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二百六十八章 楚南准备(二合一)

第二百六十八章 楚南准备(二合一)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设立南路军司令部,也意味着大楚帝国预计在春夏时节发起的楚南攻势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

预计参战的各部队已经安排好,并开始进行战略机动,提前抵达预定位置,同时这个过程里也要隐瞒消息,避免被明军的探子们侦查出来楚军的动向。

尽管到时候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楚军是不可能真正隐瞒动向的,甚至明军那边都能够猜测到楚军的进攻方向:临湘。

但是该隐瞒的消息还是需要隐瞒,那么是让明军那边的反应时间稍微延后几天,那都是能够换回来一定的战术优势的。

参战的各部队开始机动进入预定位置,同时后勤部方面也进一步在前线囤积大量的物资。

在临湘的楚军营地里,大量的马车不断的运输着数不清的粮食,弹药以及其他各类物资抵达。

同时在荆州府长江北岸的江陵、监利两地也是囤积有重兵以及大量的物资。

大楚帝国正在想尽办法,尽可能的为去前线参战部队准备足够多的各类物资。

不仅仅是武器弹药,还有粮食,肉食,帐篷,药材,医用酒精,纱布甚至火烛等各类乱七八糟的军需物资。

一支大军作战,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武器和弹药以及粮食。

除了这三样外,其他的东西也非常多,并且也很重要。

比如药材和纱布以及医用酒精,这几样东西是前线受伤将士们的保命物资,有时候宁可粮食少一些,但是也需要优先保障这些医疗物资的供应。

毕竟粮食这东西,实在缺粮了还可以就食于敌,实在不行饿几天也能活下来,但是医疗物资的话一时半会的还真不好搜集,而一旦缺乏了,那么就会有大量的伤兵无法得到有效救治而死伤或者落下残疾。

之前楚军的一系列作战过程里,虽然战斗中的直接阵亡人数不多,但是在战后因为伤势过重,没有有效救治而阵亡的将士却是非常多,甚至超过了战斗中直接阵亡人员的数据。

而受伤后感染,最后被迫截肢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这些因为没有及时救治而阵亡或截肢的伤员,其实不少都是轻伤员。

不少人只是被刀剑开了个小口子而已,换成后世的话这种轻伤哪怕是没有专业医生救治,自己搞个医用酒精,纱布,碘伏之类的进行简单治疗,那么也不会出现啥问题,顶多就是留个难看的疤!

但是换到了现在的战场上,这样的小伤口往往很容易发生感染,最终越来越严重导致出现需要截肢甚至丧命的情况。

这种情况让罗志学看了非常痛心!

这都是上过战场,流过血的士兵啊,只要治好了那么就是一个老兵了,这种老兵的价值可比新兵高多了。

为了挽救更多的老兵,为了进一步保证乃至提升部队的战斗力,罗志学开始大力推行了军医制度。

早先的时候,罗志学只是在将军府下设立了一个医馆,虽然后来陆续设立了几个医馆,不过这几个医馆都算是级别比较高的医馆,并且郎中和护工的人员也比较少。

针对这种情况下,去年九月份的时候罗志学就已经开始培养具备简单外伤救治技术的医护兵。

对这种医护兵,不需要你诊脉开方,需要的只是及时给伤兵进行紧急包扎,止血,还得身强体壮,把伤兵及时搬运到后方转送给军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如今,保乡军里的每一个哨,都有这么一个专职的医护兵,同时还会挑选若干士兵进行紧急救治培训,充当兼职医护兵。

在营,保乡军设立了医疗队,由一名专职军医带领三名学徒,平日里为将士们治一些简单的小病小痛,战时为受伤士兵们提供专业救治,进一步深入清理、缝合伤口、止血,顺带截个肢啊什么的。

技术水准嘛,那是别太指望了,因为这些人说是军医呢,但实际上都是半桶水的人,诊脉开药都不咋地,治疗外伤也简单除暴,直接酒精冲洗伤口,然后直接用消毒后的缝衣针封伤口,再用纱布包扎好就完事了。

至于更严重的伤势或者疾病,一般都送往师部医疗营去了,那里才有着专业的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筹建军医体系,罗志学顺带还整顿,或者说直接清扫了一边民间的医疗体系。

当初为了筹建若干医馆的时候,保乡军将士们基本都是带着刀枪上门邀请各家大夫的,尤其是那些比较出名的大夫更是必须要请的。

保乡军将士们也是知道,邀请来的这些大夫是能给自己救命的,所以办事都特别卖力。

后来医馆先后设立了三家后,保乡军才停止了这种粗暴野蛮的邀请模式,而是改为比较缓和的方式。

去邀请人的时候,你们当家的大夫不来,但是师兄弟或者徒弟之类的总得派一个过来吧。

而随着控制区的扩大,保乡军控制的大夫数量也是越来越多,最后罗志学下令把三家医馆先后改名为汉天府医馆,襄阳府医馆,南阳府医馆三家大医馆。

就近为附近驻扎的将士以及官员们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开始从这三家医馆里抽调一些人员到各主力师,守备师里设立医疗营。

这些医疗营规模也不算打,往往是几个精通外伤的大夫带着十几个学堂坐镇,再有几十个普通医护兵协助。

等到承顺二年正月的现在,保乡军里的各师基本都已经有了医疗营,各营团也都有了自己的医疗队。

如此大背景下,嫡属于军政部直接领导的长沙医馆正式成立,并暂时进驻了临湘东郊。

该医馆的大夫数量非常多更多,由襄阳杏林名家,精通外伤的马崇水大夫率队坐镇,带着从民间征召或从其他三家医馆里抽调来的大夫三十二人,学徒八十来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夫都是有军衔的,而且是清一色的军官军衔,哪怕是学徒都有同准尉的军衔。

按照大楚帝国相关的条例,军医授予文职军官衔,军衔前加‘同’,和同进士差不多一个意思。

新设立的长沙医馆,馆长马崇水,就领着‘同上校军衔’,其他各大夫也是领着少尉到中校不等的军衔,这个军衔高地,基本上是参考他们原来的医疗水平已经名望的。

给岳州医馆内的军医授衔,这是因为岳州医馆也是属于纯粹的军事机构,本质上和各战斗部队一样,都是属于大楚帝国陆军的一份子。

因为授衔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授的不是常规军衔,而是属于军医等文职人员特有的同军衔。

除了拿着文职军衔的大夫外,岳州医馆还有一批属于现役将士的普通医护兵,这些医护兵都是从士兵选拔培养的,人数有三百多人。

仅仅是一个长沙医馆的医护人员就达到了四百人左右。

这个医馆的医护人员之所以这么多,纯粹是临时从汉天医馆,襄阳医馆,第一医疗营、近卫医疗营、第六医疗营、第四医疗营以及其他部分守备师医疗营里抽调了人员临时增援。

毕竟其他部队现在也没什么作战任务,这些医护人员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让他们直接到临湘这边,为后续展开的楚南攻势做准备。

毕竟楚南攻势打起来,那么短时间内就会产生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伤员。

这么多伤员仅仅依靠各部队自身的医疗营,其实是很难救治的过来,因此也就需要从其他方向抽调医护人员来增援楚南一线了。

长沙医馆设立在临湘,也只是暂时的,等大军拿下岳州,拿下长沙后,那么这个医馆也会作为野战医院跟进。

等前线大军稳定局势,控制了长沙府以及周边地区后,那么长沙医馆的部分人员就会回归各部队,剩下的一部分则是会驻防长沙,成为大楚帝国里第四个正式军医馆。

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长沙医馆,而不是称之为临湘医馆或某某医疗营的缘故。

长沙医馆的设立,也意味着大楚帝国针对楚南的攻势准备已经是到了最后阶段。

同时也是间接宣告了大楚帝国在楚南攻势里的第一个主攻方向:

毫无疑问,是临湘!

这个拦在武昌府和岳州府之间的城池,已经成为了楚军和明军对峙的最前线。

楚南地区的明军在临湘一地至少驻防了两万多的兵力。

区区两万兵力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明军明显吸取了钟祥,武昌城陷落的失误,竟然是一该过去纯粹依托城墙进行防御作战的习惯,而是围绕着城墙设立了众多的防御工事甚至火力点。

这些明军在城头上对极了大量的沙袋,把城墙顶部进行了间隔,形成了一个个类似环形工事一样的防炮击工事。

其中部分区域,这些工事顶部上竟然还有木板砂石以阻挡开花弹的凌空爆炸……

明军在临湘城里部署的火炮也是采取了更加优良的防御体系,他们在火炮周边堆积沙袋,在火炮前方也堆积沙袋。

这个过程里,这些明军甚至把炮位前方的城垛都给直接拆了……

多次实战里已经证明,城垛根本挡不住实心炮弹的轰击,而且被实心弹轰击后,这些城垛所形成的碎石乱飞,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附加伤亡。

还不如直接把城垛给拆了,换成防备实心弹效果更加良好的沙袋呢。

负责临湘守城事务的明军官员,显然也是专门研究过保乡军的,更加研究过钟祥战役和武昌战役的。

如此才能够针对性的做出这些防范措施。

如今的临湘,已经是成为了大楚帝国陆军所遇上的最紧固的一个城池,其很多防御工事都能大幅度降低保乡军的攻城效率。

然而即便如此,保乡军还是选择在临湘作为主要突破点。

因为这地方的地理位置是在过于关键,乃是连接武昌府和岳州府的必经之路。

而除了走临湘这一线外,其他几条路线都不太靠谱,尤其是对于有着大量火炮和辎重的保乡军主力部队来说,其他几条路都是难走的很。

再加上经过一个冬天的整修后,火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第五师也即将齐装满员的情况下,南路军最终还是决定强攻临湘。

只要能够拿下临湘,那么后头就是一片坦途,能够让他们直接杀到岳州府府治巴陵城,而后是南下长沙,沿途再无坚城关隘可以阻挡他们的步伐。

反之,如果是绕过临湘,选择其他方向进行突破的话,先不说敌人怎么样,光是那大片的山地就不好搞。

等你拖着火炮慢吞吞的越过十几二十公里宽的山地,人家明军早就在大山的另外一边构筑好防御工事等着你呢。

到时候还是要强攻,而且还是自己横跨十几二十公里负重难行,补给不通畅的山路去强攻。

光是想一想都头皮发麻!

如果要快速通过的话,也只能是轻装通过,但是这样一来,前线部队也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密集火炮的支援。

而没有野战火炮支援的保乡军,到底能不能打,这其实是个未知数,哪怕是大楚帝国陆军高层自己心里也是没底。

因为……之前保乡军的主力部队还没扔下过炮兵部队自己玩的先例。

而守备军那边倒是有大把例子,但是这些例子的反响都不咋地。

基于这些先例,南路军司令韩子平少将是不可能主动放弃火炮支援的,而绕道其他地方,横跨山区去强攻又比较扯淡,最终,韩子平少将干脆牙一咬,硬啃临湘这块硬骨头算了。

虽然临湘城的防御工事要更加优秀,但是自己也能够获得大量的重炮支援啊。

哪怕是九斤野战炮和四十八斤臼炮都可以轻轻松松拉到前线来。

不仅仅是南路军司令部自身所辖的火炮会参战,同时并不归属南路军管辖的几个炮兵部队,也会临时被抽调过来参与该战,等战役结束后再回归东线各部。

如此一来,火炮足够,而炮弹更不用说了,临湘以东的后勤线通畅的很,地形平坦,也有官道可走,而且还能用船只先运到附近的长江那边,再通过马车转运。

不说战斗爆发后的后勤运输补充了,光光是提前在临湘东郊营地里储备的炮弹,就能把临湘给炸平。

韩子平还真就不信了,自己弄上几百门各种火炮打过去,这小小的临湘城还能扛得住!

不可能的事。

明军要是真能抗住保乡军的炮击,至今也不会被保乡军占据整个楚北,连带武昌府都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