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一十八章 巨大的包围圈

第四百一十八章 巨大的包围圈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黄庭浩在局势无可挽回之际率军投降了!

而随着黄庭浩的投降,高邮州战役也算是正是落下了帷幕。

此战中,明军方面,黄庭浩所部的新标军阵亡了六百多,还有五六百伤势比较重的人,剩下的完好无损的人加上轻伤的只有千人不到。

卫所兵死伤也不少,至少死伤近千人。

而楚军方面,因为占据了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伤亡并不算大,主要是战斗前期遭到了几次敌军新标军的反冲锋,在混战中死伤了一些人。

最后统计下来,阵亡一百余人,伤两百多。

而楚军的战果除了杀敌以及夺取了高邮州外,还缴获了不少的战利品。

包括明军里的武器装备,其中有明军地方自造的火绳枪六百多支,鸟铳八百多支,四门两斤半野战炮,十多门两百斤以上的短管的将军炮,佛郎机炮等,此外还有几十门几十斤,百斤左右的碗口炮,虎蹲炮这些。

而盔甲和刀剑长矛以及火门枪就更多了。

此外还缴获了数十匹战马以及一百多批役用骡马。

最后,还缴获了一批粮食以及现金浮财。

其中的金银浮财自然是对城内官员以及顽抗士绅们抄家所得,粮食则是原来明军的军粮,以及城内部分被官员顽抗士绅们掌控的粮行里的存粮。

整体来说,收获还是相当不错的。

对此李东绍中将心情也挺不错的。

结束高邮州战役后,李东绍在当地留下了一个加强营镇守,顺带看管、整编数千人战俘外,他自己则是率领主力沿着运河南下前往扬州城。

就和他先前说的一样,第四师还在扬州城外等着他的第一近卫师呢。

扬州城那边的明军兵力,可比高邮州这里多多了,宋祖舜把江北新标军里的主力约一万人都部署在了扬州,此外扬州当地还有大约万人的卫所兵协助防守。

整个扬州城里的明军兵力,大约有两万人,大小长管火炮二十多门。

虽然前期进攻扬州城的第四师实力也不差,但是想要硬坑拥有完善防御工事,并且敌军兵力也不少的扬州城,还是比较麻烦的,一个搞不好就算最后能拿下来扬州城,恐怕第四师也会损失惨重。

当己方拥有兵力优势的时候,楚军高层自然不会让第四师单独在扬州城城下死磕,而是先让第一近卫师先拿下高邮州,然后再转道南下,和第四师一起对扬州城发动最后的总攻。

而第四师,则是先一步抵达扬州城,除了进行众多准备工作,肃清明军里的一些外围据点外,也是为了牵制城内的明军,防止他们派兵增援高邮州或者干脆是跑路!

楚军这一次江北战役,核心目标固然是为了占领江北区域,但是也想要把江北地区的明军主力一股脑全部干掉。

免的让他们逃回北方山东,河南等地后继续和楚军作战。

当第一近卫师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南下扬州城的时候,楚军的其他几支部队也是陆续和明军接战并爆发了战斗。

在海州一线,海军护送的陆军第二十三混成旅,在海军第一陆战团的配合,在攻占郁洲岛后就开始向内陆挺进,并在三天后就顺利攻占海州城。

随即,楚军的大批运输后勤物资的船只,开始利用海州城的码头卸下大量的作战物资,包括众多的粮食,弹药以及火炮。

之前一批九斤野战炮因为重量太重,而郁洲岛那边登陆的时候是直接冲滩登陆,这种重型野战火炮不好直接搬下来,所以一直等到了楚军攻占了海州城外一座可以停泊海船的码头后,这才把一批六门九斤野战炮给搬了下来。

这六门九斤野战炮,乃是第二十三混成旅的主力火炮呢,有了这六门九斤野战炮,后续第二十三混成旅继续向内陆挺进,失去了海军的舰炮火力支援后,也能确保自身依旧拥有大口径火炮的支援。

第二十三混成旅,这个混成旅的番号其实最近几天才获得,在之前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嫡属于第十五师下属的兵力,而第十五师,其实又是第十五混成旅扩编而来。

为了登陆郁洲岛,进而攻占宿迁,来一个切断淮安和徐州,山东等地的联系,陆军直接从新式主力部队第十五师里抽调了一个步兵团、一个辎重营,五个炮兵哨,一个骑兵营,组成了一支混编部队。

考虑到该部队后续将会在前线独立作战,为了更好的指挥,陆军干脆奏报把这支混编部队,单独编为陆军第二十三混成旅,原先第十五师的缺额,则是在后方进行直接补充。

也就是说,现在的这支混编部队,已经不嫡属于第十五师统辖了,而是属于独立作战单位。

而这支独立作战单位,和以往参加江北战役乃至其他战役的楚军都不一样!

他们是一支采用遂发步枪,并且其步兵是清一色火枪手新式部队。

于是乎,当地驻防数千明军卫所兵,和楚军第二十三混成旅打几天后,愣是一个长矛手都没见着……

这一度让当地的明军卫所兵非常的疑惑……

同时他们也发现,这些楚贼火枪手的火枪不太一样,他们竟然不用火绳就可以开火,而且在作战的时候,可以列着很密集的队形进行推进……

当这些楚贼列出密集队形推进的时候,其火力非常的凶勐,完全超过了明军的预料。

这些明军其实也是见识过新标军的火力的,但是新标军的火力和这些楚贼的火力比起来,至少差了好几倍呢。

而步兵火力的强悍,也是陆军第二十三混成旅在登陆之后,缺乏大口径野战炮和臼炮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快速拿下海州城的缘故。

燧发枪和火绳枪,看似射速差不多,但是因为燧发枪手可以肩并肩列出更密集的队形,可以在固定宽度里集中更多的兵力,形成更强悍的火力密度。

而更强的火力密度,再加上刺刀,又足以让遂发枪手直接承担战场上的所有步兵作战任务,他们不需要长矛手进行掩护……

而不需要长矛手后,这些长矛手转变为燧发枪手后,又进一步翻倍增加部队的火力密度。

如此也就导致了,采用燧发枪的新式步兵,对比采用火绳枪和长矛手的旧式主力部队,其火力强度至少要提升三四倍以上!

这,就是为什么燧发枪能够把火绳枪彻底淘汰的缘故!

四倍甚至更多的火力密度提升,这放在战场上就会形成巨大的战术优势。

但是对这些,当地明军却是不知道,他们只是惊叹于楚贼的枪炮犀利,然后抵抗不住后要么逃亡要么投降了。

甚至都没几个人去关注楚军的步兵火力,为什么突然强悍了这么多。

明军方面想法,楚军自然是不会去搭理的,第二十三混成旅拿下海州城后,仅仅是休整并补充物资了一天时间,在第二天就开始向宿迁方向杀去了。

至于海州城以及郁洲岛的驻防工作,则是全面移交给了海军的第一陆战团。

陆军第二十三混成旅一路朝着宿迁杀了过去,于此同时楚军里的另外一支新式部队,即第十师也抵达了泗州并发动了进攻。

第十师,这其实还是楚军里第一支成军的师级新式部队呢,比第十师都要更早。

尽管这支部队还是首次参加大规模实战,但是之前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训练,并且也多次在江南,皖南等地参加过一些低烈度的围剿非法武装的行动。

所以刚开始打起来虽然有些幼稚,但是经过两天的战斗磨砺后,第十师体现出来了一直主力部队应该有的战斗力。

他们很快就攻占了泗州。

泗州数千明军或投降或逃散,并没有做出太过有力的顽抗。

实际上,在江北战役刚展开的头十天里,楚军陆续发动海州战役、高邮州战役、泗州战役一共三场大规模的战役。

只有高邮州方面的黄庭浩所部进行了顽抗!

海州和泗州方向的明军都是以当地卫所兵甚至青壮民夫为主,抵抗意志非常的薄弱,战斗力也非常差,装备水平就更不用说了,不说新式枪炮,连旧式的将军炮都没多少……

所以他们的抵抗,更多的还是一种象征性的,起到的作用除了给第二十三混成旅以及第十师这两支新式部队充当磨刀石外,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而随着楚军第十师攻占泗州,已经初步截断了位于合肥、凤阳方向的朱大典所部,和淮安方向的杨嗣昌所部的编辑水上联系了。

毕竟通过掌控泗州,楚军就能直接掐死淮河中上游进入洪泽湖的内河交通。

没有了淮河这个水上通道,淮安和凤阳之间虽然依旧能保持联系,但是就没那么便捷了,尤其是大规模兵力调动会更加的麻烦。

而这,也是楚军第十师先攻占泗州的战术目标。

紧接着,第十师并没有停止步伐,也没有调动东进前往淮安,而是兵分两路,第三十八步兵团为核心的加强团直接沿着淮河西进,试图攻占旧县等地,一路杀到凤阳城区。

而第三十九步兵团为核心的一个加强团,在第十骑兵团的掩护下,则是北上往桃源县而去,试图和往宿迁方向去的陆军第二十三混成旅会师。

同时第一骑兵旅也是游走在凤阳到泗州这一带,严密监控并拦截可能出现的敌军大规模骑兵,掩护后方主力步炮辎重等部队的安全。

纵观第十师以及第一骑兵旅的出击方向,那么不难看的出来,第十师的战略任务是切断朱大典所部和杨嗣昌所部的联系,同时配合第二十三混成旅切断杨嗣昌所部和后方山东,河南等方向明军的联系。

如果是在地图上看,那么就会发现,第十师和第二十三混成旅,如同两个拳头,一左一右往明军腹地挥去,一旦让这两个拳头会师。

那么一个巨大的战略包围圈就会出现了!

杨嗣昌所部也好,宋祖舜所部也好,通通都会被包围在这一片狭小的江北运河沿线区域里。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在战役前期,只是在外围打来打去,但就是没强攻扬州,也没有奔袭淮安的缘故。

因为只要楚军攻占了外围的宿迁、桃源、泗州、高邮州等地,杨嗣昌所部和宋祖舜所部,就是两碟楚军的下酒菜。

哪怕他们后续龟缩在淮安、扬州城里也改变不了他们全军覆灭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