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想钱想疯了的税务部

第二百六十二章 想钱想疯了的税务部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尽管程文德对汉阳纺织厂不能由他们汉阳地方直接办有所失望,但是却也没反对甚至阻拦。

相反,他还非常欢迎乃至支持工业部投资建设汉阳纺织厂的。

只要工厂能够办的起来,就能解决一大波流民们的就业问题,还能获得税收,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甭管这么算都是好事!

根据最新颁发的税法,哪怕是工业部办的兵工厂,现在都得交税…

别说工厂了,那些税务部的人丧心病狂,连官员以及官办工厂里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薪水都不放过……

搞出来了一个天怒人怨的个人所得税。

说什么个人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后,都要交个人所得税。

这简直扯淡,这个税往前数百万年都是闻所未闻……

可见税务部那群人是真想钱想疯了,竟然拍脑袋想出来了这么一个税收,直接从人们口袋里掏钱……

要不是施行税法的同时,并没对外界普通人大规模征收个人,起征额度非常高,月入五十两以上才需要缴纳个税,同时采取阶梯征税,月入五十两到一百两的征税比例只有区区的三个点。

而最高的也不过五个点!

这么高的起征点,基本上和普通人没啥关系,同时针对外界还是采取自愿申报,不来申报交个税人家税务部也不管你…

这个个税暂时只对收入比较高的中高级官员以及官办企业高级雇员征收,而且你不交不行,地方财政发工资之前直接就给你先扣了……

但是大楚帝国征收个税之前,先涨了一波达到个人起征点的官员以及官办企业中高级雇员的薪资。

这个薪资涨幅很有意思,涨起来的薪资刚好可以抵掉什么个人所得税的话。

简单来说,虽然有了这么一个个税政策,但是中高级官员和官方雇员们的薪资收入并没有少。

至于低级官员和官办企业雇员们,连交个税的资格都没有!

同时也没有在民间大规模强制性征收。

说白了,大楚帝国在个税这一项上,其实一毛钱都没收到,反而还多出来一些工作量。

在很多人看来,纯粹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对此罗志学呵呵一笑,现在是脱裤子放屁,过几年你再看……

毕竟起征点是会降低的……

而征收范围也是能扩大的……

现在嘛,先立个名目在这里摆着,让人们先接受个税这个观念,真正收个税等以后再说。

个税这事还算是小事,真正的大事还是官办工厂以及商行也要交税了。

官办工厂收税,也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大楚帝国正式成立之后,罗志学进一步进行军政分离。

尤其是对军费上实施明确的分离,把军方和兵工厂进行了切割。

以往的时候,军方拿从兵工厂手里拿武器都是不用钱的,兵工厂生产多少就拿多少,一毛钱也不用交。

同时兵工厂也没什么运营压力,原料都是商贸部采购并运来的,兵工厂只负责生产,连工人们的薪资也都是财务部直接给钱然后发放。

但是大楚帝国成立以后,对各官办工厂事实了财物独立政策,各工厂自行采购原料,生产,然后出售给军方。

如此一来,军方也就需要军费用来采购各种军需物资了。

而各工厂生产出售军需物资,这也就有了营业额,既然有了营业额,那么税务部就要收税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改革过程里,商贸部的权限被极大的压缩了,只保留了部分和外界进行贸易以及情报收集的事务,后来罗志学又把礼教部里有名无实的外务也交给了商贸部处理。

所以现在的商贸部已经是演变为一个纯粹的对外机构,从事对外贸易、情报收集、外交、藩务等事务。

其中的外交和藩务有名无实,真正重要的是对外交易和依托对外交易所进行的情报收集。

但是大楚帝国的情报机构也不止商贸部一家,大楚帝国的情报机构大大小小有五家之多呢!

除了商贸部调查司外,还有参谋部情报司、海军部情报处、翰林院内务科、督察院调查局。

参谋部情报司、商贸部调查司这两个机构,都是属于对外情报机构,但是情报司更加专注于军事情报的搜集。

而商贸部调查司则是更加注重于明廷官方消息、地方民情等情报的搜集。

督察院调查局,负责的是针对帝国内部文官的监控和调查,主要职能更多的还是用来反贪,说是情报部门更不如说是反贪机构。

最为特殊的是翰林院内务科,别看这个机构只挂着科的名头,但是人员一点也不少,现在都已经有上千号内务调查人员了,并且还在迅速扩张当中。

他们的业务范围同样是对内,但是对内的范围还非常广,他们监控文武百官,还会对地方上的一些士绅权贵们、地方舆情进行监控。

同时该部门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能,他们负责对大楚帝国的邸报进行审核。

大楚帝国也是有邸报的,主要用于向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传递大楚帝国的官方内部消息,比如官员升迁调动,政策之类的。

而这些消息自然不是可以随便刊登的,每一期的邸报都需要经过翰林院内务科的审核才能够刊印发行。

翰林院内务科的职能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侦查并制止一切内部动乱因素,以维护罗志学个人权利为核心目标。

但是正是因为职能看似简单,这才导致了该机构的特殊性。

——

武昌城内一座看似普通的宅院里,迎来了一群穿着类似巡警的黑色制服,佩戴品级胸章,手持腰刀乃至火枪的人。

这群人很快撞开并闯入了这座宅院,不时还传来惨叫声,喝骂声。

不多时一个穿着黑色制服,佩戴着正五品胸章的中年肥胖男子在一群下属的拥护下踏入了农庄。

看着前头已经被捆绑起来,都是一身短袍打扮的精壮汉子,肥胖中年男子露出一丝冷笑:“躲得倒是挺深的啊,让我赵某人一顿好找!”

“说吧,你们又是谁派过来的?杨嗣昌还是洪承畴,又或者是干脆是东厂?锦衣卫?早早说出来也免受一番苦。”

那几个短袍汉子却是一言不发,其中一人甚至还吐了口唾沫:“尔等反贼,迟早不得好死!”

赵迟松却是呵呵一笑:“好,看起来还挺有骨气的,本官就欣赏这样的人!”

“随本官内务科,本官要亲自招待你们!”

“放心,本官别的不敢说,但是招待人的本事还是有一些的。”

说罢一挥手,就让属下把这这几个明廷探子押走:“都好好伺候着,别伤着他们,更别让他们自杀了,回头本官要亲自审问!”

赵迟松让手下把人带走后,他自己也是上了一辆四轮马车,随着马车晃悠悠的前进,赵迟松则是琢磨着怎么撬开这几个人的嘴,怎么才能够把这些探子背后的上线给挖出来,以彻底的打击明廷暗探的气焰,让他们不敢再来武昌城。

这已经是他最近半个月来抓的第七批明军暗探了,前几批有来自锦衣卫的,有来自东厂的,就连杨嗣昌都派了几个暗探过来。

这些明廷的探子们为什么扎堆来武昌城,自然是因为武昌现在乃是大楚帝国的京师,这里汇集着大楚帝国的众多机构。

陛下在这里,各部尚书,部长们也都在这里。

明廷如果想要更加详细的了解大楚帝国的情况,打探更高级别的军事情报甚至策反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来武昌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明廷探子持续涌向武昌,内务科的人又不瞎……多少也能发现一些踪迹然后把这些暗探给揪出来。

毕竟这年头的人员流动本来就不大,更别说武昌府这地方,严格上来说还属于前线。

东西两边都有明军呢,而武昌府也是保乡军的驻扎重地。

保乡军对武昌城一直都实施了非常严格的进出准入制度,哪怕是城外的本地乡民想要挑运果蔬进城贩卖,那都是需要经过调查并获得进城许可的。

外来人要想混进武昌城刺探情报难度可不小。

就算幸运的混进来了,在刺探情报的过程里也有可能暴露马脚,从而被内务科逮住线索,顺藤摸瓜把他们揪出来。

毕竟翰林院内务科在反间谍上,是专业的!

翰林院内务科,在襄阳城时期就已经成立了,不过那个时候还叫大将军府内务调查科,后来名义上划入翰林院管辖,但实际上也只是借翰林院一个名头而已。

内务科一向来都是独立办公做事,连衙门都是独立的,也不归属翰林院管理,而是由陛下罗志学亲自管理。

内务科的人员组成也很有意思,其中的核心骨干,其实半数以上都是明廷的锦衣卫,东厂人员……

不少还是太监呢……

保乡军在南征北战的过程里,免不了会俘虏或接受投诚一些锦衣卫,东厂番子这些人员。

这些人投诚之后为大楚帝国办事,这人多了后罗志学干脆就设立了内务科,又从其他情报机构里抽调了众多人员充实内务科。

最终形成了翰林院内务科这么一个特殊的情报机构。

而赵迟松,就是一个东厂出身的投诚人员!

还是个太监!

当然了,在大楚帝国里没太监这么一个说法,皇宫里都没有所谓的宦官,后宫里办事的各级人员,都是选招的宫女。

赵迟松虽然是残缺之身,但是在大楚帝国里却是个正儿八经的官员,翰林院内务科第三处处长,正五品,负责汉天府,也就是京畿反间谍事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