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暴发富的嘴脸

第三百五十四章 暴发富的嘴脸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十月二十日,楚军陆军部队已经正式结束了城内的大规模肃清活动,并腾出来了北区、东区,也就是南京宫城周边的所有房屋,以供后续楚军以及各部官员们入驻。

除了第一近卫师外,第一师和第六师的将士们陆续出城,并到雨花台东侧的原明军大校场营地里进行驻扎并休整。

于此同时, 紧随陆军入城的武装税警们也是正式结束了他们的紧张抄没行动!

中午时分刚统计完毕,陈星凯就迫不及待的拿着报告直奔雨花台面圣了。

他要第一时间向陛下报告这一次的收获!

这一次的收获太大了,甚至远远超过了税务部最初的预估,以至于陈星凯见到罗志学的时候,都不顾参务大臣的体面,直接高呼发财了!

活脱脱一副小民暴富的嘴脸。

“我们已经把城内的各处官仓内的钱粮物资, 以及从众多伪明权贵,顽抗士绅大户们的抄没所得简单汇总统计下来了!”

陈星凯一边说的时候, 一边向罗志学递上了一份文件。

“仅仅是金、银、铜钱等现金,就折合有足足一千六百万两之巨。”

“另外还有海量的书画、古董、玉器等各种珍玩。”

“此外还有大批的粮食、布匹、食盐、牲畜、铁料、硝石硫磺等各类物资。”

“各类固定资产,包括城内众多宅院,商铺以及其他地方的房产,耕地,山林的契书一大批,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等后续把各种珍玩以及部分房产、商铺出售变现后,我们至少还可以套现两千万两以上。”

“这么大一笔钱,如果省着用的话,足够我们一年开支了!”

陈星凯是越说越兴奋,此时挥舞着手道:“之前我们等到明年夏收之前,我们的财政缺口可能达到千万两之巨,但是有了这笔钱话,不但可以填补缺口,等到明年夏税征收上来, 而且还能再多出至少上千万两银子。”

哪怕是当税务部尚书这么就了,经手的钱平日里也是几十万几百万的, 但是陈星凯还真没试过一次性看见堆积如山, 价值一千六百万两银子的金银。

那可真的是金山银山, 给人的视觉极为的震撼!

要不然,也不会把陈星凯刺激的跟小屁民中了彩票暴富了一样。

罗志学此时也是翻开了手中的账册,上头详细记录了各种缴获。

厚厚的一本账册里,不仅仅是有金银账目,其实更多的还是各种乱七八糟的物资登记在册。

现金加上各种珍玩以及可以套现的固定资产,这一票大楚帝国至少捞了三千六百万两。

这还没包括大量没办法变现的固定资产呢,比如众多规模庞大的府邸宅院以及最为核心的资产,也就是土地。

这些土地按照老规矩,都是会直接纳入官田管理,然后继续佃租给那些农民们,为了保持底层农民们的生活,不至于搞出太大的动乱来,甚至都不会改变原有的佃租关系。

举个例子,魏国公府在郊外有一个农庄,分别佃给当地的大量农民们租种,那么大楚帝国抄没了这些土地后,也会继续让原有的农民们佃租这些土地,不会轻易改变佃租关系的。

这是为了保障底层农民们的生存!

至于说给那些无地,少地农民们新佃租的土地, 一般都是已经无人耕种的抛荒土地或干脆屯垦新的土地。

所以大楚帝国抄没的大量土地,一律都是作为官田进行处理,不会进行变卖进行套现的。

罗志学简单翻看了账本后,面露微笑:“好,做的好!”

罗志学虽然早有预估会在金陵城里大捞一笔,但是依旧没想到能弄三千多万两银子!

这江南之富,果然名不虚传。

这金陵权贵之富,更是名副其实。

仅仅是一个金陵城,就已经足以摊平他们大楚帝国最近几个月的东征战役里的全部耗费了。

大楚帝国在金陵城里捞了一笔大的,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大楚帝国高层里传了开来。

其实大家之前也都能猜到在金陵城里收获不会小,但是也没有想到收获会这么大啊,于是乎,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们都是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面圣了。

就连之前一直在武昌主持事务,最近几天才带着一批原本留守武昌的文武官员抵达金陵城雨花台的郭全书,都是直接找上门来。

不过郭全书倒不是为了其直属管理的吏务部要更多的行政经费,人家郭全书现在自视甚高,不仅仅以吏务部尚书自居,更是以大楚帝国首席参务大臣自居。

其所关注的已经不在局限于部门之争,而是更广阔的田地。

这一次郭全书找到罗志学,是希望罗志学能够从这一笔横财里,留下至少三百万两银子,用于江西、安庐、江南等各地的战后民生恢复经费。

对此罗志学很欣慰!

这么多大臣来要钱,一个个都是为了自己部门着想,要么就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就没个人在罗志学面前提战后赈济一事。

而这事,又是罗志学比较重视的。

哪怕是没有郭全书提起,罗志学都已经是准备找人吩咐下去的了。

当即他对郭全书道:“战后赈济是应用之举,一应钱粮将会陆续到位,回头郭爱卿你要安排好。”

随即,罗志学又临时把农林部、工业部、巡警部等众多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召了过来,重申了战后赈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番东征过后,泛江南地区或多或少都会民生凋零乃至土地抛荒,而泛江南地区乃是我国最重要的粮仓,更是我国的钱袋子,各京畿、地方衙门必须通力合作,尽快恢复民生,尤其是农业生产。”

“之前我们在楚北,在楚南都是在大战过后迅速投入人力物力,施行以工代赈,修复当地的各种水利设施,给当地缺乏口粮的民众提供工作换取粮食,也会向民众免息借用粮种、工具,以帮助当地民众恢复民生。”

“这些都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前头农林部也报告上来了,楚北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是恢复到了崇祯五年左右的水平,并且明年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攀升。”

“楚南虽然今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大量农村地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加上我们赈济及时,所以今年楚南的粮食产量也能保持和去年同等的水平。”

“由此可见战后赈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各京畿、地方衙门,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战后赈济工作。”

罗志学一番长篇大论后,算是给泛江南地区的战后赈济工作定下了基调。

当场,参务大臣,参务协办大臣们就是以紧张讨论,敲定了泛江南地区的战后赈济经费,预计为三百五十万两。

后续这一经费,将会陆续通过工业部下属各工厂、各巡抚、府县等衙门的专项赈济经费等方式陆续发放。

而赈济的主要方式,依旧是以工代赈、修建水利设施、免息借用粮种、农具等等。

至于直接给钱之类的,大楚帝国一向来都不干这种事。

哪怕是面对失去家园的流民里的老弱妇孺,都是采取力所能及的以工代赈的方式,体力活干不了,浆洗衣服,打扫卫生,缝缝补补的总可以吧。

当然,对于一些快要饿死的,应急类的施粥还是会有的,不过施粥后往往就会把流民直接安排起来以工代赈,而且还是强制性的。

以工代赈,这公开宣传的只是赈济民众,但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控制住这些流民,避免这些流民演变为流寇。

所以,不是你想要当流民就能当流民的,大楚帝国不让……

——

战后赈济,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所以也是第一个就预定了高达三百五十万两银子的经费。

紧接着,罗志学和一票大臣们按照轻重缓急,陆续给各机构,各项事务拨款。

这弄到了钱粮,就该花,这留在手上又没用……

大头自然还是军费,陆军和海军那边都获得了额外的专项经费。

陆军那边的专项经费,是用于采购新型燧发枪,也就是二年式遂发手枪,二年式遂发步枪的。

目前汉天兵工厂那边,遂发手枪的生产线已经初步生产了,而遂发步枪的生产线也在十月份逐步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调试当中,预计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就会进行小规模的试生产。

不过大楚帝国为了能及时用上燧发枪作为主战装备,不惜花费高昂的成本,让目前这种对于大楚帝国的工业技术而言,还显得非常高端的燧发枪直接进行量产并装备。

如此一来,这价格也就上去了,遂发步枪第一批次五千支的采购价格,都到了十八两银子一支,第二批次价格会降低一些,但是估计也要十五两。

因为燧发枪这玩意价格太贵,军方采购起来也是肉痛的很。

所以,这一次是专门给军方批了一笔燧发枪的采购经费。

海军那边也获得了一批大口径舰炮的研发以及采购经费。

具体下来,就是十四斤舰炮的采购经费,十八斤舰炮以及二十四斤舰炮的研发经费。

这些大口径火炮,是为了后续建立真正的海军,装备大型海上战舰而准备的。

未来海军要是没有一批大吨位的真正的海上战舰,再搭上一批大口径的舰炮,都还不意思出长江口和郑芝龙的舰队打招呼……

手头上没有大家伙,还硬要凑上去打招呼的话,估计会被郑芝龙的船队打的爹妈都不认得……

这年头的郑芝龙的舰队,还是很牛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