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震动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震动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随着楚军拿下湖口,几乎整个东进战争都是被彻底打开了局面。

不仅仅能够顺势完全掌控赣北以及赣中地区,更重要的还是能够直接杀入南直隶地区。

而楚军也是这么干的,前脚刚攻克湖口呢,后脚就已经大军持续东进,第一军的第一师和第六师合兵一处,甚至都没有管那边还没有被楚军所掌控的大片饶州府地区, 直接就杀到了池州府。

中间还顺便拿下了没多少明军驻防的彭泽县呢。

而杀入池州府后,第一军也没有遭到太大实际性的抵抗,当地原有的驻防明军,大部分都是被抽调到了九江防线里。

尤其是在九江陷落,史可法退守湖口之后,更是把后方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以及太平府当地的剩下的兵力也是一股脑抽调到了湖口来进行最后的顽抗。

要不然,史可法之前也不可能在九江城里汇集三万多大军,更不可能在九江城被攻克,退守湖口之后, 短时间内又在湖口集结起来两万兵力。

这两万兵力里,原有兵力不过数千人,剩下的一万多人基本都是在短时间内从后方各府县里紧急征调过来的。

而随着湖口被攻克,城内的两万守军小部分死伤,大部分当了俘虏之后,湖口后方的诸多城池也就失去了仅有的屏障。

同时他们自身也缺乏驻防兵力进行防守作战。

楚军第一师进攻彭泽的时候,彭泽城里一共也就只有一千多明军而已,面对来势汹汹的一万多明军,这一千多明军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在象征性的顽抗了几个小时,在楚军正式攻城之后就干脆利索的投降了。

不仅仅是守军投降,连带着城内的县令等官员也是一股脑投降了。

随后在池州府的建德、东流两地,当地的明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是选择投降, 根本就没有进行实际性的抵抗。

如此第一军顺风顺水的一路杀到了黄石矶一带。

而黄石矶的北边不远处,可就是安庆城了。

于此同时,长江北岸行动的第二军,也是在拿下了太湖城后, 沿着皖河顺江东下,直扑安庆而去。

当陆军在行动的时候,刚刚获得湖口战役胜利的海军,其行动其实更加快速。

在陆军杀到安庆之前,海军之长江舰队就已经一分为二,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中小型船只接受整编湖口明军水师投降舰队,并以此为基础开始组建赣江分舰队,用于后续的鄱阳湖以及赣江流域作战外。

长江舰队主力已经是提前东进,两天前就已经杀到了安庆城外的长江江面上,并封锁了安庆和外界的水面交通。

而此时的安庆里有多少明军?

其实没多少,满打满算也就万人不到,并且也没什么新标军,史可法麾下的新标军之前全都是在九江防线呢,连增援过来的应天新标军也是被部署在湖口。

就没安庆什么事。

史可法担任安庐巡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九江防线上,至于说江北,其实史可法也好,乃至王家祯也好都没有太过用心。

这一方面是江南更加重要,要知道史可法也好,王家祯也好,他们之所以能够搞出来大批的新标军,甚至维持大批营哨兵的粮饷支出,可是离不开江南权贵士绅大户们的支持。

简单来说,长江沿岸这一片明军的作战所需,其实是江南士绅们维持着的,和明廷可没啥关系。

崇祯从头到尾,可没给王家祯,给史可法他们几两银子。

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长江沿岸地区的明军自然也就是为了保卫江南而战,至于江北……有余力的时候兼顾一二就行了。

除了这种经济上的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比如说王家祯和史可法都认为江南更加重要,要抗击楚贼,其他地方可以不管,但是江南必须保住,否则一旦让楚贼获得了江南的钱粮,大明可就要彻底完蛋了。

此外,还和江北的开阔地形有关系。

江北地区平原居多,而这种地方对于明军来说其实有更大的优势。

因为明军骑兵多,而楚军骑兵少。

楚军因为缺乏骑兵,在中原连左良玉所部都打不过去,这到了江北地带其实也差不多,之前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还在江北一带活跃的时候,楚军在这个方向上基本就是玩战略防御的,根本不会主动出击。

现在第二军之所以这么大胆东进,也和明廷把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调到了北方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有蓟辽边军在江北地区,面对着好几千的边军骑兵,第二军还真不敢这么的大大咧咧的的直接杀出来。

但是事情就坏在这里,因为东掳入关的缘故,大批明军北调,其中也就包括了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

于是乎,第二军也就没有了什么顾忌,其主力第四师直接强攻太湖,然后转道安庆。

不满编的第八师则是转道北上潜山,也不是说为了攻打潜山,主要还是为了防止这一区域的明军南下,威胁主力第四师的侧翼。

潜山那边,还是有一支明军的,虽然数量不多,也就几千人而已,但是里头却是有千把骑兵。

哪怕只是史可法之前收拢各部溃兵组建起来的普通骑兵,很多还是半吊子,战斗力远不如那些边军精骑,但是好歹也是骑兵啊。

放任不管的话,对东进安庆的楚军而言也是巨大的威胁。

为了对付这支明军骑兵,第四师和第八师的两个骑兵团,再加上了第五守备师所属的骑兵营,组成了一个临时性的骑兵支队,就游走在第八师主力的侧翼。

整个骑兵支队现在可是如临大敌,小心谨慎的很。

纵观第二军,看似现在行动顺利,但是远远没有长江南岸作战的第一军那么顺畅。

究其原因,就是这地方地形平台,更加适合骑兵作战,但是偏偏楚军的骑兵不咋地,数量不多,质量也不行。

二十几万大军,能拿得出来的精锐骑兵,只有可怜的一千多骑而已,而半吊子的骑马步兵,满打满算也就六千多骑,并且分散在各条战线。

而楚军的骑兵实力不足,也是明廷史可法等人放松了在江北防线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够守住九江的话,就算是让楚贼突破太湖,甚至一路杀入凤阳巡抚腹地又如何?

等明军反应过来,抽调大批兵力尤其是骑兵进行反击之后,恐怕这些直接从江北东进的楚军都要完蛋。

但是,王家祯也好,史可法也好,他们都没有想到重兵布防的九江防线,在楚军的猛攻之下,各城加起来看似坚守了一个月,但是却是败的不能再败了。

防线被攻破了还不算,而且连带着五六万主力都是被楚军彻底歼灭。

如此一来,江南危矣。

当楚军攻克湖口之后,远在金陵城的王家祯得到消息后,尽管想要第一时间派遣兵力增援安庆,试图把安庆打造为新的桥头堡,阻挡楚军东进,至少也要切断楚贼利用长江进行运输。

但是时间上却是非常紧张,而且无法直接通过长江直接增援,只能是绕到北面,再穿越山地增援。

因为九月十九日,仅仅是距离湖口陷落不过四五天,楚军的先锋部队就已经杀到了安庆,而且还是南北两面同时杀到。

在这之前,海军的舰队更是提前一步抵达进行了封锁。

此时,明军已经不可能通过长江航运对安庆进行增援,想要增援的话,也只能是从江北地区进入,并且还需要穿越安庆北面的山地进行增援。

为什么要穿越北面的山地,而不能直接走东边增援?

因为安庆城的东边是大片的湖泊啊,有破罡湖,还有诸多水道,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

当楚军迅速杀到安庆,并且在海军和陆军兵力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时候,安庆的结局是必然的。

楚军迟早是能够拿下来这座城池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多久!

毕竟安庆城本来就是和武昌城差不多,军事作用远大于经济作用,这城本来就是作为堡垒城池使用的。

再加上楚军虽然封锁了长江,但是很难彻底阻断明军从北面的山地进行增援,因此安庆城内的明军也能持续获得增援,打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就算难度大一些,也不会比之前攻打九江,攻打湖口的难度大。

九月二十二日,陆军部队在海军的配合下,强势登陆安庆城外的城郊空地,并冒着城头上的明军的炮火就地构筑炮兵阵地,掩体工事,并动用大批火炮进行反击。

安庆战斗,从一开始就很激烈。

双方激战五天后,第四师麾下的突击队成功登上了安庆城头,撬开了安庆城防工事最关键的一环。

接下来城内明军兵败如山到,楚军只用了短短的一天时间就彻底肃清了城内残敌,完全控制了该城。

拿下安庆的当天,罗志学也是率领第一近卫师抵达了长江南岸的军营,虽然隔着长江,但是也全程观看了最后的攻城战斗。

拿下该城后,罗志学让各部稍微休整了两天后,两天后。

九月二十九日,罗志学亲自率领各部继续东进,直奔金陵城而去。

而安庆紧随着湖口陷落的消息也传到了江南一带!

当即金陵震动,江南震动!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间里,之前湖口陷落,史可法投贼的消息也通过了五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师。

崇祯闻此震怒,追究史可法、解学龙等前线战败乃至投贼的文武要员罪责之余,还下旨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的罪名,把加兵部尚书衔兼右副都御使,总督河南、江西、南直隶等地军务的王家祯革职并逮捕下狱。

湖口陷落,史可法投贼,王家祯被逮捕下狱的消息一经传出,京师一片哗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