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二百五十四章 骑虎难下的李家

第二百五十四章 骑虎难下的李家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这家背后有着明廷高官坐镇的商行,都不知道该说他们胆子大还是视财如命,又或者干脆是真的想要投诚大楚帝国了。

嗯,甭管他们内心想法是什么,但是如今的他们都已经骑虎难下!

但凡他们和大楚帝国相互勾结,并帮大楚帝国采购运输这些违禁物资的消息透露出去,李家上下被灭族都是轻的,搞不好都得被诛九族。

他们干的事,比给东掳供应物资的晋商大多了……

丰和商行短短大半年里,就持续给大楚帝国供应大量的硝石和硫磺以及铁料、铜料。

这些战略物资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大楚帝国的武器弹药生产,如此才积累起来了足够多的武器弹药占据楚北,现在又渡江南下。

不客气的说,大楚帝国的每一场战役胜利,没攻占一个地方,都离不开丰和商行的付出……

因为没有丰和商行提供的硝石和硫磺等物资,保乡军的弹药供应至少得减少百分之三十以上。

缺了这么多弹药,肯定是极大影响大楚帝国的各项战略的。

丰和商行甚至为了满足大楚帝国的需求,都花费了大量资金以及人脉,打通了整个长江航道以及沿海商道。

他们直接从海商收购大量硝石和硫磺,然后通过长江转运到汉阳来。

而且还派人去了四川,西北等地打通渠道,从这些地方采购硝石硫磺等物资运输过来。

这采购运输过来的战略违禁物资是越来越多,而且连价格都越来越便宜……

根据丰和商行李家叔侄主动透露的消息,为了联络货源,为了打通长江航通,让满载违禁物资的船只能一路顺利抵达汉阳。

他们的本家老爷都亲自手书十余封,拜访多人,甚至把一个碍事的正四品红袍官员都给弹劾了下去。

最终才撬开了这条足以让李家被明廷抄家灭族一百遍的硝石硫磺等战略物资的采购、运输渠道。

李家叔侄故意透露这消息,不外乎就是想着,一旦天下有变,你们罗楚可得记着我们李家的功劳。

他们李家的本家老爷,可还指望着继续当官呢,甭管是明廷的官还是大楚的官……

甭管李家丰和商行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但是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丰和商行为大楚帝国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志学甚至都考虑过,后续如果李家那边足够识趣的话,都可以给他们搜个爵位啊什么的,李家老爷想要继续当官也是可以的,总之一切待遇从优。

嗯,前提是足够识趣!

要不然的话,罗志学愿意低下一群大臣们,尤其是商贸部和财务部的大臣们都不会同意。

现在大楚帝国里很多人提起丰和商行,那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们能量巨大能够供应大量战略物资,狠的是他们提供的物资价格非常高。

最近大半年里,大楚帝国商贸部仅仅是支付给丰和商行的物资采购资金,就已经超过百万两之巨。

这么多钱,足以让很多人不爽了。

不过人家丰和商行最近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是开始为未来考虑了,供应给大楚帝国的物资已经是连续多次降价。

保乡军拿下襄阳城的时候,他们降过一次价,保乡军拿下汉阳城并称帝建国的时候,他们又降过一次价格。

等现在大楚帝国拿下武昌城,大有攻占楚南的势头后,丰和商行那边又主动找了过来,说是这物资供应的价格还可以再降一些。

此外李家在湖广地区也有其他诸多产业,这些产业有一个算一个也会足额纳税,并且他们在各地的产业分行还会积极主动承担地方上的一些开支,比如修桥铺路啊什么的。

整个表现就是杰出士绅的先进典型!

李家人也是很聪明并足够识趣的。

对此,罗志学也挺满意的,这李家人聪明,而他就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因此已经是通过臣子向丰和商行那边露了口风,表示对李家的积极主动为帝国分忧的行为感到很欣慰。

————

大楚帝国在渡江南下之后,不仅仅占据了武昌城这个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城池,而且在钱粮方面还收获巨大。

这让大楚帝国上下都是感到了非常喜悦。

高层们开心,因为多了这么多钱粮后,那么整个大楚帝国的财政运转就会更加健康,甚至在保持大规模扩军作战的前提下,还能够挤出一部分钱粮来用于恢复地方上的民生。

比如说在南阳府,襄阳府,郧阳府一带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帮助当地农民恢复种植,以缓解当地的旱灾所导致的粮食减产问题。

比如说在各地通过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吸纳更多的无家可归的流民,为他们提供一份可以果腹的工作,如此既可以赈济,又可以避免这些流民重演演变为流贼的问题。

同时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还可以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稳住粮食产量。

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以及恢复农业生产,这些措施如果做到位了,那么效果是杠杠的。

但问题是,这些措施也都需要钱粮来支撑。

明廷为什么始终无法解决陕西为首的各路农民军起义问题,今天剿灭了一股义军,明天又冒出来一股义军。

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恢复当地民生所需的钱粮!

这也导致了他们只能在军事上镇压义军,但是却没办法从根子上解决义军问题。

义军为什么会产生?前期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连年的干旱等极端天灾,再加上日益沉重的税赋摊派等。

这些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破产,食不果腹,农民们为了求生开始造反抢粮,最终演变为大规模的起义军。

而这些起义军到了这个阶段后,因为规模的持续庞大,就被迫不断的劫掠乡野,攻打城池抢粮。

官兵自然会派兵来镇压围剿。

而起义军和官兵之间的大规模交战,进一步造成了规模更加庞大的人为灾难,大量农田被抛荒由此进一步加剧了陕西豫西一带地区的灾难。

天灾**之下,当地民众就更加活不下去了,这些人或是被迫,或是自愿,最终都会加入起义军之中。

在这个持续过程里,官兵也在持续剿灭义军,而且到目前为止,官兵打义军还是比较容易的,基本上一打一个准。

但是,问题就出在打完之后!

朝廷派遣大军把义军剿灭,击溃之后就不管了……或者说也没能力管了。

当地的民生没有恢复,大量投降的义军或流民们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尤其是一些接受招安的起义军,朝廷虽然接受了他们的招安,但是往往只是让他们驻扎在某一片地方自生自灭。

接受招安的义军过几个月一看,哎呀,自己又要快饿死了……于是乎又举旗造反了。

其他被击溃的义军分散后,慢慢的也会继续收拢残兵或挟裹流民再一次发展壮大。

如此,朝廷就发现,各路义军根本杀不完,今天干掉一支义军,明天又冒出一支来,过几天就冒出更多来。

贼军如野草一样,烧了一遍又一遍,却也顽强的长了一遍又一遍,并且越长越茂盛。

如果明末不出现什么太大的变化,比如说没有大楚帝国的崛起。

那么明廷和起义军之间的斗争只有一个结果:起义军迟早会把明廷干掉!

而历史上也是这样的结果。

李自成他们数次战败又起兵,最终杀入了京师把崇祯帝给逼上了煤山。

纵观起义军和明廷之间的斗争,那么就会发现纯粹的军事镇压没啥用,要想真正的解决起义军问题,只能是把当地的民生给恢复起来。

而大楚帝国现在在楚北地区,尤其是在南阳府、襄阳府、郧阳府、均州一带做的事,就是为了恢复民生。

再配合强力的军事弹压管控,把外界的高迎祥,李自成这些起义军挡在外头,也把明军挡在外头,不让他们跑过来烧杀劫掠破坏民生,那么这一片地方的民生就能得到持续恢复。

只要民生恢复了,那么起义军的生存土壤也就不存在了。

然而这么干,那都是需要钱粮的。

帮助农民们恢复耕种需要钱粮,帮助农民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时期也需要大量的钱粮。

而明廷那边有这么多钱粮吗?

他们没有!

或者说明王朝治下是有这么多钱粮的,但是明王朝财政没有。

如此也就悲剧了。

而大楚帝国不一样,大楚帝国通过战争缴获了大量的钱粮,同时占领了楚北和武昌府等地区后,又获得了当地大量的粮食。

现在财务部库存的现金都超过千万两之巨,囤积的粮食更是庞大无比。

只需要调拨一小部分往灾情比较严重的北方几个府,那么就能够缓解当地的受灾问题,从而更根源上扼制大规模流民的生产。

哪怕是调拨了一部分钱粮用于部分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用于恢复民生,但是大楚帝国依旧有足够的钱粮维持大规模的军队扩张。

十月二十六日,罗志学在御前军事会议上,正式授予第五师和第六师的番号,并任命原第一步兵旅旅长韩子平为第五师师长,同时晋少将军衔,任命原炮兵总监张马林少将为第六师师长。

同一天,下旨参谋部,军政部等着手筹建第七师、第八师、第二臼炮团、第三臼炮团。

大楚帝国的扩军,并没有因为渡江战役而停下,也没有因为楚北地区的大规模以工代赈而停下,而是依旧保持着高速扩张。

而在这一次扩张之中,曾在武昌攻坚战里率领突击营作战,并率部第一批攻入城内的高正少校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晋升,被调往第六师任职第二十四步兵团副团长,同时晋为中校军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