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第273章:高产粮食惊天下,三宝太监万世传。

“太子殿下别等了,咱们开始吧,再等下去就要晌午了!”

城南皇庄,朱胖胖盛装打扮,带着文武百官站在两块巨大的田地边,翘首以盼的看着远处的道路。

在他身边还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一身农夫打扮的神农伯老姚,另外一个也是同样换上官服,断了一臂的郑和。

这三人的身后,朝廷的各部大老皇亲勋贵,各地的藩王官员代表,以及各地有威望的老农,密密麻麻足足有几千之众。

同时在另外一边,从北平回来的太子妃也是盛装出行,带着宫中女卷,以及各府夫人默默的等待着。

而在皇庄的外围,密密麻麻的百姓手捧着香炉,提着鞭炮烟花,默默等待着。

新学的高年级孩子,一个个背着小竹篓站在田边,等待着待会儿跟太子殿下,以及朝廷大员们一起收获果实。

今天对于大明,乃至对于未来的子孙,都是一个不能忘掉的日子。

从今天起,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子子孙孙,将不再有饥饿的烦恼。

大明的功臣,他们的先祖,带来了能让无数人吃饱饭的食物。

这两样,一个是神农伯老姚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另外一个是郑和不远万里,从海外带回来的名叫土豆的食物。

对于水稻大米,百姓们还能理解,据他们听说,新型水稻一亩能产800斤到1000斤。(为了方便统计,大家就当主角把明朝的计量单位也换成了现代了,不然10斤8两的我算的头疼。)

之所以杂交水稻在精心照顾下产量还比后市低,是因为育种的时候缺少一些营养物质,还有就是大明的一亩地,比后世一亩小了一点。

一亩地产粮1000斤呀,从上古时期,汉家百姓都没有听过如此高产的粮食。

很多人一开始是不信的,可看到皇庄那被锦衣卫守卫的良田中颗颗饱满的稻谷,以及被压弯的穗子,很多百姓们不信也信了。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更是凭借穗子弯下的程度,算出了一亩地,大概能产多少斤。

皇庄里的土地可都是上等田,而且有人精心照料,并且还上了朝廷工匠营发明的化肥,不缺水,不长草,不生虫。

根据一些有经验的老农计算,皇庄这些稻子,一亩至少能产1000斤以上,甚至那些灌既比其他好一点的,能产个1200斤左右。

当这个数字被公布,整个金陵都震惊了。

无数百姓每天仿佛朝圣一样,天天跑过来看这些稻谷,如果不是害怕看守的锦衣卫,他们早就冲上去,磕头亲吻这些神奇的种子了。

本来这些仿佛老天爷赏赐的种子,已经够让老百姓们震惊了。

可最近宫中流传出了一个消息,说郑和不远万里从海外带回来的一个叫土豆的东西,一亩能产2000斤到3000斤,甚至土地肥沃,照料的好的话达到4000斤,5000斤都有可能。

当这个消息流传出来,很多人都是一脸茫然。

一亩产两三千斤粮食,这是神农爷亲自照顾的种子吧,世间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产量的粮食?

很多人都不信,觉得这是朝廷搞出了,那个叫什么杂交水稻的高产种植以后,就开始有点飘了,瞎忽悠老百姓了。

后来经过打听,知道这消息是从东宫太子妃口中传出来的。

据说是太子妃和太孙妃在商会里按照以往的习惯,定期跟各府夫人们开茶话会的时候,闲谈聊出来的。

当这个消息一被确认又被传开,御史台那边仿佛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上书,弹劾太子妃不符礼法,胡言乱语,辱了皇家名声。

如果这事放在以前,靠着太子的文官集团们,面对这种事情,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不会去弹劾太子妃。

可自打牵羊礼之后,文官集团跟东宫的关系就有点微妙了。

本来所有人以为以朱胖胖的脾气,肯定会代替太子妃道歉一番。

结果没想到那天朝会的时候,朱胖胖直接把那帮御史们给骂了一顿。

用朱胖胖的话来说。

太子妃说这话有问题吗?这是我儿子促进海外贸易得来的种子,也有太孙的一份功劳,她身为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不行吗?

再说了,你们这些御史连查都不查,怎么就知道土豆不能亩产这么多?

这下满朝文武都傻了。

看太子爷这气呼呼的样子,难道传说中亩产两三千斤的粮食是真的?

还在处理新币事情的夏原吉,当时激动的眼珠子都红了,不顾在朝堂上,抱着因为生气要离开的朱胖胖大腿,嚎着让朱胖胖告诉他是不是真的。

最后朱胖胖被这老货缠的没办法,对外确认了这件事。

之所以他敢这么肯定,是因为东宫已经在几天前,偷偷的挖过一批土豆了。

根据郑和的计算,亩产至少在2500斤左右,所以他才有底气,骂这些御史言官。

至于他媳妇,把这个消息提前泄露出去的事情,朱胖胖也无奈。

用张氏的话来说。

没有我儿子一力主张出海,没有我儿子画的海图和指引图,哪来的这些种子?

郑和的功劳是大,那些为了种子死去的士兵,我也很敬佩。

为此我这个太子妃,甚至愿意每年清明祭祀的时候,给他们磕头烧纸,感谢他们给大明,给我的子孙带来的这一切。

可我儿子的功劳也不小啊,你儿子对这事儿一个字不谈,你这个当爹的也不好意思开口,我这个娘当娘的再不说话,这些功劳咱家一分都别想拿到。

老爷子脸皮那么厚,自己不帮忙宣传宣传张罗张罗,那老头子绝对会厚颜无耻的,把这个功劳全部吞下。

对于媳妇的心情,朱胖胖是能理解的。

这个让天下百姓,让后世子孙吃饱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功劳。

这个功劳这个名声,对于一个帝王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功绩。

有了这个功劳,这个帝王哪怕一辈子碌碌无为,照样也会被后世百姓奉为圣君。

再说了,这个功劳对百姓又没有损失,郑和本人对此也是十分认可的。

如果没有朱瞻圭的简单地图和实物指引,他们还真不一定能找到那个高产粮食的大陆。

就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到了地方,他们也不会认识这种高产粮食,更不会想着把他们带回大明种植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件事,他们也觉得朱瞻圭的功劳是占大头,甚至郑和等人觉得单提名还是小的,应该把主要功劳都给朱瞻圭。

而且这件事不单单对朱瞻圭的名声有提升,对他这个当爹的意义也不小。

以后子孙提到这段历史,他这个当爹的肯定也会连带的提上一下。

这样一来,一个功劳爷孙父子三代都能享受到。

百姓们崇拜,出海的郑和等人也没什么意见,对自家有好处,这种事儿朱胖胖怎么会拒绝。

可他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一切,想着以后死了也无憾了,也有脸面去见爷爷等人了。

可这帮御史们不干了,竟然说自己媳妇。

说自己媳妇。就是否认自己儿子的功劳,否认自己儿子的功劳,就是否认他这个当爹的,否认他这个当爹的就是否认他爹。

这哪能忍得了。

因此一向温和的朱胖胖,第1次在朝堂上发起了脾气。

“再等等吧,皇上最在意这些的,昨天还给我送来消息说他一定会赶回来。”

抬头看了看已经到中午的日头,朱胖胖犹豫了一下,对着身后的众人道。

“等到傍晚,如果皇上再赶不回来,咱们就开始吧。毕竟大家都来了,不能让他们失望而归。”

众人点了点头,继续默默的等待了起来。

今年的两种作物,因为第1次种植的原因,再加上今年化冻有点晚,所以种植的时间晚了一些。

本来应该7月收割的,可因为种的晚了一些,到了8月份才可以收割。

前段时间偷挖了一批土豆的朱胖胖,确定了产量真的有这么高后,快马加鞭的把消息传给了老爷子。

本来他还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儿子,可想到前段时间儿子还在怕剌被包围着,不想让自家儿子分心,也没把这事儿通知到儿子那里。

老爷子在收到消息以后,激动的一宿没睡着,大笑声一直没停下。

第2天给各将领们下达了接下来的作战命令,就带着护卫连夜返回了。

老爷子可是想亲眼看着,这些祥瑞的粮食出产。

前几天朱胖胖收到800里加急,说老爷子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不允许他提前采收,要是敢采了就回来揍他。

朱胖胖也想让发愁了一辈子的老爹开心开心,所以哪怕今天是定下的采收日子,也要让众人等老爷子回来。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转眼到了傍晚。

“殿下,您看这!”

拎着一把镰刀,随时准备下地的夏原吉,看了一眼已经偏西的日头,小声的提醒了一下朱胖胖。

站的已经脚发麻的朱胖胖,看了看依旧空无一人的道路,以及周围等的有些不耐烦的百姓和官员们,无奈的摇了摇头。

“那,开…”

可他刚开了个头,远处就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见到太子准备下令,正在做准备的众人,听到马蹄声,也纷纷扭头看去。

只见远处一面龙旗高高飘扬,旗帜的下方,数千名士兵护送着一名身穿布衣的威严老者,正快速的奔行。

“快快快,皇上回来了,快快迎接。”

见到是自家老爷子,朱胖胖狠狠的松了一口气,连忙提起衣摆在太监的搀扶下,吆喝着众人去迎接。

“皇上,圣恭安!”

在场所有人在朱胖胖的带领下,对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老爷子行礼参拜。

“哈哈,朕安,都起来吧!”

虽然连续赶了数月的路精神身体都非常疲惫,但看着那金灿灿的穗子以及大片的农田,老爷子的疲惫瞬间横扫一空,大笑的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大儿子扶起来,然后对着周围的众人摆了摆手,让众人起身。

“谢皇上!”

等众人起身后,老爷子看这段时间因为忙碌,已经瘦了一点的朱胖胖心疼道。

“老大,辛苦你了!”

短短的6个字,让朱胖胖眼圈都红了。

这是老爷子第1次当着这么多人,说出这些话。

“儿子只是做了本分之事,辛苦的是爹您,您为国争战千里才是最辛苦的。”

“哈哈哈…”

老爷子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大儿子的肩膀,随后大步的走向了农田。

看着在夕阳照射下,金灿灿的稻谷,老爷子掐着腰,豪迈的一挥手。

“收割!”

现在时间这么晚了,仪式什么的已经来不及了,真要整套搞下来,非到半夜不可。

再说老爷子又是不拘小节制的人,他又是当朝皇上,他想怎么样也没人敢说。

随着老爷子一声令下,所有的官员扁起袖子,在朱胖胖的带领下,拿起镰刀走下田,开始收割杂交水稻。

太子妃则带着女卷们,领着新学的孩子们,跟在后面帮忙打捆收拾。

后面从全国召集来的有经验的老农们,则是在户部官员的带领下,开始了现场脱粒。

如此忙碌的收获场景,老爷子手掐着腰,眼中尽是欣慰和满足。

“皇上,土豆是现在就收获,还是明天收获。”

唯一没去收割的郑和,见所有人都跑去收稻谷了,没人管他的土豆了,有些心急的,他走到老爷子身边,询问今天还收不收他的土豆?

为了这天,他可是等了整整大半年了,甚至带着船队的人,天天趴在土豆田里捉虫拔草。

这都是那些兄弟们用命换回来的种子,很多人宁可饿着都不会吃这些东西。

这些土豆可是承载着无数兄弟的遗愿,和他们的功劳。

他正和无所谓,可那些死去的兄弟们,必须要拿着这个荣誉,因为这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可惜装红薯的船在风浪中沉没了,不然今天收获的就不是两种高产粮食了,而是三种。

正看着稻谷收割的老爷子,这才注意到站在他身边,已经没了一只手的郑和。

“三宝!”

看着空荡荡的袖子,老爷子神情十分复杂,伸手抓住那随风飘荡的袖子,老爷子看的郑和认真道:“你的事小崽子已经跟我说了,你放心,这仇咱们一定会报。等今年大军收回了,明年开始休养生息的时候,朝廷的力量就会加大到海军那边。”

“给朕三年的时间,三年以后你会再次扬帆起航,为你为那些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老爷子这发自肺腑的话,让郑和这个断了臂都没有流泪的汉子,感动得伏地痛哭。

“臣万死叩谢皇恩!”

伸手将其拉了起来,老爷子看了看站在土豆田地中,翘首以盼的船队士兵和一些老农。又抬手看了看,围在皇田外的百姓们,看着郑和道。

“此高产粮食乃是天下幸事,理当跟百姓们分享。”

说着,老爷子在郑和的陪同下走向了皇田外围,对着连忙行礼的百姓大声道。

“朕听说有很多人不相信,郑和带回来的高产粮食能亩产数千斤,既然你们不相信,朕也不做什么保证,不然你们也以为朕在狂言了。”

老爷子看着百姓们高声道:“今日朕与你们共同见证,这高产粮食是否能亩产数千斤。”

说完大手一挥,对着百姓们道:“有在家中耕田者可与朕一起采摘,见证这是否是真。”

“贱民愿意与陛下一起!”

“草民也愿意!”

“草民在家里天天耕田,是把好手,陛下,草民也愿意。”

很快数千人被选拔出来,然后跟老爷子一起走向了土豆田。

老爷子虽然是马上将军,但对田地方面也有点了解,每年春耕他在朝中的时候,都会亲自主持。

伸手撸起袖子,老爷子似乎早知道了土豆的采摘方法,伸手抓住土豆的秧用力一拔,五六个成人拳头大小的土豆被带了出来。

“呵,好大的果实啊!”

看着拳头大小的土豆,老爷子拿下一个在手中掂了掂,满意的哈哈大笑。

“皇上下面还有呢!”

在一旁的郑和,在老爷子拔出土豆秧以后,伸出唯一一只手,在土地里刨了两下,又拿出了两三个大小不一的土豆。

“哈哈哈,好!”

老爷子今天心情格外的好,看着一株秧苗长了这么多果实,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伸手摘掉几个土豆,然后不顾疲累低头拔了起来。

见皇上已经开始了,被士兵分好队伍的老百姓们,也开始了忙碌。

很快,在外面百姓围观下,土豆田里不断传来了一声声惊呼。

“天哪,我这个有两个拳头大,这该有三四斤了吧!”

“哈,你那个算什么,你看看我这个,都有小孩脑袋大了!”

“天哪,这么大的果实够我们家一顿吃的了。”

站在外面的老百姓,听着土豆田和稻田里不断传来的讨论和欢呼和惊呼,看着那一袋袋的谷子和一颗土豆成堆的放到一边,急的都是抓耳挠腮。

收货的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天就黑了下来。

可在场没一个人想离开都在士兵架起火堆打起火把下,继续热火朝天的收获的果实。

前面的收获着,后面的户部官员和商会的人,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一个个帮忙装袋称重分田。

老爷子已经交代了,每一亩地都要放在那一亩地,这样好做出比较。

一直忙碌到午夜,整体的收获才算正式完成。

老爷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捧着账簿,脸色激动涨红的夏原吉。

“怎么样,收获如何!”

老爷子一边伸手接账簿,一边笑呵呵的询问着。

“皇上,祥瑞呀,简直是祥瑞呀,臣活了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从来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高产的粮食。”

看着这家伙说话嘴都有些发飘了,老爷子哈哈一笑,然后拿着账簿站在搭起的台阶上,看着周围无数火把下的百姓官员勋贵。

所有人也都安静的看着老爷子,等待着皇上宣布正式的结果。

虽然那一堆堆粮食和土豆已经证明了产量不低,但具体数量多少,他们还是很想知道。

在火把的照耀下,老爷子翻开了帐篷。

他先是看了一眼,等看清楚上面的数字之后,表情愣了一下,抬手用力的擦了擦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最后看着周围的百姓,在小鼻涕举起的喇叭变高声道。

“杂交水稻第1田,总重920斤!”

“哗!”

现场瞬间一片哗然。

920斤比现在种的田要高出一倍的产量。

这要是全大明种的田都能有这么高产,大明还会饿死人吗。

老百姓都激动不已,但他们还是用最快的速度压下了心中的激动,准备听听那高产粮食的产量。

“杂交水稻第2田,913斤!”

“杂交水稻第3田,908斤!”

老爷子宣布了杂交水稻三亩田地的产量,百姓和官员们听的一个个脸色激动的胀红。

念完了三块田的杂交水稻,老爷子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所有人高升道:“土豆第1田,4500斤!”

“轰!”

人群如同被扔进了一颗炸弹,瞬间哗然了起来。

采摘的时候,他们就根据那一堆堆的数量,判断出了产量应该不低。

可真听到了准确的数字,一个个都吓傻在眼里。

4500斤呀,我的老天爷,一亩田的产量,都抵得上他们平时耕种的10倍了。

现在他们都有些茫然,有些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种的可能是假田。

等下方稍微安静后,老爷子脸色红润的继续高声道。

“土豆第2田,4800斤!”

“好!”

下方又一片欢腾。

老爷子摆了摆手,表情亢奋的对着所有人道。

“朕接下来要念的是一块试验的田地,这块田的土豆,只是种下去,然后什么都不管,不上肥,不拔草,不捉虫,雨水全靠老天爷给。”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明白皇上念出这块田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在告诉所有人,这种高产粮食,平时不怎么照料,产量会有多少?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的看着老爷子。

老爷子深吸了一口气,用着最大的声音,朗声宣布道。

“土豆无人管理的第3田,亩产1800斤!”

“万岁,万岁,万岁!”

这下真的炸窝了。

没人管没人问的田地,只要种下种子都能长出1800斤。

这哪是种子啊,简直就是金疙瘩。

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那些经历过饥饿的老人们,更是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大喊着那些饿死的人名字,说他们没有赶上好日子,并且告诉他们,以后子孙们再也不会挨饿了。

听着欢呼雀跃,以及周围热火朝天的鞭炮和烟花。

老爷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手捧着账本,高高的看向了天空。

“爹,你看到了吗?咱们大明再也不会有人被饿死了!”

欢呼庆祝一直持续了很久,士兵们喊众人再次安静下来以后,老爷子把郑和叫上了台,让郑和船队的士兵们站到了台前,

他拉着郑和的手,看着船队的士兵,对着在场之人高声道。

“郑和带着船队的士兵们,不远万里时刻面临生死,给咱们大明带来了新粮食,朕和天下百姓理当感谢。”

说完老爷子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对着郑和和船队士兵们深深行了一礼。

老爷子突然而来的举动,把郑和吓了一跳,连忙跪在了地上。

船队的士兵也是如此,纷纷跪在地上,口称不敢。

“皇上说的没错,郑大人和这些将士们带来了高产粮食,让咱们天下百姓不再挨饿,子孙不再受饥饿之苦,这咱们都应该感谢。”

站在人群前的一位老农,见到老爷子行礼的举动,也觉得礼该如此。

他们一开始对于高产粮食还有一些怀疑,可如今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那些怀疑自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心中只剩下了感激。

郑和等人不远万里,历尽千辛万苦带回了高产作物,是对天下百姓有活命之恩。

如此大恩,万言都不足以道谢,区区一礼已经是怠慢了。

如今连皇上都行礼感谢了,他们这些受益者自然也不能落后。

在几位老农的招呼下,老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幼,纷纷跪倒在地,对郑和等人行礼叩谢。

太子朱胖胖和太子妃,也带着所有官员女卷,冲着郑和等人行跪拜大礼。

“郑和区区一阉人,怎能受得起各位乡亲父老的大礼。”

看着跪了一地向他磕头的老百姓太子官员等人,郑和这个汉子终于忍不住了,扑在地上一边口称不敢一边嚎啕大哭。

他郑和只是个太监,虽然位人臣,但他知道很多人还是看不起他。

他出海远行除了自己的梦想之外,也想告诉所有人,他郑和虽然身残但也胸怀大志。

可前两次的航海,回来以后迎接的不是百姓的赞赏和尊敬,而是各种质疑和不解。

如果不是皇上在上面撑着,皇太孙殿下全力支持,他想出海做梦都没有可能。

后面,经过千难险阻,他环行世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今天更因为他带回来高产粮食的举动,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感谢。

他郑和做到了历史上所有太监都想做到的事,他郑和今日哪怕死了也无憾了。

他郑和哪怕是个太监,但从今日起,在天下所有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拯救了大明天下百姓,后代无数子孙的功德圣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