“一但天下老百姓对咱们失望了,咱们家的日子就到头了。”

就在朱胖胖等人感慨的时候,老爷子大笑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众人连忙起身就要行礼。

“哈哈,不用了不用了,都起来吧!”

老爷子显然心情不错,笑着摆了摆手,走上前看着六个小家伙,以及还在挺着大肚子,在旁边站着的三宝。

老大这一脉,终于开枝散叶了。

五个小家伙老爷子一一抱起,挨个询问叫什么名字。

同时每抱起来一个,都会从小鼻涕端的托盘上,拿出一块凋刻着朱字的玉佩,戴在小家伙的脖子上。

老爷子这一手,让几女都非常激动。

赐玉佩这可是老爷子的认可呀。

整个皇家朱瞻圭这一代和下一代,老爷子可是从来没赏赐过这种玉佩的。

等6个小家伙分完,老爷子取出了最后一块递给了三宝。

“等孩子出生的时候,给孩子带上做个庇护。”

“谢皇上!”

三宝激动的手都有些颤抖了。

刚才老爷子给几个姐姐孩子玉佩的时候,她心里还羡慕不已。

在她想来,她的孩子有外族血统,在这最重视血统的皇家,可能得不到这种恩赐。

但让她没想到,在最后老爷子也给了她一块。

三宝心中明白,能得到这块玉佩,多亏了自己父亲明智的选择,不然自己的孩子就得不到这种福运了。

“爹,你们先聊着,我带她们去看看饭菜好没。”

见几个儿媳妇都领到了东西,张氏知道老爷子三人有话说,便带着儿媳妇和孙子们离开了。

“小崽子,这玉佩我只给一块啊,以后没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外族的孙媳妇我是不会给的。”

等几人离开后,老爷子对着朱瞻圭说了一句。

老爷子这就是在提醒朱瞻圭,宠幸其他侍女的时候注意一点,他可不想要那么多乱七八糟肤色的重孙子。

朱瞻圭翻了个白眼。

这老爷子真把他当种马了,他朱瞻圭是那种到处留情的人吗?

这么多侍女,他虽然收下了几十个,但真正有孩子的也只有三宝一个。

三宝的妹妹陪寝了这么多次,到现在都没有反应,不就是朱瞻圭注意着的吗。

三人落座,老爷子喝了一口香茶看向朱胖胖。

“老大,你跟我讲一下,北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提到了北边的事情,朱胖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严肃的回道。

“柳升那边跟儿臣汇报,目前阿鲁台还没什么动静,依旧屯兵在亦不剌山,暂时还没有南下的举动!”

“儿臣估计,可能还在等什么援兵,或者是对咱们南边有什么顾忌!”

“哼,当然有顾忌了!”

老爷子不屑的轻哼一声。

阿鲁台到现在还没有发动进攻,无非是顾忌长城防线上的火炮。

自打神机营和海军火炮补齐之后,工匠营那边生产的火炮,便开始提供给各个防线。

防御北方的几个重要防御点,已经装备了不少火炮。

大同城等重要防线,更是装备了不少射程极远的重型火炮。

再加上新型火药的装备,让各类型火炮的射程,提高了将近一倍。

重型火炮全力装药下,射程更是达到了十几里。

进攻这种火刺猬的防线,阿鲁台别说40万大军了,就是再加一倍也没本事打进来。

所以老爷子猜测,这老家伙目的可能有两个。

第一是寻找大明防线的弱点,绕过那些火刺猬直攻腹地。

第二就是让明军出塞,在草原上跟他们进行决战,阿鲁台他仗着强大的兵力,硬生生的把明军拖垮打垮。

当然了,有另外一方援军的事情,也不是不无可能,具体是谁,老爷子还没有猜到,锦衣卫那边也在尽量的调查。

看着陷入沉思的老爷子,朱胖胖犹豫了一下,提议道。

“要不再等等,看看锦衣卫那边能不能找到对方的牧民营地,我们再来一次千里奔袭,进攻他们的营地,打垮他们的士气。”

朱胖胖想的是再来一次千里奔袭,然后前后夹击一举破敌。

老爷子摇了摇头。

“有些事情再一不可再二,马哈木就是被这样搞死的,阿鲁台不可能没有防备。”

“再说了,我们上一次那样做,是因为我们大概摸清楚了对方后勤营地在哪里。”

“可这一次打探了这么久,依旧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估计是那老货防着这一手呢。”

说着,老爷子看向了在一旁的朱瞻圭。

“小崽子,你老丈人那边有没有传来消息。”

朱瞻圭有些遗憾道。

“我派人去问过了,他们那边派出了大批人手,都没有探查到。我甚至都怀疑阿鲁台这家伙,没有把牧民带在身边。”

老爷子皱了皱眉。

“让他们尽量去探查,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找不到我们再想其他的办法。”

交代完了调查的事情,老爷子看上朱胖胖。

“兵部那边从各地抽调的兵力怎么样了!”

老爷子刚到大明边界的时候,就传了800里加急,让兵部向各地抽掉兵马粮草,准备第3次北征。

老爷子给了他们一个数量。

60万。

兵部知道了这个数量,都差点哭了。

这不是为难人吗?

大明虽然整体兵力不少,但都防守在各地,能随意抽掉的也就70万左右。

在阿三区域与帖木儿帝国对峙的张辅分走了八万,在云南警惕乌思藏都司的张峰带了5万兵马,加上在缅国的郑亨的手下6万多人,这一下子就出去了19万。

再加上三个军团的辅兵,光他们三个分出去的能战之兵,就在22万左右。

这一下子就减去了1/3。

江浙福建倭寇袭击沿海区域,兵部那边派了5万人又去剿倭寇,再加上山东卫的防备3万人。

两方加起来,这一下子差不多去了一半了。

剩下的一半绝大部分都是现役部队,三大营就占据了一大半的名额。

刨除这些,兵现在真正能随意调动的部队,不过七八万人左右,跟老爷子要求的数量,可是相差了将近10倍。

兵部这边算过了,去了贺兰山长城防线的五军营,以及在大同城戒备的三千营,能差不多整合出10万人马。

再加上回来的一半神机营人马,马马虎虎能凑出13万人的部队。

再加上他们手上能抽掉的人,差不多能满足老爷子1/3的要求。

可这明显不够啊。

就算达不到老爷子的要求,最起码也要跟敌人的数量相当呀。

不然这么点人去草原,那不是纯属过去送死的吗。

为了凑齐人马,兵部也是脑子飞转,把主意打到了日不落商会。

日不落可是招了40万民工,其中有不少都是军户出身,本身就是预备役兵员。

当初如果不是老爷子亲自下命令,兵部那边根本不可能会让这么多军户,离开地方去别的地方打工。

如今朝廷紧缺兵马,为了保持朝廷安定,地方上兵力实在不好动。所以这些准备出发,从陆路去阿三打工的军户,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目标。

只不过兵部这边的命令刚下达,日不落商会那边就直接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我们这些是打工人,不是他娘的预备队,都给你们拉上战场了,我们那边的奴隶谁看着去种地,你们吗?

为了这事,两方人马大吵了一架。

别人怕兵部衙门,日不落商会可不怕。

杨士奇和老何,直接在日不落商会大厅大吵了一架。

一个要人一个不放。

杨士奇骂老何不顾国家安全,抢夺朝廷兵员。

老何也不甘示弱,骂杨士奇不顾国家利益,无视海外帝国领土。

两个老头,一个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一个是大明商业集团的掌舵人,如同泼妇一样指着对方的鼻子狂喷脏话。

到最后如果不是手下人拉着,两个老头差点干了起来。

最后这事儿闹到了朱胖胖那里,两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两人都是为了朝廷,朱胖胖也没法偏帮,只能在其中和稀泥。

最后经过商量,朱胖胖让杨士奇这边先招着人,老何那边也留下10万人以防万一。

如果杨士琦实在招不到,再把这10万人补充进去。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