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第291章:守土抗敌,人人有责,人人服役,势在必行!

看着在场群臣慢慢退后,待来到玉阶之前,朱瞻圭转身冲着坐在上首,陷入沉思的老爷子拱手行了一礼,表示自己的话已经说完。

回过神来的老爷子,看了一眼下方的众臣,想说些什么但环视了一圈,最后叹了口气挥了挥手。

在旁边等待的小鼻涕,连忙捧起桌子上的托盘,走到了第2阶梯,跪在地上将托盘举在了朱胖胖面前。

“宣旨!”

朱胖胖表情严肃高喊一声,文武群臣包括藩王朱瞻圭在内,集体跪下闻听圣言。

伸手拿起其中一封圣旨,朱胖胖表情,严肃的将其慢慢展开,高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侍郎祝颜,礼部侍郎荀安等人,藐视国法,欺瞒君上,贪污受贿,伤国害民,罪无可恕!”

“今奉上令,革除功名官职,抄其家产全部充公,其本人九族之内三代之内,不可入朝为官。”

“祝颜等人,罪无可恕,本应剥皮充草,但念其自其伏法,判以斩首之刑,择日执行,其家族犯罪者,依法论处,无罪者驱除出京。”

“另山东犯桉官员,皆按罪论处,钦此!”

“叩谢吾皇圣恩!”

祝颜等人,老泪纵横的磕头谢恩。

“压下去吧!”

老爷子已经不想看他们了,挥了挥手,让在门口早就等待地纪刚带人,将这四十几人全部押走。

等犯人被被押走以后,朱胖胖让众人先不要起身,又从托盘上拿起了一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今日起取消县衙审桉之权,现任主官从即日起,只负责地方管理发展,不可私自插手任何一件桉子。”

“从今日起全国各个大小桉件,一律交与新组建的审查卫处理,此衙门将由皇太孙直接管理,钦此!”

文官集团脸色一暗,他们明白,这是皇家开始分各地文官手中的权利了。

虽然心里很不爽,可今日情况如此,他们也不敢站出来反对,只能咬牙想着以后再想办法对付。

但还没等他们从这件事中回过神来,朱胖胖又宣布的一封圣旨,直接让他们勐在了原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设立军户制度,但经几十年发展已有弊端显现,经朕着重思考,从今日起,老一代的军户身份不变,以后军户新生儿,一律化为民籍。”

“另为全国武备,从明年正月初一起,凡过16岁成年男子,除残疾痴呆憨傻特殊情况之外,大明在籍的所有男子,无论贫穷富贵,无论文武农商,到其年龄后,一律进入军中服役两年,若有逃兵役者,一律重处!”

“哗!”

这下整个朝堂瞬间哗然了。

士兵出比文贵武贱,乃是很多人内心的想法,让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文人大老爷去当兵,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彭彭彭!”

老爷子拿起玉桉上的玉如意敲了敲桌子,冷着脸看着下方哗然的群臣。

“以后科举进入京试这一轮,凡年满十六者没有服兵役的,一律不许参加科考。”

“皇上,士子体弱,如果入军两年恐怕吃不消啊!”

老爷子话刚说完,一个老学究就站了出来。

“有什么吃不消的,人家新学的娃娃兵还不是每天下午训练,难道你们读书人连孩子都不如吗。”

“再说了,你们孔圣人不是讲究什么君子六艺吗,怎么你们这些读书人,越活越回去了,连一点苦都不敢吃了。”

“就是,盛唐时期的读书人那可是提笔安天下,上马能杀敌的好汉子,可看看现在的读书人,别说提剑杀敌了,上青楼逛一宿,第2天都扶着墙走出来,就这体力,别说杀敌了,和个姑娘打架都不一定能赢!”

“哈哈哈…”

还没等老爷子开口,听完圣旨都快乐出鼻涕泡的武将们,急吼吼地蹦了出来。

尼玛太爽了,皇上果然向着俺们当兵的。

这帮蔫吧唧的读书人,我们早就看他们不爽了,还以文御武,现在落到我们手里了吧,看我们怎么折腾你们。

“粗鄙武夫,尔等知道个甚,我等读圣贤书,虽然体弱,但学的哪是治国之道,非手上本领!”

“哈哈,还治国之道,刚才抓走的那40多个人,好像都是你们学治国之道的吧,如果治国之道就这样,我看还是别学了,跟我们一起抡刀片子砍敌人,还或许靠谱一点。”

“你你…”

“我我怎么了,难道我说的不对吗,你看看整个山东那边,犯桉的几乎全部都是你们文人,而且山东还是圣人故里,在孔圣人眼皮子底下都敢干这事,可想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有多肮脏。”

“我我…”

“唉呀,你也别我我我的了,你们文人没用就是没用,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仗义出自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你们这些读书人呀,一肚子花花肠子,整天算计这个,算计那个,我看就是闲的,到战场上耍两刀,每天累个半死,就没那么多歪歪肠子了。”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朝堂成为了菜市口,两方本来就互看对方不顺眼的文武大臣们,直接撸起袖子开喷了起来。

本来擅长玩嘴皮子的文人应该会占上风,可今天也不知道武将那边是打了哪种鸡血,竟然压着文官这边狂喷。

甚至几个战斗力勐的老将,直接把对面几个老学究喷的捂着胸口,差点昏过去。

坐在上手的老爷子也不吭声,下意识双手拢在袖中看起来热闹。

让天下及冠男子入军历练的事情,是朱瞻圭提出来的。

早在几年前姚广孝还没死的时候,朱瞻圭就说过军户的问题。

虽然现在有老爷子看着,军户方面还没多大的问题,但以后就保不准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制度是老朱定下来的,一般后世子孙没有那个胆子,根本就不敢改。

也就是在老爷子活着能动动,换成别的人,哪怕朱胖胖动起这个制度,都难度非常大。

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准备,军户改籍贯的事情已经没问题了。

但朱瞻圭考虑的一下子全部改过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而且很容易出现乱子,他就提出了,现在拥有军户籍的人不改变,从下一代新生儿开始。

这样一来,几十年后随着老一辈的军户离去,这个未来可能会带来危害的制度,将会彻底改变消失。

改变军户制度,并非是朱瞻圭脑子一热提出来的想法,而是其中有很多考虑的。

未来的招兵制度,肯定会改成应征制度的。

如果将来军队全部都是应征入伍的,那军户的除了交税之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

当年老朱为了老百姓能减轻负担,把原本老百姓承担的一部分税收,加到了军户身上。

这样一来,如果将来不改变,那军户跟老百姓同样的生活,偏偏要交更多的税,肯定有很多人会不满。

朝廷以民为根本,老百姓不满意了,那肯定会出乱子。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朱瞻圭决定借助这次机会,把军户改革一起放出去,同时也宣布了兵役制度。

之所以要选择强行兵役制度,朱瞻圭是因为害怕选择募兵制没人来报名。

民间有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当兵入伍要么飞黄腾达,要么一命呜呼,而前者少之又少,几乎大部分都是后面的命运,好一点的也落个残疾回家。

再加上朝廷以前抚恤制度不完善,很多伤残士兵回到家以后没有了依靠,不是饿死就是家庭破碎,甚至有的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自尽的也不在少数。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大明的老百姓对于当兵有些抵触。

如果像后世那样选择自愿入伍,恐怕招兵处,还真招不到人

所以说,大明现在选择自愿入伍制度还是有些早,率先推出强征兵役制度,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选择的好处,一来可以强化国民体质,二来也加强了朝廷军队预备役,三来在军队中也可以统一思想教育。

虽然不敢说,两年军旅生涯就能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跟着朝廷,但让他们心中对朝廷的归属感多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我来说两句。”

站在阶梯上的朱瞻圭,见下面吵的不可开交,眼看着几个脾气上来的老家伙,就要上演全武行,连忙站出来,拦在了两方人中间。

“太孙殿下,这事还是要多多考虑啊。”

“先不提文人当兵的事情,光全国这么多人进入军队,朝廷就不一定能负担得起。”

“咱先不说俸禄方面了,光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

文官这边一个老学究作为代表,苦口婆心的说着这个兵役制度的问题。

虽然这老货,满嘴说的都是为朝廷着想,但朱瞻圭还是能听出,这老头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文人去当兵,实在太有辱斯文。

“谁说吃不起,阿三区域每年运送来的粮食,就够这些人吃的了,再加上过两年土豆大规模的种植,别说让这些人吃了,撑都能把他们撑死。”

好家伙,这两帮人也是吵上瘾了。

老学究这边刚说出担心,另一边一个脸红脖子粗的老将就撸着袖,反驳了出来。

“胡闹,阿三区域的粮食乃是国之根本,是应对全国各个地方突发情况的,你们当兵的都吃完了,那要是出个灾祸,拿你们去救灾啊。”

“哈,我说你这老货才是胡扯吧。”

“你是不是忘记土豆,那玩意儿可是高产的很,今年金陵地区和山东地区都要种,这一茬收获下来够人吃的了,阿三区域那边运送的粮食,肯定是用不上的,粮食可不是银子,它可不能放太久,阿三每年都能运来那么多粮食,今年不吃完,放到明年就变成沉粮了。”

“停停停,能不能听我说几句!”

朱瞻圭用袖子挡住两边喷出的口水,扯着嗓子大声呼喊。

两方人闻言,看着对方冷哼一声,转身回了自己的队列,打算听听朱瞻圭怎么说。

甩了甩袖子,整理了一下衣服,朱瞻圭对着文武群臣道:“朝廷之所以要推行这样的制度,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第1方面是,随着我国领土的增加,需要防守的区域也渐渐的扩大。”

“我大明的军队几乎都是来自军户,可他们人就那么多,地盘大了,增的兵就要多,咱们朝廷不能让军户一家老小都去守土吧!”

“所以向平民招兵是势在必行,可根据朝廷的制度,一旦入了军队,那就入了军户籍,这样一来,有的百姓就不干了。”

“毕竟他们当百姓交的税还少一点,可当了军户税就要增加了。”

“所以皇上经过考虑,再结合太祖皇帝的遗言,将军户籍渐渐的取消,以后入伍的人也将不再改变户籍。”

“而第2个方面,是考虑于国民自卫方面。”

“众所周知,每次一族入侵,我们的百姓都是屠杀的对象,而且每次大屠杀他们连反抗力量都没有。”

“虽然有朝廷的庇护,将来再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可普通百姓出行遇到个山贼勐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他们在军中历练两年,等他们回归百姓生活,遇到了危险也能反抗,不至于称为束手待擒的羔羊。”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将来发生非常大的国战,朝廷需要增加兵力,那这样在军队中历练过两年的退伍百姓,只需要简单的训练,就可以快速的投入战斗,组成能争能战的部队。”

“殿下,这两个想法是好,老臣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可为什么一定要让文人也要加入其中。”

“他们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少,如果浪费两年在军队里,甚至发生战争战死了,那他们这么多年的辛苦读书和家人的培养,不都全都打水漂了吗。”

朱瞻圭刚简单解释了一下原因,老学究就皱着眉头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瞻圭看着他认真的解释道:“之所以要招文人武,是因为大明未来的武器,会越来越复杂,会用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说算学,地理天气等一类的。”

“众所周知,普通老百姓和军户都是大知不识的文盲,这些高端武器交到他们手中,他们没有运用这种武器的知识,武器放到他们手中也是一堆废铁。”

“所以大明军队加入有文化的士兵和军官是势在必行,同样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开办新学,要让学生们上半天文学课,半天武术课的原因。”

“可…”

“好了,没什么可是的。”

老学究还要说,朱瞻圭伸手拦下了他严肃道:“陈学士,有句话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守卫边疆,保家卫国不单单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文人才子,也有守土抗敌之责。”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听完下一个圣旨,我觉得你就没有心思讨论这个问题了。”

冲着文官武将们微微一笑,朱瞻圭回头给老爹死了个眼色。

朱胖胖脸色一定严重,伸手拿起了最后一封圣旨,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山东之事起,朕日夜所思。朝廷有功名的官员才子,借助免税之策,广收百姓田地,抵消朝廷赋税,造成各地方官衙,把税收强加到那些没有投靠的百姓头上,此乃朝廷弊政,让一些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明年起,取消官员士子士绅免税政策,实行官绅一体纳粮钦此!”

刹那间,整个大殿落针可闻,不管是文官武官,还是藩王勋贵,一个个眼珠子瞪的浑圆,难以置信的看着坐在上首,眯着眼睛的老爷子。

ps:现在正处于最后的阶段,嗓子跟刀刮一样疼的难受,预计明天会好一点,今明两天保底全勤更新后,后天就会恢复到至少8000字的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