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津决战起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津决战起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天津卫,这是一个永乐年间才建筑的城池,并且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军事城池使用。

目的就是竖津门之屏,锁入京水道。

天津往东,可由直沽河直通黄海,而现在……大楚帝国海军已经依托长山八岛控制了黄海,如果有需要,战舰都可以直接派到大沽口来,并通过此地向内陆运输物资。

天津往南,则是京杭大运河。

而天津往西北方向,也就是幽州城方向,就是京杭大运河北段,此外还有多条河流可往西北方向。

这地方,属于水运交通要道!

楚贼如果想要进军幽州城,后勤运输不管利用运河也好,海运也好,想要把物资运输到幽州城下,那么这天津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战略要地。

他洪承畴在这里构筑防线,完全可以以逸待劳拦截楚贼,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争取一战就彻底打垮北上的楚贼大军,给大明王朝,也是给自己扭转劣势。

——

于此同时,大楚帝国北直隶守备司令兼任第三军军长李成通上将看到明军在天津聚兵的时候,也是很干脆的直接带兵杀了过去。

李成通的想法更简单一些……

天津是绕不过去的,既然绕不过去,那么就打呗!

正好可以来一场决战,免的后面打来打去,战事久拖之后出现意外。

比如东掳入关!

军情司已经回报,东掳那边正在聚兵,看样子也是想要出关趁乱捞好处甚至是直接大举入关侵占华夏。

如果可以的话,李成勇想要速战速决,然后迅速推进到山海关一线,到时候甭管辽东边军如何想,也不管东掳入不入关,他都能先把山海关给堵死了。

只要堵死山海关,东掳就算还能绕道蒙古破长城入关,也影响不了大局。

——

因为天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再加上双方的高层都想要在天津打一场,于是乎双方的大军开始不断的朝着天津汇集。

明军那边不说,蓟辽边军,宣大边军都来了,总兵力约八万余,号称二十万。

而楚军这边,不仅仅是第三军,就连原本前往真定府一带的第二军,在得知洪承畴在天津卫囤积了‘二十万’大军后,也是被吓的直接朝着天津卫赶去,准备增援第三军。

如此汇集的总兵力大概会有五个主力师以及三个骑兵旅以及若干独立炮兵部队,总兵力约八万人左右。

不过后方还有一個第一军的第一近卫师作为预备队。

两者相加,大约十万人左右。

当双方兵力都不约而同的朝着天津方向汇集的时候,几乎整个附近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人们都把目光汇集到了天津,汇集到双方统帅的身上。

此战中,明军方面的统帅是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

而楚军方面的统帅,则是德安侯,陆军上将李成通,他是北直隶守备司令兼第三军军长,全权负责北直隶一线的战事。

此战不管胜负,这两个人都必定会在史书中留下自己浓厚的一笔。

胜者,成为一代名将。

败者,成为失败者的代名词!

——

最先抵达天津外围地区的乃是第三军下属的第一骑兵旅以及第十师。

他们一路沿着运河北上,最终在六月二十八日抵达青县,并攻占了这个明显已经被洪承畴所放弃的城池。

随即,更多的第三军部队也是陆续抵达青县城。

七月二日,第三军军长李成通上将率领一批炮兵和辎重部队抵达青县城。

此时,楚军已经在青县城内外汇集了大约六万兵力。

不过李成通却是没有继续贸然北上天津城,而是在青县城里继续待着,这是为了让麾下各部进行休整和补充。

更主要的还是为了等待后方更多的弹药和粮草抵达。

而这几天里,前线的各部骑兵则是陆续出击,对天津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侦查。

在侦查的过程里,楚军的骑兵部队也持续和明军的骑兵发生了交战,规模都不大,但是却非常激烈。

第一骑兵旅、第二骑兵旅以及三个师属骑兵团,基本都和对面的明军骑兵交过手,有胜有负。

双方骑兵在战斗力上,其实半斤八两,楚军这边没什么优势,对面明军那边也没有。

楚军是骑射方面的骑兵数量少一些,战斗力上也比对面精锐的关宁铁骑为代表的辽东骑兵差一些。

但是楚军的三个师属骑兵团,却已经装备了遂发骑兵枪以及手枪,混合作战之下对付明军里一些稍微差一些的骑兵还是挺靠谱的。

双方骑兵频繁出现中小规模的战斗时,双方的情报也是不可避免的被对方所获知。

洪承畴很快就知道了北上的楚贼乃是他们的第三军,里头还有个近卫师。

对近卫师他也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伪楚皇帝罗志学的近卫部队,听说战斗力很不错。

只是除了这些外,洪承畴还通过侦骑知道了一点很奇怪的情报,那就是北上的这几支楚贼兵力,其步兵竟然是清一色的火枪手,别说传统的刀盾手之类的兵种了,就连长矛手都没几个……

“楚贼里的长矛手呢?”洪承畴对此很不解。

楚贼的军队模式,人家洪承畴也是知道的,毕竟明廷这边的诸多督抚都抄着搞新标军好几年了。

就连洪承畴这边虽然没有搞什么新标军,但实际上也是按照新标军的战术战法,扩大了火枪手的装备规模,并把众多的刀盾手之类的换成了长矛手。

某种程度上来说,洪承畴麾下直属的两万多人,在兵种配置以及武器装备上,和新标军是比较相似的,只不过他们依旧保留了大量的弓箭手以及重甲刀盾手。

所以,洪承畴很清楚,甭管是自家的秦军,还是其他督抚手底下的新标军,还是说楚贼本身,步兵作战都是火枪手或弓箭手和长矛手一起搭配作战的。

没有长矛手的列阵掩护,火枪手也好,弓箭手也好都是被虐菜的命。

然而现在对面的楚贼大军里,竟然是没什么长矛手。

如此不同寻常的事,第一时间就引起了洪承畴的警觉,一边是继续加派侦骑试图搞清楚这些楚贼兵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到处搜集情报。

可惜的是,这一时半会的洪承畴也是搞不清楚楚贼那边为什么这么做,只是知道了楚贼那边似乎是装备了一种不用火绳的火枪,也就是自生火铳。

但是自生火铳他洪承畴也知道啊,那玩意非常的麻烦而且成本很高,最关键的是点火率还低得很,也不知道楚贼为什么会列装这么多的自生火铳。

而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自生火铳,这射速和精度也就那样,并不会比火绳枪强到那里去。

真正打起来的话,估计作用也就和火绳枪差不多,而这种情况下没有长矛手的掩护,岂不是会被一冲就崩溃?

火枪手单独列队作战,明军可是试过好几次了,每一次都是大大的悲剧……

除了楚贼里的步兵比较古怪外,其他的倒是和洪承畴预料的差不多,比如说拥有大批的骡马和火炮。

这些楚贼彷佛钱粮用不完一样,军队里哪怕是步兵部队往往抱有大量的骡马,而炮兵和辎重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楚军骡马多,并且骡马质量不咋地,乱七八糟的,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特色。

而火炮更不用说了,楚贼就是靠火炮打天下的,所以前面的好几万楚贼足足带了好几百门火炮过来,他是一点都不惊讶。

甚至也没有多少的畏惧!

为了这一战,他洪承畴或者说明廷可是下了血本的,把最后的家底都给掏出来了。

新型的两斤半,五斤,九斤等灭贼炮足足有五十多门,此外还有改装了新式双轮炮架的旧式红夷大炮也有二十几门。

足足七十多门的各种长管火炮,可以说是洪承畴的最大底气!

为了这些火炮,他几乎把蓟辽以及宣大各地的火炮都是搜刮了一大堆,甚至连幽州城头上的好几门红夷大炮,都是被他索要了过来。

除了这些长管火炮外,还有大几百门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型短管火炮,什么佛郎机啊,将军炮啊,虎蹲炮啊,攻戎炮啊,但凡是能拉上来的都给拉上来了。

洪承畴所部在天津汇集的火炮之多,在明王朝的战争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管是之前和东掳干架,还是之前和楚军干架,明军都没有汇集过这么多的长管火炮。

这还是第一次,大概率也是最后的一次。

除了火炮外,洪承畴麾下还有精锐骑兵六千余,同时还临时拼凑了三千多会骑马的半吊子骑兵,勉勉强强可以说是一万骑兵。

这一万骑兵里,战斗力最强悍的乃是祖大寿麾下的关宁铁骑下属骑兵四千余,其中包括吴襄所部千骑。

关宁铁骑,这个称呼并不是某个固定编制的军,也不是什么类似江北新标军一样的番号称呼,更类似是一个泛指称呼,就和以往的辽东铁骑一样,普遍指辽东地区作战的边军。

如今祖大寿为首的关宁铁骑除了骑兵外,还有步兵和炮兵呢,总兵力超过十万呢。

可不是说十万关宁铁骑都是骑兵……就算是其中的骑兵,也不都是披甲的精锐骑兵,披甲精锐骑兵在关宁铁骑里,也是属于极少数的一部分精锐。

而此时祖大寿为首的这四千骑兵,就是属于这种小部分的披甲精锐骑兵。

他们也是目前在天津卫城内外八万多明军里,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明军!

而有了这支骑兵相助,洪承畴自问,在火炮上虽然有劣势但是也不至于没有反抗之力,只要炮兵能支撑并掩护步兵维持阵型,那么这一仗就有的打。

只要己方的骑兵能够先击败楚贼骑兵,进而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就简单多了。

打得好的话,不但可以阻挡楚贼北上,说不准还能重创楚贼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