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津防线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津防线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天津城内以及周边,是大片的明军营寨以及修筑的各种防御工事以及火炮阵地。

七万多大军以及数万民夫汇集在这里,自然是不可能都缩在天津城里的,而是遍布天津城外围,围绕着天津城,明军形成了一条大约宽六千多米,纵深三千多米的密集防线。

在这个密集防线里,扼守封锁了京杭大运河以及直沽河通往幽州城的通道。

同时又利用多个高地构筑了多个炮台、堡垒于一体的要塞。

众多起伏的地形之间,还构筑有胸墙、壕沟、部署大量的短袍所用的小炮位。

众多壕沟堡垒之间,还有大量的距马等障碍物。

围绕着天津城,明军是打造出来了一个庞大的野战堡垒。

这种堡垒体系,明显是吸收了之前明军在南方作战的时候,各新标军里的防炮工事体系,同时又带着辽东边军很熟悉的堡垒模式。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整個防线的核心并不是什么堡垒,壕沟这些东西,而是火炮!

尤其是七十多门长身管的火炮!

这些火炮被分别部署在不同是炮位上,并形成了多到的交叉火力,再结合超过千门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口径短管火炮,这些火炮足以封锁整个战线。

如此强悍的火力,明军哪怕是在辽东都没有搞过,因为根本不需要……

就东掳的攻坚能力,明军其实都不用部署这种专门针对防炮的防御工事,就以传统的城墙为核心,再结合若干红夷大炮,短管火炮的防御作战方式,都能让缺乏攻坚能力的东掳望而止步。

之前也好,现在也好,东掳的攻坚能力其实一直都很有限,原时空里直到崇祯上吊为止,东掳都没能突破山海关,沿着辽西走廊一路杀过来。

他们之所以能入关,纯粹是吴三桂当了民族叛徒,进而把他们引进来的。

就事论事的话,明军之前也好,现在也好,他们在辽东一线的城防体系已经足以对付东掳了,根本用不着和南方各新标军,乃至现在的洪承畴所部一样,需要费尽心思构筑密密麻麻的壕沟,胸墙,堡垒。

而这些工事都有一个高度一致的特点,那就是拥有一定的防炮击效果。

比如胸墙,明军构筑的胸墙说是墙呢,但实际上更不如说是土堆,明军基本都是直接把挖壕沟挖出来的土块,直接就装在箩筐或干脆连箩筐都不用,直接就堆积在壕沟外头,形成突出地面的一个低矮土墙。

而且你别看这种土墙不起眼,似乎是够工减料的货色,但实际上这种小土堆的防御效能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防御中小口径实心炮弹的时候,其松软的土层能够有效的吸收实心炮弹的动能,避免各种跳弹。

而胸墙背后的壕沟,往往是挖到比较深,同时也不会太宽敞,并且在部分壕沟还会加上以木为支撑,顶部覆盖泥土的顶盖。

这些壕沟之所以这么搞,也是为了防炮,不过防的就不是实心火炮了,而是楚军里的臼炮。

楚军相对比其他军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财大气粗!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些王八蛋竟然把昂贵无比的臼炮都作为常规火炮来说……

这年头火药多贵啊,明军也好,东掳也好,乃至欧洲的那一票同行们哪一个不是扣扣索索的,炮兵打一炮都得思量再三。

然而楚贼呢,不仅仅装备了一大堆的野战火炮,还弄出来了好几百门臼炮,并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四十八斤的大口径臼炮……

这种臼炮每一次开火,所用的发射药基本等同于四十八斤加农炮的两倍用药。

而四十八斤加农炮,大体上相当于欧洲人的六十四磅加农炮了。

这用的发射药多不说,而且打出去的炮弹也是榴弹。

榴弹这玩意,哪怕只是最原始的火绳引信的榴弹,其价格也比实心炮弹贵多了。

弹体需要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对弹体进行更高精度的加工,同时弹体所用的材料也要更好。

而且弹体里面还会有装药……

楚军的四十八斤臼炮每打出去一发炮弹,那都是撒出去一堆的白花花的银子。

更让明军那边无语的是,这种臼炮的命中率还特别低,哑弹率也高,这也就相当于说,有效命中的成本还得再往上翻几倍……

楚军装备的这种四十八斤臼炮,毫无疑问,就是不折不扣的昂贵武器。

明军也好,东掳也好,看到楚军用这种武器,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哀叹楚贼有钱之余,也是毫无办法了。

而类似的武器在楚军里,还有手榴弹这么个玩意,还有一些华而不实,基本没啥卵用的地雷……

天知道楚贼为什么舍得昂贵的火药,弄成这种手榴弹扔出去,说实话,实战效果很一般……除了极少数攻坚时候,大多时候对面的根本不给楚军的掷弹兵们使用手榴弹的机会。

要么直接用枪炮形成火力网,楚军步兵无法靠近用不了。

要么直接溃败跑路,楚军步兵还是用不了什么手榴弹……

也只有一些攻坚战的时候才能用的比较好了。

上述这些武器,明军那边基本都是嗤之以鼻,根本不会进行仿照,人家又不傻,有这钱他,有这火药,们弄更多的野战炮岂不是要更香。

臼炮也好,手榴弹也好,对于当代东亚地区的战争而言,都是属于局限性非常大,尤其倾向于攻坚作战的武器。

然而……楚军就是用了。

所以明军那边也就只能苦逼的针对性防御,给各种防御工事加个顶盖,构筑环形沙包工事用来抵御榴弹炮击了。

只是这些防御工事最有能有多大的效果,洪承畴他们心里也是没底的。

要知道之前的九江也好,扬州,淮安三地,当地新标军构筑的各种防御工事严格上来说,都比天津这边的要好。

上述三个地方,都是经过当地的明军长时间的构筑各种防御工事,而天津这边呢,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不到。

时间上的欠缺,自然也就导致了构筑的防御工事远不如九江,扬州,淮安当时的各种防御工事了。

至少洪承畴就没能在天津城外,搞出来那种突出部大型堡垒来。

这种大型的突出部堡垒,需要的工程量太大,没有几个月时间动员大量人手进行施工,根本就建不起来。

天津城外的各种防御工事,整体上还是偏向于野战防御工事的。

而如今,这些防御工事迎来了最终的考验。

大楚帝国承顺四年,明崇祯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抵达天津外围地区多天,并且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的楚军,终于是对天津防线发动了进攻。

就和楚军以往的攻坚战一样,最先上场的永远都是火炮!

首先是八门十四斤的加农炮,十二门的九斤加农炮,一共二十门加农炮,利用射程上的优势,在外围地区率先开火,并开始集中攻击已经发现的两个明军的堡垒。

这两个堡垒的目标非常明显,而且地形比较高,同时又居于战场的比较中间的位置,明军在上面部署的长管火炮,基本上能够覆盖大部分战场的位置。

而基于这一点,洪承畴也是把手头上的三十多门大口径的长管火炮,也分别部署在这两个高地堡垒之上。

为了后续的进攻能顺利摊开,楚军就需要先攻克这里,再不济也要压制此地的明军炮兵部队。

于是乎,二十门的加农炮对着这两个高地堡垒进行集中炮击的时候,楚军的工兵和普通步兵们,则是挥动着锄头和铁铲,开始从远处向前方挖掘交通战壕。

楚军攻坚战大多了,这经验自然也就多了。

他们很清楚面对这种有着堡垒,还有众多大小火炮的防御工事,直接派遣步兵冲上去那基本和送死也没什么两样,而单纯依靠加农炮进行远程炮击,也很难彻底摧毁敌人的堡垒。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工兵上场了!

直接从开阔地冲过去自然是找死的,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交通战壕提前机动到前线,然后在短短百米甚至数十米的距离里就发动突击。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些交通壕不仅仅能够让步兵们提前靠近,更重要的还能让楚军里的大量臼炮,尤其是比较轻便的十八斤臼炮能和步兵一起,直接抵近前线。

当这些十八斤臼炮跟着步兵们一起抵达前线后,就能够利用弹道弯曲的特性,直接就在战壕内开火发射榴弹,进而杀伤对面的敌人。

虽然楚军里的臼炮精度差,但是打一两百距离的目标还是勉强能确保比较大的精度的,大不了就是好几门十八斤臼炮一起开火,哪怕误差大,但是只要炮击密度大了,总能命中敌人的。

于是乎,当双方的长管火炮的隆隆作响,响彻整个天津防线的时候,楚军里上万的士兵和工兵们,也是在烈日中埋头挖着各种交通壕,至于头顶上陆续飞过去的明军实心炮弹,这根本影响不了楚军的施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